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節是保羅假設有人爭辯:【方言是不信的人證實神在作工,而先知講道不過是向信徒傳一篇信息而已。】然後保羅反問:【這樣,難道方言不是為信徒作證據,只是為不信者嗎?聖靈賜下說方言的恩賜,是為了叫門徒說出他們原來不會說的【別國的話】(徒2:4),向說【別國的話】的人證明神的作為(徒2:1-12 )使他們迴轉歸向神。如果這方言讓人聽不懂,不但不能【為不信的人】(22節)作證據,反而會讓人【說你們癲狂了】(23節)。【作先知講道】(24)的結果,是把人領向神,敬拜神,承認神真在教會中(25節)。當聽者【心裡的隱情】(25節)因先知所傳講的神的話語而被【顯露出來】(25節)的時候,就像神在直接對他說話,這就是讓他在聚會中遇見神了。聖靈在聚會中工作的目的,是讓人遇見神,敬拜神,而不是用方言來炫耀自己。【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26節)意思是【我們該怎麼做呢】?教會聚會的內容和程序雖然沒有外面的規條,但卻有裡面的約束,原則是【凡事都當造就人】(26節)。即使是真正的方言【若沒有人翻】(27節)就沒有人懂得方言的意思,當然不能造就別人,因此不可在聚會中說。即使是【作先知講道】(29節)也要有規矩,一次聚會【兩個人或三個人】講道就足夠了,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29節)。【其餘的】(29節)可能指其他有【作先知講道】恩賜的人,也可能指有辨別諸靈恩賜的人(12:10)或全會眾。【旁邊坐著的】(30節)先知必須真正【得了啟示】有聖靈的感動,才可以示意有話要講。若真是出於聖靈的啟示,聖靈必然會感動【先說話的】(30節)先知【閉口不言】(30節)並讓前後兩位先知的話語銜接一致。當時猶太拉比一般是坐著教導,而門徒是站著受教,讀聖經的人則站著;而在愛色尼教派中,大家會輪流發言,說話的人通常站著,其餘的人都坐著。【你們】(31節)指那些有先知講道恩賜的人,並非指所有的信徒,在聖經沒有完成之前,一位先知說得越長,就越容易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聖靈的啟示來說話,時間長了,會從【講道】變成自說自話,所以聖靈會隨時介入(30節),讓有先知講道恩賜的人【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31節)。而全本聖經啟示完成之後,講道的人應該緊緊圍繞聖經,不可以隨意發揮,用人的說教來代替聖經的【道理】(31節)。哥林多教會可能有人認為,一個人越受聖靈支配,就越少自製能力,講道時會情緒極度高漲,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語和長短。但只有邪靈會叫人失去自製的能力,聖靈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越是屬靈的人,越能自我節制,因為【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32節)。先知更要學習順服神的權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33節)。【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34節),並不是禁止婦女禱告或講道,是不准她們在崇拜中插嘴提問(35節)。古代婦女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哥林多教會的外邦婦女又不像猶太婦女熟悉聖經,可能常常在聚會時提出一些幼稚的問題,影響了聚會的秩序。【正如律法所說的】(34節)指舊約一貫要求人在神面前安靜順服:【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哈二20)。這個要求不只是針對婦女,所以保羅不但要求婦女在聚會時不准說話,也要求先知在別人講道時保持【安靜】(33節)。【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35節)是當時的社會習俗。【你們】(36節)指一些自大的哥林多信徒,他們自以為【是先知,或是屬靈的】(37節),所以不同意保羅的教導,以為【神的道理】(36節)單臨到他們。保羅的信是受聖靈感動所寫的【主的命令】(37節),凡是【先知】或是【屬靈的】人(37節),都應該能看出來。而那些自稱【先知】或【屬靈的】人,【就由他不知道吧】(38節)。39-40節是關於在聚會中如何運用屬靈恩賜的結論。保羅第三次指出,對【屬靈的恩賜】應該【切慕】(39節),而不是【追求】(1節;12節)。神的教會不是只講愛心,只要火熱,只傳福音就可以了,還必須有規矩,【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40節)【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33節)。 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教會,規矩可能都不太一樣,但原則都是為了【造就教會】(12節)【造就別人】(17節)【叫全體得益處】。我們有否願意因主愛的賜予作出【造就教會】【造就別人】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愛與捨己使我們明白愛,更能放下自我,是主你使我們不再為己而活, 求主引導我們能作【造就教會】【造就別人】的人。阿們
