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8:11-14

使徒行傳 28:11-14

冬季的地中海完全停航,到主後60年2月下旬又開始航行。這隻【亞歷山大的船】(11節)可能是一艘過冬的運糧船。古代地中海航船喜歡在船頭裝飾雕像作為吉祥物。【宙斯雙子】(11節)是希臘神話中的航海守護神卡斯托爾(Castor)和波魯克斯(Pollux)但這兩個神也不得不在馬耳他過冬,只有保羅的神才能讓他一路有驚無險。【敘拉古Syracuse】(12節)是西西里島的首府,位於島嶼的東海岸。從馬耳他向北到敘拉古的航海距離約150公里。【利基翁Rhegium】(13節)位於義大利半島地圖那隻【長靴的腳尖】(即現代的Reggio Calabria)與西西里島的東北角相隔狹窄的海峽。從敘拉古往北到利基翁的航海距離約120公里。【部丟利Puteoli】(13節)是那不勒斯灣(Gulf of Naples)北部海港(即現代的Pozzuoli)。從利基翁向西北到部丟利的航海距離約380公里,由於【起了南風】(13節),竟然一天就到了,可謂極其順利。部丟利是個大都巿,當時是亞歷山大糧船的主要卸貨港,進出口航運繁忙,福音已經從羅馬城傳到了這裡。從部丟利向西北到羅馬城的215公里都是陸路,不再有海途之險。此時已經是春天,保羅一路順風(13節)又與弟兄和睦同居(14節)狂風大浪和海難脫險的經歷恍如隔世,心中就像經歷了一次死而復活。當我們回首這一路的時候,就會發現五句重要的話:1.保羅在以弗所說:我【須往羅馬去看看】(19:21)渴望得到這個條條大路通往各地的羅馬帝國心臟。然後,聖靈就藉著以弗所的暴動帶領他起程了。2.兩個月後,在一個寂寞的夜晚,保羅經過了兩天的毒打和控訴,主在耶路撒冷的監獄裡親自對他說:【放心!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3.兩年後,羅馬巡撫非斯都在凱撒利亞的公堂上對保羅說:【你既上告於凱撒,可以往凱撒那裡去】(25:12)。這句話讓保羅好像看到主正向他微笑。4.不到一個月,在一個狂風大浪的夜晚,一位天使對保羅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27:24)。5.三個月後,路加平靜地說:【這樣,我們來到羅馬】(28:14)。從耶路撒冷開始,一方面是艱難險阻,人間和自然的各種力量都聯合起來攔阻保羅,如果讀者不知道故事的結局,可能會認為這個人永遠也到不了羅馬。但在另一方面,無論是人的詭計,或是狂風巨浪,都無法將保羅擊碎,他一路都能在黑暗中得引導,在風暴中得安慰,在絕望中得堅固。最後,路加平靜地說:【這樣,我們來到羅馬】(14節)。 思想:一句【這樣】概括了整個險象環生的旅程,使我們心中充滿了對神的敬畏:【風息浪靜,他們便歡喜;祂就引他們到所願去的海口。但願人因耶和華的慈愛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稱讚祂】(詩107:30)。今天,我們生命中的羅馬又在哪裡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真的能夠感恩,我們不但能夠歸向你,接受主你的恩典,生命中更有主你的引領導航直到進入安息,你真的是我們生命的安息港。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8:25-40使徒行傳 8:25-40

