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 13:11-13

啟示錄 13:11-13


11-18節是第四個異象。[從地中上來](11節)的獸沒有[從海中上來](1節)的獸那麼可怕[有兩角如同羔羊](11節),貌似溫善,沒有惡意,其實是模仿基督,迎合大眾的普世宗教或文化領袖(太
7:15),是[說話好像龍]13節;[地]代表世界(3,8節)這假先知從[地]出來,又[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12節)去拜敵基督,表明敵基督的大政府能解決許多地上的問題,所以世人越來越倚賴大政府。當這個大政府有能力解決社會一切需求的時候,也獲得了控制社會一切的能力。[它在頭一個獸面前,施行頭一個獸所有的權柄](12節)包括:[向神說褻瀆的話](6節) [與聖徒爭戰](7節)[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7節)。普世宗教,文化科教和輿論媒體都將淪為敵基督的宣傳(Propaganda)工具,抵擋真神,逼迫教會,控制思想。[叫火從天降在地上](13節)是模仿那兩個見證人的神蹟(11:5)[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24:24)。[奇事semeion]原文的意思是[記號](羅3:11)又被譯為[神蹟](約2:11);在《啟示錄》中,用[奇事](13,14節)形容的神蹟都是撒但的假冒。正如基督從父神那裡獲得權柄(太11:27)敵基督也照樣從撒但那裡獲得權柄(4節);正如聖靈榮耀基督(約16:14),假先知也照樣從撒但那裡獲得權柄(4節);正如聖靈榮耀基督(約16:14)假先知也照樣榮耀敵基督(12節)。撒但,敵基督,假先知假冒聖父,聖子,聖靈的工作,構成了假冒的三位一體。這種新宗教將滲透整個人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使世人的崇拜對象從看不見的神轉向看得見的勢力。大洪水以後,挪亞三個兒子的後代[各隨他們的支派立國](創10:32)照著神的旨意[遍滿了地](9:1)。[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神的眾子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申32:8)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習慣和風俗傳統,這種文化認同感維持了社會穩定。但敵基督卻反其道而行之[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7節)重建巴別塔(創11:4)。在[獸的國](16:10)裡[各族,各民,各方,各國]缺乏民族,文化和宗教認同感,利益難以調和,就像過度擴張的羅馬帝國一樣,面臨多元化的挑戰。因此,假先知的任務,就是發明一種能讓[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8節)都廣泛認同的新宗教[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傷醫好的頭一個獸](12節)作為獸國的核心凝聚力。這種新宗教的特徵是:1.廣受歡迎:凡是迷人,動聽的理念,都適合裝入這種新興宗教。因此,假先知必須[有兩角如同羔羊]讓人覺得自己很高尚,很榮耀。2.定義模糊:世人自以為[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對自由,平等,博愛等所有的名詞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所以只能灌輸名詞,不能探討定義。因此,假先知必須[行大奇事]讓人放棄思考,維持模糊才能促成最廣泛的共識。3.不需要神:地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新宗教雖然能夠高舉一些人,討好不少人,但必然會犧牲更多人,吞噬自己人,所以不能允許有聖潔公義的神存在。因此,假先知必須[說話好像龍]讓人相信沒有絕對真理,應該與時俱進,適者生存。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歷世歷代的假先知都會藉著授權其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的同盟作為逼迫教會並欺騙不敬虔的人;真正的信徒被勸告就是從錯誤的敬拜中辨別真偽,為要在信心中堅忍不懈。我們有否被如此的信念,政治理想,經濟期望和文化領域滲透在我們的信仰生命中呢?使我們的崇拜對象從看不見的神轉向看得見的勢力中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就是真理,惟有在你話的裡面我們才能找到真理;求主記念我們每日都面對很多沒有真理但看似是美好的信念,理想。我們需要你引導我們進到真理,除去我們生命的虛假。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啟示錄 21:11-27啟示錄 21:11-27

