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 5:1-10

哥林多後書 5:1-10

[地上的帳棚]象徵我們的身體,即會毀壞的[外體](4:16)我們的身體不過是我們在地上暫時居住的[帳棚],並不是[真我]。[拆毀了]指死亡。[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指我們將來復活後不朽壞的,榮耀的,靈性的身體(林前15:42-44)。[原]字表示5:1-10與4:16-18有密切的關係,4:165:10是完整的一段經文。我們若在肉身中[嘆息](2節)等候[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渴慕得著[靈性的身體](林前15:44)就不必再在肉身中受[敗壞的轄制](羅八21)。[深想](2節)指一種正向的渴慕。[好像穿上衣服](2節)表示我們的身體是屬於暫時,外表的東西,真正的[我]乃是我們的[內心]的靈魂(四16)。(3節) [被遇見]指被神或天使遇見。古人在旅行途中出發前,往往先撤去帳棚,臨時露天而睡;在還未重新支搭帳棚以前,因沒有帳棚作遮蔽,若被人遇上,感覺上有如赤裸。 (3節) [赤身]比喻靈魂與身體脫離。哥林多教會有些人可能受柏拉圖主義影響,相信靈魂不滅,否認身體復活,認為肉身復活只會讓靈魂再一次受到囚禁,要永生就必須拋棄身體(林前15:12)。[嘆息勞苦](4節)指因肉身中所遭受的苦難,重壓而嘆息。[並非願意脫下這個](4節)指保羅雖然有苦難和重壓在身,但他所要的不是讓自己的靈魂從肉身的存在中得釋放。[乃是願意穿上那個](4節)指渴望得到將來復活後不朽的靈性身體。信徒不怕死亡,並非願意讓肉身死,而是因為盼望死後有更好的靈性身體,所以就不留戀屬地的事物,為了得著那上好的,甘願放下次好的,不好的。(5節) [培植]指預備,安排。神為我們預備了榮耀的未來,又藉著讓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羅八17)預備我們將來能得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4:17)。(5節) [憑據]原文是[質]是商業用語,指買方付給賣方的訂金,保證到了適當的時間,全額都會付清。主耶穌帶著榮耀的身體從死裡復活,是透過聖靈的作為。神也把同一位聖靈賜給信徒作憑據(1:22;弗1:14)讓我們因經歷聖靈而預嘗未來復活的生命的實際,保證我們將來也必復活,穿上復活的身體[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4節)。我們今生[住在身內](6節),但神不是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今生是[與主相離](6節)。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神[與主相離],但我們認識神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7節)是在靈裡看見主;我們在主裡行事為人能[常常坦然無懼](6節)看輕屬地的事物,同樣也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保羅之所以能在苦難面前[坦然無懼](8節)是因為肉身的死亡只是信徒[離開身體與主同住](8節)的途徑,那時就可親眼見主[我們必得見祂的真體](約一3:2)而不是只能憑信心才看見。愛主的信徒是願意活著被主使用,但更願意離世與主同在(腓1:23);愛世界的信徒是願意離世與主同在,但更願意活著享受今生。我們得救以後還要[住在身內](9節)多久?是否很快[離開身體與主同住](8節)?這些事都不是我們能做主的,也不是我們該關心的。我們所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在當下的生活中[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9節)將來好向主交帳。 [基督台](10節)指主再來時的審判,無論活著或已經死了的信徒,都要在基督台前向主交帳。我們信主之前一切的罪都蒙主的寶血洗淨了,主不會再跟我們算舊賬,因此,[基督台]的審判與得救無關,但卻與賞罰有關。主耶穌要根據我們信主以後的行為[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10節)。 [本身所行的]包括我們今生的言語(太12:36),行為(羅2:3,6)事奉(林前3:13-15)意念(林前4:5)。因此,當我們還[住在身內](9節)時,要時時記得如何為自己[本身所行的]向主負責,好被主稱許[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太25:21)。(10節) [台]原文是bēma,又譯為[公堂](徒18:12)。保羅曾被哥林多的猶太人拉到公堂(徒18:12),在方伯迦流面前控告他;因此,保羅和哥林多信徒都很清楚,被帶到[台前]就是指受審判。 思想:我們每天的生活,是為了自己的喜悅,別人的喜悅,還是主的喜悅呢?若今夜就見主,你能向主交帳嗎?我們又願意在今生的言語,行為,事奉,意念,都活在神面前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讓我們知道我們並非只有眼見的今生,更有永恆的生命,求主使我們深信今日的生命能影響我們的永恆,使我們坦然面對你基督的台前。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2:1-17哥林多後書 2:1-17

