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節) [首先的人亞當]是[有靈的活人],但不是全是靈,有土的摻雜。[末後的亞當](45節)基督是[叫人活的靈](45節),沒有土的摻雜,因為祂是出於天的。[末後的](45節)顯示不再有其他的人類始祖和代表了。在神的眼中只有兩個人類的代表,一個是亞當,一個是基督,所有的人都分屬在這兩個不同的人裡面,這兩個人就是所有人的源頭和原型,屬亞當的舊造的人就像亞當一樣,屬基督的新造的人就像基督一樣。將來的身體復活不是回到亞當裡,得到亞當一樣[血氣的身體](44節),而是進入基督裡,得著基督一樣[靈性的身體](44節)。無論是基督,或是將來要復活的信徒,都是先領受一個會朽壞的[屬血氣的]身體,然後得著不會朽壞的[屬靈的]身體,所以說[屬血氣的先,以後才有屬靈的](46節)。猶太哲學家腓羅(Philo)認為神先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一個[屬天的人](創1:27),後來才造了[屬地的人](創2:7),可能保羅是要糾正猶太人的這種教訓。[頭一個人](47節)指亞當,他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的(創2:7),所以源頭[出於地,乃屬於土](47節)。 [第二個人](47節)指基督,祂是[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約3:13),所以源頭是[出於天](47節)。亞當是他所有後裔的代表,全人類都是[屬土的](48節)。亞當犯罪墮落,人類也犯罪墮落,亞當的結局是歸於塵土,人類的結局也是歸於塵土。在一般希臘人心中,所有人都是[屬土的],我們的身體是屬土的身體,必然會朽壞的。[屬天的](48節)指本性屬天。信徒不只是[屬土的],更是[屬天的](48節)。我們既從亞當的生命承受了[屬土的形狀](49節),將來必然從基督的生命承受[屬天的形狀](49節)。承受永生的不是我們今生這個[血肉之體],所以基督再來時仍存活的人,也不能以本來的樣式進入神的國,必須經過[改變](51節)才可以。主再來的時候,有些信徒不需要經過死亡,身體[都要改變](51節),成為[不朽壞的](52節)身體,好承受神的國。[奧祕](51)指舊約時代還沒有完全啟示出來的真理。 [睡覺](51節)指身體死亡。](52節) [一霎時,眨眼之間,指活著的人身體改變是一下子驟然出現的。[號筒末次吹響](52節),指神最後一次召聚祂的百姓(帖前4:16),這號召是為著召聚神的百姓(太24:30)。(53節) [變成]原文是[穿]比喻身體不是真正的本人,只是衣服而已。復活的靈性身體是神給我們生命的另一套衣服。[死被得勝吞滅](54節)表示死亡完全被打敗了。 54節引自賽二十五8。 [毒鉤](55節)可能指刺棒(徒26:14)或蜜蜂,蠍子的刺(啟9:10)。 [死](55節)是個惡毒的仇敵,但基督已經除去了它的刺,它已經不能傷害屬神的人了。死亡藉著罪在人身上獲得權柄,所以說[死的毒鉤就是罪](56節)。現在,主耶穌已經解決了罪的問題,死就沒有了傷害人的[毒鉤]。因此就把[死的毒鉤](56節)拔除了。我們也有分於基督的[得勝](57節),所以基督徒的生命就是得勝的生命。復活的真理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信徒只有相信復活,盼望復活,才有可能真正[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58節),[因為知道](58節)自己的勞苦在基督裡有永恆的價值。凡是對復活的真理沒有興趣的人,不管在人看來多麼熱心,積極,剛強,都只是出於肉體的暫時現象。 思想:從我們出生開始,身體就走向崩解,我們的牙齒,頭髮,皮膚,記性都在告訴我們:死亡,朽壞是必然的過程,無藥可救。然而,神要給我們穿上一個新的身體,不再有朽壞,死亡,那一刻死亡就被吞滅了,那一刻是死亡的終點。這正是我們真正的盼望。 祈禱:親愛主,有了你的救恩使我們經歷平安,有了復活的主使我們經歷不再懼怕罪,不再懼怕死亡,我們生命最喜樂的就是有了主你。阿們!
