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 創世記 28:1-22

創世記 28:1-2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 《聖經綜合解
讀》 :【創世記】以撒現在已經清楚知道神的心意是在雅各身上,所以既沒有抱怨利百加 ,也沒有責怪雅各 ,而是正式地【給他祝福】確認祝福的合法性 (27:27-29)。利百加要雅各【起來逃往】她娘家 ,目的是讓【拉班】來庇護他 (27:41-46)。【全能的神】是神給亞伯拉罕祝福時所用的名字 (17:1)以撒用這名給雅各祝福 ,因為他給雅各的祝福 ),就是正式宣告雅各繼承了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 (17:6-8)。而【成為多族】是對雅各新的祝福 (35:11,48:4),是對【後裔極其繁多】 (17:6;26:4)的祝福的豐富。以撒給雅各的祝福是公開的 ,也是為了勸誡以掃不要試圖傷害自己的弟兄。以掃此時才【曉得他父親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 (8節 )表明他之前並不知道父母為此【心裡愁煩】(26:35),以掃以為另娶以實瑪利的女兒就可以討父親的歡心 ,結果是錯上加錯 ,妻子越娶越多。雅各離開別是巴時 77歲 ,從此開始了 20年艱苦的寄居生活 ,獨自在野外露宿 ,席地枕石 ,孤寂淒涼。這就是他用詭計騙取祝福的結果 ,也是神對雅各 拆毀的開始。別是巴與哈蘭相距 900多公里 ,是一段漫長而艱苦的旅程 ,大約要走三天時間。雅各夢中所見的梯子是天地之間的通道。【神的使者在梯子上 ,上去下來】神自己親自對雅各一人說話 ,主動來尋找雅各 ,用恩典來帶領雅各 ;神用主動的應許 (13-15節 )確認了以撒對雅各的祝福 (3-4節 ),顯明祂主動要做雅各的神 ,所以在雅各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事 ,神都會負責任。雅各遠離別是巴 ,孤苦伶仃 ,以為已經被神【離棄】。但神卻應許【與你同在】【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神一面在拆毀雅各 ,一面用滿滿的恩典來建立他。雅各還沒有 領會到 ,並不是
只有這裡才是【神的殿】。哪裡有神的同在 ,哪裡就是【神的殿】 ;哪裡能讓人遇見神 ,哪裡就是【天的門】。石柱代表見證和紀念 (申 27:2;賽 19:19)也被當作立約的證據 (31:52)。【澆油】代表奉獻禮 ,古代中東人出門長途旅行 ,常常隨身攜帶橄欖油 ,以備不時之需。【伯特利】意思是【神的殿】舊約聖經中提到最多的三個城市 ,就是耶路撒冷 ,撒馬利亞和伯特利。雅各從小就在知識上知道神和神的應許 ,但卻從來沒有經過神 ,所以只說【耶和華你的神】 (27:20)。但神卻主動用滿滿的恩典來帶
領他【以耶和華為我的神】因為神定 意要透過這祖孫三代來顯明祂恢復 ;雅各的許願 ,是因為他不敢相信神毫無保留的應許 ,但又很盼望神的應許都是真的 ,所以要用話把神套牢。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許願 ,表面上是聰明地與神討價還價 ,但實際上他所討的衣食住行 (20-21節 )只不過是神應許中微不足道的部分 (13-15節 )。神憐憫雅各的無知 ,祂樂意藉著日用的所需來讓雅各來經歷祂 ,認識祂 ,最後真正能【以耶和華為我的神】 (21節 ;33:20)。
思想:今天許多信徒缺乏敬畏之心 ,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耶和華真在這裡】 (16節 ),祂隨時在鑑察我們的心思意念。或許我們只追求神的 祝福 ,而不是為了被恢復到神的目的 ;我們追求得神的祝福 ,卻忽略了得著神自己 ;我們有否只樂意接受神的祝福 ,卻拒絕接受神的權柄和管理呢 ?
