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張開的](11節)是希臘成語,表示坦誠,直言不諱。[心是寬宏的](11節)表示保羅愛[哥林多人]樂意接納他們。哥林多人的心不願向保羅敞開,容不下保羅,不是保羅有什麼要跟他們過不去,乃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心腸狹窄](12節)。保羅[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13節)顯示只要這些屬靈的孩子們能轉向神,無論是毀謗,誣襬,誤會或羞辱,保羅都不放在心上。這就是為父的心腸,更是基督生命的流露。[不符](14節)含有負軛不平均的意思,原文在七十士譯本中用於利19:19指律法規定兩種不同種類的動物不可同負一軛(利19:19 ;申22:10)。 [不要同負一軛](14節)在此特指信徒不要參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15,16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到參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就是[與鬼相交](林前10:20-21)[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和](15)也可能指同一件事。[彼列](15節)在許多死海古捲和兩約之間著作中是撒但的名號。[信主與不信主的有何相干呢](15節)指不可參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而不是指信徒與非信徒不可交往(林前5:9-10)。但連偶爾參加拜偶像的筵席都不行,更何況是婚姻,合夥這樣長久密切的關係呢。信徒是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人,與不信主的人[原不相配](14節)裡面的生命完全不同,價值念,是非標準,人生方向都不一樣,一個往天上去,一個往世界去,一個要得屬靈的祝福,一個要得世界的豐富。因此,在任何需要密切合作的關係上,信與不信的人即使勉強[同負一軛],以後一定也會發生難處。[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14節)。真正進入基督光明國度的人,不可能再與[不義],[黑暗]相交。聖靈在保羅表達盼望與哥林多人恢復關係的時候(6:11-13;7:2-4)插入了6:14-7:1勸勉他們不要與偶像崇拜有何牽連,這提醒我們,教會的合一不等於與世界,偶像,異端妥協,恢復肢體相交的前提是斷絕一切偶像崇拜。[神的殿](16節)與偶像不可並存,瑪拿西曾把亞舍拉像立在聖殿中(王下21:7)最後被約西亞摧毀(王下23:6) 。神禁止所有的摻雜(利19:19),教會中一切非基督的摻雜,假冒都不該有。信徒個人(林前6:16-20)和教會(林前3:16-17)都是神的殿,但16節[永生神的殿]特別指教會。 [永生神](16節)這個字在舊約中是與外邦無生命的偶像對比。 16節綜合引用了出25:8;29:45-46;利26:12;結37:27-28。神救贖的工作就是把人[分別](17節)出來,單單歸向祂,因此重生得救的人應該把自己分別出來,不與不信主的人[同負一軛](14節)。17節引自賽52:11那裡要求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離開外邦人之地,回歸猶大和耶路撒冷。同樣,保羅也要求哥林多信徒要從外邦偶像崇拜中分別出來,不要與他們原來習慣的偶像崇拜有任何瓜葛。[全能的主](18節)既然收納了我們做祂的兒女,當我們為神脫離世界,因此有所受苦,有所損失的時候,祂必然會負責用自己來替代,祂自己要成為我們的產業。[作父]和[作兒女](18)乃是生命的事;比[作神]和[作神的子民](16)關係更深。[全能的主](18節)這個名字顯出神的權柄與能力。18節引自撒下7:14。 思想:信徒見證的能力是從[分別]而來,我們若不會分別,不願分別,或隨波逐流,失去了與世界的分別,就不能蒙神[收納],成為神在地上的見證。我們必須順服主,與世界分別;因這能力,我們可以從主那裡得著力量,使我們能完全地分別。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感謝你的使我們能在你聖潔的同在中,求主潔淨我們,面對這邪惡的世代充滿罪的社會,使我們分別為聖,每日敬醒光照我們。阿們!
