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雅各的意見得到了【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22節)的贊同,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投票,而是聖靈裡的合一(28節)。他們【同心定意】(25)派代表與保羅,巴拿巴同回安提阿,正式澄清使徒的立場。23-29節這封信是典型的第一世紀的信件格式,但其中許多細節仍可以作為信徒今天的榜樣:這封信以【使徒】(23節)開頭,帶著屬靈的權柄(15:4)但口氣卻不是命令,而是語調溫和地說 (28節)。1.雖然到安提阿進行錯誤教導的猶太人並非耶路撒冷教會的代表(24節),但耶路撒冷教會還是鄭重地派出代表澄清(24,27節)為別人做的事情善後,目的是不給魔鬼留地步。【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23節)都是受影響的教會【安提阿】是敘利亞省的首府。2.信中在提到耶路撒冷代表的名字之前(27節)先稱讚安提阿教會的兩位代表(25-26節)表達對安提阿宣教事工的肯定。這是從13:13之後,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羅之前,可能是因為巴拿巴與收信的教會比較熟(11:22-24)。3.耶路撒冷教會不但用書面聲明,而且派人【親口訴說這些事】(27節)免得收信人誤解,也可以補充說明細節。這封信的決議,是【聖靈和我們定意】(28節)的,也就是耶路撒冷的【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23節)以聖靈的心意為自己的心意。安提阿教會的眾人【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31節)顯示使徒們在聖靈裡所做的決議(28節)不但堵住了仇敵對救恩真理的扭曲,也維護了基督身體的合一。從此,初期教會向地極宣教再也沒有障礙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會議,聖靈卻沒有親自發話,而是讓教會學習在聖靈的引導下作出決議,也給信徒示範了教會解決屬靈難題的幾個原則:1.不用權柄壓人,主內暢所欲言(6-7a);2.不靠人意決議,仰望聖靈帶領(28節);3.神學解釋實踐,不能削足適履(7b-14節);4.經驗歸納真理,要有聖經根據(15-18節);5.有事當面交通,不給魔鬼地步(24-27節);6.信徒自我約束,身體才能合一(28-29節);7.有理不在言高,謙卑方顯權柄(23,29節)。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停留的時間可能是冬天。冬末春初,海陸交通再度開放,外邦人是否要行割禮的爭論也得到了妥善解決,此時非常適合回訪第一次宣教旅程中經過的塞浦路斯和小亞細亞各教會(36節)。巴拿巴帶上馬可,可能是想再給這位青年一次機會。但保羅可能擔心馬可再次在崇山峻嶺面前退縮(13:13),所以不願帶一個不可靠的同工。是優先考慮造就同工,還是先保證完成使命,自古都是一個難題,甚至連兩位使徒也被惹動了血氣【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39節)。但是,人若被聖靈充滿,連【彼此分開】也會成為好事,結果是一個宣教團變成了兩支佈道隊,並且將加給保羅更多的同工(16:3)。被聖靈充滿的同工,即使彼此之間【起了爭論】也會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最終成就神的美意。巴拿巴帶上馬可,把他造就成了合格的工人。保羅雖然此時與巴拿巴的看法不同,之後卻沒有造成偏見,不但尊重巴拿巴(林前9:6)而且稱讚馬可(西4:10),成為主裡合一的見證。保羅挑選的同工【西拉】(40)是羅馬公民(16:21)又是來自耶路撒冷教會,這兩個身分對他對外邦人宣教都大有裨益。 (40節)表明安提阿教會沒有在保羅和巴拿巴的爭論中選邊站,而是為他們禱告,把他們的工作都交在主的帶領中。保羅和西拉則是先向北【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41節)把耶路撒冷教會的正式意見通報給他們(23-24節);然後穿過基利家門(Cilician Gates)再次用五天時間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冰雪初融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從東向西回訪小亞細亞的各教會(36節)。但是,聖靈很快就改變了保羅的計劃,把回訪變成了向歐洲宣教。 思想:今天雖然有各種方便快速的網路通訊手段,但還是無法取代主內弟兄姊妹面對面,心對心的屬靈相交。縱使面對分岐,不同的意見,我們能否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最終成就神的美意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成為教會主你的身體,求主讓我們明白要連於主你, 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才能真正的合一,願我們同心成就神的美意。阿們!
