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2:17-30

使徒行傳 22:17-30

保羅信主三年後(9:26-30;加1:18)【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像外】(17節)在恍如做夢,卻又沒有睡著的狀態下看見了異象(18節;10:10;11:5)。主曾經命令使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1:4),但卻命令保羅【趕緊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18節)。因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表面上是因為猶太人的逼迫(9:30)實際上卻是因為主要差他【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21節)。主的命令因人,因時而異,。當主耶穌命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羅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知道他是熱心逼迫門徒的自己人,由他來向他們作生命改變的見證,必定有效(19-20節)。但主耶穌卻宣告:【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18節)。因為傳福音的果效既不在於見證是否感人,也不倚靠講員是否努力,更不在於背景是否相似,而是根據神的主權。眾人一聽到【外邦人】(21節)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馬上瘋狂了。因為神若是把恩典也賜給外邦人,就意味著猶太人將失去選民的獨特地位和優越感。猶太人不反對勸外邦人改宗猶太教,卻要求外邦人先行割禮,變成猶太人。【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23節)這是表示對褻瀆者的嫌惡和棄絕。表面上保羅的見證被眾人打斷了;實際上,聖靈已經讓保羅講完了當講的話。千夫長的亞蘭語程度可能不足以明白保羅講話的大意,所以要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什麼緣故】(24節)。【鞭子】(24節)指鑲有金屬或骨頭的皮鞭,能把人打得皮開肉綻,比【用棍打】(16:22)還要厲害,輕者殘,重者死。羅馬是法治社會,公民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在被定罪之前,不能被捆綁,鞭打(25節)。千夫長原來並不是羅馬人【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選】(28節),否則就不能晉升為千夫長。他先說明自己好不容易才成為羅馬公民,是要保羅如實交代他的公民身分是否屬實,怎麼來的。在羅馬皇帝克勞第統治期間(主後41-54年)羅馬的公民權是可以購買的,但要費很大周折。保羅卻與千夫長不同,他生來就是羅馬公民、更高貴,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羅馬公民。此時,千夫長已經知道猶太人向保羅【喧嚷】(24節),是有關猶太人的律法,所以最好是請公會成員前來聆聽,搞清事實真相(30節)。保羅若是無辜,馬上可以釋放;如果控告屬實,他就把案件移交給巡撫(23:26-30)。就這樣,聖靈又給了保羅向公會作見證的機會。保羅被囚之後,在猶太地做了四次見證。保羅的這幾次見證,沒有帶起一個人信主,表面上看似乎是失敗的,實際上並非枉然,因為主耶穌親自認可了這些見證(23:11)。因為這篇見證的對象,不只是當日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更是歷代所有的猶太人。 思想:人人都明白禍從口出的意思,也都認同必須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聖經不是叫人不要說話,而是叫人要單說造就人的好話,叫人要把話說的得體合宜! 我們有否每日願意用我嘴唇都傳揚主,見證主呢? 祈禱:親愛主,當日你藉著保羅與眾使徒傳揚你,見證你,求主同樣感動我們的心,使我們每日都願意口唱心和去傳揚你,高舉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8:1-11使徒行傳 18:1-11

【哥林多Corinth】(1節)是亞該亞省的省會,位於雅典西邊約90公里,扼守希臘本土與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us Peninsula)之間的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 )西岸。哥林多商業繁榮,所以人口流動頻繁,到處都是尋找機會的各族僑民。城內廟宇林立,偶像眾多,山上衛城(Acrocorinth)裡愛神阿芙洛狄蒂(Aphrodite)廟中有上千廟妓(Hetaira)許多船員和商人都在此揮霍金錢。因此,哥林多既是一個經濟繁榮,道德敗壞,文化多,思想活躍的大都會,也是一個有利於福音廣傳的中心城市。(2節)【亞居拉】是羅馬名字,意思是【鷹】。【百基拉】(2節)是羅馬名字意思是【古代】。【本都】(2節)是小亞細亞北部黑海沿岸的羅馬藩屬國。凱撒征服本都之後,用【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作為寫給羅馬元老院的捷報。雖然哥林多暫時還沒有出現逼迫,屬靈的黑暗卻令保羅更加擔憂,所以他【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但神卻始終與他同在,及時差來了與保羅【同業】的同工(3節)。保羅到達哥林多的時間,最晚可能是主後50年5月初。大約半年前【克勞第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1節)結果卻是把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兩位好同工提前安排到哥林多等候保羅。在希臘羅馬文化中,能公開演講的人備受尊敬,體力勞動者卻被藐視,許多巡遊教師都靠教導獲利。但猶太拉比教導聖經卻是免費的,他們都有一門自食其力的養生手藝。因此,保羅親手工作(二十34-35;林前四12;九14-18;帖前二9;帖後三8),他的祖傳工藝是製造帳棚,原料是山羊毛的布料;保羅的家鄉基利家盛產山羊毛,這種羊毛布料的拉丁名字就是基利深(Cilicium)。保羅可能在哥林多市集上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看到了亞居拉和百基拉的攤位,發現他們不但是同行,而且已經信主,就和他們平時一起【同住做工】(3節)安息日一起到會堂【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4節)自給自足,團契相交。聖靈第二次顯明了祂的同在。【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5節)。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教會帶回的好消息也大大鼓舞了保羅(帖前3:6-10),以致他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成為新約聖經中的第一封書信。(6節)【抖著衣裳】是猶太人像徵與外邦人斷絕往來的動作(尼5:13)。【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幹】(6節)這是引用神對先知以西結的吩咐(結三十三5)。保羅藉此向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表示,【他們既抗拒,毀謗】(6節)就必須自己承擔其後果。【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6節)並不是說保羅從此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而是說他不再進入這個會堂。【提多.猶士都】(7節)是羅馬名字,他的家【靠近會堂】(7節)有利於在會堂外給進出會堂的猶太人傳福音。他【是敬拜神的】(7節)也就是一位參與猶太會堂的敬拜,但未受割禮的外邦人。(8節)是【基利司布】羅馬名字,他是管會堂的猶太領袖,是保羅施洗的(林前1:14)。他的全家信主,必然會震動整個猶太會堂,導致他們【抗拒、毀謗】。 思想:經文中讓我們明白無論是職場的工作或教會的事奉,都可以是事奉神,也都可能是事奉瑪門,取決於事奉的人是否接受聖靈的管理。我們若是忠心地傳了,就不再欠債,責任卻歸到頑梗不信的人身上。因此,人若拒絕接受福音,傷害的只是自己,並不是傳福音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帶領你的教會,更帶領我們的人生,求主使我們將生命交託,更願意信任你,被你充滿管理。阿們!

