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節引用了七段舊約經文,從七個面向宣告神的兒子超越天使:祂是受生的兒子(5節)[受生begotten]是【尼西亞信經】的用語:1.祂接受天使的敬拜(6節);2.祂的僕役是天使(7節);3.祂是神國之王(8-9節);4.祂是創造者(10節);5.祂是長存者(10-12節);6.祂是得勝者(13-14節)。7.第5節原文以[因為]開始,顯示5-14節是解釋為何神的兒子[遠超過天使](4節)。8.第5節引用了猶太人都接受的兩節舊約彌賽亞預言:1.[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5節)引自詩2:7彌賽亞詩篇。2.[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子](5節),引自撒下7:14大衛之約。雖然天使也被稱為[神的眾子](伯1:6)但他們都是受造之物。只有神的兒子才是被生的(5節)與神是在生命裡的連結,並不是受造之物(西1:15)。天使只是傳遞生命信息的使者,而神的兒子卻是生命本身(約11:25);神兒子把真正的生命顯明在人面前,惟有祂才能叫人[得生命](約10:10)。(6節)引自神對彌賽亞的應許:[我要立祂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詩89:27)。1.[長子]指神的兒子復活之後的尊貴地位(出四22)。祂原是神的獨生子(約1:18),但因著祂的死而復活,讓所有信祂的人都得著[長子]的尊貴地位。2.[長子]也顯示神的兒子超越的地位,祂不只是[首生者](西1:15),配[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神的使者都要拜祂](6節)引自申三十二43證明神兒子的神性。[神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人](7節),引自詩一104:4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比喻天使是神所使用的器皿,雖然能力很大,但都是受造之物,但神的兒子卻是[創造諸世界的](2節)。8-9節引自詩45:6-7。天使只是[使者]、[僕人],神的兒子在國度裡卻是坐寶座的君王(8-9節)。[同伴](9節)在此是藉喻天使。雖然天使從未受膏,但前後文都是神的兒子與天使的比較,所以這裡是用借喻來襯托神的兒子比天使更偉大。10-12節引自詩102:25-27。雖然這段經文在詩102篇裡是指著聖父說的,但聖靈在此卻應用到聖子身上,表明父和子是一體的,這是猶太教徒成為基督徒的重大觀念改變。[立了地的根基](10節)指創造(伯38:4)。[天](10節)與[地]合起來,代表一切受造之物。在當時的希臘羅馬文化之下,人們普遍相信這個世界是永不朽壞的。但詩篇早已啟示,受造世界看起來不變,其實都是暫時的。[天地都要像衣服漸漸舊了](11節),熵值越來越大,最後歸於[熱寂]死亡。[像衣服],暗示天地存在的意義是為了供人生存(亞12:1)。(13節),引自詩110:1,這是主耶穌(太22:44)彼得(徒2:34 ;彼前3:22)保羅(林前15:25)都引用過的彌賽亞詩篇,在本書中也被兩次引用(13節;10:12-13)。神的兒子坐在寶座上,不但顯明了祂超越一切受造物的王權,也顯明了祂超越仇敵的得勝。神的兒子只一次被差到世上(10:10),天使則是持續不斷地[被差遣](14節);神的兒子是道成肉身的神僕(10:5-7)天使只是[服役的靈](14節);神的兒子作成了永遠的救恩(2:10;5:9),天使則是[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14節)。因此,信徒應把心思單單放在神的兒子身上,而不是注意天使,或把神的兒子降到與天使同等的地位上。 思想:神的兒子能使無形的能量轉化為有形的質量,也能讓有形的質量轉化為無形的能量,祂【權能的命令】(3節)是遠超一切受造的包括:天使,人類以及任何的事物。我們有否將其他的人,事,物當作與主基督耶穌同等的地位在我們心中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基督,你是充滿榮耀權能的神,你是生命的主,更是創造我們生命的主宰;沒有任何人,事,物,能與你相比,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真知道認識我們生命的主。不再以別的人,事,物代替主你在我們心中的位置。阿們!
