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的主題是[因著信等候應許的見證人][所盼望之事],就是將來才會發生的事。這些未來的事都是根據神的應許,雖然還沒有發生,但信心卻能讓人對應許充滿把握,確信[所盼望之事]必能實現。[未見之事]就是肉眼看不見的事,包括那不能看見的神(11:27)天上的聖所(8:2)替信徒代求的基督7:25)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24)不能震動的國(12:27、28)。這些屬靈的事都是根據神的啟示,雖然肉眼看不見,但信心卻能讓人對啟示產生回應,確信[未見之事]真實存在。第2節表示得著了神的喜悅(6節)從正面表達[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10:38)。[古人]指舊約歷史中的聖徒,他們同樣是因信稱義,所信的是神在舊約中應許的[那有根基的城](10節)[更美的家鄉](16節),從洪水中得拯救(7節)得地為業(8-9節)得後裔(11-12節)從死裡得回兒子(19節)得祝福(20-21節)和賞賜(26節)等等。3-12節用七個[因著信],列舉了七個信心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相信神的創造。第3節是信心使人能相信《創世記》第一章;所作出的信心回應,因為信心能讓人[對未見之事有確據]使我們能認識神的創造和照顧。第二個例子是亞伯獻祭。第4節是信心使亞伯的獻祭能蒙神悅納,亞伯被神[稱讚為義人]結果卻是被該隱嫉妒,殺害(創4:8)似乎毫無益處。但實際上,這並非最終的結局[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信心不但能使亞伯超越死亡,得著永生(10:39)而且也一直向歷代所有的人傳遞這一信息(12:24)信心能勝過死亡,討神喜悅(4節)。第三個例子,是以諾被提。亞伯因信被殺,以諾卻因信被神接走,沒有經過肉身的死亡。因此,信心不但使人得神喜悅,並超越肉身的生死。[神喜悅他的明證](5節),指[以諾與神同行](創5:24),證明他已經得到了神的喜悅。而他既然得到了神的喜悅,證明他必定是有信心的。所以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6節)。第四個例子,是挪亞造方舟。[未見的事](7節)指洪水的審判和借方舟獲救(創6:13-14)。第五個例子是亞伯拉罕離開家鄉。挪亞造方舟的目標是明確的,但亞伯拉罕[遵命出去](8節)離開家鄉迦勒底的吾珥的時候(創11:28)[還不知往哪裡去](8節),完全沒有目標。因此,是信心使人能回應神的呼召,放棄可見的,已知的世界,去尋找一個不可見的,未知的家鄉(14節)。第六個例子是亞伯拉罕在應許之地寄居。亞伯拉罕[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8節)固然首先是[應許之地](9節)迦南(創12:7)但信心卻使他知道,神所賜[永遠的產業](9:15)乃是[那有根基的城](10)。第七個例子是撒拉生子。神應許年邁的撒拉將要生一個兒子(創17:15-16)雖然她一開始有懷疑(創18:12)但信心卻使她改變了態度[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11節)。13-16節是對列祖信心的總結,顯示信心的終點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16節)。[這些人都是存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13節),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撒拉到死都沒有看見子孫像天上的星那樣眾多(12節) ,也沒有看見他們的子孫得迦南的地業(9節)。但信心使他們[從遠處望見](13節)。靈裡[望見]的功效,使他們能[歡喜迎接](13節)。一個目標在天上的人,必然會甘心[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3節)用實際的生活[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14節),等候[那有根基的城](10節)、天上[更美的家鄉](16節)。思想:雖然聖經記載了這些信心的古人的許多軟弱之處,但神卻樂意向人啟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6)。因為他們對神應許的信心,使[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不以為恥](16節),證據就是[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16節),現在他們已經活在天上那座城裡(12:23。 思想: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親近一位我們不信其存在的神或是親近一位臆想出來的神,都是毫無意義的。信心讓我們所信的,是那位主動啟示自己,並且賜下信心來認識祂的神。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因為神主動賜下應許,使人能親近祂;得賞賜。一個人若信有神,卻不相信神的應許,等於不信。我們有否願意因信所神喜悅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樂意應許我們;更賜下不同愛的承諾,讓主更賜下我們對主你的信心,使我作你喜悅的人。阿們!
