【使徒行傳】 (17節)哥尼流所差的人恰好就到了。這時,聖靈也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分(11:12) ;(20節)【是我】證明彼得的異像是出於聖靈的啟示(19-20節),並不是他自己在做白日夢。這三個人不但是外邦人,而且是羅馬佔領軍,猶太人絕對不會把他們接進家門,所以聖靈特地命令彼得【和他們同往】(20節)。這三人是哥尼流打發來的(8節),但聖靈卻說【是我差他們來的】(20節)。(23節)不是因為好客,而是順服聖靈、【和他們同往】(20節)。通常猶太人不會招待外邦人在家中住宿,但彼得已經完全明白了異象的意義(28節),所以不再堅持自己(29節)。(24)顯示彼得是以正常的速度趕路,該吃飯就吃飯,該禱告就禱告,該休息就休息,所以第二天下午才走完60公里到達凱撒利亞。彼得一點也不急,因為聖靈並沒有告訴他到哥尼流那裡做甚麼(29節)。哥尼流不但自己敬畏神,也關心親朋好友的靈魂,所以【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24節)。哥尼流【俯伏在他腳前拜他】(25節)不是敬拜彼得,而是把他當作神的代表尊重(33節)。但【彼得卻拉他】(26)拒絕了這個大禮,因為他清醒地知道,不管自己的講道多有果效,醫治多有能力,但始終【也是人】(26節)。當著七個猶太人的面,哥尼流竟然放下羅馬百夫長的架子,在這些被征服的猶太人面前拜彼得,表明他已經渴慕真道很久了,迫切地想知道神要對自己說甚麼(33節)。34-43節是彼得的第三篇講道(2:14-36;3:12-26)前兩篇是對猶太人,第三篇是對外邦人。首先,彼得從哥尼流及其親友對神的態度說起(34-35節)。這個開場白面稱讚了這些外邦人的飢渴慕義,一面宣告了他剛剛領悟的真理,第一.【神是不偏待人】(34節)祂的救恩臨到世人,並不分種族,國籍,地位和背景。第二.【各國中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35節)並非行了割禮才會蒙神悅納(出12:48)。第二步,彼得見證了耶穌的所是和所作(36-39a節)。面對這些對彌賽亞毫無概念的外邦人,彼得並沒有一開頭就講舊約的預言(2:16)也沒有立刻譴責猶太領袖棄絕彌賽亞(3:13)而是先介紹【神藉著耶穌基督(祂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36節)。第三步,彼得見證了耶穌的死而復活(39b-40節)。 《使徒行傳》有五次宣告使徒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2:32;3:15:5:32;10:41;13:30-31)其中四次都是由彼得代言。但對於這些外邦人,他並沒有強調猶太人釘死了耶穌(2:23)而是強調耶穌被【掛在木頭上】(39節)擔當了世人當受的咒詛(加3:13)和審判(彼前2:24)。第四步,彼得宣告了神的揀選(41節)。主耶穌復活以後【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神預先所揀選為祂作見證的人看】(41節)。第五步,彼得宣告了基督的恩典:【祂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42節)把救恩傳給猶太人和外邦人,這道的內容既包括審判(42節)也包括救贖( 43節)。第六步,彼得宣告了基督的審判:【祂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42節)。最後,彼得宣告了基督的救恩: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43節)。聖靈在彼得講完了必要的真理之後,就打斷了彼得的話【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44節),並不需要經過使徒按手(8:17) 。這樣,在場的猶太信徒就能確信這是聖靈的作為,並非彼得濫用按手的能力。【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45)指猶太門徒。猶太門徒在五旬節被聖靈充滿又用方言讚美神(2:3,11)現在,他們見證了【外邦人的五旬節】看到這些未受割禮的外邦人也接受了完全相同的恩賜(45-46節)就確信是神自己接納了外邦人,並非彼得顛覆傳統(11:2-3)。【方言】(46)指【別國的話】(2:4)並非沒有意義的舌音,所以這些猶太門徒能聽懂他們是【稱讚神為大】(46節)。聖靈充滿,是讓人被聖靈管理,得著見證主的能力,並非讓人都說方言(8:15-17)。但這些外邦人得著了方言的恩賜(45節),是因為聖靈要讓在場的猶太門徒都同意:【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 (47節)?【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48節)而彼得居然同意了。這比起為外邦人施洗,更會讓耶路撒冷的猶太門徒震驚(11:2-3)但卻會讓彼得所學的功課更加紮實(28節)也能讓他見證這些外邦人的生命改變。 思想:主向外邦人開啟了救恩的大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彼得順服聖靈,願意打破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隔閡,結果就為這件救恩歷史上的大事件作了完全的見證,我們有願意放下自我接受主差遣,成就主的旨意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帶領住你的教會,更讓你的教會更經歷你的作為,更經歷你的同在,成為更多人的祝福,願主藉著經文使我們放下自我接受主差遣,成就主的旨意。阿們!
