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 6:11-18

哥林多後書 6:11-18

[口是張開的](11節)是希臘成語,表示坦誠,直言不諱。[心是寬宏的](11節)表示保羅愛[哥林多人]樂意接納他們。哥林多人的心不願向保羅敞開,容不下保羅,不是保羅有什麼要跟他們過不去,乃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心腸狹窄](12節)。保羅[這話正像對自己的孩子說的](13節)顯示只要這些屬靈的孩子們能轉向神,無論是毀謗,誣襬,誤會或羞辱,保羅都不放在心上。這就是為父的心腸,更是基督生命的流露。[不符](14節)含有負軛不平均的意思,原文在七十士譯本中用於利19:19指律法規定兩種不同種類的動物不可同負一軛(利19:19 ;申22:10)。 [不要同負一軛](14節)在此特指信徒不要參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15,16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到參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就是[與鬼相交](林前10:20-21)[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和](15)也可能指同一件事。[彼列](15節)在許多死海古捲和兩約之間著作中是撒但的名號。[信主與不信主的有何相干呢](15節)指不可參加外邦人拜偶像的筵席,而不是指信徒與非信徒不可交往(林前5:9-10)。但連偶爾參加拜偶像的筵席都不行,更何況是婚姻,合夥這樣長久密切的關係呢。信徒是從世界分別出來歸神的人,與不信主的人[原不相配](14節)裡面的生命完全不同,價值念,是非標準,人生方向都不一樣,一個往天上去,一個往世界去,一個要得屬靈的祝福,一個要得世界的豐富。因此,在任何需要密切合作的關係上,信與不信的人即使勉強[同負一軛],以後一定也會發生難處。[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14節)。真正進入基督光明國度的人,不可能再與[不義],[黑暗]相交。聖靈在保羅表達盼望與哥林多人恢復關係的時候(6:11-13;7:2-4)插入了6:14-7:1勸勉他們不要與偶像崇拜有何牽連,這提醒我們,教會的合一不等於與世界,偶像,異端妥協,恢復肢體相交的前提是斷絕一切偶像崇拜。[神的殿](16節)與偶像不可並存,瑪拿西曾把亞舍拉像立在聖殿中(王下21:7)最後被約西亞摧毀(王下23:6) 。神禁止所有的摻雜(利19:19),教會中一切非基督的摻雜,假冒都不該有。信徒個人(林前6:16-20)和教會(林前3:16-17)都是神的殿,但16節[永生神的殿]特別指教會。 [永生神](16節)這個字在舊約中是與外邦無生命的偶像對比。 16節綜合引用了出25:8;29:45-46;利26:12;結37:27-28。神救贖的工作就是把人[分別](17節)出來,單單歸向祂,因此重生得救的人應該把自己分別出來,不與不信主的人[同負一軛](14節)。17節引自賽52:11那裡要求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離開外邦人之地,回歸猶大和耶路撒冷。同樣,保羅也要求哥林多信徒要從外邦偶像崇拜中分別出來,不要與他們原來習慣的偶像崇拜有任何瓜葛。[全能的主](18節)既然收納了我們做祂的兒女,當我們為神脫離世界,因此有所受苦,有所損失的時候,祂必然會負責用自己來替代,祂自己要成為我們的產業。[作父]和[作兒女](18)乃是生命的事;比[作神]和[作神的子民](16)關係更深。[全能的主](18節)這個名字顯出神的權柄與能力。18節引自撒下7:14。 思想:信徒見證的能力是從[分別]而來,我們若不會分別,不願分別,或隨波逐流,失去了與世界的分別,就不能蒙神[收納],成為神在地上的見證。我們必須順服主,與世界分別;因這能力,我們可以從主那裡得著力量,使我們能完全地分別。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感謝你的使我們能在你聖潔的同在中,求主潔淨我們,面對這邪惡的世代充滿罪的社會,使我們分別為聖,每日敬醒光照我們。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10:9-15哥林多後書10:9-15

