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 12:5-9

啟示錄 12:5-9


[男孩](5節)象徵[女人的後裔基督](創3:15)。雖然大紅龍在一旁虎視眈眈(4節),但最終卻無可奈何。馬槽裡那位柔弱的嬰孩不但沒有被龍如願[吞吃](4節),反而順利長大,事奉,並在十字架上得勝,復活升天,[被提到神寶座那裡去了](5節)。對於熟悉舊約的最初讀者來說,[曠野](6節)會讓他們想起神在曠野中引導以色列人四十年(申8:2)先知以利亞在曠野中逃亡四十天(王上19:8)。[曠野]裡有神的供應和相交,所以[在那裡有神給她預備的地方](6節)。神在靈裡為每個忠心信徒所[預備的地方]都是在[曠野]而非繁華的[巴比倫大城](14:8)。屬靈的生命只有在[曠野]裡才能[被養活](6節)每一個寄居地上的信徒,都應當學習在[巴比倫](彼前5:13)過著[曠野]生活。婦人在曠野[被養活一千二百六十天](6節),與兩個見證人[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11:3)的時間一樣,象徵教會蒙神保守,供應的時間。這[一千二百六十天]就是[一七之半](但9:27)。因為[一千二百六十天]等於外邦人踐踏聖城的[四十二個月](11:2)與神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安營四十二次相呼應(民33:5-49)。不管實際時間是多長,這[一千二百六十天]都是外邦人得勝的時期(11:2)同時也是教會蒙神保守的時期(6節)更是信徒為主做見證的時期(11:3)。7-12節是天上的爭戰。[在天上就有了爭戰](7節)這場爭戰可能發生在基督降生到升天之間(可1:13;路10:18)。[米迦勒](7節)是保護以色列的天使長(但10:13猶9),米迦勒的[使者](7節)是米迦勒率領的天使,而龍的[使者](7節)就是跟隨撒但的墮落天使。天上爭戰的結果,是撒但和他的軍兵被打敗了。撒但本來是在天上[晝夜控告我們弟兄](10節),但如今因著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天上再沒有他們的地方](8節),他再也不能在神面前控告我們了。[被摔](9節)原文是有效簡單過去式,表示這個動作所產生的結果是永遠存在的。這個動詞原文在第9節連續出現三次,表示撒但和他的僕役被徹底摔在地上,超自然的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基督的得勝使撒但的詭計被徹底揭穿,四個頭銜都被揭示出來了(9節),每個信徒都應當認清牠:撒但有四個名號:[龍]指出牠的殘忍兇暴(3節),[古蛇]指出牠是詭詐誘惑人的(創三1),[魔鬼]指出他是毀謗控告者,[撒但]指出牠是與神作對的。撒但有兩副面孔:一副是[龍]一般的兇惡,對此我們[務要抵擋],就[要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另一副是[蛇]一般的狡猾,對此我們[務必謹守,警醒](彼前5:8),免得陷入迷惑。[古archaios ]這個字是從[起初arche]變化而來的,正如主耶穌所說的:魔鬼[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約8:44)。教會在地上蒙神保守,供應(6節),背後乃是天上的[爭戰]:[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2)。 思想:經文中神將百姓帶到曠野,無論在舊約和新約中的形式,說成是一個複雜的地方:這是神保護他的子民的地方,也是危險的地方;正如我們信徒每日活在世而不屬世的生活。我們要深信為主受苦的信徒並不感到孤單,也不可自以為義。因在一切的爭戰中,主不但充滿著保守看顧;仍要帶領我們到得勝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我們每日都好像活在巴比倫屬世的生活,但感謝你要帶領我們到曠野的生命,看似無有,看似缺乏,但確是充滿著主你的供應,同在。求主帶領我們每日過著在世而不屬世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啟示錄 11:4-10啟示錄 11:4-10


