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5:1-35的主題是【教會確定外邦門徒的守則】與9:1-11:18【教會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前後呼應。【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1節)其實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他們可能是最近十年才信主的法利賽人(5節)沒有親身經歷過十年前哥尼流信主的事件(11:15)所以對耶路撒冷教會早有共識的救恩真理還比較糊塗,【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1節)意味著先作猶太人,再做門徒。【使徒】(2節)指十二使徒【長老】(2節)指治理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這是保羅信主後第三次去耶路撒冷(9:26-29)時間大約是主後49-50年的冬天。【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4節)顯示外邦人歸主是神親手的工作。離耶路撒冷越遠,對猶太教的傳統就越不執著,所以腓尼基和撒馬利亞教會的猶太門徒對外邦人歸主的事【都甚歡喜】(3節)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並長老】( 4節)也不反對。堅持【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5節)的,是耶路撒冷教會中一些信主的【法利賽教門的人】(5節)。7-11節是彼得在《使徒行傳》中最後一次出場,他的發言所強調的是聖靈的作為。彼得明智地讓這場辯論持續了一段時間,讓眾人充分相交,等【辯論已經多了】(7節)他再起來發言。因為在救恩的問題上,辯論並不能解決問題(7節)只有回到神的面前,從神的作為中尋求神的心意。這次會議的時間大約是主後49-50年的冬天,哥尼流全家已經信主大約十年。當時他們是憑信心接受了救恩,但【知道人心的神】(8節)卻預知將來猶太門徒會有疑惑,所以為了澄清救恩的真理,才在當時【賜聖靈給他們】(8節)【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9節),所以不用再接受外面的割禮。彼得嚴厲地責備這些人是【試探神】(10節)。因為十二使徒和耶路撒冷教會早就在救恩真理上有了共識【我們所不能負的軛】(10節)指摩西的律法加上猶太拉比的口頭遺傳,繁瑣的規條成為人的重擔,連猶太人也不能完全遵守。(11節)信徒【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既不是因為行割禮,也不是因為守律法【這是我們所信的】信仰根基。【主的兄弟雅各】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12:17)所以作為會議主席做最後的發言(13節)。雖然他自己謹守律法(加2:12)但他對救恩真理早有認識(11:18)並不認為守律法是外邦人得救的條件(19節)。他首先肯定了彼得的經歷(14節)然後引用聖經證明【眾先知的話也與此意思相合】(15節)。屬靈的經驗只有與聖經的教導吻合,才能成為最終的驗證。16-18節引自舊約七十士譯本的摩9:11-12。雅各的目的並非解釋這段聖經,而是藉著這段聖經提醒眾人:神早已預言將來會有【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17節)既然神稱這些新的百姓為【外邦人】(賽42:6)就表示他們沒有先變成猶太人,所以也沒有理由要求外邦門徒必須行割禮【遵守摩西的律法】(5節)。(19節)指不要讓外邦人先作猶太人,再作門徒。但是,為了讓外邦門徒可以與嚴謹的猶太門徒一同【聚會擘餅】(20:7)他們應當在生活中【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20節)。雅各之所以建議吩咐外邦門徒遵守這些禁戒,既不是因為救恩真理,也不是因為倫理道德,而是【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21節)所以外邦門徒必須限制自己的自由(羅14:21)照顧當地猶太門徒的基本感受,才能和他們彼此相交。 思想:經文中雅各的建議並不是在真理上的妥協,而是在非真理問題上的捨己;不但外邦門徒遵守這些禁戒要犧牲自由,猶太門徒不堅持其它禁戒也要放棄傳統。人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首先就要【捨己】(路9:23);同樣信徒若不堅持自己的自由和傳統,教會的合一才不會出現破口。 祈禱:親愛主,我們相信你一直引導你的教會,更要藉著環境,難處使我們更成長,更合一,求主使我們看到你的捨己,使我們更願意跟蹤主你的腳踪。阿們!
使徒行傳 15:1-21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8:15-22使徒行傳 28:15-22
28:15-31的主題是【保羅在羅馬作見證】。【亞比烏Forum of Appius】(15節)是從羅馬通往義大利東南部的亞壁古道(Via Appia)上的一個驛站(Forum Appii),位於羅馬東南部64公里。【三館Three Taverns】(15節)的意思是【三間旅館】也是亞壁古道上的驛站(Tre Taverne)位於羅馬東南方50公里。從羅馬城到這兩個地方,需要走一天以上的路程。這些羅馬教會的弟兄雖然與保羅素昧平生,卻在靈裡彼此相知相交,因為保羅在四年前已經寫了《羅馬書》給他們。現在,他們如此隆重地遠道出迎【被囚的保羅】(23:18)既像歡迎大將軍的凱旋,又像恭迎大君王的使者,實在是主所賜的莫大安慰,要讓保羅明白:無論他去哪裡,神都與他同在。一個人的靈命無論怎樣老練成熟,聖靈都會差遣弟兄前來激勵安慰,因為屬靈的生命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與相同的生命彼此相交(約壹1:3)。所以【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神,放心壯膽】(15節)。【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16節)可能因為他還沒有被定罪。當保羅沿著亞壁古道【進了羅馬城】(16節)的時候,一路已經經過了3,275公里。展現在他面前的是古代世界的權力中心,到處都是輝煌的建築,精緻的藝術。但是,在這城裡的一百萬人中,有一半是奴隸,另外一半的公民中可能大部分是貧民。所有的專業人士,製造商和生意人都是奴隸,貧窮而驕傲的公民則不屑與他們來往。現在,保羅將把福音帶給他們。【猶太人的首領】(17節)可能是羅馬各猶太會堂的領袖。保羅每到一地,總是先到會堂向猶太人傳福音,即使被軟禁不能去會堂,也請羅馬各會堂的領袖們前來談道。羅馬皇帝克勞第(Claudius,主後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已經於五年多前駕崩,他驅逐猶太人的命令(18:2)也人亡政息,許多猶太人又回到羅馬。保羅堅持【上告於凱撒】(19節)可能會被猶太人誤解,所以保羅先解釋他【並非有什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19節)。【以色列人所期待的】(20節)就是彌賽亞和復活的應許(26:6-8)保羅為此被控告。一方面,羅馬的猶太人遵守法利賽信條,並非熱心控告保羅的撒都該人,對復活的信仰並沒有異議;另一方面,他們剛剛經過克勞第對猶太人的逼迫,不想惹是生非,也沒有興趣參與指控保羅。所以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裡來報給我們說你有什麼不好處】(21節)。 思想:保羅人生中的道路有不少的艱辛,也有不少人對他的光榮,無論他人生踏進那一步道,在主裡一步一步都是走進主榮耀的道,一步一步走到天父最喜悅的道路,我們人生所走的是否仍然是偏行自我的己路呢?還是願意走進主那美善的路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每日都會伸出你的手,邀請我們走到你的道路,更牽我們的手走到天父的愛懷,縱使會經過艱辛,苦困,但一直你與我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願我們每日伸出自己的小手,被你拖帶,被你引導。阿們!