哥林多前書 15:45-58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10:14-33哥林多前書 10:14-33
14節原文以【所以】開頭,表示在邏輯上是延續13節:既然神【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13節),我們就應當趕快走上這條【出路】【逃避拜偶像的事】(14節)’雖然神必然在試探中幫助我們,但也要求我們盡聖徒的本分【逃避】。保羅勸哥林多信徒要【逃避淫行】(6:18),也勸他們要【逃避拜偶像的事】因為【偶像】和【淫行】一樣讓人難以抵擋。所以不要【自己以為站得穩】(12節)而留在試探面前,而要盡可能【逃避】。只有不自恃屬靈的知識,不【自己以為站得穩】單單倚靠那救我們到底的基督,我們才能看見那條【出路】走上那條【出路】。哥林多人既然以智慧為榮(林後11:19)自認為是【明白人】就應當學習庇哩亞人【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所祝福的杯】(16節)原文是【福杯】指猶太人逾越節筵席上四杯酒的第三杯。【所擘開的餅】(16節)指逾越節筵席第一杯酒之後藏起來的半塊無酵餅,代表主耶穌無罪的身體,【擘開】象徵主耶穌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裂開(路22:19)。(16節)【同領】和【分受】(17節)都顯示聖餐吃餅,喝杯是在基督的身體裡的交通,並且藉著這交通把神兒女聯結成靈里合一的【一個身體】(17節)。【屬肉體的以色列人】指那些天生的猶太人,而不是屬靈的以色列人。【有分】原文與【同領】(16節)同出一個字源。【主的筵席】(21)原文是【主的桌】指基督徒的聖餐。【鬼的筵席】(21節)原文是【鬼的桌子】指異教廟宇裡祭偶像時的吃喝儀式。那些【自己以為站得穩】(12節)的哥林多信徒認為【祭偶像之物】(19)與【偶像】(19)同屬虛假,所以吃不吃無所謂。但保羅不只是把偶像當作虛假的木頭石塊,也強調【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20節)。當人獻祭給虛假的偶像時,就是在獻祭給偶像所代表的邪靈。因此,正如基督徒的聖餐(16-17節)和猶太人吃祭物(18節)代表與神相交,吃【鬼的筵席】(21節)也代表【與鬼相交】(20)。主耶穌在【主的筵席】上坐主位,鬼也在【鬼的筵席】上坐主位。因此【祭偶像之物】不是不可以吃,【偶像】本身也算不得什麼,但在異教廟宇裡【鬼的筵席】上坐席【與鬼相交】卻是得罪主【惹主的憤恨】(22節)。重生得救的信徒已經得著了【真自由】超越了猶太教的律法主義, 不是靠著遵從一套規條而得救,所以【凡事都可行】(23節)。但另一方面,不影響我們接受基督權柄的,才是基督裡的【真自由】。正如【祭偶像之物算得什麼】(19節)【偶像算得什麼呢】(19節),雖然這些【可行】的事本身並不壞,但在基督裡是否【有益處】(23節),不在乎事情本身的好壞,而在乎是否影響建立基督的身體。如果某件【可行】的事不能【造就人】建立基督的身體,我們就應當自由地避免不做,而不是被自己的合法權利和慾望所捆綁,這才是基督裡的【真自由】。肢體之間【不要求自己的益處】(24節)不可體貼自己,把自己的權利看得比神的心意還高;而要體貼神的心意,只【求別人的益處】(24節),讓軟弱的弟兄得造就。因此,信徒沒有必要【為良心的緣故】(25節)而仔細查問這些肉是否祭過偶像,可以自由地【只管吃】(26節)。猶太人吃肉之前則一絲不苟,查得一清二楚才能吃。26節引自詩24:1,表明【凡市上所賣的】(25節)的肉,不管在偶像面前曾經行過什麼儀式,實際上都是從神的恩惠而來的,並無別的來源。27節的【赴席】指家宴,而非異教廟宇裡的【鬼的筵席】(21節)。雖然【不信的人】(27節)所擺上的食物有可能是祭過偶像的,但信徒不必查問,可以自由地【只管吃】(27節),理由與26節相同。但是,如果有人故意告訴信徒這食物【是獻過祭的物】(28節),表示他的心裡對於信徒該不該吃這類食物有疑問。為著對方的【良心的緣故】(28節),我們寧可放棄自己的合法權利,自由地不吃。剛強的信徒知道獻過祭的肉並沒有任何改變,因為偶像算不得什麼,所以他在神面前的【良心】(29節)是潔淨的。信徒的【自由】(29)不能造成別人跌倒,而要避免因為【別人的良心】軟弱而起的【論斷】(29節)。若是承認食物乃是神的恩典,所以【謝恩而吃】(30節),就應當不讓【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30節),以致絆倒別人,讓賜恩典的神不能得【榮耀】(31)。無論是還沒得救的【猶太人】(32節)、【希臘人】(32節),或是已經得救的【神的教會】(32節),我們的言行若是使他們跌倒、妨礙了神心意的發表,都不能【榮耀神】。 思想:信徙的【自由】(29節)是聖靈管轄的,不能用【心直口快】為理由,放縱自己的肉體。【凡事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33節),不是為了政治正確,討好群眾,而是為了【叫他們得救】(33節)。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使我們因你而活,我們不再是孤單,不再是苦毒,而是使我們生活有主你,使我們生命能成為別人的祝福,活得有價值與意義。阿們!