[那兩棵橄欖樹](4節)指最初的讀者所熟悉的[撒迦利亞書]中的兩棵橄欖樹(亞4:3)。橄欖油象徵聖靈,橄欖樹象徵被聖靈充滿:[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兩個燈臺](4節)象徵七教會中的兩個金燈臺(
1:12)也就是未受責備的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教會(2:8;3:7)。[立在世界之主面前](4節)象徵事奉神。撒但是[這世界的王](約12:31)但神才是真正的[世界之主]。這兩位見證人所傳的信息有[火](5節)一般的能力(耶5:14)在完成任務之前,神不允許任何人傷害他們(5節)。[叫天閉塞不下雨](6節),是先知以利亞曾經行過的神蹟,時間正是三年半(路4:25)。[叫水變成血](6節)是摩西在出埃及時曾經行過的神蹟(出7:20)。(6節) [隨時隨意用各樣的災殃攻擊世界]正如神藉著摩西降在埃及的十災。雖然[那兩個見證人]擁有像摩西和以利亞那麼大的權柄(6節),但他們的權柄只是為了完成見證的使命,有特定的範圍和期限。當[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7節)權柄就結束了。[那從無底坑裡上來的獸](7節),可能就是[敵基督](13:1-8)即[大罪人](帖後2:3-4)[那行毀壞可憎的](但9:27)。[交戰](7節)原文是[戰爭]顯示爭戰的對像是一個團體。 [那兩個見證人](3節)預表末世的真教會,所以獸不是一刀就將兩人殺掉,而是率領地上的列國大肆逼迫真教會[與他們交戰](7節)。這一幕代表了歷史上的一切殉道事件,爭戰的結果似乎是仇敵[得勝](7節)了,實際上卻是殉道者完成任務離去了,不必再停留在世上受苦。在原文中[他們](8節)是複數;[屍首](8節)卻是單數,表示他們代表殉道者整體。死亡是忠心的信徒在大逼迫中必然要面臨的命運,正如主對士每拿教會的稱許:[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2:10)。[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8節)就是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太27:33)。 [大城](8節)是[主釘十字架之處]所以可能就是被外邦人踐踏的[聖城](2節)代表魚龍混雜的有形教會。但[大城]也可能代表與神為敵的世界(14:8),更有可能象徵有形教會與世界已經摻雜在一起了。在舊約中,[所多瑪](8節)是道德敗壞,罪孽深重的代名詞(創18:20)代表不敬虔者的下場(創19:24)。[埃及](8節)是世界的象徵,也是以色列人曾經為奴的地方(出13:3)。 [各民,各族,各方,各國](9節)代表全人類。猶太人非常重視死者的安葬[不准把屍首放在墳墓裡](9節)就是故意羞辱死者,比喻世人對真教會的藐視和侮辱。第9節的第一個[屍首]原文是單數,代表殉道者整體。第二個[屍首]原文是複數,指每位殉道者。[住在地上的人](10節)就是不信主的世人。他們與寄居地上的信徒正好相反(彼前2:11)是世界為家,以罪孽為食,所以排斥真理,恨惡福音,從心底喜歡兩位見證人被殺,因為福音定了不信者的罪(約3:18),[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10節)。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抵擋神的世人大禍將至,卻為真教會遭受逼迫而[歡喜快樂,互相饋送禮物](10節),實在是非常可悲。
思想:今天,許多教會充斥著貪愛世界,離棄真理的外邦人,名義是[聖城],實際上已經成了[所多瑪]和[埃及]。面對世界不斷扭曲的價值觀,或許我們會無奈接受,甚至隨波逐流;但我們有否願意為主成為橄欖樹,世上的燈台;為主在這個世上勇敢作主的見證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真面對世界不少的攻擊,試探,每日都有不少的挑戰,我們需要主你保守我們,更需要主每日光照引導我們,使我們能作你的燈台,為主你勇敢作見證。阿們!

