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44-50節)在這段建造會幕和聖殿的歷史中,司提反指出了兩個重點:1.雖然猶太人以聖殿為敬拜中心,但是,【至高者不住人手所造的】(48節)神不會把自己侷限在聖殿裡。2.人手所造的殿宇並不能讓神得著安息。在神面前完全降卑的人,才能讓祂在地上得著【安息的地方】(賽66:1)。51-53節是司提反的結論。他並沒有謾罵對手,而是引用了他們所捍衛的摩西律法。因為【硬著頸項】(51節)正是神對以色列人的評語(出32:9)也是摩西對百姓的總結(出34:9 )。【耳未受割禮】(51節)是先知耶利米對以色列人的評語,比喻百姓【有耳不聽】(耶五21)所以不肯【受教】(耶6:8)【不受懲罰】(耶二30)。【常時抗拒聖靈】 (51節)的人,就是【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51節)誰的好話都聽,就是不聽聖靈的話。猶太教傳統認為,猶太人在殺害先知上有分,所以司提反說:【哪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52節)。他也進一步指出就是那些【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52節)而他們更是變本加厲,把【義者】彌賽亞本人也【賣了,殺了】(52節)。司提反拒絕接受原告的指控(6:11,13-14)反過來指控原告【竟不遵守】(53節)摩西律法。司提反的答辯精彩犀利、讓人無法反駁,所以眾人【極度惱怒】(54節)。雖然司提反早已被聖靈充滿(6:5)但此時卻再次【被聖靈充滿】(55節)這是因為聖靈要使他得見天上的異象(55節)。(56節)【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這句話綜合了預言彌賽亞的但7:13-14和詩110:1,等於在公會面前宣告耶穌就是彌賽亞基督,也宣告世人從此不必再透過聖殿和祭司,而是藉著唯一中保基督耶穌就能來到神的面前(提前2:5)。【我看見天開了】正如主耶穌受洗(路3:21)時一樣。主耶穌升天之後,已經成就了救恩、敗壞了魔鬼,所以【坐在神權能的右邊】(2:34)等待神使仇敵作自己的腳凳(2:35)。但這裡卻說主耶穌【站在神的右邊】(55節)顯示祂是作為權能的審判者(路22:69)站起來證明司提反無罪,並且準備接收教會史上第一位殉道者的靈魂(59節)。(57節)【眾人大聲喊叫,摀著耳朵】這是表示不聽司提反褻瀆的話。現在眾人【齊心擁上前去】(57節),既沒有經過公會的合法判決,也沒有獲得羅馬政府的批准(約18:31)而是知法犯法,動用私刑,把司提反當作咒詛神的人用石頭打死了(利24:14-16)。因為臨時聚集在耶路撒冷的門徒已經畢業了,聖靈要藉著逼迫,把他們分散到猶太,撒馬利亞(8:1,5)和外邦(11:19-21)去作見證(1:8)。【作見證的人把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前】(58節)顯示【掃羅/保羅】不但是作假見證者的幫兇(6:13)而且得到他們的信任。司提反臨死前的兩個禱告,見證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禱告:【求主耶穌領受我的靈魂】(59節)正如主耶穌的禱告:【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中】(路23:46)。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父神(路23:46)司提反則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主耶穌。(60節)【主啊,不要將這罪歸給他們】正如主耶穌的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司提反一面責備這些人【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53節)一面求神赦免害死自己的人(60節)。在這兩個禱告面前,掃羅卻毫不動容,反而【喜悅他被害】(60節)。這樣一個鐵石心腸,熱心逼迫門徒的人信主,完全是神的揀選和主耶穌親自的作為(9:4-6)。思想:神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祂讓司提反殉道,因為祂有計劃,司提反像耶穌成為美好的丹見證,帶來神國的榮耀,這是他生命的價值。今日或許我們處於非常的時代,讓我們都願意成為榮耀的器皿,緊緊與神相連,跟隨祂,相信祂。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夠跟隨,更能夠學像你,不是因為我們頭腦的認知,更不是環境讓我們的改變,而是主你在我們裡面的彰顯,讓我們每日活著的不再是我,而是主基督在我們活著,使我們每日都被主你充滿,彰顯主的榮美。阿們!
