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指告到世俗的法庭;【在聖徒面前求審】指按照主耶穌指示的原則與程序在教會內部處理(太18:15-20)。保羅不是說世俗的法庭腐敗,不公,而是說它不是按神律法的原則行事,神的兒女之間的糾紛根本不應該到那裡求審。這個原則當時的猶太人守得很嚴,基督徒更不該隨便。屬肉體的信徒沒有看見教會在神計畫中的地位,沒有認識主將我們升到何等榮耀的地位,竟然讓我們在祂將來執行審判的時候,參與【審判世界】(2節)【審判天使】(3節)。屬肉體的信徒既看不見這些大事,就把自己的小事看成大事,把自己在地上的利益看成天大的事,以致糟蹋了神兒女的身分,顯不出教會的功用。聖徒若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在永恆裡就要管理許多的事(太25:21)【審判世界】是許多的事之一。 【審判】在希伯來文中也意味著【統治】是聖徒將來【與基督一同作王】的一部分(啟20:4)。天使若犯了罪,將來也要接受審判(彼後2:4;猶6)而神將【審判天使】的權柄交給信徒(3節)。(4節)【教會所輕看的人】指那些【不信主的人】(6節)與神國無分的人。信徒接受基督為主,就已立定心志拋棄世界的準則,完全順服在神的權柄之下。若弟兄之間不但不能合一,反而起了爭端,並且按照世界的準則向【教會所輕看的人】求審,就糟蹋了神兒女榮耀的身份。第5節是諷刺,因為哥林多教會有很多人自高自大,自以為有智慧(3:18)。【審斷】(5節)意思是作決定、一同謀求協議。保羅並不是說信徒不可尋求國家法律的保護,因為保羅自己也曾上告於凱撒。保羅所定罪的乃是信徒之間不肯【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以致【弟兄與弟兄告狀】(6節)甚至藉助於世俗的法庭討回公道。信徒之間【彼此告狀】(7節)就違犯了主耶穌【彼此相愛】的命令(約13:34)無論誰是誰非,都破壞了基督身體的合一見證。裁判結果已經無足輕重【彼此告狀】就已經失敗了。神的兒女若真正認識神恩典的豐富,一心以得著基督為至寶,就會把地上的事物看為小事,看為糞土,看為淡泊,因而【情願受欺,情願吃虧】(7節)。屬肉體的信徒高舉自己,所以看不見基督的身體,也看不見基督裡的豐滿,結果就會把基督以外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寶貝,因此【欺壓人,虧負人】(8節)。信徒之間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高舉人,看不見身體,不但損害了基督身體的見證,也損害了自己的屬靈生命。【不義的人】(9節)只顧滿足自己,不願順服神的權柄,活出神的性情,所以沒有資格【承受神的國】(9節)。9-10節所提的都是當時異教偶像崇拜中常見的事。 【作孌童的】(9節)是男妓【親男色的】(9節)是男同性戀者。信徒在重生得救之前都是【不義的人】完全是【屬血氣的】(2:14)沒有不犯罪的自由。但現在因著聖靈的內住(羅8:9)已經被【洗淨,成聖,稱義】(11節)了,有了不犯罪的自由,可以用自由意志選擇【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羅8:4)靠著聖靈的大能,不再體貼肉體而轉回到不義的生活。【洗淨,成聖,稱義】原文都是簡單過去式,表示一次完成的行動。【洗淨】指被洗除罪惡【成聖】指分別出來歸給神【稱義】指被神宣判無罪。 思想: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許不是容易處理的事情,但在於信徒,作為神的兒女若真正認識神的恩典,認識十字架基督捨己的愛,就知道我們本來一無所有,一切都是主的恩賜【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因此就不會覺得【受欺,吃虧】(7節)。 祈禱:親愛主,求你記念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會想起自己的權利,忘記神你的恩典,更不斷只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每日帶我們到你十字架捨己愛的底下。阿們!
