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3:16-35

使徒行傳 23:16-35

羅馬是法治國家,保羅擁有羅馬公民的合法權利,沒有被定罪(29節),因此有權接見訪客(16節)也有權求見千夫長(17節)。百夫長向千夫長報告時,稱保羅為【被囚的保羅】(18節)。從此,這個稱呼就成了使徒保羅的榮耀標誌【千夫長就拉著他的手】(19節,表示親切,因為他已經意識到事態嚴重。羅馬政府最重視的是社會能穩定,稅收有保障,這位好不容易獲得提拔(22:28)的千夫長最怕耶路撒冷在他管理的期間出亂子。千夫長心思縝密,吩咐少年【不要告訴人你將這事報給我了】(22節)是怕驚動猶太激進份子提前行動。千夫長的安排非常謹慎,要確保萬無一失。這支護送部隊共有四百七十人(23節)耶路撒冷軍營出動了一半以上,目的是要保持絕對優勢,嚇阻可能的埋伏者,不但保羅不能被殺,羅馬士兵也不能因此犧牲。但耶路撒冷軍營不能空虛太久,所以護送的步兵走完最危險的前半段路,就返回耶路撒冷了(32節)。【巡撫腓力斯】(24節)原來是羅馬皇帝克勞第母親的奴隸,因為哥哥被皇帝倚重,得以擔任猶太巡撫(Antonius Felix,主後52-59年在位)為人殘暴貪財,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主後56-120年)評論他說:【他以奴隸的心態來行使君尊的權力】。26節是當時一般公函的開頭格式,先列出寫信人,收信人和問候語。【克勞第】(26節)是千夫長成為公民時取的羅馬名字,【呂西亞】(26節)是他原來的希臘名字,顯示他來自希臘語地區。【我得知他是羅馬人,就帶兵丁下去救他出來】(27節)這是千夫長順便美化一下自己保衛羅馬公民的英勇形象,其實他是在準備動手拷問保羅時才知道他是羅馬人(22:25-29)。千夫長看到公會【大起爭吵】(10節)就知道他們對保羅的指控不實(29節),所以說【他被告是因他們律法的辯論,並沒有什麼該死該綁的罪名】(29節)。【安提帕第Antipatris】(31節)位於猶大與撒馬利亞的邊界,離耶路撒冷約60公里。從耶路撒冷到安提帕底,居民大都是猶太人,最有可能被伏擊。從安提帕底到凱撒利亞是平原地帶,居民大多為外邦人,相對較安全,不需要有那麼多兵力【讓馬兵護送】(32節)也會更快。【凱撒利亞】(33節)是羅馬管轄撒馬利亞與猶太地的總部,離安提帕底約50公里。巡撫腓力斯先按程序查明保羅是否在他的司法權限之內,按照當時的羅馬法律,犯人通常在犯事的省分受審,但也有可能被解返原籍受審。【希律的衙門】(35節)指大希律在凱撒利亞為自己建造的宮殿,現在被羅馬改為行政官邸。殘暴的腓力斯竟然沒有把保羅囚在監獄裡,而是將他看守在官邸中,可謂非常優待了。保羅在耶路撒冷備受毒打,在凱撒利亞卻安然無恙;猶太人偏執狂熱,知法犯法,羅馬人卻公平冷靜,依法審判。保羅在【希律的衙門裡】(35節),心中可能百感交集,但卻不會後悔來了耶路撒冷(20:22)因為他已經清楚地知道【主的旨意】(21:14 )乃是要帶領自己到羅馬作見證(11節)。 思想:在保羅被送往凱撒利亞的整個過程中,主一路保守他,千夫長尊重法律(29節),反應及時(30節)安排周密(23-24節),不但使惡人的計謀落空(12-15節)而且使保羅向羅馬(11節)更近了一步。人生在主的旨意不是無風無浪,而是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8:1-11使徒行傳 18:1-11

【哥林多Corinth】(1節)是亞該亞省的省會,位於雅典西邊約90公里,扼守希臘本土與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us Peninsula)之間的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 )西岸。哥林多商業繁榮,所以人口流動頻繁,到處都是尋找機會的各族僑民。城內廟宇林立,偶像眾多,山上衛城(Acrocorinth)裡愛神阿芙洛狄蒂(Aphrodite)廟中有上千廟妓(Hetaira)許多船員和商人都在此揮霍金錢。