希伯來書 1:5-14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11:1-17希伯來書 11:1-17
11章的主題是[因著信等候應許的見證人][所盼望之事],就是將來才會發生的事。這些未來的事都是根據神的應許,雖然還沒有發生,但信心卻能讓人對應許充滿把握,確信[所盼望之事]必能實現。[未見之事]就是肉眼看不見的事,包括那不能看見的神(11:27)天上的聖所(8:2)替信徒代求的基督7:25)天上的耶路撒冷(12:22-24)不能震動的國(12:27、28)。這些屬靈的事都是根據神的啟示,雖然肉眼看不見,但信心卻能讓人對啟示產生回應,確信[未見之事]真實存在。第2節表示得著了神的喜悅(6節)從正面表達[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10:38)。[古人]指舊約歷史中的聖徒,他們同樣是因信稱義,所信的是神在舊約中應許的[那有根基的城](10節)[更美的家鄉](16節),從洪水中得拯救(7節)得地為業(8-9節)得後裔(11-12節)從死裡得回兒子(19節)得祝福(20-21節)和賞賜(26節)等等。3-12節用七個[因著信],列舉了七個信心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相信神的創造。第3節是信心使人能相信《創世記》第一章;所作出的信心回應,因為信心能讓人[對未見之事有確據]使我們能認識神的創造和照顧。第二個例子是亞伯獻祭。第4節是信心使亞伯的獻祭能蒙神悅納,亞伯被神[稱讚為義人]結果卻是被該隱嫉妒,殺害(創4:8)似乎毫無益處。但實際上,這並非最終的結局[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信心不但能使亞伯超越死亡,得著永生(10:39)而且也一直向歷代所有的人傳遞這一信息(12:24)信心能勝過死亡,討神喜悅(4節)。第三個例子,是以諾被提。亞伯因信被殺,以諾卻因信被神接走,沒有經過肉身的死亡。因此,信心不但使人得神喜悅,並超越肉身的生死。[神喜悅他的明證](5節),指[以諾與神同行](創5:24),證明他已經得到了神的喜悅。而他既然得到了神的喜悅,證明他必定是有信心的。所以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6節)。第四個例子,是挪亞造方舟。[未見的事](7節)指洪水的審判和借方舟獲救(創6:13-14)。第五個例子是亞伯拉罕離開家鄉。挪亞造方舟的目標是明確的,但亞伯拉罕[遵命出去](8節)離開家鄉迦勒底的吾珥的時候(創11:28)[還不知往哪裡去](8節),完全沒有目標。因此,是信心使人能回應神的呼召,放棄可見的,已知的世界,去尋找一個不可見的,未知的家鄉(14節)。第六個例子是亞伯拉罕在應許之地寄居。亞伯拉罕[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8節)固然首先是[應許之地](9節)迦南(創12:7)但信心卻使他知道,神所賜[永遠的產業](9:15)乃是[那有根基的城](10)。第七個例子是撒拉生子。神應許年邁的撒拉將要生一個兒子(創17:15-16)雖然她一開始有懷疑(創18:12)但信心卻使她改變了態度[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11節)。13-16節是對列祖信心的總結,顯示信心的終點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16節)。[這些人都是存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13節),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撒拉到死都沒有看見子孫像天上的星那樣眾多(12節) ,也沒有看見他們的子孫得迦南的地業(9節)。但信心使他們[從遠處望見](13節)。靈裡[望見]的功效,使他們能[歡喜迎接](13節)。一個目標在天上的人,必然會甘心[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3節)用實際的生活[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14節),等候[那有根基的城](10節)、天上[更美的家鄉](16節)。思想:雖然聖經記載了這些信心的古人的許多軟弱之處,但神卻樂意向人啟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6)。因為他們對神應許的信心,使[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不以為恥](16節),證據就是[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16節),現在他們已經活在天上那座城裡(12:23。 思想: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親近一位我們不信其存在的神或是親近一位臆想出來的神,都是毫無意義的。信心讓我們所信的,是那位主動啟示自己,並且賜下信心來認識祂的神。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因為神主動賜下應許,使人能親近祂;得賞賜。一個人若信有神,卻不相信神的應許,等於不信。我們有否願意因信所神喜悅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樂意應許我們;更賜下不同愛的承諾,讓主更賜下我們對主你的信心,使我作你喜悅的人。阿們!
