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 1:1-17

哥林多前書 1:1-17

本信開頭的話是第一世紀羅馬書信的慣例:先是寫信人的名字,然後是收信人的名字,接著是禱告。保羅強調自己【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1節)的身份,因為他將使用使徒的權柄來糾正哥林多教會的屬靈錯誤。(1節)【兄弟所提尼】是管會堂的猶太人(徒18:17)他是這封信的共同作者。神在使用保羅的同時,也在使用其他的弟兄。【神的教會】(2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三次(徒二十28;林前一2;林後一1),保羅特地向哥林多信徒強調教會是【神的】因為他們正在誤把教會當作是【人的】根據人意分門結黨。在保羅書信的問安語中,只有本信加上了【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2節)以提醒那些分門結黨的人:基督不單是他們的主,也是【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2節)的主。雖然哥林多教會許多信徒的屬靈生命還很幼稚(3:1),道德標準也很低(5:1),保羅仍稱他們為【聖徒】(2節)。保羅的問安語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6節)【堅固】原文常作為擔保的律法詞彙。信徒的屬靈生命是否成熟,不在於【口才、知識】(5節)是否全備。哥林多信徒有傳講真理的口才,又有全備的屬靈知識,但屬靈生命卻仍被保羅【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3:1-2)。因此,靈命成熟和恩賜充足乃是兩回事:有恩賜的人不一定靈命成熟,靈命成熟的人不一定有豐富的恩賜。聖靈豐富的屬靈恩賜(7節)本身就是主耶穌【堅固你們到底】的一種保證。【一同得分】就是我們都要進入基督,成為一體,讓基督替我們接受神賜給我們的一切,然後交給我們享用。而是聯結成基督的身體教會,在基督一同承受神的【分】。基督是教會的盼望(7節),基督負教會的責任(8節),基督為教會接受神的分(9節);因此,【神的教會】(2節)必須單單根據基督,【不可分黨】(10節)。雖然信徒被召是要與基督【一同得分】(9節),哥林多信徒不但沒有彼此相交,反而【分黨】、【紛爭】(10節)。保羅很柔和地【勸】他們合一,39次使用【弟兄們】這親密的稱呼,遠超過其他書信。保羅更用【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他們,這個名字遠超過所有黨派的名字。【說一樣的話】是合一的第一步。 【彼此相合】原文意思是恢復正確的狀態,也用在補網(太4:21),以及帖撒羅尼迦人信心不足的補足(帖前三10)。(11節)【紛爭】是【情慾的事】之一(加5:19-21)。(12節)亞歷山大的學者【亞波羅】在以弗所得了亞居拉,百基拉的幫助以後就到亞該亞去傳福音(徒18:26-27)亞該亞的首都就是哥林多。【紛爭】分門別類的本質就是高舉人,以人為中心,忽略神在教會裡的權柄和旨意。【保羅,亞波羅,磯法】(12節)的教導並無真理上的不同,因此,這些信徒高舉所追隨的師傅,分黨,紛爭,並不是為了堅持真理,而是出於肉體的私意。即使是那些自稱【屬基督的】(12節)實際上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屬基督】的名義拒絕順服基督在教會中所設立的權柄。基督是不能分開的,所有事奉的果效都是主自己做的,都應歸入主的名下,不歸入主名下的,就是分門別類。(14節)【基利司布】是管會堂的(徒18:8),【該猶】(14)是接待保羅的人(羅16:23)。當時一些哥林多信徒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傳福音講究哲學,修辭等【智慧的言語】(17節)卻忽略了【基督的十字架】(17節)。高舉【智慧的言語】或口才,技巧,只會把人帶向傳講的人,誇耀人所做的,而不是帶向基督,支取十字架的救贖功效。 思想:凡是屬靈的工作,誰做工不重要,工作的果效叫人歸入基督才最重要。因為只有釘十字架的基督,才能改變我們在神面前的地位。我們有否十字架真正的道理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主讓我們能在你的心意教會中,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明白你的旨意,更明白的十字架的道理。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7:17-40哥林多前書 7:17-40

