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14-36

使徒行傳 2:14-36

14-47節的主題是【教會的第一篇講道】【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14節),顯示雖然只有彼得主講,但卻是十二使徒共同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也許還用不同的方言作同聲翻譯。補選使徒(1:15-24)的意義,在此就全然顯明了。完整的十二使徒在聖靈的帶領下,一起向天下各國的代表作完整的見證,這是他們履行大使命的第一個行動。【巳初】(15節)就是上午九點鐘,這是猶太人早禱的時間。猶太人在節期中,通常早禱之前不吃飯,更不用說喝酒了,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15節)。17-21節引自舊約的珥2:28-32,顯示五旬節的聖靈充滿,開始應驗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聖靈澆灌(39節)。【末後的日子】又稱為【末世】,指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林前10:11)即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時代(來9:26)。彼得把珥2:28的【以後】改為【末後的日子】是宣告現在已經處於【末後的日子】神最後的拯救計畫已經開始了,祂要把聖靈澆灌在各種各樣的人身上,而不像舊約時代只限於先知,君王和祭司。【說預言/propheteuo】(17,18節)原文既用來指預告將要發生的事(21:9;路1:61)也用來指傳講神的信息,所以也被譯為【講道】(19:6;林前11:4-5),傳道(太7:22;啟11:3)。(18節)【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表明聖靈只充滿被神使用的【僕人和使女】而不是隨便甚麼人都可以求來。彼得把珥2:30的【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得出奇事】改為【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19節)這是世界末日之前的徵兆,五旬節的神蹟奇事只是起頭。【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19-20節)這些都是審判之日的預兆。(20節)【主大而明顯的日子】就是【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珥2:31)。這些虔誠的猶太人都清楚知道,那是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和毀滅的日子,也是他們所盼望的神的百姓得贖的日子。先知約珥,以賽亞,以西結,阿摩司,俄巴底亞,西番雅,撒迦利亞和瑪拉基都是一再提到【耶和華的日子】(珥1:15;2:1, 11,31;三14;賽13:6,9;結13:5;;摩5:18;俄一15;番1:7;亞14:1)【耶和華的大日】(番1:14)或【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 瑪4:5)。【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節)就是【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在彼得所引用的希用【主】來代指【耶和華】。而在新約聖經中【主】這個字也用來指耶穌基督(36節)。在舊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神的名;在新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林前1:2)。【凡求告主名的】不但能從罪惡裡得救,也將從神的審判中得救。過去那位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路22:34)已經與主【一同埋葬】(西2:12)了;現在站起來的,乃是與主【一同復活】(西2:12)的彼得。他的心竅已經被主開啟,可以明白聖經(路24:45),聖靈已經賜給他一切口才,智慧和能力(路21:15)。22-36節是彼得向眾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的論證邏輯非常縝密:1. (22節)耶穌的工作證明祂是基督;2. (23-32節)耶穌的復活證明祂是基督;3. (33節)聖靈的澆灌證明祂是基督;4. (34-35節)大衛的預言證明基督是主。 思想:彼得經過嚴謹的論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36節)那位被他們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登上了【主】和【基督】的寶座。那麼,那些親手釘死自己的【主】和【基督】的人,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20節)裡將會面臨何種結局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最愛我們,更願意興起我們,使用我們作主的旨意,我們感謝你能使我們見證神,願我們一生都見證主你耶穌是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7:1-15使徒行傳 17:1-15