【使徒行傳】 腓利所開始的撒馬利亞宣教工作,現在由使徒們進一步開展,從此撒馬利亞教會就成為了合一的教會的一部分(9:31)。(26節)是先從耶路撒冷向南到希伯崙,再往西南到迦薩,一路都在猶太地的範圍內。【迦薩】位於撒馬利亞西南一百多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平原上,原來是非利士五城之一(申2:23)也是古代國際貿易大路【沿海大道Via Maris】前往埃及的必經之路。過了【迦薩】下一站就是埃及。【那路是曠野】(26節)一路只有來往的客旅,沒有常住的居民,並不適合傳福音。腓利剛剛在耶路撒冷北方的撒馬利亞打開局面,又得到了使徒的認可,本來應該留在那裡拯救更多的靈魂,但聖靈卻讓他【起來!向南走】(26節)。腓利是被聖靈充滿的人(6:3)被聖靈充滿的特徵就是順服聖靈:合理的命令固然順服,貌似不合理的命令也要順服,所以他【就起身去了】(27節) 。【不料】(27節)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見了一位【有大權的太監】(27節)福音從此傳向了南方的地極。這位太監【上耶路撒冷禮拜】(27節)表示他是個敬畏神的人,可能已經歸化了猶太教,所以不遠千里來到耶路撒冷守節,現在正在回途之中。【衣索匹亞】(27節)是【古實】(賽18:1)即埃及南方尼羅河沿岸的努比亞(Nubia),位於現代蘇丹的北部。當時古實的習俗是由王太后攝政,被稱為【女王甘大基】(27節),透過母系世襲;王太后去世後再由國王親政。女王的財政總管出國朝聖,顯然是經過女王批准的。(28節)【念先知以賽亞的書】指朗讀《以賽亞書》。《以賽亞書》很長一卷文士抄寫的《以賽亞書》價值不斐。這位太監可能剛從耶路撒冷買到一卷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以賽亞書》所以在路上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30節)【你所念的,你明白嗎?】這是當時猶太拉比的問法,意思是在字面之外,還有沒有更深的意義。若【沒有人指教】(31節)就不能完全明了。32-33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的賽53:7-8這是預言彌賽亞的經文,是向猶太教背景的人傳福音最理想的開場白。賽53:7-8預言神的僕人忍受各種凌辱,擔當別人的罪,成為贖價,最後被神高舉。當時的猶太拉比對誰是神的僕人意見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是指以色列民族(賽44:1-2)有的認為是指先知自己(耶11:18-20)有的認為是指彌賽亞。因此,這位渴慕真道的太監也糊塗了(34節)。經過腓利的講解,太監相信主耶穌是基督,所以他沒有理由不受洗了。真正信主的人,必然會渴望按著主耶穌的吩咐,受洗歸入祂的身體。 【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36節)這是《使徒行傳》中的第一份洗禮申請書。太監雖然不見了腓利,但卻仍【歡歡喜喜地走路】(39節)把福音傳向南方的地極,應驗了【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詩68:31)。他不再需要到耶路撒冷朝聖,也不必和腓利發展更深的友誼,因為他已經與基督建立了直接關係,找到了開啟聖經的鑰匙。腓利一邊走一邊傳道,把福音傳遍了猶太地的各城。【凱撒利亞】(40)是猶太行省羅馬巡撫的總部,居民大都是希臘人。凱撒利亞可能是腓利的家鄉,此後他一直定居在那裡,向外邦人傳福音。二十多年後,當路加和保羅在腓利家借宿的時候(21:8),腓利可能親口講述了本章的故事。 思想:在我們的生命中,神也常常意外地改變我們的方向;但我們可以確信,每一條曠野之路都有事奉的機會,因為每一個曠野都有聖靈的同在。今天,我們對聖靈的感動和引領也常常難以理解,只有完全順服的人,才能讓奇蹟發生在自己身上。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我們生命中的帶領,因我們都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經歷,我們能夠深信每一步都有主你的引導,都有主你的旨意,願我們一生都信任主你的引導。阿們!

