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節的主題是[律法的獻祭不能除罪]與11-14節[基督的獻祭永遠除罪]前後呼應。第1節[完全]指罪人因著罪得赦免(18節),良心得潔淨(2-3節),得以毫無阻攔地親近神(7:19),事奉神(9:14)。第2節[不再覺得有罪了],指罪人知道自己的罪已得赦,不再被神看為污穢(亞3:3-4),所以良心得著潔淨,恢復平安。只有基督的獻祭才有[一次潔淨]永久有效的功能。[獻祭的事豈不早已停止了嗎]表明律法的獻祭並沒有永久的果效,也暗示當時聖殿的獻祭還在進行,表明本信寫於主後70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之前。舊約每年的贖罪日,都證明前一年的贖罪祭並沒有永久除去罪,功用只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3節),提醒人還必須預備下一年的贖罪日。[罪]原文是複數,就是從上一個贖罪日到這個贖罪日之間所累積起來的罪。而大祭司在贖罪日獨自進入至聖所,這個行動本身就讓百姓深刻地體會到,罪仍然阻擋他們與神相交。[公牛和山羊的血](4節),是贖罪日的獻祭。舊約的獻祭只能提供外表和禮儀的潔淨,並沒有[除罪](4節)的實際功效。因為人的罪與犧牲的血之間並沒有真正的關係,公牛和山羊是沒有理性的,它們被殺既非出於自願,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所以它們的血並不能除去作為萬物之靈(2:6-8),有道德意識的人的罪。整個舊約獻祭制度的惟一價值,是預表更美的祭物基督(5-10節)。5-10節的主題是[神預備了更美的祭物],這是9:23-10:18[基督是更美的祭物]的中心。舊約的[祭物和禮物](5節)[燔祭和贖罪祭](6節)並沒有[除罪](4節)的功效,所以並不能使神心滿意足,只有聖潔無罪的基督才能蒙神悅納,[擔當了多人的罪](九28)。5-7節引自詩40:6-8的七十士譯本,採用了猶太拉比的米大示釋經法,先引一段舊約經文(5-7節),然後加以詮釋(8 -10節):[你曾經給我預備了身體](5節),在希伯來舊約中是[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舊約的律法規定,若有奴僕願意終身服事主人,他的主人就要用錐子穿他的耳朵,表示接納他的獻身(出21:5-67)。因此,[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相當於[你曾經給我預備了身體]作為奉獻之用。[為要照你的旨意行](7節)顯示基督道成肉身,成就救贖,完全是根據父神的旨意。救恩不是慈愛的聖子從忿怒的聖父手下搶救人的生命,而是[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羅3:25),主動[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4:10)。[可見祂是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10節),指基督用自己作為更美的祭物,代替了[按著律法獻的](8節)的祭物。救恩是聖父,聖子,聖靈共同工作的結果。基督一次獻上的身體是父神為祂預備的(5節),父神接納我們,是因為基督完全遵行了祂的旨意(7,9節)。而[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9:14),我們才能永遠[得以成聖](10節),與父神恢復正常的關係。11-14節的主題是[基督的獻祭永遠除罪]與1-4節[律法的獻祭不能除罪]前後呼應。祭司的[站著](11節)與基督的[坐下](12節)成對比,[站著]表示還沒完成工作。祭司的[屢次](11節)與基督的[一次](12節)成對比,[屢次]表示舊約的祭物[永遠不能除罪](11節)。12-13節引自詩110:1宣告基督已經成就了救贖,等候最終的得勝:12節顯示基督一次獻祭的除罪果效是永遠的。 [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14節),使那些被基督分別為聖的人與神的關係得以完全(15-18節),也就是罪得赦免( 18節),良心得潔淨(2-3節),毫無阻擋地親近神(7:19),事奉神(9:14)。[從此,等候祂仇敵成了祂的腳凳](13節)這也是提醒讀者,不要置身於已被打敗的仇敵之列(2:14),而要站在得勝的基督一邊。 思想:因為主耶穌基督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主的救贖帶來的不只是讓我們罪得赦免,更要我們成為聖潔,完成屬於神,完全進到與神美善的關係中,這才是主所作成救恩的功效,也是我們生命最重要處理的事情。 祈禱:親愛主,你為我們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你的救恩是完美的,你所作成的是要我們永遠屬於神,更能永遠完全地到神的面前。願我們每日都享受在你成就的美善的救恩中。阿們!
