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節一面顯示[瓦器](7節)是何等軟弱,一面顯示神[莫大的能力](7節)如何保守福音照祂自己的計畫傳開。雖然[瓦器]仍舊是瓦器,但是有了[基督榮耀福音的光](4節)放在瓦器裡,神就負責用祂[莫大的能力]成就一切:軟弱中仍能剛強,絕望中仍有希望。而當我們認識了福音的能力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神,才能坦然面對一切際遇,欣然迎接各樣爭戰,並且向仇敵大大誇勝。[遭逼迫,卻不被丟棄](9節)指雖被仇敵追趕,卻不被神撇棄。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9節)指雖然表面上有挫折,卻不至於完全失敗。[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10節)對應[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11節)指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與主耶穌在地上工作時一樣,不斷面臨逼迫,患難和死亡的威脅。[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10節),對應[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11節)指當我們因信與主耶穌聯合,願意與主耶穌一樣被交於死地時,主耶穌死裡復活的大能和經驗也會在我們軟弱的身體上顯明,使我們得勝有餘(羅8:35-39)。因此,人若傳揚死而復活的基督,就會發現死而復活的經驗也會真實地[顯明在我們身上]。在我們傳福音的過程中,十字架的經歷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常帶著耶穌的死](10節)[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11節)。這兩個[常]都不是人自己找的,乃是[被交於]的,是因為我們肯被神差遣,神就安排環境來訓練我們。當瓦器在各樣的重壓中被碰得粉碎的時候,我們的舊人就不能再活動,只能讓神[莫大的能力](7節)來做工,別人在我們身上所看見的就不再是我們自己,而是遇見主,要來得著主。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指傳福音者天天面對死亡的威脅。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指主耶穌死而復活的生命透過在傳福音者身上的工作,使別人得生命。傳福音者每一次[死]的經歷,都是見證神[莫大的能力]的機會,都是讓別人體會到基督復活生命,以致能供應別人生命的機會。[信心](13節)指相信神[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14節)因此保羅能甘心[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11節),藉著死來供應別人生命,經歷患難仍不動搖,在[死](12節)面前仍能繼續傳講神的福音。13節引自七十士譯本詩篇115:1。保羅在艱難之中信心仍能堅固,是因為他體認到基督的復活是[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農夫既然已經收取了初熟的果子,當然也會收取後來結成的一切果子;因此,使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也必叫主耶穌的門徒們[與耶穌一同復活](14節)並且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既然如此,[死]就一點也不可怕了。 我們傳福音,不是為了改善道德,改良社會,慈善救濟,而是藉著讓更多的人經歷神福音的[恩惠](15節),使[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 15節)因為神的心意是[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2:10)。傳福音的次要目的,是[凡事為你們](15節);主要目的,是使[榮耀歸與神],我們一切事奉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榮耀神。神的揀選使保羅[不喪膽](4:1)復活的盼望(14節)也使他[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的經歷更使他[不喪膽]。環境中的難處雖然會影響我們的身體,但更能增添我們裡面神的成分,讓我們在經歷中面對面地遇見主,使我們裡面的人剛強起來(弗3:16)不斷保持靈裡的更新。如果我們信主後總是停留在陳舊的光景中,恐怕是由於我們外在的人貪享安逸,躲避十字架的功課。保羅所經歷的患難都極為沉重,一直伴隨著他為主工作的一生。但與神所預備的[極重無比,永遠榮耀](17節)相比,他就看這些患難為[至暫至輕的苦楚](17節),簡直不成比例。因為信徒苦難的經歷,都是為了[成就](17節)將要顯明的榮耀,[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8:17)。[所見的](18節)指人的感官所能感受的一切屬地的事物,包括身體的毀壞(16節)和所忍受的苦楚(17節);[所不見的](18節) 指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但在信心的靈裡卻能知道的一切屬天的事物,包括內心的更新(16節)和將來[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17節)。眼目所見的事物都是要過去的,用眼見的損失去換現在所不見的神的豐富和榮耀,這樣的選擇是最聰明的,因為那永遠的榮耀,能使一切屬地的事物都失去光彩。 思想: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或許會衰敗,但因著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我們每日又會看見甚麼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承認跟蹤主你不是容易的事情,所面對的都有不少的挑戰,但我們能夠感恩,因有著主你能使我們內心一天新似一天,更能看到永遠無比的永恆盼望。阿們!
