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信主三年後(9:26-30;加1:18)【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像外】(17節)在恍如做夢,卻又沒有睡著的狀態下看見了異象(18節;10:10;11:5)。主曾經命令使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1:4),但卻命令保羅【趕緊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18節)。因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表面上是因為猶太人的逼迫(9:30)實際上卻是因為主要差他【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21節)。主的命令因人,因時而異,。當主耶穌命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羅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知道他是熱心逼迫門徒的自己人,由他來向他們作生命改變的見證,必定有效(19-20節)。但主耶穌卻宣告:【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18節)。因為傳福音的果效既不在於見證是否感人,也不倚靠講員是否努力,更不在於背景是否相似,而是根據神的主權。眾人一聽到【外邦人】(21節)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馬上瘋狂了。因為神若是把恩典也賜給外邦人,就意味著猶太人將失去選民的獨特地位和優越感。猶太人不反對勸外邦人改宗猶太教,卻要求外邦人先行割禮,變成猶太人。【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23節)這是表示對褻瀆者的嫌惡和棄絕。表面上保羅的見證被眾人打斷了;實際上,聖靈已經讓保羅講完了當講的話。千夫長的亞蘭語程度可能不足以明白保羅講話的大意,所以要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什麼緣故】(24節)。【鞭子】(24節)指鑲有金屬或骨頭的皮鞭,能把人打得皮開肉綻,比【用棍打】(16:22)還要厲害,輕者殘,重者死。羅馬是法治社會,公民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在被定罪之前,不能被捆綁,鞭打(25節)。千夫長原來並不是羅馬人【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選】(28節),否則就不能晉升為千夫長。他先說明自己好不容易才成為羅馬公民,是要保羅如實交代他的公民身分是否屬實,怎麼來的。在羅馬皇帝克勞第統治期間(主後41-54年)羅馬的公民權是可以購買的,但要費很大周折。保羅卻與千夫長不同,他生來就是羅馬公民、更高貴,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羅馬公民。此時,千夫長已經知道猶太人向保羅【喧嚷】(24節),是有關猶太人的律法,所以最好是請公會成員前來聆聽,搞清事實真相(30節)。保羅若是無辜,馬上可以釋放;如果控告屬實,他就把案件移交給巡撫(23:26-30)。就這樣,聖靈又給了保羅向公會作見證的機會。保羅被囚之後,在猶太地做了四次見證。保羅的這幾次見證,沒有帶起一個人信主,表面上看似乎是失敗的,實際上並非枉然,因為主耶穌親自認可了這些見證(23:11)。因為這篇見證的對象,不只是當日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更是歷代所有的猶太人。 思想:人人都明白禍從口出的意思,也都認同必須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聖經不是叫人不要說話,而是叫人要單說造就人的好話,叫人要把話說的得體合宜! 我們有否每日願意用我嘴唇都傳揚主,見證主呢? 祈禱:親愛主,當日你藉著保羅與眾使徒傳揚你,見證你,求主同樣感動我們的心,使我們每日都願意口唱心和去傳揚你,高舉你。阿們!
使徒行傳 22:17-30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7:13-26使徒行傳 27:13-26
(13節)可譯為【他們以為對目的地已有了把握】。從佳澳向西北到菲尼基只需要航行一天【貼近克里特】(13節)海岸航行也很謹慎。船長和眾水手憑著自己的航海經驗,加上【微微起了南風】(13節)的誘惑,開始了一場後果慘痛的冒險。【友拉革羅eurokludōn】(14節)原文可能由希臘文【東風Euros】與希臘文【北風akulōn】組合而成,意思是【東北風】。當低壓中心在北方時,會吹西南風;低壓中心移到南方以後,會吹東北風。我們的人生也常遭遇這種風暴──當我們自以為穩、把各種風險都計算妥當的時候(13節),突然就有【狂風從島上撲下來】(14節),人生的小船立刻【被風抓住,敵不住風】(15節),只能【任風刮去】(15節)。【高大Cauda】(16節)島(即現代的Gavdos)位於佳澳西南方約60公里。【在那裡【小船】(16節)是大船泊岸時的短程交通工具,平時用繩索繫於船尾拖行,在風浪中要把小船拉上來收在大船上,免得彼此相撞。【捆綁船底】(17節),指用纜繩把船底和船身繞著捆綁幾圈,顯示此時船體有被風浪撞擊而解體的危險。【賽耳底Syrtis】(17節)意思是【流沙】位於高大島西南約600公里,但此時東北風很大,可能兩天以後就會到達,所以水手們【就落下篷來,任船飄去】(17節),以減慢船速。當這艘船【被風浪逼得甚急】(18節)的時候,首先被拋棄的就是船上的【貨物】(18節)也就是糧食。然後被拋棄的是【船上的器具】(19節)包括維持航行的主帆和桅杆。 (20節)可譯為【我們獲救的指望都放棄了】。