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6:19-32

使徒行傳 26:19-32

【叫我們搭船往義大利去】(1節)【我們】包括本書作者路加和【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亞裡達古】(2節)。當時羅馬法律規定,羅馬公民作為囚犯旅行時,可以隨帶一名奴僕和一名私人醫生。【亞裡達古】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最好的統治者】。保羅剛說完【必須往羅馬去看看】(19:21)亞裡達古就出現了,主不但自己安排天使與保羅同行(23節)也安排弟兄一路陪伴。【亞大米田】(2節)是位於小亞細亞西海岸特羅亞南邊的一個海港。當時地中海的船隻一般沿岸航行,這艘船【沿著亞細亞一帶地方的海邊走】(2節),可能是要在冬季停航前趕回亞大米田。百夫長沒找到直航羅馬的大船,就先登上這條船,準備中途轉乘。從凱撒利亞到【西頓Sidon】(4節)的航行距離約130公里,一天可以到達。西頓是腓尼基的主要港口,船隻靠岸裝卸貨物時,乘客可能會上岸打發時光,而囚犯則應留在船上。但百夫長卻寬待保羅,讓他上岸【準他往朋友那裡去,受他們的照應】(3節),背後都是主在管理一切。地中海夏末秋初的風向大多偏西或西北,不利於西行的船隻,所以說【風不順】(4節)。【塞浦路斯背風岸】(4節)指塞浦路斯島的東岸。沿著東岸既可以避開西風,也可以利用小亞細亞南部沿海時速3公里的西向水流,晚上又有從陸地山谷吹來的東風。【呂家Lycia】(5節)是亞細亞省南方的一個省分【每拉Myra】(5節)是埃及運糧船必經的主要港口,從西頓到每拉的航海距離約700公里。埃及是羅馬帝國的糧倉,埃及的運糧船每年要將大約十五萬噸糧食從亞歷山大運到羅馬,去程大約兩個月左右,回程需要十天左右。當地中海吹著西風的時候,埃及的糧船無法直接向西北直行到羅馬,只能先向北繞道【每拉】然後向西沿岸航行。當保羅決定【必須往羅馬去看看】的時候,從未想到自己會以囚犯的身份前往羅馬;當百夫長帶領眾囚犯上路的時候,也不會想到前面將有波濤洶湧。這次海上旅行,就像保羅的第四次宣教旅程,宣教對象就是同行的旅客和途中的偶遇。【亞歷山大】(6節)是埃及最主要的港口,私人運糧船被羅馬征服僱用,由羅馬提供保險,從亞歷山大經過每拉駛往羅馬,也捎帶公務員。亞歷山大的船啟航後,應該在冬季刮北風之前抵達羅馬,但從每拉出發後,就提前刮起了西北風,逆風行駛,速度緩慢。好不容易才走到小亞細亞半島西南尖端的【革尼土】(7節)。再向西的航線,本來應該向西跨海駛往亞該亞。但此時因為逆風,只能繞過克里特島東端的撒摩尼角(Salmone),沿著克里特島南岸繼續向西艱難航行。【拉西亞Lasea】(8節)可能是克里特島的西南部一個面向東方的港口(Kaloi Limenes),可以躲避西北風。但這艘船可能為了趕路,已經向西越過了拉西亞,發現接下來的一段海岸是南北向的。 【佳澳 Fair Havens】意為【好港】這個港口面對西方,無法避開西北風,所以【在這海口過冬不便】(12節)。從每拉到佳澳的航海距離約520公里。【禁食的節期】(9節)指七月初十贖罪日(利16:29)。在這個季節,地中海的氣候越來越不穩定。【菲尼基Phoenix】(12節)位於佳澳西北約65公里,雖然港口也是朝西,但有一個港灣面向西南,適合避開西北風過冬。保羅的警告(10節)可能根據經驗和常識,認為冒險出海另找過冬港口太不安全,因為他曾經【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林後11:25)。但船長和船主的意見也是根據經驗和常識,因為佳澳的確不是一個能賴以過冬的港口,而【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菲尼基過冬】(12節)相對安全,非常專業。所以講求實際的百夫長選擇尊重更加專業的船長,船主和大多數船員(11節)。 思想:今天,當兩種經驗和常識衝突的時候,我們有否只選擇聽從專家的意見,還是同樣選擇和與神同工比的神僕同行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我們生命的引導,人生中真的有很多的風浪,但人生更有你自己,不但主你能平靜風浪,更與我們同在一同去面對。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4:1-13使徒行傳 14:1-13

【使徒行傳】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使徒行傳 4:1-17使徒行傳 4:1-17

