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7:1-15

使徒行傳 17:1-15

保羅和西拉身上帶著棍傷(16:33),從腓立比沿著伊格那提亞大道,經過【暗妃坡里Amphipolis】【亞波羅尼亞Apollonia】( 1節)到達馬其頓省的首府【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走了大約152公里,沿途都是馬其頓省的城市。此時本書作者路加可能留在腓立比,所以一直到20:5-6才恢復以【我們】來稱呼保羅的宣教團隊。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最繁榮的城市,也是一個擁有自治權的自由城,這裡有猶太會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2節)不是說保羅守安息日,而是說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利用猶太人安息日在會堂聚集的機會向他們傳福音。保羅給猶太人傳道的重點,是【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3節)而【這位耶穌就是基督】(3節)。保羅不但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會堂【一連三個安息日】(2節)辯論,平時也要為生計工作【晝夜工作】(帖前2:9)。帖撒羅尼迦信主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尊貴的婦女】(4節)可能指當地上層社會人士的妻子(12節)。【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5節)是因為保羅吸引外邦人信主(4節)成了他們的競爭對手。【百姓demos】(5節)原文指為了討論公共事務而召開的市民大會。帖撒羅尼迦是個自由城,不但有本地的執政官,還有本地的議會。【耶孫】(5節)是接待保羅的主人。【耶孫】是希臘名字,他可能是猶太人,猶太名字是【約書亞】。反對者本來想把外來的保羅和西拉帶到市民大會那裡,現在只抓住了本地的耶孫和一些門徒,就擔心這幾位本地居民會被市民大會寬待,於是把他們帶到【地方官】(6節)在那裡投訴。【攪亂天下】(6節)指這些猶太人故意把保羅傳講的末世論信息扭曲成煽動性的政治言論,說有一位君王將興起替代凱撒。而羅馬帝國禁止百姓預言王位的更迭(7節)。雖然眾人和地方官因為這政治罪名而【驚慌】(8節)但帖撒羅尼迦是自由城,地方官既不想惹是生非,也不想得罪本地居民,所以就釋放了【耶孫和其餘之人】(9節)只要求他們寫下【保狀】(9節),擔保不再收留保羅和西拉。【庇哩亞】(10節)位於帖撒羅尼迦西南約74公里,離開了伊格那提亞大道,轉而向南前往亞該亞省。他不但沒有因為帖撒羅尼迦的逼迫而沮喪,反而一到庇哩亞就直接進入那裡的會堂開始傳道(10節)。11節可譯為【這裡的猶太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開明,熱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要知道這道是否真實】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5)一個人越是認真【查考聖經】就越能相信主,【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12節)。帖撒羅尼迦對宣教士的法律制裁,在別的城市是無效的,所以帖撒羅尼迦不信的猶太人必須在庇哩亞重新【聳動攪擾眾人】(13節)逼著保羅第三次撤離,離開馬其頓省,前往南方的亞該亞省。【雅典Athens】(15節)是巴爾幹半島南方亞該亞省的重要城市,位於庇哩亞南邊約400公里。它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著名哲學家的家鄉,也是希臘文化,藝術和哲學的中心。但亞該亞的省會和最大城市是哥林多,保羅的目的地可能是哥林多,只是因為坐船需要在雅典登陸。保羅在一地點起福音的火焰以後,就坦然地前往下一站,留下【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14節)繼續餵養教會。 思想:保羅的經歷早就讓他明白,逃難只是形式,宣教才是內容。表面上,是仇敵屢戰屢勝,一路驅趕保羅;實際上,是狂風欲滅山火,反而星火燎原。神的話語本身就帶著能力,有如燃燒的野火,仇敵想在一處將它撲滅,餘燼卻飄到另一處繼續蔓延。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人命讓我們知道行在主的意旨中會面對好多的挑戰,很多的難阻,但主你已復活得勝,更願我們在天父旨意中不再懼怕。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8:12-28使徒行傳 18:12-28