使徒行傳 7:44-60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3:1-10使徒行傳 3:1-10
初期教會的猶太信徒仍然到聖殿(2:46)和會堂(13:5)禱告,聚會,傳福音(2:46),因為他們首先要向猶太人講明:【你們是先知的子孫,也承受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25節)。【申初】(1節),原文是【第九小時】,就是下午三點,是聖殿獻晚祭和猶太人晚禱的時間。猶太人每天三次定時禱告【巳初】是上午九點【午正】是中午十二點【申初】是下午三點。【美門】(2節)的位置不能確定,可能是從外邦人院進入婦女院的門,有十五級台階,上面有精美的哥林多式銅飾(《猶太戰記The Wars of The Jews》卷5第5章3節)。這位【殘疾人】(4:9)坐在美輪美奐的聖殿門口【要求進殿的人周濟】(2節)這是一種很有效的乞討方法,也正是猶太教的真實寫照。這位殘障人士【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週濟】(3節),他一面竭力哀求,一面又因為經常失望而漫不經心。聖殿門口的乞丐不會只有這一個,但彼得,約翰卻【定睛看他】(4節)。因為這不是憐憫或同情,而是他們知道聖靈把自己領到這人面前,主耶穌要親自醫治(6,16節)聖殿門口的乞討和施捨,本來只是機械化的例行公事,但彼得卻說【你看我們】(4節)把這事變成了三個人之間的互相注視。【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麼】(5節),患得患失的心情一下變成了熱切的企盼。彼得是教會的領袖;此時許多信徒都變賣了田產家業,凡物公用,可供彼得支配的金銀很多(2:45),但他卻說【金銀我都沒有】(6節)因為他知道自己只是【金銀】的管家。主並沒有讓彼得把【金銀】分給窮人,而是要他給人更好的-讓【生來是瘸腿的】(2節)人起來行走,從此不必倚靠【週濟】(2節)。彼得說:【只把我所有的給你】(6節)。今天,許多信徒和教會有了【金銀】,卻沒有了耶穌基督;有了扶貧濟困的本錢,卻失去了【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6節)的能力!【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這句話有兩層意義:1.這是一個福音的呼召,要喚起這位殘疾人對耶穌的信心(16節)。當時的猶太人都輕看【拿撒勒人】,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約1:46)。因此,人若要相信已經被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就是活生生的【基督】只能倚靠主【所賜的信心】(16節)。2.這是一個信仰的宣言,宣告自己是根據主耶穌的旨意,倚靠祂的權能,讓祂自己來行事,所成就的事也當歸於祂的名下(16節)。這位殘障人士可能伸出右手,【指望得著什麼】(5節)。但彼得卻【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7節)。當彼得回答【金銀我都沒有】的時候,立刻把殘疾人燃起的希望熄滅了;但是,當彼得發出讓人難以置信,貌似玩笑的命令以後(6節),這位四十多年沒有走過路的殘障人士(四22)卻順服地站起來了。這個行動,正是顯示了他對【拿撒勒人耶穌】是【基督】的信心。主【所賜的信心】,使他伸出了一隻手,卻得到了一雙腿,【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7節)。【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8節),表明這位殘疾人已經活動自如,恢復了正常猶太人的敬拜資格。因為依照律法,有殘疾的人不能進入聖殿(利21:17),這位殘疾人若不痊癒,就不能被允許進殿。神的醫治是剎那完成的,無可辯駁的。百姓【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週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10節)。今天,聖靈在信徒生命中的工作,也是我們向世人最美好的見證。 思想: 一個有需要的人,若是只靠人的手,即使天天被人抬來,四十多年仍是瘸腿(4:22);一個幫助人的人,若是只給【金銀】即使每天都給,也不能滿足永遠的需要。只有讓聖靈的能力流過我們的手,才能讓殘缺的生命得著痊癒;只有把基督給人,才能讓永遠的需要得著滿足。 祈禱:親受主,感謝你讓我們有能力,生命的氣息為主作工,你讓我們能給予的不只是物質,金錢,更是能分享主你自己,求主使我們每日都能見證你,分享主你美善的生命。阿們!
