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 啟示錄 18:15-24

啟示錄 18:15-24

16-17節是第五首輓歌。藉著她發了財的客商都保持距離,唯恐被她的痛苦所連累,所以遠遠地站著(15節)。[地上的君王](9節)是哭大城[堅固]的能力已成過去(9-10節)[地上的客商](11節)是哭[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11節),並沒有人關心大城居民的死活。在原文中,為大城的哀哭有君王的未來式(9節)客商的現在式(11節)和未來式(15節),17節的[站著]則是未完成式。約翰使用了各種時態,似乎看到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人們都在哀哭。[船主](17節)原文是[掌舵的]地位僅次於船東。[坐船往各處去的](17節)指押運貨物的人。羅馬城的貿易依賴地中海的海運[所有靠海為業的](17節),包括[巴比倫大城](2節)貿易所帶動的整個產業鏈。19-20節是第六首輓歌。有何城能比這座大城呢這也是先知以西結預言的推羅城的哀歌(結27:32)。人類歷史上所有的[大城]都有舉世無雙,輝煌一時的時候,但最終都有歸於塵土的一天。凡船主和坐船往各處去的,並眾水手,連所有靠海為業的也就是整個產業鏈裡的從業者,他們不但與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客商一起哀哭;他們只是倚靠海運,貿易謀生的普通人,並不富有,所以一旦[大城]傾倒,生計就成了問題。那時,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悲嘆她在一時之間就成了荒場。[巴比倫大城]的經濟模式卻可以讓人不必倚靠神,就可以販賣這些貨物,藉著她發了財享受社會分工帶來的物質利益,用地上的天國代替神的國。地上的財富和成就一時之間就會和[巴比倫大城]一起[成了荒場]應當趕快從那城出來。當[巴比倫大城]傾倒,世界經濟崩潰的時候,地上有三類人為她舉哀;地上的君王,地上的客商,靠海為業的(9,11,17節)天上卻另有三類人因她歡喜 [眾聖徒,眾使徒,先知](20 節)。他們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慶祝神的公義得勝,殉道者的冤屈得伸(20)。21-24節是第七首輓歌。天使舉起一塊石頭,好像大磨石,扔在海裡淹沒在海中,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正如先知耶利米對巴比倫的預言(耶51:63-64)。21-23節一共重複了六次[絕不能再]顯示神的旨意絕不改變,祂絕不允許冒牌的天國[巴比倫大城]再現,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神國,[新耶路撒冷]21:2)。(22節) [彈琴,作樂,吹笛,吹號]代表人類的文化和藝術活動。各行手藝人代表人類的創造和經濟活動。 推磨燈光,新郎與新娘的聲音,代表人類的日常生活。這些話都引自先知耶利米的預言(耶25:10)。天使宣告了審判[巴比倫大城]的兩個原因:你的客商原來是地上的尊貴人;萬國也被你的邪術迷惑了這個經濟體系使人因著商業成功而傲慢自大,引誘世人崇拜物質,追求成功,越來越浮躁,焦慮。又用虛假的安全感迷惑世人,讓他們確信世界是[永恆之城],因此放心地跟隨偶像。(24節)這個經濟體系使世界變得物慾橫流,成了抵擋神,逼迫教會的兇手,不但排斥敬虔度日的信徒,也讓軟弱者樂不思主,不再盼望再來,結果[貪戀敬虔度日的信徒。無論在實體和虛擬經濟領域多麼成功的[尊貴人],不管在科技和金融業多麼聰明的創新,一夜之間就可能[絕不能再見了]。
思想:然而,這段經文的焦點不僅在於巴比倫的敗亡,更在於神的公義與信實。這提醒我們,神不會忽視不公義,祂的審判雖有時看似延遲,卻必然來到。對信徒而言,這是一個安慰:我們的苦難和忠誠,神都看在眼裡。
禱告:親愛的主,感謝祢透過啟示錄提醒我,這世界的榮華不過是過眼雲煙。求祢幫助我分辨什麼是永恆的價值,賜我勇氣脫離罪惡的捆綁,將生命建立在祢堅固的磐石上。在不公義的世代中,求祢加添我信心,相信祢的公義必得勝。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啟示錄13:5-10啟示錄13:5-10