因此,哥林多既是一個經濟繁榮,道德敗壞,文化多,思想活躍的大都會,也是一個有利於福音廣傳的中心城市。(2節)【亞居拉】是羅馬名字,意思是【鷹】。【百基拉】(2節)是羅馬名字意思是【古代】。【本都】(2節)是小亞細亞北部黑海沿岸的羅馬藩屬國。凱撒征服本都之後,用【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作為寫給羅馬元老院的捷報。雖然哥林多暫時還沒有出現逼迫,屬靈的黑暗卻令保羅更加擔憂,所以他【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但神卻始終與他同在,及時差來了與保羅【同業】的同工(3節)。保羅到達哥林多的時間,最晚可能是主後50年5月初。大約半年前【克勞第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1節)結果卻是把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兩位好同工提前安排到哥林多等候保羅。在希臘羅馬文化中,能公開演講的人備受尊敬,體力勞動者卻被藐視,許多巡遊教師都靠教導獲利。但猶太拉比教導聖經卻是免費的,他們都有一門自食其力的養生手藝。因此,保羅親手工作(二十34-35;林前四12;九14-18;帖前二9;帖後三8),他的祖傳工藝是製造帳棚,原料是山羊毛的布料;保羅的家鄉基利家盛產山羊毛,這種羊毛布料的拉丁名字就是基利深(Cilicium)。保羅可能在哥林多市集上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看到了亞居拉和百基拉的攤位,發現他們不但是同行,而且已經信主,就和他們平時一起【同住做工】(3節)安息日一起到會堂【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4節)自給自足,團契相交。聖靈第二次顯明了祂的同在。【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5節)。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教會帶回的好消息也大大鼓舞了保羅(帖前3:6-10),以致他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成為新約聖經中的第一封書信。(6節)【抖著衣裳】是猶太人像徵與外邦人斷絕往來的動作(尼5:13)。【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幹】(6節)這是引用神對先知以西結的吩咐(結三十三5)。保羅藉此向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表示,【他們既抗拒,毀謗】(6節)就必須自己承擔其後果。【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6節)並不是說保羅從此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而是說他不再進入這個會堂。【提多.猶士都】(7節)是羅馬名字,他的家【靠近會堂】(7節)有利於在會堂外給進出會堂的猶太人傳福音。他【是敬拜神的】(7節)也就是一位參與猶太會堂的敬拜,但未受割禮的外邦人。(8節)是【基利司布】羅馬名字,他是管會堂的猶太領袖,是保羅施洗的(林前1:14)。他的全家信主,必然會震動整個猶太會堂,導致他們【抗拒、毀謗】。 思想:經文中讓我們明白無論是職場的工作或教會的事奉,都可以是事奉神,也都可能是事奉瑪門,取決於事奉的人是否接受聖靈的管理。我們若是忠心地傳了,就不再欠債,責任卻歸到頑梗不信的人身上。因此,人若拒絕接受福音,傷害的只是自己,並不是傳福音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帶領你的教會,更帶領我們的人生,求主使我們將生命交託,更願意信任你,被你充滿管理。阿們!