祈禱:親愛主 ,祢不只是賜祝福的神 ,更是我們的主 ,我們的神 ,主祢不是要求我們爬上梯上尋找祢 ,而是祢要下來進到我們的生命中。願我們將生命交給你信靠祢。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創世記 21:9-34創世記 21:9-34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創世記】

以實瑪利戲笑以撒,戲笑意思是譏笑 ,嘲弄 ;以實瑪利比以撒大十四歲 (17:24-25),此時大約是十六到十七歲 (16:16)。撒拉因此表示要把使女【趕出去】也代表給她自由。在美索不達米亞習俗 :如果主人給女奴自由 ,女奴為主人生的孩子就不可與主人妻子所生的孩子分享財產。亞伯拉罕已經與以實瑪利一起生活了十多年 ,有深厚的感情 ,所以【很憂愁】。雖然撒拉逼迫夏甲並非出於善意 ,但卻恰好與神的計劃符合 ,因為只有【從以撒生的】才是神所應許的後裔 (來 11:18)。神要亞伯拉罕知
道在以實瑪利身上也有特別的計劃 ,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 ;因此【清早起來】表明亞伯拉罕完全順服上主 ,立刻行動。【一皮袋水】大約有 15公升水 ,亞 伯拉罕已經盡可能地讓夏甲多帶水了。雖然亞伯拉罕並不知道這【一皮袋水】能讓他們在曠野中堅持多久 ,也不知道神將如何使以實瑪利的後裔【成立一國】 (13節 ),但經過了基拉耳的功課 ,亞伯拉罕已經學會不再看環境 ,也不再根據自己的親情 ,而是單單根據神的話來行事為人 ,相信神必有最美善的安排。【神聽見童子的聲音】是雙關語 ,因為以實瑪利名字的意思就是【神聽見】 (16:11)。表明不是夏甲絕望的哭
聲引來了神 ,而是神主動的看顧。神既然要求亞伯拉罕把以實瑪利趕出去 ,就負責照著祂的應許 (16:12)看顧這【童子】【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 。曠野裡的【水井】大部分井口都用石頭圍起 ,貼上特殊的標記 ,認不出這種特殊標記的人就找不到井水。【成了弓箭手】意思是【獵人 ,游牧人】。以實瑪利的後裔是住在以色列以南的西奈和巴蘭曠野的游牧民族 (25:12-18)阿拉伯人認為以實瑪利是他們的祖先。此後記載雖然亞伯拉罕曾在亞比米勒面前軟弱過 (20:11)但神絕不會因著人的軟弱而放棄在人身上的工作【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雖然亞比米勒此時比亞伯拉罕更強大 ,但他親身經歷過神的大能 (20:3-7)並且已經看出 ,因著以撒的出生 ,神必將使亞伯拉罕的後裔【成為大國】。因此 他主動為自己 ,子孫和當地居民要求結盟 ,印證了【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比米勒接受這【七隻母羊羔】表示起誓同意亞伯拉罕對井的合法權利。【別是巴 בְּאֵר שֶׁבַע 】位於基拉耳東南四十公里 ,字 義是【七倍誓約的井】。迦南地的牧人主要依靠井水飼養牲畜 ,這井的權益得到條約的保障 ,代表亞伯拉罕在迦南地獲得了第一個立足點。亞伯拉罕【栽上一棵垂絲柳樹】是為了用這種堅硬、長壽的樹來紀念此約 ,並且敬拜神、感謝神。亞伯拉罕對神的稱呼從【至高的神】 (14:22)到【全能的神】 (17:1)現在更認識到【永生神】這次經歷已經 使他認識到 ,神是永恆的神 ,祂的信實和保守永不改變 ,祂的應許永不落空。
思想: 儘管我們有多的軟弱 ,有多的缺欠 ,每一個真正與神立約的人 ,一生都在世人面前見證神在自己身上的工作。更能一步一步認識及經歷神的實在 ;祂的信實 ,慈愛永不改變。
祈禱:親愛主 ,我們承認生命中有很多自我的決定 ,或許更會讓人受傷害 ,儘管我們生命有多軟弱 ,主祢的信實 ,慈愛都沒有改變 ,更讓我們能在錯誤中學習如何更認識神 ;求主光照我們因祢是永生的神。阿們 !