使徒行傳 16:19-40使徒行傳 16:19-40

【使徒行傳】 保羅恢復了使女的理智【使女的主人們】(19節)卻瘋狂了;他們利用使女的不幸去發財,現在【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19節)就群起報復,提出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1.指控保羅和西拉破壞社會穩定,利用當時羅馬殖民地的反猶太情緒(20節)。所以這些人只【揪住保羅和西拉】(19節)卻沒有揪住半個外邦人提摩太和外邦人路加。2.指控保羅和西拉傳不合羅馬人的規矩的福音(21節)將趕鬼事件擴大為反對大使命。【官長strategos】(20節)原文為複數,指羅馬殖民地的兩位執政官。依照羅馬懲罰犯人的規矩,要先【剝了他們的衣裳】(22節)再用棍打。但這兩位執政官卻順從了群眾的反猶情緒,未經審判,當場執法(22-23節)。這是保羅三次被棍打中的一次(林後11:25)。(24節)【內監】指監牢最內部及最嚴密的地方,通常用來關重罪犯。【木狗】(24節)是一種木製的刑具,上面有許多可以開合的孔,用來銬住囚犯的雙腳,腕部或頸項,通常用鐵鍊牢牢釘在牆上,以防囚犯逃脫。保羅和西拉在歐洲第一個城市所受的待遇,是身上的棍傷(33節)和腳上的木狗(24節),所以一夜難眠。但他們都確信這是聖靈的帶領(10節)自己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門1)所以能在半夜【禱告,唱詩讚美神】( 25節)。地震震開了監門,內監裡暗外明,若不掌燈就看不清(29節)所以禁卒從外面看不清裡面的情形,而保羅卻可以從裡面看清監外禁卒【拔刀要自殺】(27節)。依照羅馬法律,如果囚犯逃走,禁卒要替逃犯償命(12:18-19)所以禁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27節),所以神智混亂,手足無措。保羅此時不認為即刻越獄是聖靈的帶領,因此放棄了逃跑的機會,不僅沒有趁人之危,等禁卒自殺再逃走,反而是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 28節)。一個被聖靈差遣傳福音的人,不但要給親朋好友傳福音,也要給仇敵傳福音,因為他們的靈魂在主的眼中同樣寶貴。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29節)求問【救人的道】。禁卒的問題是【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30節)保羅的回答卻是甚麼都不用行,而是【當信主耶穌】(31節)。不管禁卒提問的動機是甚麼,保羅抓住機會引導他真正【得救】。使徒並沒有隻讓禁卒念一句信仰告白,而是【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32節),讓他們能清楚地因信稱義。禁卒的家可能就在監房的樓上或隔壁,所以【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去】(34節)不等於釋放他們(36節)。執政官們不想把事鬧大,可能覺得把滋事者打了一頓,關了一夜,已經可以安撫群眾了,所以說【釋放那兩個人吧】(35節)。【平平安安地去吧】(36節)這是一句猶太人祝福的話,現在也成了外邦信徒的用語,顯示禁卒對這個意外的結果非常滿意。但保羅卻不肯善罷甘休。保羅和西拉雖然是猶太人,但都是羅馬公民(37節),受到羅馬法律的保障,未經審判,不可定罪,沒有定罪,不可用刑(22:25)。保羅在入獄時沒有表明身分,出獄時卻宣布自己是羅馬公民,堅持【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37節),這讓執政官們非常尷尬。因為羅馬是法治社會,羅馬公民可以【上告於凱撒】(26:32)讓違法的執政官們官位難保。保羅的目的不是要討回公道,而是為了對付仇敵所指控的【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21節)。執政官們被迫妥協,親自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39節),此後也不敢再逼迫腓立比的門徒。保羅和西拉出獄以後,不是先接受勸慰,而是先勸慰別人(40)。此時在腓立比已經有了一群門徒,並且在呂底亞家裡開始了聚會(40節),路加可能先留在這裡,幾年後再次與保羅會合(20:5)。 思想: 保羅的事奉讓我們明白一個倚靠肉體事奉的人,無論是放棄甚麼,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無論是堅持甚麼,都是為了體貼肉體。一個【被聖靈充滿】(13:9)的人,無論是放棄甚麼,都是為了榮耀神;無論是堅持甚麼,都是為了造就人。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放棄天上的榮耀,來到世間為要榮耀天父的旨意,更彰顯你對我們的大愛,以致我們懂得去愛。求主使我們樂意傳揚主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