神照著我們的本相選召我們,並沒有介意我們蒙召時配偶是否信主,是【已受割禮】(18節)還是【未受割禮】(18節)是【奴隸】(21節)還是【自由之人】(22節),因為各種身分和境況,都能成為神造就我們的環境與工具。因此,我們【只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17節)學習在各種身分和環境下事奉神,見證神,而不是追求改變地上暫時的身份和環境。因為我們不是憑外在的儀文,身分,地位作基督徒,而是憑內在心靈的實際作基督徒(羅2:28-29)因此最要緊的是讓聖靈改變我們的生命【守神的誡命】(19節)而不是改變在地上暫時的身分,環境。羅馬帝國的奴隸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利,但保羅卻吩咐蒙召時【作奴隸】的人【不要因此憂慮】(21節)因為神既在他為奴時選召他,必然會給他力量在為奴的生活中服事基督(西3:22-23)。【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21節)原文是【若能以自由,則盡量利用】。主的呼召不是為了改變我們外在的身份,而是改變我們裡面的實際。奴隸蒙召後,裡面就進入榮耀無比的真自由,從罪的奴僕變成【主所釋放的人】(22節);而自由人蒙召後,裡面卻變成【基督的奴僕】(22節),一生謙卑服事主。【不要作人的奴僕】(23節),不是鼓勵做奴隸的信徒不尊重主人,而是說要做【基督的奴僕】。【不要作人的奴僕】(23節)不只是不做別人的奴僕,也是不作自己的奴僕,凡事為著主的緣故。保羅兩次強調【各人蒙召的時候是什麼身分,仍要在神面前守住這身分】(24節)並不是指消極接受現狀,不努力改善自己,而是提醒蒙召者在現有的【身分】裡學習活在神的權柄之下。信徒最重要的不是改變自己的【身分】而是保守自己【在神面前】因為只要【在神面前】任何【身分】都可以事奉神。【這身分】包括蒙召者的婚姻狀態(1-16節)是否受割禮(18-20節)奴隸或自由人(21-23節)。【論到】(25節)指哥林多教會在信上詢問此事。【童身的人】(25節),指從未結婚的人。【沒有主的命令】(25節)指主耶穌在世時並沒有留下這類的教訓,25-28節是保羅的勸告。但保羅的話是在聖靈感動下說的(40節),被聖靈承認,作為神的話列入聖經。【現今的艱難】(26節)指寫本信時哥林多人面臨某種嚴重的困境,可能是克勞第時代的飢荒(徒11:28)。既在艱難之中,保羅認為最好就是不要改變現有的婚姻狀態,正如狂風暴雨中不宜更換船隻。因為在當時艱難的環境下,已婚的人會增加家庭的負擔,所以【肉身必受苦難】(28節)。 (29節)表示以下的話非常嚴肅;【時候減少了】是指當時哥林多人所面臨的【現今的艱難】(26節)將到達頂峰,而不是指主再來。因為保羅總是用主的再來鼓勵人要【無可指摘】(帖前5:1-11)卻沒有因主的再來而給予29-31節的勸告。保羅允許信徒獨身【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叫主喜悅】(32節)。已婚者【為世上的事掛慮】(33,34節)並非不屬靈,而是他們在今生的責任。未婚者只有把全身心都分別出來為主擺上,【身體,靈魂】(34節)才【都聖潔】否則很容易受試探。【牢籠你們】(35節)是藉用打獵的比喻,指【把獵網投罩你們】約束他們。保羅在這裡教導的重點並不是結婚或不結婚,而是希望未婚者的事奉不要因婚姻而受到中斷,【得以殷勤服事主,沒有分心的事】(35節)。 (36節)指沒有為女兒的婚姻安排。這父母原來認為女兒獨身比較好,現在卻猶豫自己做得對不對。 (36節)原文意思是【過了發育成熟的階段】即到達或過了應該結婚的年齡。【事又當行】(36節),指女兒沒有守獨身的恩賜;父母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叫女兒成親。(37節)【心裡堅定】即父母確信自己的做法是對的。【不得已的事】如承諾,婚約,女兒沒有守獨身的恩賜等等。(37節)【由得自己作主】指父母不是奴隸,有自己作主的權柄。 【心裡又決定了】指當時父母有權替兒女決定婚姻。【不叫她出嫁更是好】(38節)前提是為了專心事奉主(33節),並且符合37節所列的4個條件。信徒的婚姻首要的對象是【在主裡面的人】(39節)。(40節)【常守節】指維持現況不嫁。 (40節)顯示保羅在25-40節的意見是在聖靈的感動下所說的。但保羅關於獨身的意見,有當時【現今的艱難】(26節)這個特殊的前提,不可隨便套用到一般的情形。 思想: 信徒最重視的應該是與基督的關係,外在轉瞬即過的身份,環境,並不是最重要的事。無論婚姻的關係,主僕的關係,我們有否願意先以主為首要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的主,無論主是僕,是生是死,是情是愛,背後都有你美善的旨意,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真心順服主你管理的關係中。阿們!