希伯來書 10:1-14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9:1-14希伯來書 9:1-14
第1節[禮拜](1,9,10:2)原文又被翻譯為[事奉](14節;12:28)敬拜是事奉的本質,事奉是敬拜的表達,兩者密不可分(太4:10)。所以2-5節勾勒出摩西帳幕的榮美,引導我們思想新約更大的榮耀。收信的猶太信徒都熟悉摩西的帳幕,這帳幕是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與神立約時,摩西根據神在山上所指示的樣式支搭的,而當時希律王重建的第二聖殿則並非完全符合神所指示的樣式。2-5節原文是交錯對稱的結構,用來強調[第二幔子](3a)使[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8節)。[前一層](2節)指進入帳幕門口的第一層,稱為[聖所](出26:33)。 [第二幔子](3節)是把帳幕分隔成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出26:33)外面那層是聖所,裡面那層是[至聖所](3節),只允許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7節)。在聖堂裡,[燈臺](2節)是聖所內部唯一的光源(出25:37),[桌子](2節)用來擺放陳設餅(出25:30),[陳設餅](2節)是擺列成兩行的十二個餅(利24:5-6)。在至聖所裡[有包金的約櫃](4節),裡面[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4節)。第一聖殿被毀以後[約櫃]就失蹤了,後來重建的第二聖殿裡不再有約櫃。[金香爐](4節)在幔子前(出40:26),擋在至聖所的入口,被稱為[耶和華面前的祭壇](利16:12,18)。金香爐所燒出來的香透過幔子瀰漫到至聖所裡,到達神的[約櫃]前,所以金香爐常與約櫃相提並論(出30:6)。帳幕裡的每樣物件,都有重要的屬靈象徵意義,但作者在這裡提到那些榮耀的物件,並不是為了解釋其屬靈意義,所以[現在不能一一細說](5節)。因為他所要細說的,乃是帳幕事奉的有限(6-10節)和基督大祭司更美的事奉。6-10節原文是由多個子句構成的一個完全句,指出地上帳幕的事奉有兩個有限之處:1. (6-8節)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2. (9-10節)獻祭不能潔淨敬拜者良心。6-8節指出:在地上的帳幕裡,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第6節雖然帳幕裡面非常榮耀,但裡面的事奉非常有限。司祭必須不斷進入聖所[行拜神的禮](6節)。[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8節)指舊約獻祭制度還存在的時候。摩西帳幕的樣式和舊約的獻祭制度都是聖靈所啟示的,[聖靈用此指明](8節)舊約的百姓無法直接來到聖潔的神面前,進入至聖所的路受到限制。因為進入至聖所的道路並不通暢(8節),只有大祭司能在每年七月十日的贖罪日(利16:29-34),獨自帶著血進入至聖所,先為自己贖罪(利16:11-14),再為百姓贖罪(利16:15-19)。而藉著基督,新約的每個信徒隨時可以[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10:19-20)。9-10節指出:在地上的帳幕裡,獻祭不能潔淨敬拜者良心。第9節 [現今]就是[基督已經來到](11節)的世代。舊約是有[瑕疵](八7)的,不管舊約的帳幕和敬拜禮儀有多榮耀,但[所獻的禮物和祭物]只有外表禮儀的果效,並不能潔淨人的[良心]。本書所提到的[良心](9,14節;10:2,22;13:18)都與敬拜神有關。在神面前,良心的功用不是辨識是非,而是讓人有罪內疚(10:2)。只有罪得赦免(10:18),良心才能得著潔淨(14節),罪人才能毫無阻攔地得以親近神,事奉神(10:14),人與神的關係才能[得以完全](9節)。第10節舊約的飲食禁忌和潔淨禮儀只是外表的,屬物質的儀文, 等基督到來之後(11節),不是藉著外在的,禮儀的方法。本節的[肉體]是與[良心]作對比,正如下文用身體得潔淨(13節)與良心得潔淨(14節)作對比。11-14節的主題是[基督的獻祭比地上更美],包括兩個面向:一,基督進入了天上的聖所,贖罪的效果更美(11-12節):第11節[已經實現的美好事物],就是基督已經成就了[永遠贖罪的事](12節),使信徒的良心得潔淨,得以親近和事奉神(14節),只等我們憑信心去支取,去經歷。二,基督獻上了真正的祭物,潔淨的效果更美(13-14節):[山羊和公牛的血](13)指贖罪日的獻祭(利16:11,15)[母牛犢的灰](13節)用來[為以色列會眾調做除污穢的水](民19:9)。這些外在的禮儀都被承認具有某種潔淨的功效,何況更超越的基督的血呢(14節)?[永遠的靈](14節)指聖靈,基督在地上靠著聖靈生活行事(賽11:2)並藉著聖靈的能力將自己獻上,作為真正的祭物:基督是甘心自願地[將自己](14節)獻給神,祭物卻是被動無知的;基督是在道德上[無瑕無疵](14節),祭物只是在身體上[沒有殘疾](利1:3);基督的血能[洗淨你們的心](14節),犧牲的血和母牛犢的灰只是[灑在不潔的人身上]( 13節)。 思想:舊約的祭物既然[不能除罪](10:4,11),所以也不能使敬拜的人在良心上得潔淨(9節)。只有用基督之死作為真正的祭物,才能[洗淨](14節)良心,在神面前為我們除去死行,讓罪得赦免的人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面前,用討神喜悅的生活來[事奉那永生神](14節)。 祈禱:親愛主,是你最清楚知道我們生命的需要,我們的生命最重要是能夠返到神的面前,感謝你付上最大的代價就是你的捨命,除去我們返到神面前的難阻;我們要充滿感恩,因你已將我們完全帶到神的面前。阿們!