哥林多後書 6:11-18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4:8-18哥林多後書 4:8-18
8-9節一面顯示[瓦器](7節)是何等軟弱,一面顯示神[莫大的能力](7節)如何保守福音照祂自己的計畫傳開。雖然[瓦器]仍舊是瓦器,但是有了[基督榮耀福音的光](4節)放在瓦器裡,神就負責用祂[莫大的能力]成就一切:軟弱中仍能剛強,絕望中仍有希望。而當我們認識了福音的能力不是出於自己,乃是出於神,才能坦然面對一切際遇,欣然迎接各樣爭戰,並且向仇敵大大誇勝。[遭逼迫,卻不被丟棄](9節)指雖被仇敵追趕,卻不被神撇棄。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9節)指雖然表面上有挫折,卻不至於完全失敗。[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10節)對應[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11節)指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與主耶穌在地上工作時一樣,不斷面臨逼迫,患難和死亡的威脅。[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10節),對應[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11節)指當我們因信與主耶穌聯合,願意與主耶穌一樣被交於死地時,主耶穌死裡復活的大能和經驗也會在我們軟弱的身體上顯明,使我們得勝有餘(羅8:35-39)。因此,人若傳揚死而復活的基督,就會發現死而復活的經驗也會真實地[顯明在我們身上]。在我們傳福音的過程中,十字架的經歷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常帶著耶穌的死](10節)[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11節)。這兩個[常]都不是人自己找的,乃是[被交於]的,是因為我們肯被神差遣,神就安排環境來訓練我們。當瓦器在各樣的重壓中被碰得粉碎的時候,我們的舊人就不能再活動,只能讓神[莫大的能力](7節)來做工,別人在我們身上所看見的就不再是我們自己,而是遇見主,要來得著主。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指傳福音者天天面對死亡的威脅。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指主耶穌死而復活的生命透過在傳福音者身上的工作,使別人得生命。傳福音者每一次[死]的經歷,都是見證神[莫大的能力]的機會,都是讓別人體會到基督復活生命,以致能供應別人生命的機會。[信心](13節)指相信神[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14節)因此保羅能甘心[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11節),藉著死來供應別人生命,經歷患難仍不動搖,在[死](12節)面前仍能繼續傳講神的福音。13節引自七十士譯本詩篇115:1。保羅在艱難之中信心仍能堅固,是因為他體認到基督的復活是[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農夫既然已經收取了初熟的果子,當然也會收取後來結成的一切果子;因此,使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也必叫主耶穌的門徒們[與耶穌一同復活](14節)並且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既然如此,[死]就一點也不可怕了。 我們傳福音,不是為了改善道德,改良社會,慈善救濟,而是藉著讓更多的人經歷神福音的[恩惠](15節),使[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 15節)因為神的心意是[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來2:10)。傳福音的次要目的,是[凡事為你們](15節);主要目的,是使[榮耀歸與神],我們一切事奉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榮耀神。神的揀選使保羅[不喪膽](4:1)復活的盼望(14節)也使他[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的經歷更使他[不喪膽]。環境中的難處雖然會影響我們的身體,但更能增添我們裡面神的成分,讓我們在經歷中面對面地遇見主,使我們裡面的人剛強起來(弗3:16)不斷保持靈裡的更新。如果我們信主後總是停留在陳舊的光景中,恐怕是由於我們外在的人貪享安逸,躲避十字架的功課。保羅所經歷的患難都極為沉重,一直伴隨著他為主工作的一生。但與神所預備的[極重無比,永遠榮耀](17節)相比,他就看這些患難為[至暫至輕的苦楚](17節),簡直不成比例。因為信徒苦難的經歷,都是為了[成就](17節)將要顯明的榮耀,[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8:17)。[所見的](18節)指人的感官所能感受的一切屬地的事物,包括身體的毀壞(16節)和所忍受的苦楚(17節);[所不見的](18節) 指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但在信心的靈裡卻能知道的一切屬天的事物,包括內心的更新(16節)和將來[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17節)。眼目所見的事物都是要過去的,用眼見的損失去換現在所不見的神的豐富和榮耀,這樣的選擇是最聰明的,因為那永遠的榮耀,能使一切屬地的事物都失去光彩。 思想: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或許會衰敗,但因著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我們每日又會看見甚麼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承認跟蹤主你不是容易的事情,所面對的都有不少的挑戰,但我們能夠感恩,因有著主你能使我們內心一天新似一天,更能看到永遠無比的永恆盼望。阿們!
