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節是第二首輓歌。與她一同有罪可譯為[免得和她在罪上有份]。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是警告今天所有讀到這段信息的信徒,要像羅得速速離開所多瑪(創19:15)趕快放棄巴比倫大城的生活方式。我們若不保守自己心身都遠離浮華,就難免與世俗妥協和她在罪上有份。(5節) [罪惡滔天]原文的意思是她的眾罪一個接一個連在一起,可達於天。在當時受苦的信徒看來,羅馬帝國節得勝,[永恆之城]不可動搖。但聖靈宣告:神絕不會忘記[巴比倫大城]的罪(16:19)她的不義,神已經想起來了指[巴比倫大城]怎樣逼迫先知和聖徒就要怎樣遭到報應。報應的原則並非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加倍懲罰(亞9:12)照她所行的加倍地報應她。然而可悲的是,當審判即將來臨的時候[大淫婦]還自以為我坐了皇后的位,並不是寡婦,決不至於悲哀;當崩盤迫在眉睫的時候,[巴比倫大城]還以為只要大到不能倒的地步,就一定會有人紓困(Bailout)。這是引自先知以賽亞對巴比倫的預言(賽47:7-8)。因為[巴比倫大城]自信[決不至於悲哀]所以在一天之內,她的災殃要一齊來到遭遇死亡,悲哀,飢荒,火四重災難。[巴比倫大城]已經病入膏肓,結局已定因為審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大淫婦]過去如何榮耀自己,怎樣奢華經濟崩盤時也當叫她照樣痛苦悲哀。第10節是第三首輓歌。巴比倫大城並沒有真正的朋友地上的君王在與[大城]的合作中得了好處(3節),但只是藉她得利,並不是真正愛她。他們此時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願望伸出援手,只是隔岸觀火,因為自己損失而兔死狐悲;並且遠遠地站著唯恐被她的痛苦所連累。這一幕和古代君王為推羅舉哀一樣(結26:16)人類的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啊當時的羅馬城被譽為[永恆之城]世人把羅馬帝國看作堅固的城但聖靈卻向受逼迫的教會宣告,這個繁榮興盛的浮華世界,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已經禍哉!禍哉。14節是第四首輓歌。哭泣原文是號啕大哭。地上的客商號啕大哭,不是同情[巴比倫大城]的苦難,而是為了自己的市場和利潤,因為沒有人再買他們的貨物了。正如《他勒目Talmud》所說的:[十分財富降臨人間,九分被羅馬先人所佔去,剩下的一分全世界分享]羅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市場。12-13節是一張龐大的商品清單,可見當時羅馬帝國商業之發達,生活之奢華。先知以西結也列出了類似的清單(結27:12-25)來預言推羅的敗亡,但無知的世人並沒有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所以總是不斷地重蹈覆轍。人若不親身經歷,總是無法相信自己所重視的事物,所貪愛的果子都是會離開,毀滅的。現在,這些將永遠成為過去,絕不能再見了。
思想: [從那城出來]的呼聲提醒我們,作為神的子民,必須警惕世俗的誘惑。今天的[巴比倫]可能是物質主義,權力崇拜或道德妥協。你是否在某些領域與世界[同流合污]?神呼召我們過聖潔的生活,脫離罪的捆綁。巴比倫自以為堅不可摧,但她的結局是毀滅。這提醒我們,罪的代價是真實且可怕的。當我們選擇短暫的享樂而忽略神的公義時,是否意識到最終的後果?讓我們及時悔改,尋求神的赦免。
祈禱:親愛的主,感謝祢通過啟示錄提醒我,世上的榮華無法持久,唯有祢的公義與真理永存。求祢幫助我脫離罪的誘惑,活出分別為聖的生命。當我面對世界的壓力時,賜我勇氣信靠祢的大能。阿們。!
啟示錄 18:4-14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