希伯來書 13:1-8希伯來書 13:1-8
13章的主題是[聖徒超越逆境],與第1章[聖子超越萬有]首尾呼應。1-17節勸勉信徒[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11:28)。雖然他們面對各種逼迫和難處(10:32-34),[必須忍耐](10:36);但卻不是消極地忍耐,而是[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12:12 -13),積極地勝過逆境。為此,1-17節進一步解釋了12:14-15的三項勸勉,這些勸勉是憑信心勝過逼迫和難處的秘訣:1.彼此相愛(1-3節):解釋[要追求與眾人和睦](12:14);2.聖潔生活(4-6節):解釋[要追求聖潔](12:14);3.靠恩堅固(7-17節):解釋[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12:15)。1-3節是[彼此相愛]的勸勉。[彼此相愛的心](約13:35)是信徒的記號。一時的[彼此相愛],和不信的世人並無分別;神所喜悅的是[常存弟兄相愛的心](1節),藉著事奉人來事奉神,不因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當時,彼此相愛的常見操練是:1.[用愛心接待客旅](2節),不但朝夕相處的弟兄之間要彼此相愛,還要與素昧平生,無法回報的弟兄彼此相愛。當時旅店很少,名聲也不好,信徒旅行一般借宿當地信徒的家。[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2節),是引用亞伯拉罕和羅得的故事(創18:2-3)引導信徒思想:當我們遇見需要接待的弟兄時,是不是也要當把他們當作主耶穌差來的使者呢(太10:40-42)?2[記念被捆綁的人](3節)[記念遭苦害的人]指[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探望並服事那些為主受苦的人(太25:36)。[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3節),指感同身受(林前12:26)提醒自己:我們都活在肉身裡,若為主的緣故遇到捆綁和苦害,也會有同樣的軟弱,所以應該對弟兄有更多的體諒、同情和扶持。4-6節是[聖潔生活]的勸勉。過去和現在一樣,對聖潔生活的主要威脅包括兩個面向:1.淫亂:神所設立的婚姻關係是聖潔的(林前7:14),所以[婚姻,人人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4節)。一切在婚姻之外的[茍合行淫](4節)不但在當時的希臘文化中習以為常,今天也被世界的法律包容,被流行的時尚提倡。但每個信徒都應謹記:[神必要審判](4節)[因為我們的神是烈火](12:29)。2.金錢: [貪愛錢財](5節)會讓我們越來越遠離神,用錢財代替神,滿足自己。古往今來的世人都把無止境的物質慾望當作社會進步的動力,拚命追求更多,更好,更大,但信徒卻[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5節),不把錢財當作偶像。因為世人只能在錢財裡尋求安全感,但跟從主的信徒卻有神無條件的應許:[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5節;申31:6,8)所以可以[放膽](6節)地宣告:[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6節;詩118:6)。7-8節的主題是[效法從前的教會領袖]。第7節信心必然會在那些真正的傳道人的生活中產生功效(11章),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們一生的成果],來[效法他們的信心]。[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8節),祂始終都是信心的來源和對象,祂啟示的真理永遠不變。因此,過去的傳道人的信心榜樣,可以成為後人效法的典範;過去的傳道人的教導真理,也值得我們[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 思想:世界一切人事物都會改變,但[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面對我們餘下的生命我們應該追求,期待的是甚麼呢?我們有否願意被不改變的神成為我們真正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無論你的公義,信實,慈愛沒有絲毫的改變;唯有你是我們生命的追求,是我們生命的意義,願主使我們真知道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