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 出埃及記 15:23-27

出埃及記 15:23-27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出埃及記】
(22節 )【 書珥 】 的意思是 【 牆 】 以色列人剛剛經歷了十災和過紅海 ,又興高采烈
地敬拜了神 ,卻立刻被雲柱 ,火柱帶領前往瑪拉。【瑪拉】的意思是 【 苦味 】 曠野
的泉水往往因鹽分高而苦澀。二百萬以色列人和他們的牲畜需要大量的水 ,【在
曠野走了三天 ,找不著水】 (22節 ),已經讓人沉不住氣了 ,找著了水又不能喝 (23節 ),這更是令人崩潰。他們的埋怨是很有理由的 :既然有雲柱 ,火柱的帶領 ,為甚麼
還會被帶到沒水的地步 ?為甚麼會帶領我們走到這樣山窮水盡的地步 ?經過了紅
海 ,摩西的信心已經建立在【神的話】上。所以他不是在眼見的難處中【發怨
言】 (24節 ),而是難處中回到神面前【呼求耶和華】尋求神【神的話】。結果摩
西一【呼求】神立刻就【指示】。【紅海】和【瑪拉】的原則都是一樣的 ,神把百
姓領到難處中 ,就是要讓難處把百姓逼回神面前 ,一到神面前就有了【神的話】 ,有了【神的話】就有了出路。 神是用話語做工的神 ,使紅海分開的不是摩西的
【 杖 】 (14:16)而是 【 神的話 】 ;使苦水變甜的不是那棵 【 樹 】 也是 【 神的話 】 。
雲柱 和火柱把以色列人帶到沒有水喝的瑪拉 ,實際上是用難處催逼他們仰望 【 神
的話 】 (26節 )明白 【 神的話 】 就是神的權柄和能力 ,因此把信心建立在 【 神的
話 】 上 ,而不是眼見的事實和過去的經驗上。 【以琳】的意思是【棕櫚】。【十二
股水泉】可能像徵十二支派【七十棵棕樹】可能像徵雅各家七十人下埃及。經
歷了瑪拉的【試驗】 (25節 )神的百姓開始學習留意聽從【神的話】 (26節 ),神立
刻就在以琳恢復了恩典的供應和安息。
思想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總是到不了【以琳】很可能是忘了數算恩典 ,或者是沒有
學會【紅海】的功課 ,也沒有在【瑪拉】好好學習 ,所 以還得不斷地重複【瑪拉】
苦的【試驗】。神並不是總是讓人停留在難處裡學功課 ,而是更多地用恩典來帶
領我們。
祈禱
:親愛主 ,感謝祢讓我們的生命不是停留在那情緒高漲的光景中 ,更要帶領我
們到苦的瑪拉 ,是要我們生命更堅信神的話 ,要我們深信主對我們生命的應許。阿
們 !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出埃及記 21:1-17出埃及記 21:1-17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出埃及記】
【典章 】 原文是 【 審判 ,正義 ,律例 】 指 21:2-23:33所列出的各項民事 ,刑事案件的
審判根據。這些典章是當時以色列人日常生活的規範 ,百姓在典章面前人人平等 ,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律法是神性情的發表 ,典章的重點並不是為了管束懲罰 ,維持
秩序 ,而是為了指出人準確活在神面前的道路 ,引導百姓根據 【 愛人如己 】 (利 19:18)的原則 ,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訓練百姓 【 作祭司的國度 ,為聖潔的國民 】 (19:6)。
聖經並不主張奴隸制 ,但也沒有特別稱許某種社會制度 ,因為地上的國度都帶著殘
缺。神所關心的不是改變制度 ,而是改變生命 。 以色列人的奴僕並不像其他國家的
奴隸 ,只被看作工具和財產 ,而是被當作人對待 ,享有安息日 (20:10)和安息年 (利
25:6)的權利。 【 買希伯來人作奴僕 】 實際上是簽訂 【 六年 】 的僱工合同 (利 25:40),【 第七年 】 便可重獲自由 ,進入安息 。如果主僕之間只有買賣的關係 ,沒有恩典的
關係 ,奴僕只要服事到時間滿足 ,他的虧欠就停止了。但 【 他主人若給他妻子 】 主
僕之間就有了恩典的關係 ,如果奴僕離開了賜恩典的主 ,從賜恩的 主而來的恩典也
要停止 ,因為恩典並不在買賣的關係裡。 5-6節 這位奴僕經歷了恩典 ,也認識了賜
恩的主與恩典的關係 ,所以選擇用自由去換取恩典。這個選擇的根據是 【 愛 】 。因
為奴僕愛他的主人 ,也愛他的妻子兒女 ,所以 【 不願意自由出去 】 (5節 ),甘心樂意地
留在主人家中 ,維持與賜恩的主的關係 ,繼續在愛中享用恩典。穿耳的儀式象徵順
服 (29:20);釘入 【 門框 】 象徵放棄自由 ,永遠留在主人的家中。 7-11節 婢女若被買