敵對者的意思是說:雖然保羅的信好像在威嚇[又沉重又厲害](10節)但等他真正出面以後,必定缺少權柄的記號[氣貌不揚,言語粗俗](10節)。[氣貌不揚](10節)指沒有氣宇軒昂,脫俗出眾的外貌(徒14:12)[人長得矮小,禿頭,腿彎,身體還健朗,雙眉擠在一起,有點鷹勾鼻](Acts of Paul and Thecla 3)沒有權威的架勢,沒有炫耀屬靈權柄和屬靈恩賜。[言語粗俗](10節)表示保羅講道時不用[高言大智](林前2:1)[智慧委婉的言語](林前2:4)當日希臘人相當重視哲學家演說時的風采和遣詞用語,作為他們是否接受其理論的主要依據。保羅的意思是:雖然他並沒有在第二次拜訪哥林多教會時使用屬靈的權柄,但那些假師傅不要以為忍耐就表示他沒有權柄:必要的時候,他一定會行使權柄。[不敢]是挖苦的語氣,意思是[不屑]或[沒有必要]。[那自薦的人]指那些假師傅。[同列相比]指相提並論,當時老師普遍用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是將自己與其他老師比較。[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指那些假師傅自我舉薦的方法。他們也用同樣的標準與保羅比較,這些標準可能包括:講道的風采和口才(10:10)講道是否收費(11:7),猶太血統(11:22)令人羨慕的屬靈經歷12:1),行神蹟(12:12),行使權柄(11:20)以證明基督是透過這人說話(13:3)。這些標準強調成功,卻沒有十字架的印記,沒有保羅常遇到的軟弱,受苦,逼迫和下監,所以[是不通達的]。[分外誇口],指超過界限,以別人勞碌的成果來誇口(15節)。[神所量給我們的界限]指神差遣保羅在外邦人中傳福音[為外邦人做使徒](羅1:5;加2:8)所以他在哥林多教會有權使用神所賜的屬靈權柄。神差遣保羅[為外邦人作使徒](加2:8)可以到任何外邦人地區為主工作。哥林多人成為信徒,就是保羅傳福音的果效(徒18:1-11)。(15節) [我們不仗別人所勞碌的,分外誇口]是諷刺那些假師傅以別人勞碌的結果來誇口,以貶低勞碌建立哥林多教會的保羅來自抬身價。[所量給我們的界限,就可以因著你們更加開展](15節)指當哥林多信徒[信心增長的時候](15節)就可以結出更多福音的果子,並支持保羅向更大的區域傳福音。[你們以外的地方](16節)指羅馬帝國的其他省份。保羅一直盼望把福音向西傳到羅馬(羅1:15)和羅馬帝國最西端的西班牙(羅15:23)。[不是在別人界線之內](16節)指保羅立志[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我們一切事奉,傳福音的果效都是主自己成就的[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給祂](羅11:36)。離開神,[神的用人](6:4)就不能做什麼(約15:5)。因此,當我們與主同工,做完了一切主所吩咐的工作[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17:10)而沒有任何值得自誇的地方。我們所當誇的,不是人所做的,而是主所做的;不是誇做工的人,而是誇工作的主:[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耶9:24)。林前1:31也引用了耶9:24。[稱許]與[舉薦](12節)在希臘文裡是同一個字。[自己稱許]就是假師傅的[自薦](12節)。[神的用人](6:4)不過是神所使用的器皿,真正做工的是神自己。因此,事奉果效的評價不是用人的標準[自己稱許]而是照著工作的主人[所稱許的]。凡[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不會因為事奉大有果效而沾沾自喜,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主自己做成的(17節);也不會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主允許發生的,為要成就神美善的旨意(羅8:28);不會狂傲自大,因為他知道事奉的界線都是[神量給我們的](13節)為要做成神定意要做的;也不會懶惰自卑,把神的恩賜[埋藏在地裡](太25:25),因為他知道基督身體裡每一個肢體都是不可缺少的(林前12:22),神所悅納的是身體裡所有的肢體都彼此配搭。 思想: [神的用人](6:4)不是[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12節)而是[照神所量給我們的]一切根據神。工作只根據自己,不根據神的,就不是[神的用人]工作也算不得事奉。我們又如何活出神的事奉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或許會用我們自我的標準,方法,智慧,甚至手段面對我們的事奉,求主赦免我們,更光照我們,使我們不自欺,願意真誠的面對你,面對你的事奉。阿們!