哥林多前書 14:22-40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4:1-21哥林多前書4:1-21
1節的【執事】與3:5的【執事】原文不同,原意指在大船下層搖槳的奴隸。【管家】原文指管理主人家業的奴隸。【神奧祕事】即神預定的救恩計畫(2:7)。神的僕人首先應當對自己的地位有正確的認識:他們不是人所高舉,追隨的對象,而是基督的奴隸。【管家】不會受主人日夜的監督,如果主人要凡事監督,何不自己動手做?因此【管家】 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忠心】。神對自己僕人的要求,不是要他們有多少才幹和恩賜,而是要求【有忠心】(2節)。神的僕人唯一的主人是基督,別人對祂的【論斷】(3節)自己對自己的【論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對祂的【判斷】(4節)。【論斷】雖然能傷人,但也可以檢驗出被論斷者的事奉是否單單做在神面前。真正的神的僕人固然會因為【論斷】而傷心,卻不會因此而動搖。人對自己的事奉果效很難作中肯的評估,事奉的忠心與否,最後的【判斷】在於主耶穌,而不是人自己的良心。基督的【判斷】不單根據外在行為,也根據【人心的意念】(5節)包括人自己都察覺不到的【暗中的隱情】(5節),這樣的【判斷】才是最真實的。因此,神的工人不必介意在人前被稱讚,被高舉,還是被論斷,只需要忠心事奉,因為【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5節)這是唯一有價值的稱讚。【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指聖經由始至終都強調神所要的是合一身體的見證,而哥林多信徒高舉人,分裂了身體的見證,因此【過於聖經所記】。6節【轉比】原文又可譯為【改變形狀】(腓3:21)【裝作】(林後11:13-15)這裡的意思是【我用自己和亞波羅為例,闡明我要教你們的功課】。7節【你】是保羅假設對一個自大的哥林多信徒說話。8節是保羅的諷刺,他引用了當時希臘斯多亞派哲學家的自稱:【只有我富足,只有我掌權】。【不用我們】指【不用我們在場】哥林多信徒自以為已經很屬靈,不必再憑藉保羅或其他使徒了。當時羅馬城的圓形競技場先讓各組的勇士彼此角鬥,最後的壓軸戲是將【定死罪的囚犯】放進競技場,與野獸搏鬥至死。因此,保羅是用反話,諷刺哥林多信徒自誇聰明,強壯,榮耀。當時的希臘文化蔑視勞動,看作奴隸的分,保羅卻【親手做工】(12節)。【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13節)這樣的行為對希臘人來說是懦弱。 12-13節是保羅把使徒與希臘文化的價值觀作對比,結論是:使徒是世人眼中的【污穢,渣滓】(13節)一文不值。哥林多信徒要升高,保羅和他的同工甘願降卑;哥林多信徒在爭取人的榮耀,保羅和同工們卻甘心為主受苦(11-13節)。這個比較顯明了經過十字架對付的信徒,和沒有經過十字架對付的信徒的差別,經過十字架對付的信徒只求神的榮耀和神心意的滿足,沒有十字架經歷的信徒就只求人的榮耀和人的滿足。(15節)【師傅】指當時羅馬人僱來陪伴照顧孩子的奴隸或差役,其職責是教導,照顧孩子。這種【師傅】對孩子的愛當然比不上孩子的生身父親。保羅使用使徒的權柄是【為造就人,不是為敗壞人】(林後13:10)就像父親一樣。保羅一面指明效法人【不可過於聖經所記】(6節)以致高舉人,依附人;一面指出,每一個傳福音的人都要能讓別人效法自己(16節)如同自己【效法基督】(11:1)從自己的身上看見屬靈的路該如何走。保羅的計畫是先打發提摩太去哥林多(17節)然後自己去處理教會內部各種問題。哥林多教會有些人卻因此以為,保羅不敢到他們那裡去面對那些敵視他的人(18節)。這些人可能口才和知識都很好,所以【自高自大】(19節)。但保羅關心的卻不是他們的【言語】(19節),而是【他們的權能】(19節)也就是他們的生活能不能彰顯聖靈的大能。福音不只是告訴人應該行道,而且賜能力讓人能夠行道。因此,人行道的光景,顯明了聖靈的【權能】(19節)在自己身上通行的程度;而人接受了多少聖靈的【權能】生命才能彰顯多少屬靈的【權能】。【神的國】(20)是神施行權柄的範圍,不是根據人的熱心或恩賜,也不單倚靠【言語】的傳講或表白,而是【在乎權能】(20)。在羅馬時代,【為父的】(15節)不但是慈愛溫柔的(14節)也是嚴厲而不妥協的。因此,保羅是帶著【刑杖】來管教,還是【存慈愛溫柔的心】來,完全取決於哥林多信徒是否肯接受他【為父的】勸勉。 思想: 一個人屬靈的權能不是根據地位,也不是根據言語,而是根據他順服聖靈權能的程度。我們越被十字架減少自我的成分,越被聖靈增加基督的成分,就越能順服神,越能顯明屬靈的【權能】。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被聖靈充滿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知道,事奉主你不是憑著我們的才幹,能力,而是靠著主的聖靈的權能,求主使我們每日都倚靠你的同在,被主你充滿。阿們!