希伯來書 11:1-17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10:26-39希伯來書 10:26-39
26-31節的主題是[警告背道的危險和刑罰]這是本書最強烈的警告,與6:4-8的警告平行。26節開頭的[因為]顯示26-31節與22-25節的邏輯關係:信徒必須盡自己的本分(22-25節),尤其是不可停止聚會(25節)。停止聚會是背道的開始,而背道的結果是可怕的。[得知真道](26節)可譯為[領受了真理的知識]。所有的犯罪,本質上都是故意的,這裡的[故意犯罪](26)對應舊約裡不能藉著獻祭而得蒙赦免的[擅敢行事](民15:30),與[誤犯了罪](民15:27)相對。在新約聖經中[故意犯罪]就是背道的罪(6:6)[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29節)。 [故意犯罪]的原文是現在分詞,表示不是偶爾軟弱,而是持續地不認主,[把永生神離棄了](3:12)。[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26節)原文與[不用再為罪獻祭了](18節)基本上相同。一方面,基督的獻祭是唯一的救法,祂已經[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12節),不再重複獻祭,所以[故意犯罪],拒絕這救法的人再無其他得救的途徑。另一方面,贖罪祭只適用於誤犯的罪(利4:2)[故意犯罪]只能等候神的審判和刑罰(27節)。27-31節描述背道者將面臨的審判和刑罰。27節引自賽26:11,28節引自申17:6,30節引自申32:35-36。在舊約裡,[人幹犯摩西的律法](28節)憑兩三個人的見證,就可以定罪,[不得憐憫而死](28節)。在新約裡,信徒若持續地不承認[神的兒子]的身份,不尊重[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不理會[施恩的聖靈]的感動,罪行更加嚴重,[他要受的刑罰該怎麼加重呢](29節)?[主審判祂的百姓](30節)顯示背道者仍是信徒。神是公義的,祂為自己的百姓伸冤,是基於公義;祂審判百姓中的背道者,也是基於公義(30節)。背道的信徒若是拒絕神所提供的贖罪祭(26節),只能等待審判和刑罰(27節),[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31節)。32-39節的主題是[存勇敢的心忍耐等候應許]與6:9-11的鼓勵平行。這些信徒在信主之後,曾經為福音遭受逼迫,[忍受大戰的各樣苦難](32節):1.他們[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33節)成為被人恥笑,受羞辱的對象。2.他們[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33節)儘管自己受苦,仍然[體卹了那些被捆鎖的人](34節)。3.他們的[家業被搶去,也甘心忍受](34節)。因為他們[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23節),[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34節),所以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輕看地上的損失。[不可丟棄勇敢的心](35節),指憑信心面對逼迫。[勇敢的心]原文是[坦然](19節)表示不是出於人的勇氣,而是因著對大祭司基督救贖的信心,所以[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35節),也就是[得著所應許的](36節)。屬靈生命的成長總是不進則退,信徒之所以會冷淡退後,[丟棄勇敢的心],往往是因為不能[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23節),不再盼望[更美長存的家業]。[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36節),指忍受逼迫(32-34節),等候神的拯救(37節)。神允許我們暫時落在患難中(37節),是因為[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羅5:3-4)。新約[更美之應許](8:6;9:15;10:23,36)是信徒忍耐的根據,得勝的秘訣。[還有一點點時候](37節)引自賽26:20[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37節)引自哈2:3兩者都是指神的審判和刑罰很快就會到來。[義人必因信得生](38節)引自哈2:4意思是如果要[忍耐],持守[勇敢的心],必須憑著對大祭司基督救贖工作(22節)和新約[所應許永遠的產業](9:15)的信心,只有這信心,才能使信徒[忍受大戰的各樣苦難]。39節表示 [後退]在此特指否認基督,退回猶太教。 思想: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每日我們都有各式各樣的挑戰,無論是生活,信仰,工作,家庭;我們都需要倚靠神從神得力滿有勇敢的心,面對我們的每一天;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我們必因信得生。 祈禱:親愛主,你最知道我們在地上所面對的挑戰,面對的難處;你樂意加我們的力量,因你的應許我們的日子如何,我們力量也如何。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每日都信靠你。阿們!