使徒行傳 10:17-48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8:15-22使徒行傳 28:15-22
28:15-31的主題是【保羅在羅馬作見證】。【亞比烏Forum of Appius】(15節)是從羅馬通往義大利東南部的亞壁古道(Via Appia)上的一個驛站(Forum Appii),位於羅馬東南部64公里。【三館Three Taverns】(15節)的意思是【三間旅館】也是亞壁古道上的驛站(Tre Taverne)位於羅馬東南方50公里。從羅馬城到這兩個地方,需要走一天以上的路程。這些羅馬教會的弟兄雖然與保羅素昧平生,卻在靈裡彼此相知相交,因為保羅在四年前已經寫了《羅馬書》給他們。現在,他們如此隆重地遠道出迎【被囚的保羅】(23:18)既像歡迎大將軍的凱旋,又像恭迎大君王的使者,實在是主所賜的莫大安慰,要讓保羅明白:無論他去哪裡,神都與他同在。一個人的靈命無論怎樣老練成熟,聖靈都會差遣弟兄前來激勵安慰,因為屬靈的生命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與相同的生命彼此相交(約壹1:3)。所以【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神,放心壯膽】(15節)。【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16節)可能因為他還沒有被定罪。當保羅沿著亞壁古道【進了羅馬城】(16節)的時候,一路已經經過了3,275公里。展現在他面前的是古代世界的權力中心,到處都是輝煌的建築,精緻的藝術。但是,在這城裡的一百萬人中,有一半是奴隸,另外一半的公民中可能大部分是貧民。所有的專業人士,製造商和生意人都是奴隸,貧窮而驕傲的公民則不屑與他們來往。現在,保羅將把福音帶給他們。【猶太人的首領】(17節)可能是羅馬各猶太會堂的領袖。保羅每到一地,總是先到會堂向猶太人傳福音,即使被軟禁不能去會堂,也請羅馬各會堂的領袖們前來談道。羅馬皇帝克勞第(Claudius,主後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已經於五年多前駕崩,他驅逐猶太人的命令(18:2)也人亡政息,許多猶太人又回到羅馬。保羅堅持【上告於凱撒】(19節)可能會被猶太人誤解,所以保羅先解釋他【並非有什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19節)。【以色列人所期待的】(20節)就是彌賽亞和復活的應許(26:6-8)保羅為此被控告。一方面,羅馬的猶太人遵守法利賽信條,並非熱心控告保羅的撒都該人,對復活的信仰並沒有異議;另一方面,他們剛剛經過克勞第對猶太人的逼迫,不想惹是生非,也沒有興趣參與指控保羅。所以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裡來報給我們說你有什麼不好處】(21節)。 思想:保羅人生中的道路有不少的艱辛,也有不少人對他的光榮,無論他人生踏進那一步道,在主裡一步一步都是走進主榮耀的道,一步一步走到天父最喜悅的道路,我們人生所走的是否仍然是偏行自我的己路呢?還是願意走進主那美善的路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每日都會伸出你的手,邀請我們走到你的道路,更牽我們的手走到天父的愛懷,縱使會經過艱辛,苦困,但一直你與我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願我們每日伸出自己的小手,被你拖帶,被你引導。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