使徒行傳 21:18-40使徒行傳 21:18-40
【雅各】(18節)是主耶穌的肉身兄弟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加2:9)。保羅每到一地,總是先在會堂開始傳道,但大部分歸信的人都是外邦人。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許多猶太信徒仍然繼續按照傳統謹守律法(加2:12)【都為律法熱心】(20節)。(21節)這些門徒誤會保羅可能是聽到了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所傳的謠言(28節)。【有願在身】(23節)指拿細耳人的願(24節)是為了向神感恩而許的。沒錢買這些祭物的窮人,就沒有辦法【行潔淨的禮】(24節)而替窮人【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24節)就成了公認的敬虔行為(《猶太古史記》卷19第6章294節)。雅各重申了外邦門徒的守則(25節)可能有兩層意義;長老們早已決定不把律法的軛加在外邦弟兄的身上,保羅是否也該為猶太弟兄做點甚麼呢?這個建議與救恩無關,並不適用於信主的外邦人(25節)因為耶路撒冷會議的決議並沒有改變。正如當天彼得順服了保羅(加2:14)如今保羅也順服了雅各(26節)。保羅的困擾不是來自耶路撒冷的猶太門徒,而是來自【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27節)他們可能是從以弗所上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這些來自以弗所的猶太人認出了【以弗所人特羅非摩】(29節)所以推論保羅【帶著希臘人進殿,污穢了這聖地】(28節)。外邦人只被允許進入聖殿的外邦人院,猶太人若帶外邦人越過【中間隔斷的牆】(弗2:14)兩者都要被處死(31節)這是羅馬法律允許的。保羅誠心來行【潔淨的禮】(25節)卻被指控【污穢了這聖地】沒有比這一幕更適合被稱為【悲劇】了。這是保羅第九次遭受被煽動的群眾的反對(13:50;14:5,19;16:22;17:5,13;18:12;19:29)。【殿門立刻都關了】(30節)表面上,這是為了防止聖殿受到褻瀆。實際上,這是猶太教把自己關在了救恩的門外。【營樓】(34節)指羅馬兵營,位於聖殿的西北角,居高臨下,防範暴亂,有階梯(35節)通往外邦人院。【兩條鐵鍊】(33節)將保羅的雙手連鎖於兩個兵丁,一邊一個,應驗了亞迦布的預言(11節)。猶太人【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34節)不清楚控告的對像到底是誰。猶太人和外邦人都酷愛自己的聖殿,沒有真理的愛是鬧劇,沒有愛的真理是悲劇。更糟的是猶太人高喊的卻是殺人口號【除掉他】(36節)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說【希伯來話】(40節)也就是亞蘭話(22:6)說【希臘話】(37節)時有口音。但此時保羅所說的兩句話(37,39節)都是優美的古典希臘語,並非各地的通俗希臘語。所以千夫長聽出保羅並非本地人,以為他是【從前作亂,帶領四千兇徒往曠野去的那埃及人】(38節),因為希臘化的埃及說流利的希臘語。【大數】(39節)是基利家行省的首府,也是羅馬帝國重要的學術教育中心。因此,保羅【生在基利家的大數】(39節)代表他【不是無名小城的人】(39節)絕非沒有教養的暴徒。保羅剛剛被同胞暴打了一頓(32節)根本不適合辯解;他此時自身難保,也沒有時間預備講章。但是,當他被兵丁高高舉起,抬上階梯的時候(35節),俯瞰下面攢動的人頭(36節)心中卻湧出了對【骨肉之親】(羅九3)厚厚的愛。因此,他請求千夫長允許自己【對百姓說話】(39節),而千夫長居然也批准了。當保羅【站在階梯上,向百姓擺手】(40節)的時候,這些咆哮的暴民奇蹟般地安靜下來【靜默無聲】(40節)。 思想: 保羅因為心意已定,所以堅持要趕在五旬節之前到耶路撒冷去受綁受苦。有人對他憑著主裡的愛心勸說,但他覺得那是婦人之慈,令他心碎。有人對他奉聖靈之名講說,但他認為那是偏頗之言,不予理會。有人對他以腰帶捆綁的表演解說,但他早已動察主的旨意,因此能夠甘心樂意為主殉道!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受苦受死,全因是你的大愛,因著主你我們能夠明白何謂苦,何謂愛,求主教導我們因著你的愛成為我們的力量,成為我們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