使徒行傳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6-35節是宣告神的恩典,即已經成就的救恩(Salvation accomplished):神對歷史的管理,是為了成就祂的救贖計劃【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26節) 。雖然許多猶太人濫用自由意志,不肯承認救主(27-28節)但好消息是:這一切仍然在神的管理之中(29節),雖然人會愚昧,神卻不會失敗;雖然人釘死耶穌【神卻叫祂從死裡復活】(30節)。門徒就是耶穌復活的見證(31節),這【好信息】(32節)的核心就是耶穌的復活(32-35節)。人的血統,身分或敬虔都不是得救的門路,惟有耶穌才是。因此【亞伯拉罕的子孫】(26節)和【敬畏神的人】(26節)都需要【這救世的道】。保羅特地將聽眾和棄絕耶穌的人區別出來,是要勸勉他們站對立場,不要錯失救恩的機會;不要效法【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27節)棄絕耶穌【把基督定了死罪】(27節)。36-41節是呼籲聽眾因信稱義,接受正在施行的救恩(Salvation applied):耶穌已實現了神對歷史的管理,成就了恩典,為人提供了稱義的可能性。因此,各人【務要小心】(40節)作出正確選擇,因為赦罪的道本來就是傳給他們的(38節)不可錯失因信稱義的良機(41節)。猶太拉比經常使用串珠(gezerah shavah)的技巧,把有同一個關鍵字的經文連在一起。 35-37節可能是用賽55:5的【聖者】和詩16:10的【聖者】連在一起,證明那位永遠不會朽壞的【聖者】(35節)就是神所復活的基督。大衛的屍骨【已見朽壞】(36節)所以【祢的聖者】(35節)絕不是指大衛,而是指基督(37節)。【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38節)指透過復活的耶穌基督,人的罪就能得著赦免。(39節);這是《使徒行傳》第一次宣告【因信稱義】的真理,清楚地指出:倚靠【摩西的律法】並不能讓人得救,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2:16);只有信靠基督,才能叫人在神面前立刻【稱義】而不是透過努力逐漸得救。保羅比較少用【赦罪】(38節)一詞(羅4:7;弗1:7;西1:14)而更喜歡用【稱義】。這是法律上宣判無罪的用詞,不但情緒比【赦罪】更強烈,也解釋了被【赦罪】的原因。41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的哈1:5,原文是神警告過去的猶大百姓:不要以為慈愛的神不會藉著殘暴的迦勒底人來審判他們。 (42節)顯示保羅的警告雖然嚴厲,但卻紮心,所以聽眾的反應非常熱烈。【敬虔進猶太教的人】(43節)指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43節)指不要離開因信稱義的道理,回到靠行律法得救的老路上去(39節)。保羅在上個安息日的講道廣受歡迎,神的名大得榮耀,所以到了下一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44節)。 (45節)指猶太教的領袖;他們反對保羅的原因不是出於理性,也不是根據真理,而是因為看到保羅大受歡迎,所以【滿心嫉妒】(45節)。當百姓歸信基督的時候,受損失最大的就是宗教的既得利益者。人若棄絕神的話,就等於【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46節)。保羅所傳的福音被猶太同胞拒絕(45節)印證了神要使用他【為外邦人作使徒】(加2:8)。【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46節)不是說保羅從此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而是不再在這個會堂裡傳福音。保羅在往後的宣教旅程中,每到一地,總是先進猶太會堂(14:1;16:13;17:1,10,17:18:4,19;20:17)把福音傳給猶太人(羅一16),被拒絕以後再【轉向外邦人去】(46節)。47節引自賽49:6,預言基督是真正的神僕以色列,祂要作外邦人的光,拯救全人類(路二29-32)。因著【神的道】(48節)全城分裂成彼此對立的兩大陣營,他們爭論的中心不是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而是人生最根本的需要:復活的耶穌和永生。也有自由和責任對白白的恩典作出正確的回應(40-41節);神的揀選(48節)和人的責任(40-41節)都是聖經真理,當兩者看似矛盾時【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49節)這是保羅一貫而有效的宣教策略。他總是先在中心城鎮宣教,然後讓當地門徒把福音傳遍周圍的村鎮。【虔誠,尊貴的婦女】(50節)指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上流社會的婦女。古代希臘社會的道德敗壞,受苦最深的總是婦女。所以許多外邦婦女被聖經裡的聖潔倫理吸引,她們不需要行割禮,所以比較容易加入猶太教。猶太人可能利用她們對丈夫施加影響,【逼迫保羅、巴拿巴】(50節)。(51節)【兩人對著眾人跺腳上的塵土】意思是把拒絕基督的猶太人當作不屬神的外邦人(路9:5)。當時,法利賽人離開外邦人的地區時,會把塵土從鞋子上除掉,表示脫離外邦塵土的污穢。使徒走了,聖靈還在;福音的使者被趕出境,福音卻留在那裡。因信稱義的門徒已經進入了基督的身體,所以【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52節)。 思想:神的工作開始是【被聖靈差遣】(4節)過程是【被聖靈充滿】(9節)結果也是【被聖靈充滿】(52節)。我們每日願意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作祂的工呢? 祈禱:親愛主,使我們每日都願意被主你,被神的靈充滿,掌管我們的生命;掌管我們每日的生活,就讓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作你的工。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