哥林多前書 10:1-13哥林多前書 10:1-13

第1節原文用【因為】開頭,表示繼續上一章【自己反被棄絕了】(9:27)要證明在屬靈的運動會中落選的危險是千真萬確的,正如以色列人出埃及,過曠野時的遭遇一樣。【都】(1節)字在1-4節出現了五次,顯示以色列人全部沒有一人例外【都】接受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福,但他們竟大部分都【在曠野倒斃】 (5節)。【我們的祖宗】(1節)指出埃及時的以色列人,他們也是哥林多外邦信徒的屬靈祖先。【在雲下】(1節)表示以色列人在雲柱和火柱的帶領之下走曠野的道路(出13:21-22)。【都從海中經過】(1節)指以色列人過紅海,走乾地(出14:21-22)。【歸了摩西】(2節)指歸入摩西的領導之下。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預表新約信徒的經歷,以色列人如何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信徒也照樣是在聖靈裡並在水裡【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羅6:3 )。(3節)【靈食】指從天降下的嗎哪(出16:4)預表基督是從天降下來的【生命的糧】(約6:31-35)。(4節)【靈水】指從磐石流出來的活水(出17:6)預表基督是生命的活水。【隨著他們的靈磐石】(4節)指兩次流出活水的磐石,分別在利非訂(出17:1)和加低斯(民21:1)。猶太傳統認為這兩處的磐石就是同一個磐石,一直隨著以色列人移動。【磐石】(4節)是神的稱號之一(申32:15)。以色列人因聽信十名探子的惡信而發怨言,引起神的憤怒,命定他們不得進入迦南地(民14:1-35)。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成年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期間都先後倒斃,惟有迦勒和約書亞例外(民14:26-30)。第7節引自出32:1-6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的事件。第8節指以色列人與摩押女子行淫亂的事(民25:1-9)。當時一場瘟疫導致二萬四千人死亡(民25:9)保羅卻說【二萬三千人】其實兩者都是取其整數,保羅很可能減去了被審判官殺掉的人數(民25:5)。第9節指以色列人【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時(民21:4)因路難行而怨訌神和摩西(民21:5)結果被火蛇咬死許多人(民21:6)。第10節指以色列人常在曠野中【發怨言】(出15:24;16:2;17:3;民11:1-3;14:2;16:41等)每次發怨言都帶來神的刑罰。(6,11節)【鑑戒】顯示以色列人歷史中某些事件是彌賽亞時代屬靈真意的預表:【雲裡,海裡】(2節)對應洗禮【靈食,靈水】(3-4節)對應主餐,兩種聖禮都與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驗相呼應。因為那些以色列人放縱自己【貪戀惡事】【拜偶像】(7節)【行姦淫】(8節)【試探主】(9節)【發怨言】(10節),結果幾乎全部葬身曠野。在舊約時代,神允許以色列人不斷地犯罪,又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歷史,目的正是要【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11節)。【末世】並非指將來的世代,而是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提後3:1),原文是諸世代的終局,指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恩典時代(來9:26)又稱為【末後的日子】(徒2:17)乃是舊約聖經中已過諸世代的終局。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歷史可分為現今的世代和彌賽亞來臨之後的未來的世代,即【今世,來世】(太12:32)但新約進一步教導【來世】因主耶穌已經臨到了。現在是兩個世代互相重疊的【末世】信徒已經被拯救脫離了現今【罪惡的世代】(加1:4)並且已經開始嚐到【來世權能】(來6:5)。出埃及時的以色列人都很有自信【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出19:8)。但知道了【耶和華所說的】並不能保證他們能脫離偶像的吸引,以色列人都是帶著屬靈的知識被神擊打的。同樣,哥林多信徒也十分自信,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屬靈知識,因此【自高自大】(8:1)。但他們也不可以為認識了偶像的虛無,就可以【站得穩】(12節)。因為在屬靈的道路上跌倒的,常常是那些【自己以為站得穩的】(12節)而不是那些戰戰兢兢,承認自己軟弱的人。哥林多信徒所面臨的【試探】(13節)並非很不尋常的事,【無非是人所能受的】(13節)。神允許信徒面臨各種人生際遇,目的是造就我們,而不是敗壞我們,所以必然會給我們【開一條出路】(13節)。【出路】(13節)原文指峽谷,比喻行軍被困於荒山僻野,從絕境中尋得山峽而脫險。 思想:今天的信徒也要認真思想神怎樣對付犯罪的以色列人,不要以為有了洗禮和主餐,不管做什麼都不會失去救恩。我們有否明白神過往權能的日子,成為我們的【鑑戒】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大能,是你的恩典使我們能夠經歷你的櫂能,更能經歷主你凡同在,願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深信主的櫂能,使我們不先滿,不自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