保羅寫哥林多前書的時候,準備沿著陸路從以弗所經過馬其頓,然後再去探望哥林多教會(林前16:5-7)。但後來他改變行程,可能直接從以弗所坐船去了哥林多,然後再回到以弗所。那次訪問不太愉快(13:2)給哥林多人和保羅都帶來了[憂愁]。[再到你們那裡去]指保羅後來按原計劃的行程,沿陸路從以弗所來到馬其頓,在馬其頓寫完本信後(徒20:1)沿陸路第三次訪問哥林多(徒20:2)結果十分愉快[大家沒有憂愁]。保羅在哥林多住了三個月,在那裡寫了加拉太書和羅馬書,然後一路回到耶路撒冷,被捕受審。[我叫你們憂愁]表示保羅在上次的訪問中責備哥林多信徒的過錯,使得哥林多會眾都很[憂愁]。[我叫那憂愁的人]是單數,特別指某位需要悔改的哥林多信徒(5-8節),只有他的悔改才能讓保羅完全快樂。[我曾經把這事寫給你們](3節)指保羅從上次不愉快的哥林多之行以後,曾寫了一份措辭嚴厲的信給哥林多教會(6,9節)這封信並沒有留傳下來。[應該叫我快樂的人,反倒叫我憂愁](3節)表示在保羅上次的訪問中,那些應當支持他的哥林多信徒袖手旁觀。保羅盼望他們能主動地在神的光照中轉回,因為沒有人能代替他們選擇歸向神。 [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3節)指為軟弱的肢體悔改而快樂,為神的權柄被高舉而快樂。彼此相愛不是對壞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憑愛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當我們對弟兄[格外疼愛](4節)甚至會[心裡難過痛苦,多多流淚](4節)的時候,才有資格[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造就,挽回弟兄。從血氣裡出來的責備不能讓人感受到愛,只會讓人感受到論斷和棄絕,結果是敗壞弟兄。[若有叫人憂愁的]保羅沒有在信中指名道姓,給軟弱的弟兄留下餘地。[不但叫我憂愁,也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顯示那人不只傷害了保羅,也傷害了整個哥林多教會。[責罰](6節)指教會的紀律處分。哥林多教會接納了保羅上一封信的勸告,對犯罪者採取了紀律處分。消息傳來,保羅一面得著了安慰(7:6-13)一面也擔心如果這位軟弱的弟兄[憂愁太過](7節)會讓撒但趁虛而入。教會中紀律處分的目的是要挽回弟兄,而不是敗壞弟兄,要適可而止。信徒只要肯悔改認罪,就應予赦免並接納,以免對方[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7節)。如果我們只會對弟兄定罪,棄絕,卻絲毫不曾為對方的靈魂著想,就不夠資格定罪別人,因為這樣就反而證明我們沒有肢體之間應有的愛。(7節) [沉淪]原文指動物吞滅獵物,或大水淹沒東西,憂愁也會[吞滅]人,[淹死]人。愛是[最妙的道](林前12:31)只有愛能讓別人確實知道我們之間不再有隔閡。(8節) [顯出堅定不移]原文常用作交易的成交[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8節)指教會要採取正式的行動。[凡事順從](9節),不是指順從保羅個人,而是指順從神的權柄,按照神的旨意而行。保羅書信從來都是根據福音的真理作出要求,而不是根據個人權威。 思想:人的責備是需要的,但是責備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有人甘願向神降服下來,人裡面的難處才能得到解決。主所要的仍然都是我們彼此相愛,彼此接納,讓我們一同彼此分憂,一同成長建立。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愛,你的接納,是你的愛的接納,讓我們軟弱敗壞的人得著你的愛,更讓我們能彼此相愛,彼此接納,求主光照引導我們,使我們活在彼此接納的愛中。阿們!