希伯來書 5:7-14希伯來書 5:7-14
基督屢次預言自己將在耶路撒冷受死,並且一路定意向耶路撒冷而去,但祂並非不懼怕死亡。基督既然有完全的人性,就要接受肉體的一切限制,所以[在肉體的時候](7節)也會經歷疲倦,悲傷,失望和痛苦的掙扎,也會和人類一樣懼怕死亡(2:15) 所以[大聲哀哭,流淚禱告](7節)在客西馬尼園向神禱告:[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可14:35)。基督道成肉身,成為罪人的弟兄,應驗了詩22:22。同樣,神回應基督站在人子地位上的[大聲哀哭,流淚禱告]也應驗了詩22:24。神果然是[那能救祂免死的主](7節)不但使基督有能力順服父神的旨意(約18:11)而且最終得以復活者的身份[在會中](2:12)頌揚神。基督雖然像人一樣[大聲哀哭,流淚禱告]但卻沒有像世人那樣堅持自己的意思,而是禱告:[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因此,基督從父神那裡清楚知道,十字架是成就救恩的惟一道路,順服父神的旨意(太26:39 ,42,44)最終藉著復活,脫離並勝過了死亡。並不是難處被挪去才是[蒙了應允]得著勝過難處的力量更是[蒙了應允]。基督在神性裡不需要學習,但在道成肉身的人性中卻需要學習,所以[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8節)。基督從起頭就存心順從(10:7)但祂也必須用一生學習順從所帶來的後果,[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祂既得以完全](9節)指基督透過道成肉身的順服經歷,不但完成了父神的託付(約17:4)也完成了人類的救恩,有資格成為人類的救主( 9b)和大祭司(10節)。 [並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祂為大祭司](10節)顯示十字架就是基督舉行就職典禮的地方。5:11-6章的主題是[預備心理解麥基洗德的等次]。 (10節)這事到底美在哪裡,本信最初的讀者可能[聽不見](11節),因為他們在屬靈上還不夠成熟。因此,在開始解釋[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7:1)之前;5:11-6章首先從四個面向來預備讀者的心,然後才繼續談論[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6:20):1.要追求屬靈的成熟(5:11-14);2.正確的長進之路(6:1-3);3.警告退後的危險(6:4-8);4.勉勵信徒殷勤路(6:9-12);5.神的應許是可靠的(6:13-20)。11節是信徒屬靈生命的成熟程度,不是根據信主時間的長短,而是根據他們對神話語的接受能力,分辨能力和操練經驗。幼稚信徒的三個標記是:1.聽不進去:[因為你們聽不進去](11節)他們並非因為生來愚鈍,所以[聽不進去];而是因為不求上進,所以屬靈的理解力變得越來越遲鈍。2.走下坡路:12節是他們已經信主很久(10:32)早就應當對真理掌握到可以造就別人的地步,但現在卻還需要對福音的基礎(1:1;2:3)重新補課,退化[成了那需要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奶]比喻最基本的真理,[乾糧]比喻更深厚的真理。缺乏操練:[不熟練仁義的道理](13節),缺乏實踐真理的經驗(14節),就像一個初信主的屬靈[嬰孩](13節)。成熟信徒的三個標記是:1.有領悟力:他們就像[能吃乾糧](14節)的成年人,可以理解更進深的真理,例如背架,順服,得勝,成聖,不會總是停留在淺顯的恩典,慈愛和安慰上。2.勤於操練:[他們的心竅得通達](14節)也就是經常[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提前四7)。3.有分辨力:[就能分辨好歹了](14節)是他們因為平常常常操練,所以漸漸具備了正常的屬靈洞察力(林前2:14-15),從此[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晃,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 思想:既然基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服]每個跟隨祂的門徒也可以效法,也必須經歷。一個能用真理使人得自由的人,自己首先要在苦難中學習順從真理。我[順服]乃是信心的表現(約5:24)但[順服]這個動作,也顯示人要為拒絕救恩承擔責任。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順服主的旨意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願意為我們死,我們難忘你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明白到你的感受,明白到你的掙扎,但要讓我們要學習你的順服父神,求主將你的生命充滿我們,使我明白你,更願意學像主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