創世記 19:1-26創世記 19:1-26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創世記】

羅得【 坐在所多瑪城門口 】 表明他在所多瑪城已經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9節 )。 【 街上 】 原文是 【 廣場 ,闊處 】 指城門口的寬闊處。天使可能是考驗羅得的誠意。 羅得預備 【 無酵餅 】 很快就可以做 好 ,表示這不像亞伯拉罕招待天使的悠閒的筵席 ,而是比較匆忙 (出 12:9)。 【 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 】 表明全城都充滿了罪惡。 【 任我們所為 】 原文是 【 任我們親近 】表示 所多瑪人 【 一味地行淫 ,隨從逆性的情慾 】 (猶
7)又 【 心驕氣傲 】 (結 16:49)所以遭到神 【 永火的刑罰 ,作為鑑戒 】 (猶 7)。 6-8節 羅得以罪頂罪 ,已經把自己的道德標準降到和所多瑪人只有一線之隔。在真理上妥協 ,就失去了光明的見證 ,不但不能領人悔改 ,反而會自取其辱。 所多馬人向羅得表示【 還想要作官哪 ?】 意思是羅得只是個寄居的外鄉人 ,現在竟想管本地人的事。10-14節 羅得活在屬 世 的滿足裡 ,在言語、行為上都失去了生命的見證 ,以致 【 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 】 。天明了 ,天使催逼羅得 離開那地城。 【 羅得遲延不走 】因為他一生所積存的財物、名聲、地位都在這即將毀滅的城裡。羅得原來看中的就是 【 約旦河的全平原 】 (13:11)貪圖這裡屬 世 的滿足 ,結果就陷在所多瑪。但現在天使卻吩咐他 【 不可回頭看 ,也不可在平原站住 ,要往山上逃跑 】 這是個巨大的諷刺。羅得 向天使 的懇求卻是體貼自己的肉體 ;求神 【 不要如此 】 (18節 )事實上【 我不能逃到山上去 】是 藉口 (19節 )他 是選擇 【 又近 】 又 【 容易 】 的路。 天使暫時應允 他 帶來將來更大的管教 ,因為神絕不改變祂起初的心意。 【 日頭已經出來了 】 表明這是能看清楚人臉的時候。古人若黑夜捉賊而打死賊人 ,不算有罪 ,但 【 若太陽已經出來 ,就為他有流血的罪 】 (出 22:2-3)。神的審判是在光明中 ,要認清楚誰當毀滅 ,誰不當毀滅 ,因為 【 審判全地的主 】 不但要行公義 ,也要分別善惡 (18:23-25)。當時 ,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 ,【 那些城 】 包括 【 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 】 四座城 (申 29:3)現在已經陷入海底。死海南部的平原地區只有 【 瑣珥 】 (22節 ,即比拉 )倖存。主耶穌 同樣 要我們 【 回想羅得的妻子 】【 凡想要保全生命的 ,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 ,必救活生命 】 (路 17:33)。
思想: 羅得在真理上讓步 ,置身在罪惡的環境中 ,結果不但不能在黑暗中作光明的見證 ,反而會被罪熏陶 ,不知不覺地降低了道德標準。 我們有否同樣活在這屬世的滿足 ,仍未願放棄活在固有屬世的生活中呢 ?
祈禱:親愛主 ,感謝主祢主在我們生命的保守與拯救 ,是主祢救我們的生命 ,更救我們脫離屬世的生命 ,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活出屬主祢的生命。阿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