來當作妾 ,【 不可像男僕一樣出去 】 (7節 ),主人必須把她留作家裡的人 ,享用主人的
豐富 ,一樣也 【 不可減少 】 (10節 )。如果婢女不是買來作妾的 ,就和男僕一樣 ,第七
年就要任她自由出去 (申 15:12)。 2-11節的典章超越了一切人類法律 ,首先提到怎
樣釋放希伯來奴僕 ,表明神的心意是要把人恢復到自由地享用神應許的地位上。
神怎樣白白地釋放了祂的百姓 ,百姓也要白白釋放他們的奴僕。 12-13節【 神交在
他手中 】 意思是出於意外 ,並非故意殺人。所以給意外殺人者開了一條生路 ,讓他
可以逃到一個避難的地方 ,直到他的案子接受本城人的審理為止 (民 35:12)。 (12,14節 )故意殺人 ,違反了十誡中的 【 不可殺人 】 (20:13),是故意損害神的形象。 【 打父 母 】
(15節 )違反了十誡中的 【 當孝敬父母 】 (20:12)是故意藐視生命的源頭 ,頂撞神所設
立的權柄。 【 拐帶人口 】 (16節 )違反了十誡中的 【 不可殺人 】 (20:13)和 【 不可偷盜 】
(20:15)是故意損害神的形象。 【 咒罵父母 】 違反了十誡中的 【 當孝敬父母 】 (20:12),是故意藐視生命的源頭 ,頂撞神所設立的權柄。 人若故意損害神的形象 ,結局就是
死亡 。
思想
:人在神面前活得準確 ,才能在人中間活得正常。但神卻沒有先頒布 【 律例 】 ,而是先頒布 【 典章 】 。讓百姓認識到靠著自己實在不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
係 ,在跟隨神的路上實在走不下去 ,然後才會真正產生尋求神的心 ,這時神才能真
正得著人。 真正有能力愛人如己。
祈禱
:親愛主 ,感謝祢讓我們生命不但有主的話語 ,更有主祢的教導 ,每日都能夠因
因主祢的話 ,祢的教導準確地活在主祢的面前 ,求主使我們渴望主祢的教導。阿們 !

出埃及記 31:12-18出埃及記 31:12-18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出埃及記】
在第1-11節一直在說事奉 ,來到第 12節突然講到安息日。 神啟示完 【 山上的樣
式 】 揀選了建造會幕的工人之後 ,再次嚴肅地強調要謹守 【 我的安息日 】 (13節 )更
要作 證據 (sign) 在神和人之間 ,是可以看得到的 ,並且是世世代代要接續下去。 證
明 百姓是 屬神的 ,分別為聖 ,在會幕中事奉神 ,與祂相會 ,這是神的心意。 為甚麼在事
奉中需要安息 ,守安息日呢 ?因為要 【 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 】
(13節 )耶和華讓 百姓 成為聖潔 ,好讓 百姓 能在會幕裡與祂相會。 表明即使是建造
會幕的工作 ,也不能成為 【 干犯這日 】 (14節 )的理由。 這 是命令 ,因為安息日是聖
日。經文 中 三次 提及 到 ,若干犯安息日就會致死或被剪除 14-15節 )。當中有很重
要的意義。 因為 【 山上的樣式 】 的目的 ,正是為了見證神與人同住 ,讓人進入神的
安息。事奉神的人若不能安息 ,是不合神心意的事奉 ,因為 【 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
不信的緣故 】 (來 3:19)。 神要百姓按神的 【脈搏】 做每一件事情。在百姓事奉和
工作中 , 百姓會有疲勞 ,有重擔 ,但神要百姓安息 ,就像一個循環 ,安息 讓百姓重新
得力 。神要 百姓 回到祂的 【脈搏】 ,百姓 的工作才會結出果子。 百姓 可以看到事奉
最終的目的是進入安息 ,進入神的同在。神在西乃山上共曉諭摩西七次 ,好像神創
造天地用了七天 ,神的話說完了 ,祂用指頭寫了十誡交給摩西。 【 法版 】 原文是 【 見
證版 】 ,【 二 】 是見證的數目 ,十誡可能是一式兩份被刻在兩塊石版上。 【 神用指頭
寫的 】 ,比喻是神的工作。當時寫在 【 石版 】 上的字可以一直保存到現代 ,神在西
奈山把十誡寫在 【 石版 】 上 ,見證十誡的原則永不過去。
思想
:當我們 進到 神的 【脈搏】 作神的工 ,我們會感到更輕省 ,更有能力 ,更有創意 ,我們與神的互動是快樂的。神造人是需要工作的 ,也需要全心全意來事奉祂 ,因此 ,我們更要按神的心意休息。 工作有時 ,安 息有時 ,這是神在西乃山給我們最後一個
忠告 ,是很 重要的。
祈禱
: 親愛 主 ,感謝祢 願意我們進到主祢的 【脈搏】。 使 我們在工作事奉以外 ,同時
也進入 主 祢的安息 ,好讓我們更能享受祢的同在。求主 使 我們的生命不再倚仗自
己的智慧能力 ;使 我們跟從祢的心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