希伯來書 6:9-20希伯來書 6:9-20
9-12節的主題是[勉勵信徒殷勤行道]。第9節這顯示4-8節只是警告,並非讀者實際的光景。[屬於救恩]意思是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們的救恩是真實的(10節)。雖然他們現在的情況並不能代表將來也能堅持,但只要得救的經歷是真實的[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7:25)。公義的神不會[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10節),因為信徒遵行神的旨意[所做的工],反映了[為祂名所顯的愛心]。11節表示因為信徒基於愛心的殷勤服事,動機是因為愛神;工作和愛心的見證,正是他們得救的確據(10節)。12節可[懈怠]原文與[聽不進去](5:11)是同一個詞,那裡是說在聽道上不要懈怠,這裡是說在行道上不要懈怠,兩者都會使屬靈的生命停滯不前。相反,一個[藉著信和忍耐]殷勤行道的人,必能[承受應許]。13-20節的主題,是[神的應許是可靠的]。13-14節引自創22:16-17神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使他和他的後裔必得承受世界(羅4:13),即神永遠的產業(11:10,16)。(16節)指當時的人必須找比自己更大的人確認所起的誓,否則這個誓言就毫無價值。但是神[沒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著起誓的](13節)所以祂自己所說的話就夠了。神[指著自己起誓](13節)指神的誓言就像祂自己的存在一樣確定。神[起誓]的事實本身,暗示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不會立即實現,否則神就不必以誓言來保證祂的應許了。因此,亞伯拉罕從得著應許開始,就成了一個[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12節)最好榜樣。15節指亞伯拉罕等候了15年,才生下神所應許的後裔以撒(創15:4);而從他生下以撒到[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創22:17),又過了約四百年(創15:13)。17節表明神降卑自己,照人的習俗[以起誓作保證]。18節[這兩件不可更改的事]指神的應許和誓言,就像舊約裡的兩個見證人(申19:15)。這兩件事是完全可以信賴的,因為它們都是來自絕不說謊的神。因此,信徒的指望不在於自己的信仰有多穩固,而在於神的應許和誓言絕對可靠。[幔內](19、20節),指至聖所。在會幕裡,用幔子分隔聖所與至聖所,代表神同在的約櫃在幔內的至聖所(出26:33)。18-19節用三個比喻來形容耶穌基督。1.基督是我們的[避難所]。舊約的百姓若是誤殺了人,可以逃到逃城裡(民35:6,9-32)或抓住祭壇的角(出21:14)尋求庇護。信徒就像[逃往避難所]的人,而[擺在我們前頭的指望]就是基督。我們只要躲在基督裡,抓緊基督,就有得救的盼望。2.基督是我們[靈魂的錨](19節)當時航海的船隻若因低潮或其他原因無法及時入港,水手就會在港口外將錨拋越過沙灘,固定在港口內的海床上,船才能忍受大海浪的衝擊。等潮水漲高後,船隻再安全駛入港口。信徒的[指望](19節)像[靈魂的錨],直接[通入幔內](20節),也就是天上的至聖所,能確保信徒屬靈生命的安全。初期教會的信徒常以錨的圖案作為他們的象徵,並且和魚的圖案連結在一起。3.基督是我們的[先鋒](20節) [作先鋒的耶穌](20節)是我們的代表,祂進入了天上的至聖所,是[為我們進入幔內](20),不但為我們在神面前代贖,也使[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為跟隨祂的人開通了來到神面前的路,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卹,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4:16)。19-20節預告了7-11章的主要內容,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 思想:經文讓我們一再明白神對這救恩一再的保證;更因耶穌基督[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20節)與人間的大祭司不同,既是我們的[避難所],也是我們[靈魂的錨],更是我們的[先鋒]。只有基督,才是每個信徒得救的指望和確據。我們有否確認主為我們作成的救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成就的救恩,更要藉著神的起誓,你成為我們的[避難所],也是我們[靈魂的錨],更是我們的[先鋒];求主使我們確認你救恩的果效,使我們一生單單信靠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