啟示錄 2:12-17啟示錄 2:12-17


[別迦摩](12節)位於內陸山區,原來是阿塔羅斯(Attalus)王國的首都。主前133年,阿塔羅斯的末代國王在遺囑中將王國贈予羅馬,別迦摩從此成為羅馬在亞細亞省的行政中心。別迦摩的文化發達,建有希臘醫治的神(Asclepius),宙斯,酒神,雅典娜和凱撒的神廟,擁有可容納1萬人的大劇院,又有藏書20萬,僅次於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大圖書館。別迦摩人發明了羊皮紙,取代了埃及蒲草紙的地位,英語[羊皮書卷Parchment]就是從[別迦摩Pergamon]的名字演變而來的。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曾在以弗所傳道兩年多,別迦摩教會可能是在那時建立的(徒19:26)。主耶穌向別迦摩教會的自稱引自1:16。主是[那有兩刃利劍的](12節)顯示祂口中所出的話不但要對付仇敵(19:15),也將審判教會中的攙雜(16節)。別迦摩是亞細亞省的行政首府,[佩劍](羅13:4)代表羅馬總督掌管生殺大權的權柄。所以主耶穌向別迦摩教會宣告:祂才是[那有兩刃利劍的]只有基督才有權決定生死,祂的權柄超越了地上一切刀劍的權柄。別迦摩是行政首府,初期教會許多信徒都在別迦摩殉道,所以說這裡是[有撒但座位之處](13節)。[撒但座位]指別迦摩山上的宙斯大祭壇,也可能因為這裡是官方的凱撒敬拜中心,是亞細亞省第一個獲準為活著的羅馬皇帝建廟的城市。另外,被稱為[別迦摩之神]的希臘醫治的神(Asclepius)的記號是蛇,撒但的記號也是蛇(12:9)。加上基督[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13節)不久前在此城中被殺,這座城可謂不折不扣的[有撒但座位之處],[撒但所住的地方]。但這樣的逼迫卻沒有使教會灰心退後,所以主耶穌稱讚他們[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13節)。英文[殉道者martyr]就源自希臘文[見證人martus]。(14節) [巴蘭的教訓]指巴蘭為了財利向摩押王巴勒獻計(民31:16)引誘以色列人與摩押女子行淫,拜偶像(民25:1-2)。[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15節),是打著[恩典,自由,反律法主義]的旗號,教導信徒繼續敬拜偶像,放縱肉體(14節)。[照樣](15節)一詞,顯示[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15節)與[巴蘭的教訓](14節)相似,就是想透過某些折衷,妥協的方法,一手抓緊天堂的門票,一手抓住世界的好處,結果都是與世界妥協,不再分別為聖。(16節) [你要悔改]就是要分別為聖。這句話原文的語氣緊迫,是個沒有寬容餘地的命令。[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16節)指主耶穌將根據祂的話語審判拒不悔改的信徒。[那隱藏的嗎哪](17節)指藏於約櫃中的嗎哪(出16:32-34)。[隱藏的嗎哪]與[祭偶像之物](14)針鋒相對。正如以色列人沒有因為離開埃及,進入曠野就餓死,因為神親自降下嗎哪;信徒也不必擔心拒絕[祭偶像之物],與世界分別,就會遭遇生活的難處,因為主將負責供應我們。[白石](17節)的意義指當時陪審員用白石代表無罪的投票,象徵祝福的憑據。[新名](17節)的意義代表一個人新的位分。神要將[新名]贈給得勝的人,這[新名]就是神與人之間的一個秘密,適合將來的新天新地,所以[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17節)。 思想:今天,教會所面臨的最大仇敵也和別迦摩教會一樣,不是來自外面的逼迫(13節),而是混進內部的假師傅(14-15節)。他們不會公開宣稱摧毀教會,而是自稱能提供一個更合理,更有人情,更合時宜的信仰,結果都是使教會不再分別為聖,迅速敗壞。因為神的百姓若不成為聖潔的民,很快就會被世界同化,一切世界觀,價值,人生觀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與世界毫無兩樣。我們有否容讓生命被這些的價值觀影響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真的要知道生活中都有很多讓我們信仰迷失的事物,更有不少摧毀我們信仰生命的價值觀,求主保守我們的心,使我們懂得分別為聖,活出聖潔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