哥林多後書 4:8-18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2:14-17哥林多後書 2:14-17
保羅和教會都受到了這人的傷害(5節)最大的直接受害者是保羅自己,但保羅不願意越過教會,而是凡事與身體一起行動,這是建造教會的首要原則。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10節)這是保羅要他們不要顧慮保羅會不同意赦免。[為你們赦免的](10節)表示保羅的赦免為了哥林多教會內部的和好鋪路,以恢復教會的合一。[在基督面前](10節)表明我們無論是責備或赦免,都應該順服回到主面前,行在主面前,尋求聖靈的引導,學習按主的心意處理事情,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血氣。這樣主的旨意在祂的身體裡就能通行,教會才不會淪為世上的社團。[勝過](11節)原文意思是[佔便宜]在新約中都出現在保羅書信裡(7:2,12:17-18;帖前4:6)表示是用欺騙的方法,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因此,保羅的意思是說,撒但的詭計是要趁機把軟弱的肢體騙回到牠的權勢下,擴大對教會的傷害。所以,我們該公義的時候就執行公義,該憐憫的時候就要向軟弱的肢體[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8節)不讓撒但佔便宜。因為,教會中若缺乏恩慈和赦免,仇敵就會趁虛而入;肢體之間若不能彼此合一相愛,得勝的乃是撒但。[到了特羅亞](12節)大約是主後54年秋天,保羅在離開以弗所之後(徒20:1)沿陸路向北到了特羅亞,準備從特羅亞坐船前往馬其頓。在保羅時代,特羅亞是重要的海港和商業中心。[主也給我開了門](12節)顯示保羅在特羅亞傳福音比較順利。[提多](13節)是希臘人(加2:1-3)他可能帶著保羅上一封信前往哥林多,保羅非常關切哥林多教會對這封信的反應,所以在沒見到他之前[心裡不安](13節)。[我心裡不安](13節)原文意思是[在我的靈裡沒有安息]這是聖靈在人裡面的引導。沒有遇見提多是小事,靈裡沒有安息是大事。聖靈既然在特羅亞給保羅開了門,照道理應該抓緊機會廣傳福音,但聖靈卻沒有叫他留下。人所能知道的是有限的,雖然人的理由可能很合理,但擺在神永遠的計劃裡可能就是一個大錯誤。因此,聖靈的引導大過人的理由,靈裡的安息大過環境的順利,成全神的計劃大過傳福音,順服工作的主大過解決工作的需要。保羅跟隨主的道路非常準確,他始終順服神的權柄[在基督裡誇勝](14節)一路顯明基督,供應基督,叫人遇見基督。到了特羅亞是顯明基督的恩典(12節)離開特羅亞是高舉基督的權柄(13節)。當時羅馬帝國的將軍在凱旋歸來時,會率領得勝的士兵和戰俘進城[誇勝](14節)遊行展示給國民觀看。在遊行中,羅馬祭司會手持點燃的香爐,邊走邊搖,發出[香氣](14節)在場的人都能聞到。這[香氣]對於得勝的將軍,士兵和夾道歡迎的群眾而言,代表勝利的喜悅;但對戰俘而言,卻意味著即將被奴役或處死。同樣,福音對於聽了拒絕的人,要作定他們有罪的根據(約3:18)[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16節),他們的結局乃是滅亡;而對於聽了就信的人,是使他們得救的神的大能(羅1:16)[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16節),結局乃是永生。我們必須自己放在神的權柄之下,始終在基督的[率領](14節)之下,[在神面前](15節)行走,才能使自己的道路帶著[基督馨香之氣]( 15節)。我們何時體貼自己的執著、隨從自己的理由,什麼時候就失去了[基督馨香之氣],不再能供應基督的生命。[為利混亂](17節),原文意思是買賣或沿街叫賣。 思想: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神權柄的人,而不是工作。人若不順服神的權柄,好像是抓緊為主做工,實際是使神的心意不能滿足,因為神得著了人才能心意滿足。我們有否願意帶著基督的香氣因主誇勝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權能,讓我們得勝,誇耀。縱使生命中面對艱辛,苦困,求主使我們仍然帶著主基督的香氣,使我們見證你榮耀你阿們!