使徒行傳 2:14-36使徒行傳 2:14-36

14-47節的主題是【教會的第一篇講道】【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14節),顯示雖然只有彼得主講,但卻是十二使徒共同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也許還用不同的方言作同聲翻譯。補選使徒(1:15-24)的意義,在此就全然顯明了。完整的十二使徒在聖靈的帶領下,一起向天下各國的代表作完整的見證,這是他們履行大使命的第一個行動。【巳初】(15節)就是上午九點鐘,這是猶太人早禱的時間。猶太人在節期中,通常早禱之前不吃飯,更不用說喝酒了,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15節)。17-21節引自舊約的珥2:28-32,顯示五旬節的聖靈充滿,開始應驗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聖靈澆灌(39節)。【末後的日子】又稱為【末世】,指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林前10:11)即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時代(來9:26)。彼得把珥2:28的【以後】改為【末後的日子】是宣告現在已經處於【末後的日子】神最後的拯救計畫已經開始了,祂要把聖靈澆灌在各種各樣的人身上,而不像舊約時代只限於先知,君王和祭司。【說預言/propheteuo】(17,18節)原文既用來指預告將要發生的事(21:9;路1:61)也用來指傳講神的信息,所以也被譯為【講道】(19:6;林前11:4-5),傳道(太7:22;啟11:3)。(18節)【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表明聖靈只充滿被神使用的【僕人和使女】而不是隨便甚麼人都可以求來。彼得把珥2:30的【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得出奇事】改為【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19節)這是世界末日之前的徵兆,五旬節的神蹟奇事只是起頭。【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19-20節)這些都是審判之日的預兆。(20節)【主大而明顯的日子】就是【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珥2:31)。這些虔誠的猶太人都清楚知道,那是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和毀滅的日子,也是他們所盼望的神的百姓得贖的日子。先知約珥,以賽亞,以西結,阿摩司,俄巴底亞,西番雅,撒迦利亞和瑪拉基都是一再提到【耶和華的日子】(珥1:15;2:1, 11,31;三14;賽13:6,9;結13:5;;摩5:18;俄一15;番1:7;亞14:1)【耶和華的大日】(番1:14)或【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 瑪4:5)。【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節)就是【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在彼得所引用的希用【主】來代指【耶和華】。而在新約聖經中【主】這個字也用來指耶穌基督(36節)。在舊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神的名;在新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林前1:2)。【凡求告主名的】不但能從罪惡裡得救,也將從神的審判中得救。過去那位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路22:34)已經與主【一同埋葬】(西2:12)了;現在站起來的,乃是與主【一同復活】(西2:12)的彼得。他的心竅已經被主開啟,可以明白聖經(路24:45),聖靈已經賜給他一切口才,智慧和能力(路21:15)。22-36節是彼得向眾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的論證邏輯非常縝密:1. (22節)耶穌的工作證明祂是基督;2. (23-32節)耶穌的復活證明祂是基督;3. (33節)聖靈的澆灌證明祂是基督;4. (34-35節)大衛的預言證明基督是主。 思想:彼得經過嚴謹的論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36節)那位被他們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登上了【主】和【基督】的寶座。那麼,那些親手釘死自己的【主】和【基督】的人,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20節)裡將會面臨何種結局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最愛我們,更願意興起我們,使用我們作主的旨意,我們感謝你能使我們見證神,願我們一生都見證主你耶穌是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