現在【太陽和星星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20節)既不知船在何方,也不知離岸多遠,更不知道何時觸礁或擱淺,賽耳底沙灘的恐怖籠罩在這些專業人士的心頭,以致最後一線希望都破滅了。在風暴來臨之前,保羅只是這艘船上的一個普通囚徒,三個孤獨的基督徒之一,圍繞著他們的是273個不信主的士兵,囚犯,商人和船員,有大權在握的百夫長,有經驗豐富的船長。但是,當【狂風從島上撲下來】(14節)以後,一切都改變了。全船都陷入絕望之中【眾人多日沒有吃什麼】(21節)萎靡不振。這時,神讓保羅讓他【出來站在他們中間】(21節)成為這艘船的領袖,讓他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艘船】(22節)。保羅先前的警告只是個人的經驗(10節),現在的預言則是來自他【所屬所事奉的神】(23節):【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24節),不一定直接站在羅馬皇帝面前,而是交給皇帝指定的法庭審問。【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24節)這句話表明,保羅一直在為同船的人禱告,這些就是他的宣教對象。【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22節)【所以眾位可以放心】(25節),這兩個【放心】是保羅在蒙神安慰之後,對眾人的安慰 (林後1:4)。保羅不是趁機對眾人進行長篇說教,而是說:【我信神祂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只是我們必要撞在一個島上】(25-26節)讓大家拭目以待。
思想:在我們的人生航程中,會不會因為著暫時的順境而自信爆棚,偏行己路呢?對未來的一無所知,是人心的最大恐懼;對未來的自以為是,則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祈禱:親愛主,讓我們知道人生中失了有很多,但最大痛苦的失去,就是失去主你;願主開我們心靈眼睛,使我們一生得著你,一生抓緊主你。阿們!
使徒行傳 20:17-38使徒行傳 20:17-38
保羅自知此去耶路撒冷面臨危險,所以爭取最後的機會向教會領袖們話別。他此刻最關心的,就是【教會的長老】(17節)。以弗所在米利都北面約63公里,往返路途需要三天,保羅的船要在米利都至少停留三天,等候以弗所的長老們前來。18-35節是保羅的臨別贈言,也是《使徒行傳》中惟一一段對教會的勉勵,整體用【知道】和【現在】作關鍵詞。18-21節是保羅把自己的事奉作為長老的榜樣, 22-24節是保羅現在的領受;聖靈並沒有向保羅啟示前往耶路撒冷的目的,所以他【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22節)。但聖靈已經在各城向他【指證】(23節),前面【有捆鎖與患難等待】(23節)他,所以保羅估計可能與以弗所的長老們沒有機會再見了(25節) 。到耶路撒冷以後,他果然被逮捕,輾轉送往羅馬,雖然曾獲短暫釋放,但還沒回到以弗所,就再次被捕殉道。真正被聖靈充滿的人,乃是明知前面【有捆鎖與患難】,仍然【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24節);保羅【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24節),就是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傳福音,這也是每個信徒所領受的職事。【神恩惠的福音】(24節),就是【神國的道】(25節)。福音不只是讓人得著平安喜樂和永生,更要領得救的人進入神國,服在神的權柄管理之下。保羅已經知道自己將不能與以弗所的長老們再見(25節)所欣慰的是自己已經盡責(26-27節)。表明保羅已經把神的旨意原原本本地轉達了( 27節)。28節是保羅叮嚀長老的責任。【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28節)表示長老的選立乃是出於聖靈,因此,長老必須先【為自己謹慎】(28節),然後才能【為全群謹慎】(28節);先自己接受神的牧養,然後才能【牧養神的教會】(28節)。29-31節是保羅所知道教會即將面臨的危機。包括外來的假教師:必有兇惡的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29節)任何扭曲,增添,減少或離棄真理的,都是假師傅;但長老若牢記使徒的【勸戒】(31節)【警醒】(31節)監督,教會就可以在防範異端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老練。32節是保羅現在的交託。教會是【神的教會】(28節)神是教會唯一的倚靠。因此,保羅雖然知道教會必有內憂外患,但卻放心地把長老們【交託神和祂恩寵的道】(32節)。33-35節是保羅把自己的捨己的愛(林前13:3)作為長老的榜樣,長老在物質生活上不該給撒但留下任何破口,不但不能貪圖別人的財物(33節),還要勞苦扶助別人(34-35節)。以弗所長老與保羅的送別場面,不能不令人動容。這是保羅與教會之間的彼此相愛,因為他們都領受了主的愛。雖然長老們必然都已看淡今生,單單望定永恆,知道將來會在天上重聚,但仍然會為生離死別而【傷心】(38節),因為他們的確在主裡【彼此相愛】。 思想:今天,雖然我們都知道受苦【不要以為奇怪】(彼前4:12)不必執著於今生的安逸,但如果我們在弟兄姊妹的需要和難處面前內心淡漠,缺乏憐憫同情(雅2:16),只會冷靜地用【永恆】來教;無論表面上怎樣屬靈,其實都沒有【彼此相愛】。沒有愛的真理,並不能讓世人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約13:35)。 祈禱:親愛主,我們愛是因為主你先愛我們,更讓我們懂得愛;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願意明白主的愛,更願意彰顯主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