使徒行傳 15:22-41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1-13使徒行傳 2:1-13
1-13節的主題是【教會被聖靈充滿】【五旬節】(1節),就是【七七節Shavuot】(出34:22)意思又是【第五十天】。(2節)【好像一陣大風吹過】代表聖靈的出現(約3:8)。【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2節)【火焰】代表神的同在(出19:18;路3:16)。【舌頭】是複數原文與別國的【話】(4節)【鄉談】(6,11節)和【方言】(10:46;林前12:10)是同一個字;每個人都得到了一條舌頭,代表得著了一種方言的恩賜。五旬節大約是陽曆五至六月,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中(出23:14-17)天氣最適合航海旅行的季節(27:9)。所以,那些散居在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各地的猶太人,通常都在五旬節期間從【天下各國】(5節)來到耶路撒冷朝聖。而在這個特別的五旬節,他們也將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帶回【天下各國】。五旬節是安息日,耶路撒冷街上去聖殿敬拜的人特別多。聖靈降臨之後,門徒可能立刻衝出門前往聖殿,一路興奮地用各地的方言【講神的大作為】(11節)。所以【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6節)圍觀他們。(6節)【眾人的鄉談】原文是【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別國的話】(4節)。當時羅馬帝國通用希臘語,猶太地通用亞蘭語,而出生在寄居之地的猶太人則說當地的方言,也就是【生來所用的鄉談】(8節)。這表明,五旬節的方言並不是毫無意義的舌音,也不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而是當時的聽眾能聽懂的家鄉話。聖靈在五旬節賜下方言恩賜的目的,就是為了向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天下各國】的人見證耶穌基督(36節)。【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7節),顯示這些門徒大都是加利利人,帶著加利利的口音(太26:73)。應該只會說亞蘭文。9-11節所列的地方涵蓋了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從東方波斯的帕提亞,瑪代,以攔,到中部的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地,接著是北方小亞細亞的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各省份,然後是南方的埃及和利比亞,最後用帝國的中心羅馬,西方海島的克里特和東方曠野的阿拉伯來代表所有的地方。從這些地方都來了不少散居的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也就是【進猶太教的人】(10節)。在場的人都看出這些門徒在用各自的鄉談【講神的大作為】。聖靈賜下說方言的恩賜,是要用有意義的話語來傳福音,而不是讓人發出一些沒有意義的聲音自娛自樂;聖靈充滿的目的,是要讓人得著見證主的能力,而不是滿足人的感覺和驕傲。各地的方言未必人人都聽得懂,如果有人聽見別人興奮地發出自己聽不懂的聲音,很可能會以為【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13節)。 思想: 五旬節就像巴別塔審判的逆轉。過去,神在巴別變亂了人的口音(創11:9)免得悖逆的世人高舉自我,共同滅亡(創11:6);現在,神卻在五旬節賜下方言,使蒙召的門徒能夠同心讚美神,廣傳福音。過去,神要阻止罪人合力建造巴別塔和巴別城(創11:8);現在,神卻要使用蒙恩的罪人同心建立基督合一的身體(弗4:12)。 祈禱:親愛主,你的旨意與救贖的計劃都是偉大,更是浩大的,但在你手中並沒有難成就的事,是你能使無可能變成有可能,願我們每日因著聖靈都經歷神的作為,更傳揚神的作為。阿們!
