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 3:1-6

希伯來書 3:1-6

1-6節的主題是[大祭司,神兒子耶穌是安息的盼望]與4:14-16[大祭司,神兒子耶穌是安息的保障]首尾呼應;第1節原文以[所以]開始。因為作者已經宣告基督[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2:17)所以現在要求讀者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1節)。這些信徒面對逼迫和試探,之所以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是因為他們過於專注自己和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專心[思想]基督。第1節從四個角度描述了重生信徒的身份:1.他們都是[弟兄](1節),既是作者的弟兄,也是基督的弟兄(2:11)。因為他們都是聖靈重生的,所以[都是出於一](2:11)。2.他們都是[聖潔](1節)的也就是被基督分別為聖,屬於神的聖徒(2:11)。他們都是[同蒙天召的](1節)並非根據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而相信,而是出於神的[天召]。他們都是回應呼召,宣認相同信仰的。(1節) [所認]可譯為[所宣認]耶穌是他們所共同承認的信仰核心。第1節宣告了耶穌基督的雙重職分:1.祂是神的[使者](1節):原文就是[使徒]。每個信主的人都要承認主耶穌有完全的神性,祂奉父神差遣,道成肉身彰顯父(約1:18)。而祂所差遣的使徒,正是祂自己[使者]職分的延伸(約17:18)。2.祂是人的[大祭司](1節):每個信主的人都要承認主耶穌有完全的人性,祂是人在神面前的代表和中保(提前2:5),施行救贖之工(約3:17)。(2節)引自神對摩西的評價:[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祂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12:7)。摩西是奉神差遣頒布律法的使者,也在亞倫承接聖職之前兼任大祭司(利8:14-24)。耶穌基督也兼任[使者](1節)和[大祭司](1節),但卻超越了摩西(3-6節)。雖然基督和摩西都是向神[盡忠]但卻有兩個根本的不同:1.基督是房屋的建造者,摩西是房屋(3-4節):[房屋οἶκος](3,4節)原文與[家](2,5,6節),[殿](太12:4)是同一個詞,是雙關語。摩西只是神家的一員,被用來建造神家的[活石](彼前2:4-5),基督卻是神的家(提前三15),教會(太十六18)和聖殿(約二19)的真正建造者;因此,[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3節)。2.基督是房主的兒子,摩西是房主的僕人(5-6節):摩西是在[僕人]的地位上[向神的全家盡忠],而基督是在[兒子]的地位上[治理神的家]。[僕人]的事奉是[為將來要談論的事作證],預備和見證[兒子]的工作(路24:44-45)。5-6節[膽量parrhesia]原文與[坦然無懼](4:16)指信徒可以靠著神的兒子坦然無懼地來到父神面前。[誇耀kauchema]原文與[歡樂](腓1:26)是同一個字,指蒙赦免的罪人[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腓1:26)。人不能靠著[堅持]進入神家,但只有[堅持]才能證明自己屬於神家,接受神兒子的治理,所以說:[我們若堅持因盼望而有的膽量和誇耀,我們就是祂的家了]。因為能使[同蒙天召]的人得救的信心,是始於基督,並且在[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2)裡持續,所以才能[堅持到底](6,14節)。正如主耶穌對那些承認信祂的猶太人所說的:[你們若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1)。 思想:我們是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因此,我們若對自己賴以得救的福音不清不楚(林前15:1-2),不能[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西1:23),或許表示起初就沒有真實的信心(林後13:5)。我們就必須仰望那忠心為這家的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讓我們活出堅定不移信仰忠心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是那忠心為這家的使者,為大祭司,你為我們完成神的救贖,更為我們為神的家忠心,求主使我們仰望你,使我們因你得著信心與盼望。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7:11-19希伯來書7:11-19

