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是一個經濟,文化都很發達的希臘城市,但人的智慧在這裡還是大有影響力。雖然哥林多信徒已經接受了福音,重生得救,但有些人還是沒能透徹地認識復活的真理,因著希臘哲學的影響而懷疑[死人復活的事](12節)。因此,保羅在回答了哥林多教會信上的問題以後,特地把復活的真理詳盡地闡明出來。保羅提醒哥林多信徒,正因為福音是真實的,有功效的,是[神的大能](2:5)所以他們才[不是徒然相信](2節)才能[領受了,靠著站立得住](1節)又能[持守](2節)[因這福音得救](2節)。[若](2節)字並非表示他們的救恩有疑問,也不是說他們要能堅持到底才可以得救,而是強調:如果沒有復活,他們就根本沒有救恩。保羅所傳的福音,不是他自創的道理,而是他[當日所領受](3節)的。[第一](3節)指福音最重要的內容,也就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2:2)。當時新約聖經還沒完成,[聖經](3節)指希伯來舊約聖經。基督被釘十字架,不是神的計劃出了意外,而是神在萬世以前就已經計劃好的,並且早已藉著舊約聖經向人啟示了。基督的受死(賽53:5-6等),埋葬(賽53:9等)復活(詩16:9-10等)都是[照聖經所說](3節)的應驗的。這福音哥林多信徒既然能[領受了,靠著站立得住](2節),他們的經驗就能證明這福音是真實的。能證明基督復活的不但有舊約聖經的預言(3-4節),信徒的經歷(1-2節),也有一群親眼目睹基督受死,埋葬和復活的見證人(5-7節) 。這些見證人為基督的復活捨命作見證,若基督沒有復活,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實際上,基督若沒有復活,就沒有教會,因為膽怯的門徒在祂死後就會作鳥獸散(徒5:37-38)。保羅寫哥林多前書的時間,大約是主耶穌復活之後25年,這[五百多弟兄](6節)在保羅寫本信時[一大半](6節)還活著,並活躍於各地教會中。如果反對者能找到其中任何一位目擊證人證明保羅說謊,就沒有今日的教會了。教會就是基督復活的證據,基督的復活是教會的根基,信仰的根基(17節),也是撒但千方百計想要抹殺的事實(太28:12-13)。主耶穌復活的事實證據確鑿,有的門徒起初不敢相信,後來因證據明顯而不能不信(路24:11);他們的經歷並非只是個別人一次的幻覺或衝動,乃是有[許多的憑據](徒1:3)。[雅各](7節)指主耶穌的肉身兄弟雅各(太13:55),他起初不信主(約7:5),很可能這次顯現使他信主(徒1:3,14) 。雅各信主是主耶穌復活的一個重要證據。保羅在大馬士革的路上看見復活的基督(徒9:4)。 [未到產期而生的人](8節)指保羅認為自己不像其他使徒跟隨主耶穌,在跟隨主的時間上比不上十二使徒。[使徒中最小的](9節)表示保羅原來逼迫過教會(徒9:1-2)使他覺得自己[不配稱為使徒](9節)。其實使徒不分大小,所以保羅後來又說:[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後11:5)。神的僕人若甘心比別人[格外勞苦](10)事奉,並不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愛主,乃是因為[神的恩](10節)與他同在,讓他能與[神的恩]同工。因此,基督復活的最終證據,不是過去的文件,證人,而是復活的基督今日仍藉著[神的恩]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在生命中能經歷祂。[我們如此傳](11節)指基督的復活是所有使徒共同傳揚的福音,並非保羅自己發明的道理。 [你們也如此信了](11節)是提醒哥林多信徒:不傳復活的,就不是純正的福音。 思想:歷史告訴我們,神的話說了就永不改變,人的智慧卻不停地在變;神的話必然會應驗,人的智慧只能叫我們迷亂。因此,我們的信心只能根據神的話語,不能根據人的道理,讓我們能深信經歷主復活的大能。 祈禱:親愛主,你從死裡復活,你是活生生的救主,你能夠使我們生命經歷你的實在,經歷你的同在,因主你活著,信你的人都要活著。阿們!