這獸的[口]和[權柄]都是[賜給它](5節)的,顯示敵基督本身並無能力和權柄,它的能力和權柄都是撒但給它的,也是神所允許的。這獸和但以理異像中第四獸的小角一樣(但7:8)也是滿口[誇大褻瀆的話](6節)。但它只是用來成就神旨意的工具(17:17)所以權柄是有限的,只能[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5節)。它所得到的權柄包括:1.[向神說褻瀆的話](6節)抵擋神,否定神,自以為神;2.[與聖徒爭戰](7節),逼迫信徒,攻擊教會;3.[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7節)控制全球,建立多元化的大政府。獸任意而行的日子只有[四十二個月]不能越過神允許的期限,信徒受苦的時間都是神所計算好的。因為[四十二個月]與神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安營四十二次相呼應(民33:5-49);而在以利亞時代三年半的大饑荒中(路4:25;雅5:17)。不管實際時間是多長,這[四十二個月]都是外邦人得勝的時期(11:2)同時也是教會蒙神保守的時期(12:6)更是信徒為主做見證的時期(11:3)。(6節) [褻瀆神的名]就是褻瀆神自己。對最初的讀者來說,多米田皇帝要求百姓尊他為神,正是[褻瀆神的名]。將來,敵基督要[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帖後二2:4)。[祂的帳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6節)就是[神的殿](11:1)即神的教會。[聖徒](7節)就是那些[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的真信徒(12:17)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凡住在地上](8節)的人,指那些抵擋神的世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拜獸](4節)的人本主義教育體系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拜獸]的老師教出了越來越多[拜獸]的學生,世人越年輕,越[拜獸],[拜獸]的文化日益成為社會的主流。但是,[拜獸]的人都是沒有被神預定的,他們的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8節)。相反,無論是過去拒絕敬拜凱撒的殉道者,還是今天不肯隨從世俗的信徒,他們的名字早已被記在生命冊上,所面臨的逼迫和難處都在神永恆的計劃之中,地獄的權柄在他們身上並沒有能力![凡有耳的,就應當聽](9節),這是聖靈特別提醒受逼迫的信徒:下面一句話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信徒與獸爭戰的原則:[聖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這裡](10)。第10節引自先知耶利米的預言:[耶和華如此說:定為死亡的,必致死亡;定為刀殺的,必交刀殺;定為飢荒的,必遭飢荒;定為擄掠的,必被擄掠](耶15:2)。一方面,這是在鼓勵信徒:神是公義的[擄掠人的,必被擄掠](10)逼迫神百姓的人必遭公義的刑罰。受苦的信徒可以放心,仇敵不會永遠誇勝,神只允許獸[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5節),連獸的勢力都在[遵行祂的旨意](17:17)而拜獸者的痛苦將是[直到永永遠遠](14:11)。因為,我們要信靠公義,信實,全能的神始終掌管一切。另一方面,這也是在提醒教會:我們得勝[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12:11)[用刀殺人的,必被刀殺](10節)倚靠肉體的,必被肉體所害。信徒唯一的武器就是[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6:17)不能以暴制暴,靠血氣抗爭。因此,我們在逼迫中應當用[忍耐與信心]觀看神的作為,[直等到神的話都應驗了](17:17)。 思想:或許歷代的信徒都會好奇地問那獸是誰WHO?更期待何時發生WHEN?但作者卻要我們明白如何HOW!面對逼迫,困苦;正是歷世歷代信徒一次又一次面對生命的逼迫,困受,神的話是如何教導我們面對。面對黑暗的日子時,甚至要面對像獸如此兇惡可怕的敵人;神給了我們那兩樣武器叫我們可以得勝!就是聖徒的忍耐和信心(10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一直在歷史中作王掌權,儘管歷世歷代信徒面對不少的逼受,困苦,生活因信仰面對的委屈;甚至面對好像獸如此兇惡,可怕的權勢;但你仍然掌權,你是永遠的主,永在的王。求主教導我們面對在世的困苦,委屈的生活;使我們更堅忍和忠心信靠你。阿們!

