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 創世記 19:27-38

創世記 19:27-38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創世記】

亞伯拉罕站在他代禱的地方(27節 )默默地見證這個大毀滅。羅得之所以能夠免於被毀滅 ,是因為神 的憐憫及 記念亞伯拉罕的代禱。 羅得揀選屬 世 的好處 ,選擇了 【 約旦河的全平原 】 (13:11)住在熱鬧的 【 所多瑪 】 城 (1節 )結局卻是孤獨地 【 住在一個洞裡 】 。亞伯拉罕揀選神的應許 【 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 】 (來 11:10)住在 【 帳棚 】裡 (18:1)結局是得到了天上 【 更美的家鄉 】 (來 11:16)。 羅得選擇 這些屬 世 的好處
蓋過了他對 【 惡人淫行 】 的厭惡 ,以致捨不得離開 ,結果就積財寶在所多瑪 ,最終這些財寶與所多瑪一起滅亡。 羅得 【 怕住在瑣珥 】 可能是怕災禍重演 ,對神的保證 (21節 )沒有信心。羅得貪戀世界 ,在真理上妥協 ,他的女兒不但有樣學樣 ,而且變本加厲地敗壞。羅得的女兒們並不是與世隔絕 ,而是與神隔絕。她們離希伯崙只有兩三天路程 ,卻不願出去 ,而是用人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最終是亂倫犯罪。 33-36節羅得的女兒道德水平低下 ,羅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不但沒有教導她們與世俗分別 ,反而帶她們搬進淫亂的所多瑪城 ,以致耳濡目染、近墨者黑。給 【 摩押 】 和【 便·亞米 】 起名的不是羅得 ,而是羅得的女兒們 ,表明他們是女兒們自己的後代。【 摩押人 】 和 【 亞捫人 】 (申 23:3)是羅得貪戀世界 ,在真理上妥協的淫亂結果。後來 【 摩押人 】 引誘以色列人行淫 (民 25:1) 【 亞捫人 】 引誘以色列人把兒女燒給偶像摩洛獻祭 (王上 11:7;耶 32:35)。
思想: 羅得和所有屬世的信徒一樣 ,或許 有一點敬虔 ,也 【 常為惡人淫行憂傷 】 (彼後 2:7),但卻不像亞伯拉罕專一地尋求屬靈的豐富 ,而是貪戀屬 世 的好處。 我們是否同樣不明白上主的保守與帶領 ,仍然走上自我的道路 ,結果走上那萬劫不復的羞辱中。
祈禱:親 愛主 ,求主光照我們 ,記念我們每天都要活在世上 ,但保守我們不屬世界 ,保守我們的心思 ,保守我們的意念 ,更保守我作活出的見證 ;願主祢充滿我們。阿們 !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創世記 13:1-18創世記 13:1-18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創世記】

亞伯蘭是跟隨神走到迦南,羅得卻是跟隨人走到迦南 ,只有亞伯蘭是承受神應許的。
亞伯蘭 【 漸漸往伯特利去 】 (3節 )他的信心也 【 漸漸 】 復甦。 【 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 】 標誌著亞伯蘭重新開始憑信心根據神來生活。亞伯蘭的信心復甦之後 (4節 )神允許亞伯蘭再次受到試驗 ,亞伯蘭和羅得的財物成為他們關係的難處。 【 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 】 彼此相爭 (7節 )說明此事並不簡單。羅得可能早就看中了水草豐美的約旦河平原 ,不願和亞伯蘭繼續在山地間奔走 ,只是不便啟齒 ,所以任憑僕人們爭吵 ,好讓亞伯蘭主動提出分開。亞伯蘭經歷了埃及的失敗和伯特利
的恢復 (3-4節 )信心已經有了很大的長進。他沒有使用長輩的優先權再次自己籌劃 ,因為經歷過神的人都知道 ,神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希伯來人的 【 左、右 】 通常是面對東方所說的 【 左 】 是北方、 【 右 】 是南方。亞伯蘭原意可能是要跟羅得分享應許之地 ,所以用南北區分方向 ,結果羅得卻選擇 【 往東遷移 】 到約旦河平原 (11節 ),過了應許之地的東界 (民 34:3、 12)離開了應許之地。亞伯蘭憑信心選擇那眼不能見的神的安排 (9節 ),結果得著了神的應許 (14節 )。羅得卻要靠 【 舉目看見 】來作決定 ,眼見之物雖然美麗 ,但卻是 【 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 (13節 ),結果所 【 看見 】 的都歸於無有。羅得所看見的是約旦河平原水土滋潤 ,神所看見的卻是那地的所多瑪人 【 罪 大惡極 】 。羅得先是選擇肥沃的約旦河平原 ,接著又放棄游牧生活 ,與【 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 的所多瑪人同居 ,最終受到極大的虧損 ,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 ,連原有的也失去了 (14:12;19:15-38)。亞伯蘭不再靠自己籌劃未來 ,也沒有像羅得根據 【 舉目看見 】 (10節 )來作選擇 ,而是憑信心揀選神的生命 ,神就立刻讓亞伯蘭 【 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 】 (14節 )應許之地 ,把 【 這地 】 (12:7)變成了 【 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 】 給了亞伯蘭安慰和進一步的啟示 。 【 縱橫走遍這地 】 就是宣告對應許之地的主權。應許之地此時有許多迦南人居住 ,【 縱橫走遍這地 】 會面臨許多難處 ,亞伯蘭需要憑信心跟上神的應許 ,這是承受神產業的秘訣。亞伯蘭在希伯崙築壇 ,表明他的信心經過試驗後 ,更上了一層樓。 【 希伯崙 】 字義是 【 聯合、同盟 】亞伯蘭後來在此買地葬妻 (23:2-4)成了亞伯蘭家族的祖墳地 (49:29-32)。以撒、雅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希伯崙附近 ,過著與神聯合的生活。這裡也是大衛的寶座開始的地方 (撒下 2:4)。藉著羅得的離開 ,神讓亞伯蘭學到了第二個功課 (5-18),就是單單以神為自己的產業、滿足和喜樂。
思想: 亞伯蘭因著信心失去的約旦河平原 ,神 讓他得著 整個應許之地 ;人 們 看似為著神所失去的東西 ,但 神 讓人得著的是神 自己 ,回到神的應許裡 ,就是把我們帶往帶到神面前。
祈禱:親愛主 ,我們相信生命的一切都是主祢的賜予 ,縱使人生看似失去 ,但感謝主讓我們知道這仍然是祢的給予 ;更要在我們看似的失去中經歷主你的應許與同在。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一生都因主滿足。阿們