保羅和西拉身上帶著棍傷(16:33),從腓立比沿著伊格那提亞大道,經過【暗妃坡里Amphipolis】【亞波羅尼亞Apollonia】( 1節)到達馬其頓省的首府【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走了大約152公里,沿途都是馬其頓省的城市。此時本書作者路加可能留在腓立比,所以一直到20:5-6才恢復以【我們】來稱呼保羅的宣教團隊。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最繁榮的城市,也是一個擁有自治權的自由城,這裡有猶太會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2節)不是說保羅守安息日,而是說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利用猶太人安息日在會堂聚集的機會向他們傳福音。保羅給猶太人傳道的重點,是【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3節)而【這位耶穌就是基督】(3節)。保羅不但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會堂【一連三個安息日】(2節)辯論,平時也要為生計工作【晝夜工作】(帖前2:9)。帖撒羅尼迦信主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尊貴的婦女】(4節)可能指當地上層社會人士的妻子(12節)。【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5節)是因為保羅吸引外邦人信主(4節)成了他們的競爭對手。【百姓demos】(5節)原文指為了討論公共事務而召開的市民大會。帖撒羅尼迦是個自由城,不但有本地的執政官,還有本地的議會。【耶孫】(5節)是接待保羅的主人。【耶孫】是希臘名字,他可能是猶太人,猶太名字是【約書亞】。反對者本來想把外來的保羅和西拉帶到市民大會那裡,現在只抓住了本地的耶孫和一些門徒,就擔心這幾位本地居民會被市民大會寬待,於是把他們帶到【地方官】(6節)在那裡投訴。【攪亂天下】(6節)指這些猶太人故意把保羅傳講的末世論信息扭曲成煽動性的政治言論,說有一位君王將興起替代凱撒。而羅馬帝國禁止百姓預言王位的更迭(7節)。雖然眾人和地方官因為這政治罪名而【驚慌】(8節)但帖撒羅尼迦是自由城,地方官既不想惹是生非,也不想得罪本地居民,所以就釋放了【耶孫和其餘之人】(9節)只要求他們寫下【保狀】(9節),擔保不再收留保羅和西拉。【庇哩亞】(10節)位於帖撒羅尼迦西南約74公里,離開了伊格那提亞大道,轉而向南前往亞該亞省。他不但沒有因為帖撒羅尼迦的逼迫而沮喪,反而一到庇哩亞就直接進入那裡的會堂開始傳道(10節)。11節可譯為【這裡的猶太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開明,熱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要知道這道是否真實】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5)一個人越是認真【查考聖經】就越能相信主,【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12節)。帖撒羅尼迦對宣教士的法律制裁,在別的城市是無效的,所以帖撒羅尼迦不信的猶太人必須在庇哩亞重新【聳動攪擾眾人】(13節)逼著保羅第三次撤離,離開馬其頓省,前往南方的亞該亞省。【雅典Athens】(15節)是巴爾幹半島南方亞該亞省的重要城市,位於庇哩亞南邊約400公里。它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著名哲學家的家鄉,也是希臘文化,藝術和哲學的中心。但亞該亞的省會和最大城市是哥林多,保羅的目的地可能是哥林多,只是因為坐船需要在雅典登陸。保羅在一地點起福音的火焰以後,就坦然地前往下一站,留下【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14節)繼續餵養教會。 思想:保羅的經歷早就讓他明白,逃難只是形式,宣教才是內容。表面上,是仇敵屢戰屢勝,一路驅趕保羅;實際上,是狂風欲滅山火,反而星火燎原。神的話語本身就帶著能力,有如燃燒的野火,仇敵想在一處將它撲滅,餘燼卻飄到另一處繼續蔓延。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人命讓我們知道行在主的意旨中會面對好多的挑戰,很多的難阻,但主你已復活得勝,更願我們在天父旨意中不再懼怕。阿們!