哥林多前書 6:1-11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2:1-16哥林多前書 2:1-16
福音的內容是【愚拙】的(1:18),福音的方式也不是依靠了不起的【高言大智】而是誠實地見證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救恩。【高言大智】指高超的口才和哲理,是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哥林多人所重視的。保羅【沒有用高言大智】因為他第一次去哥林多之前在雅典的經歷(徒17:32)使他明白,不能用理性碰理性的方法來傳揚福音。因為【神的奧秘】不是靠著人的口才,哲理就能講明的,而要藉著聖靈的感動。哥林多的物質和文化水準都很高,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如果不把自己學問,本事,頭銜,資歷都搬出來,似乎就鎮不住場面。但保羅卻知道,福音的果效並非靠人自己的所有,而是靠【神的大能】(5節)。傳福音不能在屬靈的外衣下用人的口才,哲學,科學,經濟學等來代替【聖靈和大能的明證】(4節)而要單單傳講【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福音的核心:基督是神工作的目標,十字架是神工作的手段;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十字架是我們的道路。神要藉著人做工,但是神不要人覺得能靠自己為神做甚麼。當他孤身一人初次來到物質豐富,道德敗壞,文化發達的哥林多時【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而當保羅經歷了十字架的對付,承認自己的無有的時候,主耶穌就特別在異像中向他顯現,鼓勵他【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因為【有我與你同在】(徒18:9-10)。人【智慧委婉的言語】(4節)說不清楚神的愛和基督的寶貴,只有聖靈才能軟化罪人剛硬的內心,使人真正迴轉歸向神。(4節)【明證】指極有力的證據;建立在【人的智慧】(5節)上的冒牌信心,如果遇見更高超的智慧,或者建造的人倒了,就會跟著倒塌,只有建立在【神的大能】(5節)的真實信心才會永不倒塌。所以要叫人得著真實的信心,就不能依靠【人的智慧】,必須根據【神的大能】。福音不是【人的智慧】(5節)也不在乎【人的智慧】福音的內容和傳福音的方式都是【神奧秘的智慧】(7節)這真智慧與哥林多人熱愛的【世上的智慧】【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6節)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從前所隱藏的】(7節)原文是現在完成式,表示連續不斷的情況。【萬世以前】(7節)顯示救恩不是神臨時想出來的辦法,而是【預定】(7節)即【預先註定】顯示救恩完全是出於神的計畫和主權。神既【在萬世以前】就揀選了這些哥林多信徒,也【在萬世以前】就知道這些哥林多信徒此時【仍是屬肉體的】(3:3)有【分黨】(1:10)【嫉妒,紛爭】(3:3),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擋神使他們最終【得榮耀】的旨意成就。第9節部分引自賽64:4和52:15。(10)【聖靈參透萬事】指聖靈透察一切,沒有任何事物是祂不知道的。 【深】(10)原文常指大海的深淵,有【深不可測】之意。正如只有人的靈才能知道自己的心思意念(11節)也只有【神的靈】才能知道【神的事】(11節)。因此,【神奧祕的智慧】(7節)不是【人的智慧】(5節)所能理解和接受的(8節)人憑著自己無法明白【神的事】只能由神自己【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10節)。【世上的靈】(12節)指屬世智慧的靈,人自己的靈。【從神來的靈】(12節)指聖靈。【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13節)是【聖靈所指教的言語】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4節)。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只有靠著聖靈所指教的【屬靈的話】(13節)才能向人【解釋屬靈的事】(13節)。(14節)【屬血氣的人】就是還沒有被聖靈所改變的人。他們只活在眼前的世界裡,不肯追求永恆;他們沒有能力【領會神聖靈的事】(14節),反而看為【愚拙】而拒絕,排斥。【屬靈的人】(15節)就是被聖靈所改變的人。他們【隨從聖靈】生活行動,有屬靈的判斷力,因為聖靈會引導他們【看透萬事】(15節)的真理和結局。 【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祂呢】引自賽40:13,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神的事】(11節)只有聖靈能參透【神奧秘的事】(10節)。【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不是說所有的重生得救的信徒都能完全明白基督的心意,而是說信徒裡面既然有了基督的生命,聖靈就會在人心中啟示基督自己的心意,讓我們能越來越認識神和祂的工作,因此越來越知道【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1:29)。 思想:今天,我們傳福音時常常用自己的道理,言語來代替【聖靈和大能的明證】,表面上是說服人信主了,實際上並沒有帶人真正經歷主,認罪悔改,或許只是出於肉體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來冒充得救的信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人大能,讓我們明白【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才能真正使人認識主經歷主,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作屬靈的人。阿們!
