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1-13

使徒行傳 2:1-13

1-13節的主題是【教會被聖靈充滿】【五旬節】(1節),就是【七七節Shavuot】(出34:22)意思又是【第五十天】。(2節)【好像一陣大風吹過】代表聖靈的出現(約3:8)。【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2節)【火焰】代表神的同在(出19:18;路3:16)。【舌頭】是複數原文與別國的【話】(4節)【鄉談】(6,11節)和【方言】(10:46;林前12:10)是同一個字;每個人都得到了一條舌頭,代表得著了一種方言的恩賜。五旬節大約是陽曆五至六月,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中(出23:14-17)天氣最適合航海旅行的季節(27:9)。所以,那些散居在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各地的猶太人,通常都在五旬節期間從【天下各國】(5節)來到耶路撒冷朝聖。而在這個特別的五旬節,他們也將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帶回【天下各國】。五旬節是安息日,耶路撒冷街上去聖殿敬拜的人特別多。聖靈降臨之後,門徒可能立刻衝出門前往聖殿,一路興奮地用各地的方言【講神的大作為】(11節)。所以【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6節)圍觀他們。(6節)【眾人的鄉談】原文是【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別國的話】(4節)。當時羅馬帝國通用希臘語,猶太地通用亞蘭語,而出生在寄居之地的猶太人則說當地的方言,也就是【生來所用的鄉談】(8節)。這表明,五旬節的方言並不是毫無意義的舌音,也不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而是當時的聽眾能聽懂的家鄉話。聖靈在五旬節賜下方言恩賜的目的,就是為了向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天下各國】的人見證耶穌基督(36節)。【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7節),顯示這些門徒大都是加利利人,帶著加利利的口音(太26:73)。應該只會說亞蘭文。9-11節所列的地方涵蓋了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從東方波斯的帕提亞,瑪代,以攔,到中部的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地,接著是北方小亞細亞的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各省份,然後是南方的埃及和利比亞,最後用帝國的中心羅馬,西方海島的克里特和東方曠野的阿拉伯來代表所有的地方。從這些地方都來了不少散居的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也就是【進猶太教的人】(10節)。在場的人都看出這些門徒在用各自的鄉談【講神的大作為】。聖靈賜下說方言的恩賜,是要用有意義的話語來傳福音,而不是讓人發出一些沒有意義的聲音自娛自樂;聖靈充滿的目的,是要讓人得著見證主的能力,而不是滿足人的感覺和驕傲。各地的方言未必人人都聽得懂,如果有人聽見別人興奮地發出自己聽不懂的聲音,很可能會以為【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13節)。 思想: 五旬節就像巴別塔審判的逆轉。過去,神在巴別變亂了人的口音(創11:9)免得悖逆的世人高舉自我,共同滅亡(創11:6);現在,神卻在五旬節賜下方言,使蒙召的門徒能夠同心讚美神,廣傳福音。過去,神要阻止罪人合力建造巴別塔和巴別城(創11:8);現在,神卻要使用蒙恩的罪人同心建立基督合一的身體(弗4:12)。 祈禱:親愛主,你的旨意與救贖的計劃都是偉大,更是浩大的,但在你手中並沒有難成就的事,是你能使無可能變成有可能,願我們每日因著聖靈都經歷神的作為,更傳揚神的作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9:1-20使徒行傳 19:1-20