經過18個月,哥林多教會已經被建立,所以聖靈允許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12節),帶領保羅離開,前往以弗所宣教(19:1)。保羅無論是留是走,都在聖靈的掌管之中。猶太人指控保羅【勸人不按著律法敬拜神】(13節)是想指控他所傳的並非猶太教。但迦流卻看出他們以違反羅馬法律為名,所爭論的只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15節)。因此,保羅剛要答辯(14節)就被迦流打斷了。迦流認為猶太人控告保羅的罪名只是宗教上的爭執,不是為了【冤枉或姦惡的事】(14節)也就是民事或刑事的問題,所以與羅馬法律無關,根本不予立案。迦流的判決等於斷定教會是猶太教的一部分,後來成為各地巡撫和方伯援用的先例,在主後50-60年代對教會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管會堂的所提尼】(17節)可能站在信徒一方猶太人抓住所提尼,是按照猶太教的規條【在堂前打他】(林後11:24)所以【這些事迦流都不管】(17節)。保羅【許過願】(18節)可能是在出發前或途中遇到難處時,許下了【拿細耳人的願】在完成宣教旅程前禁止剪髮,飲酒和接觸屍體(民6:1-6)【直到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滿了】。這個願必須到耶路撒冷獻祭之後,才算完成(22節)。【以弗所Ephesus】(19節)位於愛琴海東岸,是亞細亞省最大的城市。保羅到以弗所因他與百基拉和亞居拉同行,而他們要先去以弗所(19節)。保羅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21節)表示聖靈的時間還沒到。此時,他必須履行還願的手續,在冬天停航之前趕回耶路撒冷【把離俗頭上的發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民6:18)所以不能在以弗所久留。第二年春天,保羅果然履行了諾言(21節),重返以弗所,並在那裡住了將近三年多(19:1,101)。保羅的目的地是敘利亞的安提阿(18節)歸程卻到凱撒利亞,是為了上耶路撒冷還願(18節)。從以弗所到凱撒利亞的航海距離大約是1020公里,從凱撒利亞繞道耶路撒冷再到安提阿,路途需要750公里。保羅信主以後,這是第四次到耶路撒冷(9:26-29;11:30;12:25;15:2)時間大約是主後51年秋冬之間。22-23節可能是《使徒行傳》中最濃縮,也是最沉重的兩節。濃縮,是因為這兩句話就讓讀者越過了許多細節;沉重,是因為這兩句話的背後,是保羅步行1900公里,從基利家門(Cilician Gates)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納托利亞高原。保羅確信神的預定(10節)已經藉著禁食禱告把眾教會【交託所信的主】(14:23)但卻仍【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林後11:26)付上艱苦的代價去【堅固眾門徒】。保羅並沒有激烈爭論是神的預定,還是人的配合,也沒有長篇論述是神的主權,人的責任;對他來說【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3:13)這才是真正的被聖靈充滿。亞波羅流利的口才和聖經知識,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所受的教育。亞波羅帶著更準確的真理,渡過愛琴海,從以弗所來到哥林多(19:1)。祂的恩賜是熟悉聖經,口才很好(24節),所以【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28節),特別適合向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傳道,對哥林多門徒的幫助很大(林前12),成為了保羅的好同工(林前16:12)。聖靈的宣教並沒有因為保羅正在翻越崇山峻嶺(22-23節)而暫停,在保羅不知道的時候,祂已預備好了亞波羅(24-28節)。 思想:主不但揀選能【屢次行遠路】的器皿(林後11:26),也揀選【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28節)的器皿;主可以興起任何人作自己的器皿,大使命(太28:18-20)乃是祂【親口應許,親手成就】(王上8:24)。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你的教會的預備,更為我們生命的預備,我們的每一步,每一個經歷都有你精心的安排與設計,求主開我們心靈眼睛使我們勇敢踏上主你的旨意中。阿們!