啟示錄 1:4-8啟示錄 1:4-8


[亞細亞](4節)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位於今日土耳其小亞細亞的西部。(4節)在聖經中是一個完全的數目,信是寫給這[七個教會](4節),但其中的信息是給亞細亞的眾教會,也是給歷世歷代的眾教會。所以信中七次強調:[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當聽](2:7,11,17,29;3:6,13,22)。[昔在,今在,以後永在](4,8節)表示神是超越時空的,所以對神來說,既沒有[過去],也沒有[以後],永遠都是[現在],也就是神向摩西啟示的[我是I am](出3:14)。(4節) [七靈]指聖靈,即[七重之靈](3:1;4:5;5:6)表示聖靈的全知,全能與全在,[七]可指聖靈的七重恩賜(賽11:2-3)。[那誠實作見證的](5節)這個頭銜是提醒受苦的教會:基督本身就是誠實的見證。[從死裡首先復活](5節)這個稱號是提醒受苦的教會:[復活]已經使基督的死成為祂的得勝,[復活]也照樣會使殉道者的死變為他們的得勝(20:4)。[為世上君王元首的](5節)引自猶太人所公認的彌賽亞詩篇89:27。這個頭銜是提醒受苦的教會:主耶穌就是彌賽亞基督。[耶穌](5節)是主耶穌的名字,是希伯來文[約書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主耶穌道成肉身的使命,就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5節)。[基督](5節)是主耶穌的職分,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受膏者],以色列的君王,祭司與先知承接職分時要用油膏抹。主耶穌道成肉身的工作,就是為了做神國度裡受膏的君王,祭司與先知。[恩惠,平安](5節)並非客套,而是[神],[七靈]和[耶穌基督]三一真神對受苦教會的極大安慰與鼓勵。約翰的問安語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當時的書信一般用[問候Chairein]一詞來問安(徒15:23;23:26), [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但只有等基督救贖我們[脫離罪惡](5節)與神立了新約,才能使我們真正[成為國民,作祂父神的祭司](6節)。[看哪,祂駕雲降臨](7節)指基督再來的時候不會像第一次降臨時那樣默默無聞,萬民都看見祂榮耀的降臨(太24:30)。[刺祂的人](7節)指先知撒迦利亞所預言的(亞12:10),聳立羅馬兵丁刺祂(約19:34)的猶太人。[這話是真的。阿們](7節),前一句是希臘文,後一句是希伯來文,兩句話的意思相同,表示無論是外邦人還是猶太人,都要見證這預言的真實性。聖靈以兩個[阿們](6,7節)向受苦的教會保證:他們所經歷的一切試煉,都是出於神的旨意,更在神的掌管之中。彌賽亞基督必將按照應許再來,使來世得以成全(太16:27-28),讓國度臨到全地(11:15)。因此,聖靈提醒受苦的教會:要從[天上的國民](腓3:20)的角度來看待地上短暫的得失,盼望那些[將必要快成的事](1節)。[但願榮耀,權能歸給祂](6節)引自但7:13-14,宣告耶穌基督就是那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 (但7:14)的人子彌賽亞。(8節) [阿拉法]是希臘文的第一個字母(大寫Α,小寫α),[俄梅戛](8節)是希臘文的最後一個字母(大寫Ω,小寫ω),兩者合在一起,代表一切事物的開始和終結,顯示神是歷史的主宰。凡是神所開始的工作,祂必負責完成(21:6)。[全能者](8節)原文在新約中出現了十次,其中九次在【啟示錄】(林後6:18;啟1:8;4:8;11:17;15:3;16:7 ,14;19:6,15;21:22)。在【啟示錄】的時代,教會正面對羅馬帝國的殘酷逼迫,看似軟弱失敗,但神卻向受苦的教會宣告:祂是統管萬有,無人能敵的[全能者],信徒完全可以放心仰望祂的保守。 思想:我們要知道凡是拒絕接受基督作救主的人,今天不肯用[心眼]看主,卻堅持要用[肉眼]看主,將來[眾目要看見祂]時,也[都要因祂哀哭]。我們更要知道,主耶穌基督不是歷史的一部份而是歷史的全部! 因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祈禱:親愛主,你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你更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解救我們脫離罪惡,使我們能勇敢地面對愛我們的主,求主開心我們的心靈眼睛,使我們看到你的大能,看到你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