使徒行傳 23:1-15使徒行傳 23:1-15

保羅明知在場的都是公會的尊貴人士,但卻不說【諸位父兄】(22:1)而是稱他們為【弟兄們】(1節)表明自己與他們在神面前是平等的。他【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1節)所以才能在公會面前坦然分訴。【亞拿尼亞】(2節)於主後47至58年間作大祭司,他是個粗暴傲慢,貪婪成性的政治人物(《猶太古史》卷20第9章205-207節),雖然有許多擁護者,但有許多法利賽人認為他不配擔任【神的大祭司】(4節)。律法規定:【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利19:15)。大祭司亞拿尼亞還沒審問暴露,就吩咐人【打他的嘴】(2節)乃是公然【違反律法】(3節)。身為大祭司,亞拿尼亞知法犯法,所以保羅斥責他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粉飾的牆】(3節),表面道貌岸然,內心污穢不堪。【我不曉得他是大祭司;經上記著說:『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4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還以為違背律法,未經審問就吩咐人打我的,不可能是大祭司;否則我怎麼會辱罵神的大祭司呢?雖然保羅確實不認識現任大祭司,但他已經【定睛看著公會的人】(1節)知道在場的都是【百姓的官長】能【坐堂】(5節)發號施令的更非尋常,怎麼可能罵錯人?保羅說【神要打你】(3節)原文與大祭司吩咐人【打他的嘴】(2節)是同一個【打】字,這是奉神之名宣告審判(申28:22)亞拿尼亞果然於九年後被奮銳黨所殺。猶太公會的成員主要分為【撒都該人】(6節)和【法利賽人】(6節)兩派,他們在政治及宗教上都有很大的分歧。【法利賽Pharisee】意思是【分別出來的人】法利賽人有六千多人(《猶太古史記》卷17第2章)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擁護,但並無政治權力。他們生活簡樸,嚴守摩西五經和口傳律法,相信靈魂不朽復活,文士,拉比大都是法利賽人。【撒都該Sadducee】意思是【正人君子】。撒都該人以猶太祭司長為中心,大都是貴族和祭司,掌控聖殿和政治事務。他們接受希臘化思想,與羅馬人妥協,只承認摩西五經,藐視口傳律法,不相信靈魂不滅,復活,天使和聖靈。但他們為了掌權,不得不尊重法利賽人的教導,否則就會失去大多數猶太人的支持。一個法利賽人可以同時也是門徒(15:5)但是一個撒都該人卻不可能既作門徒,又作撒都該人。因此【保羅看出大眾一半是撒都該人,一半是法利賽人】(6節)就抓緊機會向法利賽人作復活的見證。果然,這幾位文士認為,保羅的見證並無不妥(9節)。耶穌曾經站在公會面前受審,眾使徒也不例外,現在又輪到了保羅。這是教會在公會面前的最後見證,這個見證使否認復活和承認復活的猶太人分裂了。保羅被羅馬人【從眾人當中搶出來】(10節)以後,撒都該人就失去了主給他們的最後一次機會。主後70年聖殿被毀以後,撒都該人就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只有法利賽人倖存下來。這場爭論將讓歷代的法利賽人知道:愛律法不能叫人得救,承認復活也不能得著永生,唯有因信稱義,接受主耶穌,才是與神和好的唯一道路。23:11-28:31的主題是【保羅前往羅馬向外邦作見證】此時,耶路撒冷教會沒有拯救保羅,主也沒有差天使(十二7-19)或用地震(十六25–27)打開監門,而是親自【站在保羅旁邊】(11節),宣告一切都在祂的計劃之中。保羅不必急著出獄,靠自己的雙腿走向羅馬作見證;主耶穌要藉著羅馬人的軍用牲口(24節)和運糧船27:2,6)把他一路護送到羅馬。無論保羅在公會面前受審,或是在君王面前受審,都不是在為自己申辯,而是為主作見證。(12節)【猶太人同謀起誓】指一小部分極端分子。這些人很可能不是法利賽人,所以來找公會裡更能支持他們的撒都該人【祭司長和長老】(14節)而不是法利賽人文士。這些【祭司長和長老】自詡是神的選民,想出來的主意(15節)卻和抵擋神的外邦人一樣詭詐(15節),不擇手段地用違背律法的方式來捍衛律法。但一切都在主的管理之下(16節),惡人暗中策劃的狂風,只不過是吹動保羅前往羅馬的東風。 思想:保羅因看出猶太公會中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之間存在信仰上尖銳的矛盾,所以用死人復活的話題分化並削弱他們聯合攻擊自己的勢力之事,無論他當時的做法是出於人的聰明或是主的指示,主的允許,更顯出的只是人性的放大,一切看似美好的計謀都會被識破。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帶領我們的人生,許多危險,試煉網羅,靠著主你我們都能安然經過,願我們一生都樂意信靠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