哥林多前書 15:1-11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10:1-13哥林多前書 10:1-13
第1節原文用【因為】開頭,表示繼續上一章【自己反被棄絕了】(9:27)要證明在屬靈的運動會中落選的危險是千真萬確的,正如以色列人出埃及,過曠野時的遭遇一樣。【都】(1節)字在1-4節出現了五次,顯示以色列人全部沒有一人例外【都】接受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福,但他們竟大部分都【在曠野倒斃】 (5節)。【我們的祖宗】(1節)指出埃及時的以色列人,他們也是哥林多外邦信徒的屬靈祖先。【在雲下】(1節)表示以色列人在雲柱和火柱的帶領之下走曠野的道路(出13:21-22)。【都從海中經過】(1節)指以色列人過紅海,走乾地(出14:21-22)。【歸了摩西】(2節)指歸入摩西的領導之下。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預表新約信徒的經歷,以色列人如何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信徒也照樣是在聖靈裡並在水裡【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羅6:3 )。(3節)【靈食】指從天降下的嗎哪(出16:4)預表基督是從天降下來的【生命的糧】(約6:31-35)。(4節)【靈水】指從磐石流出來的活水(出17:6)預表基督是生命的活水。【隨著他們的靈磐石】(4節)指兩次流出活水的磐石,分別在利非訂(出17:1)和加低斯(民21:1)。猶太傳統認為這兩處的磐石就是同一個磐石,一直隨著以色列人移動。【磐石】(4節)是神的稱號之一(申32:15)。以色列人因聽信十名探子的惡信而發怨言,引起神的憤怒,命定他們不得進入迦南地(民14:1-35)。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成年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期間都先後倒斃,惟有迦勒和約書亞例外(民14:26-30)。第7節引自出32:1-6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的事件。第8節指以色列人與摩押女子行淫亂的事(民25:1-9)。當時一場瘟疫導致二萬四千人死亡(民25:9)保羅卻說【二萬三千人】其實兩者都是取其整數,保羅很可能減去了被審判官殺掉的人數(民25:5)。第9節指以色列人【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時(民21:4)因路難行而怨訌神和摩西(民21:5)結果被火蛇咬死許多人(民21:6)。第10節指以色列人常在曠野中【發怨言】(出15:24;16:2;17:3;民11:1-3;14:2;16:41等)每次發怨言都帶來神的刑罰。(6,11節)【鑑戒】顯示以色列人歷史中某些事件是彌賽亞時代屬靈真意的預表:【雲裡,海裡】(2節)對應洗禮【靈食,靈水】(3-4節)對應主餐,兩種聖禮都與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驗相呼應。因為那些以色列人放縱自己【貪戀惡事】【拜偶像】(7節)【行姦淫】(8節)【試探主】(9節)【發怨言】(10節),結果幾乎全部葬身曠野。在舊約時代,神允許以色列人不斷地犯罪,又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歷史,目的正是要【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11節)。【末世】並非指將來的世代,而是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提後3:1),原文是諸世代的終局,指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恩典時代(來9:26)又稱為【末後的日子】(徒2:17)乃是舊約聖經中已過諸世代的終局。在猶太人的觀念中,歷史可分為現今的世代和彌賽亞來臨之後的未來的世代,即【今世,來世】(太12:32)但新約進一步教導【來世】因主耶穌已經臨到了。現在是兩個世代互相重疊的【末世】信徒已經被拯救脫離了現今【罪惡的世代】(加1:4)並且已經開始嚐到【來世權能】(來6:5)。出埃及時的以色列人都很有自信【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出19:8)。但知道了【耶和華所說的】並不能保證他們能脫離偶像的吸引,以色列人都是帶著屬靈的知識被神擊打的。同樣,哥林多信徒也十分自信,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屬靈知識,因此【自高自大】(8:1)。但他們也不可以為認識了偶像的虛無,就可以【站得穩】(12節)。因為在屬靈的道路上跌倒的,常常是那些【自己以為站得穩的】(12節)而不是那些戰戰兢兢,承認自己軟弱的人。哥林多信徒所面臨的【試探】(13節)並非很不尋常的事,【無非是人所能受的】(13節)。神允許信徒面臨各種人生際遇,目的是造就我們,而不是敗壞我們,所以必然會給我們【開一條出路】(13節)。【出路】(13節)原文指峽谷,比喻行軍被困於荒山僻野,從絕境中尋得山峽而脫險。 思想:今天的信徒也要認真思想神怎樣對付犯罪的以色列人,不要以為有了洗禮和主餐,不管做什麼都不會失去救恩。我們有否明白神過往權能的日子,成為我們的【鑑戒】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大能,是你的恩典使我們能夠經歷你的櫂能,更能經歷主你凡同在,願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深信主的櫂能,使我們不先滿,不自負。阿們!