哥林多後書 7:8-16哥林多後書 7:8-16

保羅之前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可能責備過於勸勉,所以說是[你們要憂愁]。保羅在那封信送出去之後,心裡不安,有點[懊悔]寫那封信;但如今從提多得知,[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最後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哥林多信徒有了順服神的反應(6-7節)所以保羅[如今卻不懊悔]。保羅的歡喜不是因為那封信使哥林多信徒[憂愁],而是因為他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使教會回轉到神的心意中,這正是神的用人的喜樂與安慰。[懊悔]指心思意念的轉變,願意改變行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是在神面前悔改,這樣的[憂愁]就不是無益的悲哀。[因我們受虧損]指他們沒有因保羅嚴厲的信而跌倒。我們對肢體的責備,若只是叫人[憂愁]卻不能叫人[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沒有把人帶回到神面前,不管道理再正確,也不是出於神,而是出於肉體。這樣的責備沒有經過十字架的死,所以不能供應生命,只會[叫人死]。因此保羅勸勉哥林多教會向被責罰的人[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2:8)免得他[憂愁太過](2:7),落入[世俗的憂愁]。[沒有後悔的懊悔]如大衛(撒下12:13)和彼得(可14:72),不僅有後悔,而且有心思意念的轉變,願意脫離人的愚昧,迴轉歸向神,神必不輕看[憂傷痛悔的心](詩51:17),所以能[以致得救] [沒有後悔]。[世俗的憂愁]如以掃(來12:16-17)和賣主的猶大(太27:3-5)只是有後悔,卻沒有心思意念的轉變,不肯脫離人的愚昧,迴轉歸向神,所以結果落在屬靈的死亡中。[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能使我們的肉體被對付,裡面被潔淨,事奉更加殷勤,熱心,而不是叫人灰心,沮喪,自暴自棄。我們可以從憂愁之後的結果,分辨出一個人是否[依神的意思憂愁]。保羅寫信的動機不是為了要管教[那虧負人的](12節),也不是為了辨別自己如何[受人虧負](12節),而是為了造就哥林多教會,希望他們能[依著神的意思憂愁](11節),回到神的心意中,因此恢復與使徒們在基督裡的交通,從而[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12節)。[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裡暢快歡喜](13節)指哥林多教會順服保羅信中的要求,尊敬保羅的使者提多。哥林多教會為保羅製造了很大的難處,但保羅仍能[誇獎](14節)他們。因為不管弟兄有多軟弱,保羅總是能從肢體身上看見基督的成分。要建造教會,應該造就多於責備,鼓勵多於批評;多看別人身上的新人,警惕自己身上的舊人。提多前往哥林多轉達保羅的書信,並當面勸告他們要悔改。哥林多教會順服保羅的忠告,所以[恐懼戰兢地接待他](15節)。[在凡事上為你們放心](16節),表示保羅相信哥林多信徒因著這些難處已經掌握了屬靈的原則,今後雖然可能還會有軟弱,但也必然從軟弱失敗中迴轉。 思想:神允許我們經歷軟弱,失敗,難處,就是要叫我們能[依著神的意思憂愁](11節),因此認識自己的肉體,對付自己的肉體,學到屬靈的原則,生命有所成長。我們有否願意從神認識自己的軟弱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愛與恩典,使我們不再懼怕經歷軟弱,失敗,難處,因為我們能夠知道一切都是主你允許,沒有主你的允許我們的生命都不會經歷,求主使我更深信靠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