哥林多後書10:9-15哥林多後書10:9-15
敵對者的意思是說:雖然保羅的信好像在威嚇[又沉重又厲害](10節)但等他真正出面以後,必定缺少權柄的記號[氣貌不揚,言語粗俗](10節)。[氣貌不揚](10節)指沒有氣宇軒昂,脫俗出眾的外貌(徒14:12)[人長得矮小,禿頭,腿彎,身體還健朗,雙眉擠在一起,有點鷹勾鼻](Acts of Paul and Thecla 3)沒有權威的架勢,沒有炫耀屬靈權柄和屬靈恩賜。[言語粗俗](10節)表示保羅講道時不用[高言大智](林前2:1)[智慧委婉的言語](林前2:4)當日希臘人相當重視哲學家演說時的風采和遣詞用語,作為他們是否接受其理論的主要依據。保羅的意思是:雖然他並沒有在第二次拜訪哥林多教會時使用屬靈的權柄,但那些假師傅不要以為忍耐就表示他沒有權柄:必要的時候,他一定會行使權柄。[不敢]是挖苦的語氣,意思是[不屑]或[沒有必要]。[那自薦的人]指那些假師傅。[同列相比]指相提並論,當時老師普遍用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是將自己與其他老師比較。[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指那些假師傅自我舉薦的方法。他們也用同樣的標準與保羅比較,這些標準可能包括:講道的風采和口才(10:10)講道是否收費(11:7),猶太血統(11:22)令人羨慕的屬靈經歷12:1),行神蹟(12:12),行使權柄(11:20)以證明基督是透過這人說話(13:3)。這些標準強調成功,卻沒有十字架的印記,沒有保羅常遇到的軟弱,受苦,逼迫和下監,所以[是不通達的]。[分外誇口],指超過界限,以別人勞碌的成果來誇口(15節)。[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指神差遣保羅在外邦人中傳福音[為外邦人做使徒](羅1:5;加2:8)所以他在哥林多教會有權使用神所賜的屬靈權柄。神差遣保羅[為外邦人作使徒](加2:8)可以到任何外邦人地區為主工作。哥林多人成為信徒,就是保羅傳福音的果效(徒18:1-11)。(15節) [我們不仗別人所勞碌的,分外誇口]是諷刺那些假師傅以別人勞碌的結果來誇口,以貶低勞碌建立哥林多教會的保羅來自抬身價。[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可以因著你們更加開展](15節)指當哥林多信徒[信心增長的時候](15節)就可以結出更多福音的果子,並支持保羅向更大的區域傳福音。[你們以外的地方](16節)指羅馬帝國的其他省份。保羅一直盼望把福音向西傳到羅馬(羅1:15)和羅馬帝國最西端的西班牙(羅15:23)。[不是在別人界線之內](16節)指保羅立志[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我們一切事奉,傳福音的果效都是主自己成就的[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給祂](羅11:36)。離開神,[神的用人](6:4)就不能做什麼(約15:5)。因此,當我們與主同工,做完了一切主所吩咐的工作[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17:10)而沒有任何值得自誇的地方。我們所當誇的,不是人所做的,而是主所做的;不是誇做工的人,而是誇工作的主:[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耶9:24)。林前1:31也引用了耶9:24。[稱許]與[舉薦](12節)在希臘文裡是同一個字。[自己稱許]就是假師傅的[自薦](12節)。[神的用人](6:4)不過是神所使用的器皿,真正做工的是神自己。因此,事奉果效的評價不是用人的標準[自己稱許]而是照著工作的主人[所稱許的]。凡[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不會因為事奉大有果效而沾沾自喜,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主自己做成的(17節);也不會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主允許發生的,為要成就神美善的旨意(羅8:28);不會狂傲自大,因為他知道事奉的界線都是[神量給我們的](13節)為要做成神定意要做的;也不會懶惰自卑,把神的恩賜[埋藏在地裡](太25:25),因為他知道基督身體裡每一個肢體都是不可缺少的(林前12:22),神所悅納的是身體裡所有的肢體都彼此配搭。 思想: [神的用人](6:4)不是[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12節)而是[照神所量給我們的]一切根據神。工作只根據自己,不根據神的,就不是[神的用人]工作也算不得事奉。我們又如何活出神的事奉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或許會用我們自我的標準,方法,智慧,甚至手段面對我們的事奉,求主赦免我們,更光照我們,使我們不自欺,願意真誠的面對你,面對你的事奉。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