創世記 11:1-9創世記 11:1-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創世記】


1-9節是說明挪亞的後代是怎樣 【 分地居住 】 (10:25)【 在地上分為邦國 】 (10:31)的。當時 【 天下人的口音 ,言語 】 都是一樣。 是因 神的旨意是要人 【 遍滿了地 】 (9:1)但人卻執意要 【往東邊遷移 ….住在那裡 】 不打算離開 ,因為這片平原足以滿足他們自己。 【 示拿地 】 代表巴比倫 (但 1:2;亞 5:11)象徵人類奢侈放縱 ,敬拜偶像的中心。人 【 彼此商量 】 定意要用自己的工作代替神的工作 【 拿磚當石頭 】 建造高舉人的【 一座城和一座塔 】 (4節 )。當年人們在示拿地 【 彼此商量 】【 來吧 ,我們要 】 表明世人決定根據自己 ,依靠自己 政治勢力 ,而不是根據神 ,依靠神。 看似 有高明的政治手段 ,行政組織 ,分工合作聯合起來實現共同的目標。 【 城 】 指有城牆等防衛設施的城市 ,表明離開神的人一面缺乏安全感 ,一面要聯合起來保衛自己 ,積累財富 ,掌握自己的命運。美索不達米亞早期的 【 城 】 不是給人居住的 ,城中主要是宗教建築 ,倉庫 ,公務機關 ,居民大都圍繞城市居住 ,有敵人來襲時 ,城外的居民可以進城躲避。【 塔 】 也被稱為巴別塔 ,建這塔的表面目的可能是抵禦洪水 ,彰顯人的偉大 ,實際上是要追求與神同等 ,高舉自己 。 【 塔頂通天 】 指世人想憑著自己的力量 【 升到天上 】【 要與至上者同等 】 (賽14:13-14)與天比高 ,勝天一籌。 【 為要傳揚我們的名 】 表明這些人是集體地高舉自己 ,榮耀自己 的 哲學文化 ,用人的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以滿足人的慾望作為一切行為的目的 ,這樣一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 【 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 表明人執意違抗神要人 【 遍滿地面 ,治理這地 】 的旨意 ,只尋求自己的滿足 經濟 的 利益 ,不願意做神的管家。 美索不達米亞早期的城市帶來了分工合作的生活方式 ,方便大規模的灌溉和農業生產 ,使更多人可以在同一個地區居住 ,享受城市化帶來的經濟利益 ,而不必 【 分散在全地上 】 。 (5節 )這裡卻用擬人化的方法 ,諷刺這 【 城和塔 】 離天實在太遠了 ,以致神在天上看不見它們 ,必須 【 降臨 】 下來才能看清。 【 成為一樣的人民 ,都是一樣的言語 】 必然會先聯合起來反對神 ,然後人與人之間互相鬥爭。一旦人開始以自我為中心 ,決定建造巴別塔 ,抵擋神的旨意 ,就沒有任何人能攔阻人類變本加厲地走向敗壞 ,最終奔向滅亡。神並未拆除城和塔 ,而是 【 變亂他們的口音 ,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 因為城和塔並不是問題的根源 ,人裡面 敗壞 的生命才是問題的根源。神把人 【 分散在全地上 】 不使人集體滅亡 ,是對人的保護。實際上是人類自己分散了 ,因為他們先與神分離了。
思想: 在 歷世歷代人們 都 不斷提出的宏偉計劃和遠大 理想 ,但因離開神 ,耶真正的生命時 ,結果都是事與願違 ,歸於無有。 因 人裡面 敗壞 的生命若不改變 ,人的本性就不會改變 ,高舉人所帶來的結局也不會改變。
祈禱:親愛主 ,求祢光照我們 ,光照我們內裡的生命 ,更需要讓主祢充滿我們的生命 ,沒有主祢 ,我們的裡面都有很多的自我 ,很多的販壞的人性 ,唯願主的神聖每日光照充滿我們的生命。阿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