使徒行傳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6-35節是宣告神的恩典,即已經成就的救恩(Salvation accomplished):神對歷史的管理,是為了成就祂的救贖計劃【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26節) 。雖然許多猶太人濫用自由意志,不肯承認救主(27-28節)但好消息是:這一切仍然在神的管理之中(29節),雖然人會愚昧,神卻不會失敗;雖然人釘死耶穌【神卻叫祂從死裡復活】(30節)。門徒就是耶穌復活的見證(31節),這【好信息】(32節)的核心就是耶穌的復活(32-35節)。人的血統,身分或敬虔都不是得救的門路,惟有耶穌才是。因此【亞伯拉罕的子孫】(26節)和【敬畏神的人】(26節)都需要【這救世的道】。保羅特地將聽眾和棄絕耶穌的人區別出來,是要勸勉他們站對立場,不要錯失救恩的機會;不要效法【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27節)棄絕耶穌【把基督定了死罪】(27節)。36-41節是呼籲聽眾因信稱義,接受正在施行的救恩(Salvation applied):耶穌已實現了神對歷史的管理,成就了恩典,為人提供了稱義的可能性。因此,各人【務要小心】(40節)作出正確選擇,因為赦罪的道本來就是傳給他們的(38節)不可錯失因信稱義的良機(41節)。猶太拉比經常使用串珠(gezerah shavah)的技巧,把有同一個關鍵字的經文連在一起。 35-37節可能是用賽55:5的【聖者】和詩16:10的【聖者】連在一起,證明那位永遠不會朽壞的【聖者】(35節)就是神所復活的基督。大衛的屍骨【已見朽壞】(36節)所以【祢的聖者】(35節)絕不是指大衛,而是指基督(37節)。【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38節)指透過復活的耶穌基督,人的罪就能得著赦免。(39節);這是《使徒行傳》第一次宣告【因信稱義】的真理,清楚地指出:倚靠【摩西的律法】並不能讓人得救,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2:16);只有信靠基督,才能叫人在神面前立刻【稱義】而不是透過努力逐漸得救。保羅比較少用【赦罪】(38節)一詞(羅4:7;弗1:7;西1:14)而更喜歡用【稱義】。這是法律上宣判無罪的用詞,不但情緒比【赦罪】更強烈,也解釋了被【赦罪】的原因。41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的哈1:5,原文是神警告過去的猶大百姓:不要以為慈愛的神不會藉著殘暴的迦勒底人來審判他們。 (42節)顯示保羅的警告雖然嚴厲,但卻紮心,所以聽眾的反應非常熱烈。【敬虔進猶太教的人】(43節)指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43節)指不要離開因信稱義的道理,回到靠行律法得救的老路上去(39節)。保羅在上個安息日的講道廣受歡迎,神的名大得榮耀,所以到了下一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44節)。 (45節)指猶太教的領袖;他們反對保羅的原因不是出於理性,也不是根據真理,而是因為看到保羅大受歡迎,所以【滿心嫉妒】(45節)。當百姓歸信基督的時候,受損失最大的就是宗教的既得利益者。人若棄絕神的話,就等於【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46節)。保羅所傳的福音被猶太同胞拒絕(45節)印證了神要使用他【為外邦人作使徒】(加2:8)。【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46節)不是說保羅從此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而是不再在這個會堂裡傳福音。保羅在往後的宣教旅程中,每到一地,總是先進猶太會堂(14:1;16:13;17:1,10,17:18:4,19;20:17)把福音傳給猶太人(羅一16),被拒絕以後再【轉向外邦人去】(46節)。47節引自賽49:6,預言基督是真正的神僕以色列,祂要作外邦人的光,拯救全人類(路二29-32)。因著【神的道】(48節)全城分裂成彼此對立的兩大陣營,他們爭論的中心不是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而是人生最根本的需要:復活的耶穌和永生。也有自由和責任對白白的恩典作出正確的回應(40-41節);神的揀選(48節)和人的責任(40-41節)都是聖經真理,當兩者看似矛盾時【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49節)這是保羅一貫而有效的宣教策略。他總是先在中心城鎮宣教,然後讓當地門徒把福音傳遍周圍的村鎮。【虔誠,尊貴的婦女】(50節)指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上流社會的婦女。古代希臘社會的道德敗壞,受苦最深的總是婦女。所以許多外邦婦女被聖經裡的聖潔倫理吸引,她們不需要行割禮,所以比較容易加入猶太教。猶太人可能利用她們對丈夫施加影響,【逼迫保羅、巴拿巴】(50節)。(51節)【兩人對著眾人跺腳上的塵土】意思是把拒絕基督的猶太人當作不屬神的外邦人(路9:5)。當時,法利賽人離開外邦人的地區時,會把塵土從鞋子上除掉,表示脫離外邦塵土的污穢。使徒走了,聖靈還在;福音的使者被趕出境,福音卻留在那裡。因信稱義的門徒已經進入了基督的身體,所以【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52節)。 思想:神的工作開始是【被聖靈差遣】(4節)過程是【被聖靈充滿】(9節)結果也是【被聖靈充滿】(52節)。我們每日願意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作祂的工呢? 祈禱:親愛主,使我們每日都願意被主你,被神的靈充滿,掌管我們的生命;掌管我們每日的生活,就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作你的工。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