哥林多前書 12:1-13哥林多前書 12:1-13
(1節)【論到屬靈的恩賜】原文是【論到屬靈的】並無【恩賜】一詞,既可以指【屬靈的人】也可以指【屬靈的事】。【屬靈的】一詞原文保羅全部用過24次,在其他書信上沒有超過3次,而在本信一共用了15次。(2節)【外邦人】通常指非猶太人,也可以指不認識神的非基督徒(帖前4:5)。【被牽引】(2節)原文通常用來指領囚犯出來,比喻外邦人有如不自由的囚犯,被撒但控制得無路可走,不得不跟從偶像。第2節原文的希臘文結構比較特別,表示【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外邦人不住地被牽引著走,但不管怎樣牽引,最終仍是來到沒有生命的【啞巴偶像】(2節)面前。五旬節以後,不少信徒得著特別的恩賜,例如說出原本不懂的方言。哥林多信徒認為【恩賜】(1節)是【屬靈的】(1節)的標誌,因此高舉恩賜,輕視屬靈品德的操練,用屬靈的外表來掩蓋高舉自己的實際。因此,保羅希望他們能明白,【恩賜】並不代表【屬靈的】生命,追求恩賜與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哥林多信徒都了解,被撒但控制的外邦人,總是【隨事被牽引】(2節)去服事偶像。而被聖靈感動的信徒,所做的【屬靈的】事也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會說【耶穌是可咒詛的】(3節),而會說【耶穌是主】(3節) ,目的都是為了高舉基督,,榮耀基督。脫離了這個原則,就不再是【屬靈的】事;明白了這個原則,哥林多信徒對【屬靈的恩賜】也就不會產生誤解了。真誠承認【耶穌是主】,這是早期教會最重要的信仰宣言(徒2:36)。聖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感動人承認【耶穌是主】。因此,每一位真正承認【耶穌是主】的信徒,裡面都有聖靈的內住,我們不可根據恩賜來斷定別人有沒有領受聖靈。哥林多信徒把【恩賜】(4)看為自誇的本錢,有了某種特別的【恩賜】就沾沾自喜,以為高人一等。但不同的【恩賜】都是同一位聖靈所賜,聖靈是不會自我爭競的,所有的【恩賜】都是為著神永遠的計劃而賜下的。【職事】(5節)是同一位基督住在信徒的心中,呼召他們事奉,,賜能力給他們事奉的結果。【功用】(6節)指神能力的活動。賜給人各種不同恩賜的,乃是聖父(6節)聖子(5節)聖靈(4節)三位一體的神,是同一位神【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6節)目的是為著成就同一位神的計劃。因此,信徒絕不能以恩賜來分門別類,,自高自大。【叫人得益處】(7節),又可譯為【叫全體得益處】聖靈賜給各人的恩賜各不相同,但目的都一樣;;不是為了叫人自誇或陶醉,而是為了【叫全體得益處】。因此,一切對建造教會可有可無的特長或才能,都算不得恩賜。保羅強調智慧和知識的【言語】(8節)是恩賜,但不是說【智慧】和【知識】本身就是恩賜。(9節)【信心】不是指得救的信心,而是在某件事上明白神的應許,確信絕不落空。 【醫病的恩賜】(9節)指超自然的醫治能力。【行異能】(10節)指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行神蹟。【作先知】(10)指傳講神的話,包括講道和說預言。【分辨諸靈】(10節)指分辨聖靈和邪靈(約壹四1)。【說方言】(10節)指未經學習而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2:4-11)。【翻方言】(10)指將人所聽不懂的方言翻譯成眾人所能明白的話(114:13)。信徒獲得不同的恩賜,並不是自己努力或追求的結果,而是聖靈為著造就教會【叫人得益處】(7節)【隨己意分給各人的】(11節)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12節),教會裡的信徒也是各不相同的;又如【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12節)各不相同的信徒在基督裡也是合一的。聖靈將不同的恩賜分給這些各不相同的肢體,就是要【許多肢體】(12節)彼此配搭,顯明基督身體的見證。【猶太人】和【希臘人】(13節)代表種族,,語言,文化和宗教的不同【為奴的】和【自主的】(13節)代表社會地位,,貧富,認同和成就的不同。聖靈把神的兒女都浸成一個身體,合而為一,超越了任何屬世的差異。【從一位聖靈】(13節)顯示惟有聖靈在其中做工,受洗才真正有意義。【飲於一位聖靈】(13節)指每個信徒都從聖靈受了供應,接受恩賜,顯明肢體的功用,彼此配搭,活出身體的見證。 思想:我們可以【切慕屬靈的恩賜】只可以【追求愛】(14:1),不可高舉某種恩賜。我們若單單重視某種恩賜,,苦苦追求某種恩賜,就是越過了界線,不尊重聖靈的權柄。我們要緊記一切主的恩賜都是為著造就教會【叫人得益處】。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賜予,更使我們能與你同心同工,能建立你的教會,我們都是軟弱的,全因主你的賜予使我能夠為你作工,為你建造,願我們重視,活出主你給予的恩賜。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