哥林多後書 8:1-9哥林多後書 8:1-9
[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1節),就是指[他們樂捐的厚恩](2節)。供應有需要的弟兄,不是我們慷慨賜恩給別人,而是神用恩典把我們帶進身體的見證裡。人只有真正經歷神的恩典和愛,才能勝過那[無定的錢財](提前6:17)在肢體之間活出[彼此相愛]的實際(約壹四10-11)。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可能受猶太人特別的敵視與迫害(帖前2:14),被棄絕於當地社會經濟圈之外,加上克勞第統治年間(主後41-51年)的大饑荒(徒11:28),因而落在極度貧乏之中。在安提阿的外邦人教會曾差派巴拿巴和保羅送救濟品到耶路撒冷(徒11:27-30)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鼓勵保羅要常常[記念窮人](加2:10)。外邦教會在福音上受惠於猶太教會,在物質上回饋幫助是理所當然的(羅15:26-27)顯明了外邦肢體和猶太肢體在基督身體裡的合一見證。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約主後55年)他已經開始在加拉太和哥林多教會募款(林前16:1-4)。寫哥林多後書時(約主後56年)保羅正在馬其頓[馬其頓眾教會]也要求[準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4節)。現在保羅就用馬其頓教會的榜樣來激勵哥林多人完成他們先前的承諾,就像他也用哥林多人的榜樣勉勵馬其頓人一樣(9:1-5)。馬其頓信徒在大試煉中[仍有滿足的快樂](2節)在窮困中仍對肢體有[樂捐的厚恩](2節),是因為他們[患難中](2節)和[極窮之間](2節)真實地經歷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雖然他們仍在[極窮之間]能捐出的財物不多,但神藉著他們所供應的生命裡的恩典和喜樂,比外面的物質更加豐富。他們外面的[樂捐]是因為裡面恩典的豐富。[在患難中受大試煉](2節)指馬其頓眾教會是在逼迫中建立的(徒16:11-17:15)保羅在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和腓立比教會一再提到這一點(帖前1:6;帖後1:4;腓1:30)。當保羅在馬其頓寫哥林多後書時,馬其頓的眾教會仍在受逼迫中(7:5)。當時希臘的北部是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省,保羅在那裡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教會,可能庇哩亞也有教會(徒20:4 )。哥林多和雅典則位於希臘南部的亞該亞省。[按著力量](3節)原文是當時的常用語,指盡自己所能。[過了力量](3節)指遠超過他們所該做的。馬其頓信徒能[過了力量]並非憑著自己的力量,而是憑著從上頭來的能力。他們認識了神的恩典,所以能活在基督的身體裡;看見了身體,就不再看自己,不再計較自己的得失。保羅可能鑑於馬其頓的經濟狀況,沒有要求那裡的教會捐獻,所以馬其頓信徒[再三地求我們](4節)表明他們的[甘心樂意](3節)。因為他們深知做在身體中最小的一個肢體身上,就是做在主自己身上(太25:40)。[有分](4節)表示他們是加入了基督的身體。(4節) [恩情]顯示馬其頓人認為有機會[供給聖徒]乃是領受神賜的特權和恩典,不是因為施捨人就高人一等,而是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20:35)。馬其頓信徒捐贈猶太弟兄,不只是出於人的同情[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5節),並且[又被歸了我們](5節),承認神在使徒身上所顯明的權柄。神所要得著的不是人的財物,因為這一切都是神先給人的;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祂旨意的人。因此[先將自己獻給主][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乃是信徒一切事奉,捐獻的屬靈前提。我們把財物供給有需要的肢體,把自己獻給基督,這樣做在基督的身體上,才是做在主自己身上(太25:40)。第5節是引用舊約的平安祭(利3:1-17)來做比喻。[這慈惠的事](6節)在一年前就開始了(10節)。哥林多是當時繁華的商業城市,比馬其頓富庶。哥林多信徒有[信心、口才、知識、熱心](6節)和對待使徒的愛心,也需要肢體之間切實的彼此相愛。[別人的熱心]指馬其頓眾教會的美好榜樣。[試驗你們]指給哥林多教會一個機會,證明他們在基督裡的[愛心的實在]。 [祂本來富足]指主耶穌道成肉身以前在天上的榮耀,尊貴(腓2:6)。[成了貧窮]指基督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成為富足]指我們在基督裡得著的福氣。 思想:神允許信徒遇到困難,缺乏,正是給我們機會學習彼此相愛,彼此供應和彼此扶持,顯明肢體的功用,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祂讓自己有所損失,叫不配的人有所得著。我們若只是將自己多餘或不要的給人,就不是恩典,乃是施捨。我們有否真的明白[主耶穌基督的恩典]? 祈禱:親愛主,是你使我們知道一切都是你的恩典,是你的愛,是你的恩使你甘心為我們成為貧窮,從來不會有人揀選成為貧窮,唯有你使我們明白主你[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真正的愛,願我們一生都樂意明白你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