哥林多前書 15:29-44哥林多前書 15:29-44
哥林多教會有些信徒曾代表已死而沒來得及受洗的人受洗,保羅提出這事並非表示贊同,重點是藉這事提醒哥林多人,若沒有死人復活,他們做這事有何意義?保羅從哥林多信徒的行事(29節)轉到一般信徒的經歷,特別是使徒的經歷。如果人生到頭來一死了結,沒有死後復活,我們又何必[時時刻刻冒險](30節)堅持信仰,傳揚福音呢?(31節) [指著你們所稱讚的口]指保羅以哥林多信徒誇口。當時的文學作品常用[同野獸戰鬥](32節)來比喻遭遇敵對勢力,哥林多信徒應該知道[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32節)具體指什麼事,但我們已經不能確定。如果沒有復活,保羅整個人生,尤其是在以弗所這事件上,就全屬枉費了,而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是保羅引用的諺語[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賽22:13);但保羅遇見了復活的主,所以從極力逼迫教會,轉過來極力傳揚基督。保羅並不是無知,他有思想,有見識,不會為了要得著一件虛無的事犧牲自己的前途;他是真實地見到復活的基督,所以放棄了屬地的前途,一生甘願為主勞苦。保羅的改變,正是基督復活大能的明證。保羅在本信中再次警告[不要自欺](33節)指出哥林多信徒懷疑復活,是因為自以為剛強,所以沒有原則地與不信者交往,以致被他們影響。(33節) [濫交是敗壞善行]是一句希臘格言,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樣,信徒若交友不慎,就會偏離真道,敗壞我們的見證。[醒悟為善](34節)原文意思是[酒醒過來]。這些懷疑復活的人自以為思想清醒,保羅指出他們才應該醒悟過來。[不要犯罪](34節)提醒我們,復活不只是教義問題,否認復活必然會引致生活上的失敗和犯罪。[不認識](34節)不是指知識上的無知,而是在經歷上的無知。這裡卻特地強調[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34節)可見這事是何等嚴重,他們不能不醒悟迴轉。按照人的常識,死人的身體已經腐爛掉了,能復活出怎樣的身體來?反對者按著人的智慧,認為一提出這個問題就能駁倒復活的信仰(35節)。[無知的人哪](36節)原文是[蠢才]保羅毫不客氣地貶斥這樣自以為聰明的反駁:正如種子必須先落在地裡死了,然後才能長出生命來;人原有的肉體也必須先死了,然後才能長出新的形體。 [若不死就不能生](36節)並且死去的與生長出來的,完全不相同(37節)。正如植物並不是自己決定要復活的,也不是偶然如此,而是[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38節)。人的復活也是一樣。神不喜歡單調,祂所創造的[地上的形體](40節)如花草樹木,都各有各的榮美;[天上的形體](40節)如日月星辰,也各有各的光輝,適合不同的環境和用途。神能給舊造這麼美好的形體,也就能給復活的人更奇妙,更榮耀的身體。因此,信徒不必為[帶著什麼身體來]操心(35節),只要相信神的話就是了。[朽壞](42節)是指今生的血肉之軀會腐爛,包括道德的朽壞。 [不朽壞](42節)指將來生命的品質。當時典型的希臘人反對身體復活最大的理由,就是因為身體是會朽壞的,所以靈魂需要另找歸宿在[不朽壞]的情況下存在,不再受腐朽身體所牽絆。而保羅指出,[復活的是不朽壞的](42節),能[脫離敗壞的轄制](羅八21)。終究會腐爛的身體是[羞辱的](43節),不管怎麼運動也是[軟弱的](43節),死亡正是軟弱的結局。但復活的身體卻是[榮耀的](43節),正如植物長出來遠比種子美麗,復活的身體也是[強壯的](43節),不像今生的身體那樣受到許多限制。[血氣的身體](44節)是我們的血肉之軀,並非邪惡或可恥,但只適合今生地上的生活。保羅的教導與猶太教思想迥然不同,當時法利賽人相信復活,但相信復活的身體與死去的身體完全一樣;撒都該人則受希臘思想的影響,不相信復活。 思想: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這都是不信者對人生的體會,我們帶著基督復活盼望的信徒,又應如何面對我們的生活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榮耀的復活,使我們人生不再一樣,不只使我們有盼望,更能經歷復活主的同在,復活主的引導,願我們每日都讓復活的主引導帶領。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