城中有神的榮耀象徵神的榮耀在永世的教會裡得著彰顯。城的光輝是因為城內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今天,我們並不能確定碧玉,水晶到底指哪些寶石,所以也不能根據寶石的特性來推論出屬靈的意義,只能確定這些都是極貴的寶石,形容榮美。在新天新地裡不再有仇敵城門白晝總不關閉,所以城牆的功用不是保護(亞2:5),而是分別(27節)和見證(24節)。高大的牆象徵分別是明顯的,見證是眾目能睹的。門上有十二位天使指每個門都有一位天使看守,正如看守伊甸園的天使(創3:24)。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這正是先知以西結所看見的異象(結48:31-34);教會不但是神所揀選的真猶太人而且將來[以色列全家都得救]。東邊,北邊,南邊,西邊是先知以西結在異像中丈量聖殿四圍的順序(結42:16-19)暗示整個聖城就是聖殿。(14節)象徵教會;聖城的門上寫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城牆的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象徵新舊約所有的聖徒一起組成了聖城新耶路撒冷,舊約的選民和新約的信徒在永世的教會里合而為一。四千里原文是[十二個一千斯達第stadion];大約是二千四百公里。這裡的重點是[十二個一千]即十二個十的三次方,象徵完全的見證。聖城是四方的,長,寬,高都是一樣長二十肘,寬二十肘,高二十肘的至聖所一樣是立方體。這象徵整個聖城就是一個立方體至聖所,神在這巨型至聖所中與人同住照著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一百四十四]就是十二個十二,象徵完全的見證。 [精金]指純金,在聖經中像徵神的性情。如同明淨的玻璃好像明透的玻璃,是比喻沒有雜質,貴重。第一世紀羅馬的玻璃製造技術進步迅速,但沒有雜質的透明玻璃還是非常難得。19-20節的十二樣寶石與大祭司的胸牌上的寶石大部分相同(出28:17-20)其中[綠瑪瑙,紅瑪瑙,黃璧璽,翡翠]的名稱有出入,但可能是約翰將舊約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意的不同。當時的[珍珠]價格昂貴(太7:6); 每門是一顆珍珠象徵聖城的豐富。聖城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立方體至聖所(16節)城是精金的城內的街道是精金相當於在至聖所內部的牆面都貼上精金殿是神居住的地方(撒下7:5)。在新天新地裡,神已經與人同住,所以不需要特別的[殿],也不需要約櫃因為祂不是只住在城中的一部分,而是充滿整個聖城。因此,整個新耶路撒冷就是一個至聖所(16節)。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人與神之間不再有罪的隔閡,隨時可以與神親密相交。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正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日頭不再作你白晝的光;月亮不再發光照耀你。有羔羊為城的燈象徵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24節),這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城門白晝總不關閉這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你的城門必時常開放,晝夜不關;使人將列國的財物帶來歸給你,將他們的君王牽引而來在那裡原沒有黑夜這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你的日頭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縮;因為耶和華必作你永遠的光。你悲哀的日子也完畢了人必將列國的榮耀,尊貴歸與那城這是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列國的財寶也必來歸你。當時的羅馬城累積了天下各國的貨物,而聖城所聚集的卻是列國帶來的榮耀和尊貴。27節並不是說在新天新地裡還有[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而是強調聖城的全然聖潔。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並不是說新天新地裡還有名字沒[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而是強調聖城是重生得救者的居所。
思想:展示新耶路撒冷的榮耀:神的榮耀照亮一切,子民在完美團契中合一,聖潔是進入的條件。這不僅是未來的家,更是今日的盼望與呼召。當我們看見這聖城,我們得著力量,在現世活出屬天的生命。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在啟示錄中啟示聖城的榮耀。祢的光照亮我們,祢的愛合一我們,祢的救恩潔淨我們。求祢幫助我們活出屬天的生命,以祢的榮耀為中心,與弟兄姊妹同心,追求聖潔直到見祢面。阿們。