(1節)【使徒】指彼得和約翰;【祭司們】指當時在聖殿值班的祭司,他們剛剛獻過晚祭。【守殿官】原文是單數,意思是【看管聖殿的官長】在聖殿中的地位僅次於大祭司。 (2節)表示撒都該人不相信死人復活(路20:27-40)所以聽到有人【傳說死人復活,就很煩惱】。復活是教會信仰的根基,也是撒都該人的軟肋。彼得和約翰在下午三點到聖殿禱告(3:1)在所羅門門廊的講道可能花了兩個多個小時(3:11-26)所以現在【天已經晚了】(3節)。根據猶太口傳律法,猶太公會不能在晚上舉行合法的會議(《密西拿Mishnah》 Sanhedrin 4 : 1)所以守殿官拿住他們以後【就把他們押到第二天】(3節)。神的工作在甚麼地方開始,仇敵的破壞也會接踵而來;但仇敵的攻擊和地上的權勢都不能攔阻神國的拓展,雙腿痊癒的只有一位,靈魂得救的卻有【男丁數目約到五千】(4節)加上婦孺可能超過一萬。主耶穌的醫治,從來都不是為了暫時解決身體的病痛,而是為了吸引萬人歸向祂;既不是按照人的需要,也不是根據人的【能力和虔誠】(3:12)而是照著祂自己的主權。【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5節),指召開猶太公會。(6節)【亞那】是敘利亞巡撫居里扭任命的猶太行省第一任大祭司,於主後6-15年在位,後來被羅馬巡撫革職。【該亞法】(6節)是亞那的女婿(約18:13)於主後18-36年任大祭司。但亞那得到兒子和女婿的擁戴,在猶太人的心目中仍被視為合法的大祭司(路3:2)。實際上,這兩位大祭司都是羅馬帝國任命的政治工具。路加列出了到會的公會領袖及其親族的名字(6節),甚至比審判耶穌的那次會議還要詳細(路22:66)表明這次聚會非常鄭重。猶太教高層對彼得和約翰這兩個小小的漁夫如此重視,是因為彼得的講道在耶路撒冷造成了巨大的震動。當時,猶太全地的法利賽人只有六千多,而這次信主【男丁數目約到五千】(4節),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加上五旬節已經信主的三千人(2:41),門徒的人數已經大大超過了法利賽人。在審問的時候,他們卻明知故問:【你們用甚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7節)?因為他們無法否認已經發生的神蹟(16節)只想施加壓力,誘使彼得承認自己是能行神蹟的假先知(申13:1-3)從而定他死罪(申13:5 )。彼得在五旬節已經【被聖靈充滿】(2:4)了,現在又【被聖靈充滿】(8節)可見聖靈的充滿可以是多次的。這次聖靈充滿的表現不是說方言,而是得著了向公會領袖見證基督的口才和膽量(9-12節)。句話的語氣帶著諷刺,顯示彼得在公會面前坦然無懼(13節)。(9節)【痊癒】與(12節)【得救】原文是同一個詞,是雙關語。這位身體有【殘疾】(9節)的人因著【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10節)得了【痊癒】也像徵一切信靠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將在靈性的殘疾上【得救】。 (10節)這個回答使撒都該人非常尷尬,儘管他們不相信復活,卻又無法反駁,因為這個人確實【得痊癒】了。【祂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節)是直接引用詩118:22。古代中東人在建造房屋安放根基時,先在最外角安置【房角的頭塊石頭】(11節),作為建築物底部轉角處的基石,用以連接牆垣,支持和穩定整個建築物。【除祂以外,別無拯救】(12節)是間接引用詩118:25;宣告耶穌基督是那塊唯一能施行拯救的【房角石】。(13節)【沒有學問】指沒有受過抄寫妥拉的訓練。(13節)【小民】指沒有資格抄寫妥拉的普通人。彼得滿有智慧的應對(9-12節),可能使猶太領袖想起了五十多天前與耶穌屢辯屢敗的尷尬場面。公會不否認【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蹟】(16節)也不會因此而【悔改歸正】。因為他們既不關心耶穌是不是基督,也不關心耶穌有沒有復活,只關心維持社會穩定,維護既得利益。 思想:傳福音不能只傳拯救,不傳建造,不但要傳天梯(12節)也要傳房角石(11節)。因為神拯救我們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叫個人得著永生,更是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讓【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弗3:21)。今天,我們信徒在世上最大的榮幸,就是被世人認明是【是跟過耶穌的】;而最大的羞恥,就是別人看不出自己【是跟過耶穌的】甚至在人前否認是【跟過耶穌的】。我們有否因跟隨耶穌而得著榮幸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更感謝你的選召,能讓我們生命去事奉你,見證你,更能夠為主你建造你心意的教會,求主引導我們生命都走在你的旨意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