使徒行傳 4:18-37使徒行傳 4:18-37
當公會違背基督的命令,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18節)時,彼得就引用摩西律法來回應他們,讓高舉摩西律法的撒都該人啞口無言:1.【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19節)這是引用 (申13:4)。2.【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20節)這是引用 (利五1)。公會的領袖雖然學識淵博,但此時竟然無言以對。表面上,是因為彼得胸有成竹,應對自如:實際上,在聖靈充滿的彼得面前(8節),他們未必知道該說甚麼。【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21節)因為若是【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17節),可能會使更多的百姓信從;若是懲罰他們,更可能導致百姓的騷動。【原來是藉著神蹟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22節)病歷漫長,病情頑固,眾所周知是藥石無醫,現在卻痊癒了,這是無可辯駁的神蹟,所以【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21節)。因此,刑罰或不刑罰,兩者都會妨礙撒都該人的既得利益,讓他們進退為難,只好【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21節)。兩人只提到【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23節)可能因為公會裡的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的意見有所不同(5:34)。教會受到的第一次逼迫,引發了教會的第一個禱告會。逼迫能使人認清世界的真相,難處能讓人發現地上無所倚靠。因此,當逼迫把教會逼到神面前的時候,難處就會成為教會的得勝,發出能使地面震動的禱告(31節)。【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24節)表明這是一個昂首挺胸,坦然無懼的禱告會,是靠著主向仇敵誇勝。24節引自詩146:6;25-26節引自詩2:1-2。(27節)【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被列在一起,表明他們都是25-26節所說的彌賽亞的敵人。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就和不信的外邦人一樣成了基督的仇敵。23-30節是教會史上記錄的第一篇公禱那【聚會的地方震動】(31節)的禱告會。這禱告是同心合意的門徒 (24節)。門徒在五旬節第一次被聖靈充滿(2:1-4),彼得在公會第二次被聖靈充滿(4:8)現在門徒在禱告會後第三次被聖靈充滿。這次被聖靈充滿的表現不是說方言,而是【放膽講論神的道】。公會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18節),聖靈卻讓他們不斷地放膽講論。4:32–5:11的主題是【堵住假冒為善的破口】與6:1-7【堵住事務分心的破口】前後呼應。當教會開始得勝,福音開始廣傳的時候,撒但也不會停止工作。耶路撒冷教會的門徒【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32節),這既不是人為的規條,也不是周圍的壓力,而是被聖靈充滿的結果。信徒的身心才智力量,財寶時間生命,,沒有一樣【是自己的】(32節)。(33節)【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包括放膽講道和神蹟奇事。【眾人也都蒙大恩】(33節)包括【得眾民的喜愛】。耶路撒冷教會【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34節)教會中若不缺少愛,就不會缺乏物質。【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34節)並非賣掉了所有家業,至少留下了自己家人居住的房屋,否則初期教會也不可能【在家中擘餅】(2:46)。【放在使徒的腳前】(34節)意思是請使徒決定如何分配。這些奉獻出來的錢財不是用來平均分配,實現共產,也不是用來扶貧濟困、施捨行善,而是由【被聖靈充滿】(六3)的人【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35節)。(36節)【巴拿巴】,意思是【勸慰之子】。他本名約瑟,因【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11:24),以良善忠厚聞名,所以使徒給他一個別名【勸慰子】(36節)。巴拿巴是安慰人的榜樣,他並不是用溫馨的話語來安慰人,而是付出了愛心,包容、勉勵和錢財的真實代價(9:27;11:23;15:37)。後來被神使用呼召保羅(11:25)並且成為使徒保羅的宣教同工(13:2)同作外邦人的使徒(14:14)。 思想:公會領袖與官府政要都是知識淵博,經驗老到,大權在握的人。他們看彼得約翰竟在他們名言禁止的壓力下,不怕恐嚇,不怕苦難,不怕犧牲,仍舊壯膽宣揚耶穌的復活,就都很覺希奇,認明一定是因為他們都跟過耶穌的緣故。顯然,在主的眼中,在主的國裡,或許我們是那樣沒學問,沒地位的人,反而是更能憑藉聖靈而軟弱變剛強,愚拙化智慧,讓主名大得榮耀的人。 祈禱:親愛主,因著你的能力,你的慈愛讓我們生命得到力量,得到引導,儘管我們生命好渺少,我們沒有甚麼的地位,權勢,是好普通的人,但因著主你讓我們生命是多麼精彩,感謝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