哥林多前書 6:1-11哥林多前書 6:1-11
(1節)【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指告到世俗的法庭;【在聖徒面前求審】指按照主耶穌指示的原則與程序在教會內部處理(太18:15-20)。保羅不是說世俗的法庭腐敗,不公,而是說它不是按神律法的原則行事,神的兒女之間的糾紛根本不應該到那裡求審。這個原則當時的猶太人守得很嚴,基督徒更不該隨便。屬肉體的信徒沒有看見教會在神計畫中的地位,沒有認識主將我們升到何等榮耀的地位,竟然讓我們在祂將來執行審判的時候,參與【審判世界】(2節)【審判天使】(3節)。屬肉體的信徒既看不見這些大事,就把自己的小事看成大事,把自己在地上的利益看成天大的事,以致糟蹋了神兒女的身分,顯不出教會的功用。聖徒若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在永恆裡就要管理許多的事(太25:21)【審判世界】是許多的事之一。 【審判】在希伯來文中也意味著【統治】是聖徒將來【與基督一同作王】的一部分(啟20:4)。天使若犯了罪,將來也要接受審判(彼後2:4;猶6)而神將【審判天使】的權柄交給信徒(3節)。(4節)【教會所輕看的人】指那些【不信主的人】(6節)與神國無分的人。信徒接受基督為主,就已立定心志拋棄世界的準則,完全順服在神的權柄之下。若弟兄之間不但不能合一,反而起了爭端,並且按照世界的準則向【教會所輕看的人】求審,就糟蹋了神兒女榮耀的身份。第5節是諷刺,因為哥林多教會有很多人自高自大,自以為有智慧(3:18)。【審斷】(5節)意思是作決定、一同謀求協議。保羅並不是說信徒不可尋求國家法律的保護,因為保羅自己也曾上告於凱撒。保羅所定罪的乃是信徒之間不肯【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以致【弟兄與弟兄告狀】(6節)甚至藉助於世俗的法庭討回公道。信徒之間【彼此告狀】(7節)就違犯了主耶穌【彼此相愛】的命令(約13:34)無論誰是誰非,都破壞了基督身體的合一見證。裁判結果已經無足輕重【彼此告狀】就已經失敗了。神的兒女若真正認識神恩典的豐富,一心以得著基督為至寶,就會把地上的事物看為小事,看為糞土,看為淡泊,因而【情願受欺,情願吃虧】(7節)。屬肉體的信徒高舉自己,所以看不見基督的身體,也看不見基督裡的豐滿,結果就會把基督以外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寶貝,因此【欺壓人,虧負人】(8節)。信徒之間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高舉人,看不見身體,不但損害了基督身體的見證,也損害了自己的屬靈生命。【不義的人】(9節)只顧滿足自己,不願順服神的權柄,活出神的性情,所以沒有資格【承受神的國】(9節)。9-10節所提的都是當時異教偶像崇拜中常見的事。 【作孌童的】(9節)是男妓【親男色的】(9節)是男同性戀者。信徒在重生得救之前都是【不義的人】完全是【屬血氣的】(2:14)沒有不犯罪的自由。但現在因著聖靈的內住(羅8:9)已經被【洗淨,成聖,稱義】(11節)了,有了不犯罪的自由,可以用自由意志選擇【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羅8:4)靠著聖靈的大能,不再體貼肉體而轉回到不義的生活。【洗淨,成聖,稱義】原文都是簡單過去式,表示一次完成的行動。【洗淨】指被洗除罪惡【成聖】指分別出來歸給神【稱義】指被神宣判無罪。 思想: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許不是容易處理的事情,但在於信徒,作為神的兒女若真正認識神的恩典,認識十字架基督捨己的愛,就知道我們本來一無所有,一切都是主的恩賜【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因此就不會覺得【受欺,吃虧】(7節)。 祈禱:親愛主,求你記念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會想起自己的權利,忘記神你的恩典,更不斷只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每日帶我們到你十字架捨己愛的底下。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