使徒行傳 10:1-16使徒行傳 10:1-16
【使徒行傳】 (1節)【凱撒利亞】位於約帕北面6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是大希律為了討好凱撒建造的希臘化城市,擁有港口,圓形劇場和競技場,羅馬巡撫的總部即設在這裡。這裡是羅馬帝國統治猶太地的行政中心,居民大都是希臘化的外邦人。【哥尼流】(1節)的意思是【號角】是常見的羅馬名字。【百夫長Centurion】(1節)是羅馬軍隊中最重要的職業軍官,管轄一個百人隊(Centuria)平時負責訓練,戰時負責指揮。(2節)【虔誠人】常用來形容一個相信以色列的神,遵守聖經教導的外邦人,但可能還沒有接受割禮,遵守所有的猶太教規條。雖然哥尼流【全家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禱告神】(2節)但若沒有信主,還是不能得救。猶太教每天有三次定時的禱告:上午九點【巳初】(2:15)中午十二點【午正】(9節)下午三點【申初】(3節)。(4節)【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顯示他看見異象的時候神智十分清醒。他沒有想到,天使竟願意向一個未受割禮的外邦人顯現,天使先向哥尼流確認了一件事:【你的禱告和你的周濟達到神面前,已經蒙記念了】(4節)。但是,只有這些還不夠,哥尼流還【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5節)才能知道讓他【全家得救】(11:14)的真理。這位彼得很奇怪,他居然與不潔淨的人為伍【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6節)。更有趣的是,這兩個人居然都叫【西門】似乎代表神的兩耳都【聽見】(創29:33)了!【虔誠兵】(7節)也是敬畏神的人,比較容易和彼得溝通。天使雖然向哥尼流顯現,卻不直接向他傳福音,而是要他去約帕【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因為聖靈如此煞費苦心地帶領,最終的目的並非向哥尼流一家傳福音,而是為了向教會啟示福音的真理:一方面,主藉著彼得教導哥尼流,使他認識真理,受洗歸入基督的身體;另一方面,主也藉著哥尼流啟示彼得,讓他認識主的心意,接納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凱撒利亞離約帕60公里,大約需要走15個小時。哥尼流的三個代表從下午三點出發,必須連夜急行軍,只在途中短暫露宿,才能在第二天中午到達約帕。古時中東的房頂是平的,從屋外沿牆築有土梯,可以【上房頂去禱告】(9節)。【覺得餓了,想要吃】(10節)並不是午餐前的飢餓。因為古代的猶太人通常每天吃兩頓,不吃午餐:上午晚一點的時候(2:15)或在工間休息時吃早餐(得2:14)天黑以後吃晚餐。中午是【正預備飯的時候】(10節)並非正常的吃飯時間。(10節)【魂遊像外】指恍如做夢卻又沒睡的狀態。律法的食物條例將【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12節)分為潔淨的和不潔淨的,規定以色列人不可吃不潔淨的物(利11:1-47 )。(14節)【主啊,這是不可的】這不是彼得不順服神,而是因為此時彼得並不知道向他說話的是誰。聖靈一連三次把異象顯給彼得看,等於向彼得宣告,律法中潔淨和不潔淨的食物之間的區別,從此已經取消了,因為都已經被神分別為聖。既然【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15節)所以【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28節)猶太門徒就可以放心與外邦人來往,把福音也傳給他們。【聖】和【俗】的分別,只在於是否被神潔淨過;無論是人,事,物,都適用這個原則。律法中的食物條例,是為了明顯地把神的百姓【分別出來】(利10:10):每當他們和外邦人接觸的時候,不同的生活習慣就會不住提醒他們,要【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同樣,屬靈的生命也應當被【分別出來】【成為聖潔】(利11:44)。 思想: 今天,神也沒有讓天使飛在空中,傳永遠的福音(啟14:6)而是把大使命交託給教會;因為大使命的目的,不但要讓我們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太28:19)也要使我們在這過程中與主同在,成為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的門徒(太28:20)。因此,我們不能只顧給別人傳福音,卻不用福音每天更新自己,以致【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夠承受主你的大使命,不但讓我們生命有價值有意義,更能藉著主你的使命讓我們更學像你,更明白主你對我們每個人拯救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