哥林多前書 12:1-13哥林多前書 12:1-13
(1節)【論到屬靈的恩賜】原文是【論到屬靈的】並無【恩賜】一詞,既可以指【屬靈的人】也可以指【屬靈的事】。【屬靈的】一詞原文保羅全部用過24次,在其他書信上沒有超過3次,而在本信一共用了15次。(2節)【外邦人】通常指非猶太人,也可以指不認識神的非基督徒(帖前4:5)。【被牽引】(2節)原文通常用來指領囚犯出來,比喻外邦人有如不自由的囚犯,被撒但控制得無路可走,不得不跟從偶像。第2節原文的希臘文結構比較特別,表示【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外邦人不住地被牽引著走,但不管怎樣牽引,最終仍是來到沒有生命的【啞巴偶像】(2節)面前。五旬節以後,不少信徒得著特別的恩賜,例如說出原本不懂的方言。哥林多信徒認為【恩賜】(1節)是【屬靈的】(1節)的標誌,因此高舉恩賜,輕視屬靈品德的操練,用屬靈的外表來掩蓋高舉自己的實際。因此,保羅希望他們能明白,【恩賜】並不代表【屬靈的】生命,追求恩賜與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哥林多信徒都了解,被撒但控制的外邦人,總是【隨事被牽引】(2節)去服事偶像。而被聖靈感動的信徒,所做的【屬靈的】事也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會說【耶穌是可咒詛的】(3節),而會說【耶穌是主】(3節) ,目的都是為了高舉基督,,榮耀基督。脫離了這個原則,就不再是【屬靈的】事;明白了這個原則,哥林多信徒對【屬靈的恩賜】也就不會產生誤解了。真誠承認【耶穌是主】,這是早期教會最重要的信仰宣言(徒2:36)。聖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感動人承認【耶穌是主】。因此,每一位真正承認【耶穌是主】的信徒,裡面都有聖靈的內住,我們不可根據恩賜來斷定別人有沒有領受聖靈。哥林多信徒把【恩賜】(4)看為自誇的本錢,有了某種特別的【恩賜】就沾沾自喜,以為高人一等。但不同的【恩賜】都是同一位聖靈所賜,聖靈是不會自我爭競的,所有的【恩賜】都是為著神永遠的計劃而賜下的。【職事】(5節)是同一位基督住在信徒的心中,呼召他們事奉,,賜能力給他們事奉的結果。【功用】(6節)指神能力的活動。賜給人各種不同恩賜的,乃是聖父(6節)聖子(5節)聖靈(4節)三位一體的神,是同一位神【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6節)目的是為著成就同一位神的計劃。因此,信徒絕不能以恩賜來分門別類,,自高自大。【叫人得益處】(7節),又可譯為【叫全體得益處】聖靈賜給各人的恩賜各不相同,但目的都一樣;;不是為了叫人自誇或陶醉,而是為了【叫全體得益處】。因此,一切對建造教會可有可無的特長或才能,都算不得恩賜。保羅強調智慧和知識的【言語】(8節)是恩賜,但不是說【智慧】和【知識】本身就是恩賜。(9節)【信心】不是指得救的信心,而是在某件事上明白神的應許,確信絕不落空。 【醫病的恩賜】(9節)指超自然的醫治能力。【行異能】(10節)指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行神蹟。【作先知】(10)指傳講神的話,包括講道和說預言。【分辨諸靈】(10節)指分辨聖靈和邪靈(約壹四1)。【說方言】(10節)指未經學習而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2:4-11)。【翻方言】(10)指將人所聽不懂的方言翻譯成眾人所能明白的話(114:13)。信徒獲得不同的恩賜,並不是自己努力或追求的結果,而是聖靈為著造就教會【叫人得益處】(7節)【隨己意分給各人的】(11節)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12節),教會裡的信徒也是各不相同的;又如【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12節)各不相同的信徒在基督裡也是合一的。聖靈將不同的恩賜分給這些各不相同的肢體,就是要【許多肢體】(12節)彼此配搭,顯明基督身體的見證。【猶太人】和【希臘人】(13節)代表種族,,語言,文化和宗教的不同【為奴的】和【自主的】(13節)代表社會地位,,貧富,認同和成就的不同。聖靈把神的兒女都浸成一個身體,合而為一,超越了任何屬世的差異。【從一位聖靈】(13節)顯示惟有聖靈在其中做工,受洗才真正有意義。【飲於一位聖靈】(13節)指每個信徒都從聖靈受了供應,接受恩賜,顯明肢體的功用,彼此配搭,活出身體的見證。 思想:我們可以【切慕屬靈的恩賜】只可以【追求愛】(14:1),不可高舉某種恩賜。我們若單單重視某種恩賜,,苦苦追求某種恩賜,就是越過了界線,不尊重聖靈的權柄。我們要緊記一切主的恩賜都是為著造就教會【叫人得益處】。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賜予,更使我們能與你同心同工,能建立你的教會,我們都是軟弱的,全因主你的賜予使我能夠為你作工,為你建造,願我們重視,活出主你給予的恩賜。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