哥林多後書12:11-21哥林多後書12:11-21

[我本該被你們稱許才是](11節)指哥林多信徒本該在假使徒面前挺身為保羅說話,證明他們是因為保羅的傳道而信主的(林前9:1-2)證明保羅在他們當中的行事為人[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11節)那麼保羅就不需要在此像[愚妄人](11節)一樣自我吹噓了。保羅並不是說[神蹟,奇事,異能](12節)才是[使徒的憑據](12節)而是說即使按照那些假使徒所提出片面的標準,他也一點都不比他們差。[不累你們](13節)表示保羅下定決心不在經濟上成為哥林多信徒的負擔,但這事被假使徒扭曲為保羅不愛哥林多信徒的證據(11:11)。 [不公之處](13節)是諷刺[所求的是你們](14節)指保羅的目的是要為主得著人,使他們回轉向神。[不是你們的財物](14)表示保羅曾勸勉哥林多信徒準備捐助耶路撒冷教會(林前16:2)可能被有意無意地解讀為是貪圖富裕的哥林多教會的錢財。[兒女](14節)指哥林多信徒是保羅屬靈的兒女,保羅存著為父的心腸來對待他們,所以在他們的靈命長大成熟之前,堅持不接受他們的供給,為的是造就他們,不給魔鬼留地步。[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15節)表示保羅自掏腰包在哥林多人中事奉。保羅[甘心樂意]這樣做,是因為他經歷了神豐富的恩典,也看見了神榮耀的計劃,所以願意擺上神賜給他的一切去事奉,成為供應神豐富恩典的器皿。16-17節是保羅引用他所受的指控,可能有人指控保羅利用為耶路撒冷猶太信徒募款的機會趁機斂財。保羅自己是廉潔的,他的同工也是廉潔的。真正神所呼召的工人,行事都[同是一個心靈、同是一個腳蹤],[心靈](18節)都順服主,[腳蹤](18節)都跟隨主,沒有個人的主張,也沒有個人的野心和理想計劃,凡事都是為了討神喜悅,滿足神的計劃。保羅從十章開始說了許多措詞強烈,甚至帶有諷刺的話,目的不是要在哥林多人面前為自己辯護,好贏得他們的支持和讚許,而是為了造就神的兒女,建立基督的身體,是體貼神的心意,不願神的兒女受假使徒的傷害。假使徒所傳的福音與保羅所傳的福音相比,表面上只是少了一點十字架,結果卻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使人的心思大大偏離了主。肢體的心思如果不是一同向著主,教會中就會出現[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諫言、狂傲、混亂的事](20節),破壞了身體的見證。神的兒女不長進,不能活在身體的見證裡,神的用人就會失去靈裡的喜樂。這樣的[憂愁](21)是敏銳的屬靈反應,是領會神的感覺,是屬靈的為父心腸。 思想:作為神的兒女,神旨意中的教會,保羅要我們明白要我們要小心,免得我們不是對準主,向著主,只是行坎自我的旨意與計劃中,我們有否願意跟隨主,沒有個人的主張,也沒有個人的野心和理想計劃,凡事都是為了討神喜悅,滿足神的計劃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讓我們知道明白我們是神的兒女,更是神旨意教會的肢體,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不偏離你的旨意,一生走在你的心意中,求我們脫離自我,懂得討神喜悅,滿足主你的計劃。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