啟示錄 3:1-6啟示錄 3:1-6


[撒狄](1節)是古代的著名城市,原來是呂底亞王國(Lydia)的首都,位於傳說盛產金沙的帕克托羅斯河(Pactolus)岸邊,有五條大路匯聚於此,商業發達,經濟繁榮,所以財富來得容易,市民懶散自信,君王(克羅蘇斯Croesus,主前596-547年)不聽警告(梭倫Solon,主前630-560年)。撒狄分為上下兩城,衛城建於險峻的山上,易守難攻。但山崖上有許多裂縫,曾經兩次因為守夜的疏忽,分別被波斯帝國古列王和塞琉古帝國安提阿古三世的軍隊攀岩而上、偷襲攻陷。該城於主後17年發生大地震,但因為提庇留皇帝的經濟援助,很快又被重建。主耶穌在對七教會說話之前,總是針對各教會的不同光景,先啟示祂自己是怎樣一位主,接著稱讚教會的優點,責備她的缺欠,最後是勸勉和對得勝者的呼召。除了給老底嘉教會的信,主耶穌的自稱都來自1:14-18對復活,榮耀基督的描述。(1節) [有神的七靈和七星]顯示撒狄教會雖然懶散懈怠,但仍在聖靈的管理之中。這七封信的受信者是各教會的[使者](2:1,8,12,18;3:1,7,14)而不是教會本身。(1節) [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指撒狄教會雖然是處境最好的教會,沒有其他教會所面臨的壓力,逼迫和試探,似乎也有[行為](1節),其實並不是屬靈生命的表現;好像是活得好好的,其實已經有名無實,奄奄一息。(2節) [你要警醒]這個警告對於一個曾經因懶散而兩次被攻破的城市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 [將衰微的](2節)原文是[將要死的]。雖然撒狄教會還有一線希望,但這希望是[將要衰微的]。這個教會既沒有搞異端的熱心,也沒有興趣為真理爭辯,與世俗並無分別(4節),所以假先知,猶太人和羅馬人都懶得碰他們,生活毫無壓力。(3節) [要回想]可譯為[要記得](和合本修訂版)。[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3節)指起初所領受的福音。[遵守](3節)原文是現在式主動語態,表示持續遵守。[悔改](3節)原文是簡單過去式,表示立刻悔改。[我必臨到你那裡](3節),指主的管教臨到。[如同賊](3節),比喻出乎意料(16:15;路12:39-40)。這個比喻對於在史上兩次被晚上偷襲成功的撒狄城的信徒,是特別的提醒。主兩次強調,對於這樣的教會,唯一的希望就是[警醒](2,3節)。而[警醒]的方法,就是不斷向自己宣講起初[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福音。撒狄教會,只剩下[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4節)。信徒是蒙恩的罪人,但亞當的罪性並沒有根除。因此,教會若不分別為聖、持守真道,只要在真理之堤出現任何一個蟻穴,都會在行為上一瀉千里。[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指分別為聖,未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信徒。雖然撒狄教會只剩下[幾個]分別為聖的信徒,但這個教會仍是主手中的[七星](1節)。[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4節),可能指與基督一同誇勝(7:9)當時的羅馬市民穿著白色的託加長袍(Toga)參加凱旋儀式。 [配得過的](4節)顯示他們的行為與新耶路撒冷居民的地位相稱,所以配得參加基督的凱旋。當時所有希臘羅馬的城市都有正式的居民名冊,被驅逐的人將被除名。 [生命冊](5節),可能比喻新耶路撒冷的居民名冊。[認他的名](5節),指主耶穌將承認他們新耶路撒冷居民的身分。[得勝](5節)就是對主忠心,是重生的記號。聖靈呼召七個教會中[得勝的](2:7,11,17,26;3:5,12,21)原文都是現在分詞,表明忠心的信徒應當持續得勝,而不是得勝幾次就夠了;即使偶有失敗,也當屢敗屢戰,因為在裡面引導我們的不是自己,而是聖靈。[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2:7,11,17,29;3:6,13,22)就是主耶穌向眾教會所說的話。主耶穌向七教會所說的話,既針對每個教會的特點,也針對歷代所有的教會。主耶穌對七教會的稱讚,責備和要求,都是祂對眾教會的心意,也是祂對每個信徒的要求。[凡有耳的,就應當聽](6節)顯示許多人有耳卻聽不見,聽見卻不明白(賽6:9)。這句話在每封信中都出現(2:7,11,17,29;3:6,13,22),主耶穌傳福音時也常這樣提醒人。但主耶穌說[有耳可聽的](太11:15)是複數,是向著眾人說的;而這七封信中的[耳]卻是單數,是聖靈對歷世歷代每個信徒的個別提醒。 思想:或許今天也有不少這樣的教會,也許講起道來四平八穩,安慰勵志,社會名聲很好,信徒也很安逸。但正如主所警告的;因為這樣的教會在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2節) ,找不到主想看見的生命記號,乃是[將要死的]。 祈禱:親愛主,求你光照我們,面世界的衝擊,誘惑,使我們警醒,使我更倚靠主你,引導我們每日都活在主你的面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