保羅本來可以直接從安提阿坐船前往以弗所,航海距離大約是1000公里;但他卻特地【經過了內陸地區】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納托利亞高原,然後下到沿海平原的【以弗所】(1節),全程1150公里。保羅很可能看出這幾位門徒有點不同,所以才問他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2節)。他們可能是亞波羅帶信主的門徒,所以【單曉得約翰的洗禮】(18:24-26)。【約翰的洗】(3節)象徵人悔改歸向神【當信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19:4)所以又稱【悔改的洗】(4節)。【奉主耶穌的名受洗】(19:5)乃是【聖靈的洗】(1:5)象徵與基督同死,又與基督同活(羅6:3-5)。保羅一連三個月在會堂裡講道,辯論(8節)但一遭遇反對,就及時地【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9節)。聖靈帶領的宣教,必然是知所進退,不會沉溺於無謂的辯論。(9節)【推喇奴的學屋】是講學的場所,推喇奴可能是房主或教師。有些聖經古卷加上了【從第五時至第十一時】即上午11點至下午4點,這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可能保羅在早晨織帳棚(20:34),然後利用推喇奴學房休息的時間講道。保羅停留在以弗所的時間,可能是主後52年二月到54年五月。聖靈原來【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16:6)現在卻讓保羅常駐以弗所【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10節)的猶太人和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 (10節)以弗所人流行拜偶像和行邪術,所以神特地【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11節),這些都是主自己的作為,有恩賜的人並不能隨心所欲地行神蹟,所以後來雖然保羅的同工病了,保羅也不能用神蹟醫治他們(腓2:27)。正如主耶穌允許血漏的婦人摸祂的衣裳穗子得醫治(路8:43-48),祂也允許【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12節)目的是【藉著神蹟,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林後12:12)。【手巾】可能是保羅做工時擦汗用的布,平常繫在手腕上。【圍裙】可能是織帳棚時所繫的皮質工作裙。表面上這【幾個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13節)只是為了牟利而模仿保羅趕鬼【擅自稱主耶穌的名】(13節)。實際上,他們是被魔鬼利用,企圖把主耶穌降格成偶像,把禱告扭曲成念咒。【士基瓦】(14節)是羅馬名字,意思是【讀心者】。這個名字顯示他並非來自猶太地【猶太祭司長】(14節)只是自封的頭銜,用以抬高身價,招搖撞騙。惡鬼嘲笑這些妄稱主名的猶太人:【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是誰呢?】(15節); (16節)【勝了其中二人】可能是主持趕鬼儀式的兩個人。【制伏他們】(16節)指制伏了所有趕鬼的猶太人。以弗所城流行各種邪術,而猶太趕鬼者更是花樣百出地發明了許多希伯來咒語。因此,聖靈藉著惡鬼制伏假冒者(13-16節),讓以弗所人都知道主耶穌與眾不同,並非可以操縱的偶像,而是應當【懼怕】(17節)的真神。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妄稱主名當作咒語【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17節)。(18節)因為看到屬靈爭戰如此真實,所以不敢再假冒,趕快認清還沒有認清的罪。他們不但認罪,而且付上代價潔淨自己(19節)這才是真正的悔改。(19節)【書】指寫有咒語,符錄的蒲草紙或羊皮卷,以弗所盛產行邪術的手冊,以致在希臘文學中,魔法咒語被稱為【以弗所文法Ephesia grammata 】。他們相信這些咒語的力量不在於內容、而在於發音,必須完美地背誦才能產生力量。現在,這些原來行邪術的人燒掉了這些魔法書,意味著砸掉了自己的飯碗。(19節)【五萬塊】大約是五萬個工人一日的工資,價值不斐。這些人一旦真心信了主,就願意付出真實代價,掙脫邪術和利益的捆綁。 思想:罪惡出去,活水才能進來;教會得潔淨,基督才能被顯明;信徒真實認罪悔改,主的道才能【大興旺】。被聖靈潔淨的教會,就成了滿有能力和得勝的教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慈愛,更感謝你的權能,能讓你的教會得潔淨,求主藉聖靈充滿潔淨你的教會讓你的教會成為滿有能力,合你心意的教會。阿們!

使徒行傳 22:17-30使徒行傳 22:17-30

保羅信主三年後(9:26-30;加1:18)【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像外】(17節)在恍如做夢,卻又沒有睡著的狀態下看見了異象(18節;10:10;11:5)。主曾經命令使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1:4),但卻命令保羅【趕緊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18節)。因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表面上是因為猶太人的逼迫(9:30)實際上卻是因為主要差他【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21節)。主的命令因人,因時而異,。當主耶穌命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羅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知道他是熱心逼迫門徒的自己人,由他來向他們作生命改變的見證,必定有效(19-20節)。但主耶穌卻宣告:【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18節)。因為傳福音的果效既不在於見證是否感人,也不倚靠講員是否努力,更不在於背景是否相似,而是根據神的主權。眾人一聽到【外邦人】(21節)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馬上瘋狂了。因為神若是把恩典也賜給外邦人,就意味著猶太人將失去選民的獨特地位和優越感。猶太人不反對勸外邦人改宗猶太教,卻要求外邦人先行割禮,變成猶太人。【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23節)這是表示對褻瀆者的嫌惡和棄絕。表面上保羅的見證被眾人打斷了;實際上,聖靈已經讓保羅講完了當講的話。千夫長的亞蘭語程度可能不足以明白保羅講話的大意,所以要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什麼緣故】(24節)。【鞭子】(24節)指鑲有金屬或骨頭的皮鞭,能把人打得皮開肉綻,比【用棍打】(16:22)還要厲害,輕者殘,重者死。羅馬是法治社會,公民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在被定罪之前,不能被捆綁,鞭打(25節)。千夫長原來並不是羅馬人【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選】(28節),否則就不能晉升為千夫長。他先說明自己好不容易才成為羅馬公民,是要保羅如實交代他的公民身分是否屬實,怎麼來的。在羅馬皇帝克勞第統治期間(主後41-54年)羅馬的公民權是可以購買的,但要費很大周折。保羅卻與千夫長不同,他生來就是羅馬公民、更高貴,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羅馬公民。此時,千夫長已經知道猶太人向保羅【喧嚷】(24節),是有關猶太人的律法,所以最好是請公會成員前來聆聽,搞清事實真相(30節)。保羅若是無辜,馬上可以釋放;如果控告屬實,他就把案件移交給巡撫(23:26-30)。就這樣,聖靈又給了保羅向公會作見證的機會。保羅被囚之後,在猶太地做了四次見證。保羅的這幾次見證,沒有帶起一個人信主,表面上看似乎是失敗的,實際上並非枉然,因為主耶穌親自認可了這些見證(23:11)。因為這篇見證的對象,不只是當日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更是歷代所有的猶太人。 思想:人人都明白禍從口出的意思,也都認同必須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聖經不是叫人不要說話,而是叫人要單說造就人的好話,叫人要把話說的得體合宜! 我們有否每日願意用我嘴唇都傳揚主,見證主呢? 祈禱:親愛主,當日你藉著保羅與眾使徒傳揚你,見證你,求主同樣感動我們的心,使我們每日都願意口唱心和去傳揚你,高舉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