11-19節證明基督的祭司職任才能使人得完全。1-10節已經證明了麥基洗德超越了利未祭司,但也有人會認為∶麥基洗德的等次無論如何超越,總是曇花一現,亞倫的等次則歷經千年,還是有價值的。因此,11節繼續指出:神的百姓不能[藉這職任能完全](11節)也就是不能[進到神面前](19節)。[利未人祭司職任](11節)只能叫人[想起罪來](10:3),[斷不能除罪](10:3-4)所以也不能使人得赦免(10:18)良心得潔淨(9:9),因而與神恢復完全的相交(9:14;10:1,14)。因此,需要另外興起一位[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的祭司,才能使人[得完全]。律法是以利未祭司製度為基礎的,所以說[從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職任以下受律法](11節)。既然百姓並不能[藉這職任能得完全],所以律法也就[一無所有](19節)。因此,[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12節)。[這話所指的人本屬別的支派](13節)指[另外興起一位祭司](13節),不是來自利未支派。摩西律法只允許利未支派中亞倫的子孫擔任祭司(出28:1)其他支派[從來沒有一人伺候祭壇](13節)。當時的猶太人都承認彌賽亞基督將出於猶大支派(太2:4-6),甚至用[大衛的子孫](太21:9)來代稱彌賽亞基督,而主耶穌正是出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子孫](太1:1-2),所以說[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14節)。雖然[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14節),但在猶太人所公認的彌賽亞詩篇預言:[你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110:4)不是利未的後裔。先知撒迦利亞也預言,大衛的後裔既是君王,又是祭司:[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祂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祂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亞6:12-13)。死海古卷表明,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當時猶太人認為將有兩位彌賽亞:一位是君王和戰士,是出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後裔;而另一位是祭司,出自利未支派。[等次]只是指一個體系,[樣式]則表明,麥基洗德這個人本身就預表了基督(3,16節)。(15節) [我的話更是顯而易見的了]意思是既然已經[照麥基洗德的樣式,另外興起一位祭司來](15節),就證明[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新約將代替舊約。[祂成為祭司](16節)顯示基督的祭司職任與祂的道成肉身是分不開的,祂具備作祂子民大祭司的資格,是因為祂與人同有血肉之軀(2:14,17)。[照屬肉體的條例](16節)指利未祭司依照家譜世襲的製度,是必死的。主耶穌基督[照著無窮之生命的大能](16節),勝過了死亡,以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羅1:4)並在這生命中成為永遠的大祭司,[祂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24節)可以拯救我們到底(25節)。17節再次引自了詩110:4(5:6)要我們注意關鍵字[永遠]也就是[無窮之命]。[先前的條例](18節)指規定只有亞倫的子孫才能擔任祭司的[屬肉體的條例](16節)以及建立在利未祭司製度基礎上的獻祭,禮儀條例。[軟弱無益](18節),指[律法原來一無所成](19節)並不能讓人[藉這職任能得完全](11節)[進到神面前](19節)。 [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因為它的基礎[利未人祭司職任](11節)就存在局限性。[廢掉](18節)是法律用語,指法律的廢除。新約的祭司不再照[屬肉體的條例]設立,主後70年聖殿被毀,猶太教也不再有祭司,當時擔任祭司的撒都該人很快也從歷史上消失了;[引進了更美的指望](19節)。 思想:經文要讓我們明白藉著主耶穌基督大祭司的職任,信徒得以坦然無懼地親近神,不再受制度,不再受階級,甚至宗教去限制;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我們的大祭司,你要將我們完全帶到神的面前,你將這美好的指望賜給我們,使我們進到神面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肋。願我們一生都樂意到神的面前。阿們!

希伯來書 10:1-14希伯來書 10:1-14

1-4節的主題是[律法的獻祭不能除罪]與11-14節[基督的獻祭永遠除罪]前後呼應。第1節[完全]指罪人因著罪得赦免(18節),良心得潔淨(2-3節),得以毫無阻攔地親近神(7:19),事奉神(9:14)。第2節[不再覺得有罪了],指罪人知道自己的罪已得赦,不再被神看為污穢(亞3:3-4),所以良心得著潔淨,恢復平安。只有基督的獻祭才有[一次潔淨]永久有效的功能。[獻祭的事豈不早已停止了嗎]表明律法的獻祭並沒有永久的果效,也暗示當時聖殿的獻祭還在進行,表明本信寫於主後70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之前。舊約每年的贖罪日,都證明前一年的贖罪祭並沒有永久除去罪,功用只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3節),提醒人還必須預備下一年的贖罪日。[罪]原文是複數,就是從上一個贖罪日到這個贖罪日之間所累積起來的罪。而大祭司在贖罪日獨自進入至聖所,這個行動本身就讓百姓深刻地體會到,罪仍然阻擋他們與神相交。[公牛和山羊的血](4節),是贖罪日的獻祭。舊約的獻祭只能提供外表和禮儀的潔淨,並沒有[除罪](4節)的實際功效。因為人的罪與犧牲的血之間並沒有真正的關係,公牛和山羊是沒有理性的,它們被殺既非出於自願,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所以它們的血並不能除去作為萬物之靈(2:6-8),有道德意識的人的罪。整個舊約獻祭制度的惟一價值,是預表更美的祭物基督(5-10節)。5-10節的主題是[神預備了更美的祭物],這是9:23-10:18[基督是更美的祭物]的中心。舊約的[祭物和禮物](5節)[燔祭和贖罪祭](6節)並沒有[除罪](4節)的功效,所以並不能使神心滿意足,只有聖潔無罪的基督才能蒙神悅納,[擔當了多人的罪](九28)。5-7節引自詩40:6-8的七十士譯本,採用了猶太拉比的米大示釋經法,先引一段舊約經文(5-7節),然後加以詮釋(8 -10節):[你曾經給我預備了身體](5節),在希伯來舊約中是[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舊約的律法規定,若有奴僕願意終身服事主人,他的主人就要用錐子穿他的耳朵,表示接納他的獻身(出21:5-67)。因此,[你已經開通我的耳朵]相當於[你曾經給我預備了身體]作為奉獻之用。[為要照你的旨意行](7節)顯示基督道成肉身,成就救贖,完全是根據父神的旨意。救恩不是慈愛的聖子從忿怒的聖父手下搶救人的生命,而是[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羅3:25),主動[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4:10)。[可見祂是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10節),指基督用自己作為更美的祭物,代替了[按著律法獻的](8節)的祭物。救恩是聖父,聖子,聖靈共同工作的結果。基督一次獻上的身體是父神為祂預備的(5節),父神接納我們,是因為基督完全遵行了祂的旨意(7,9節)。而[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9:14),我們才能永遠[得以成聖](10節),與父神恢復正常的關係。11-14節的主題是[基督的獻祭永遠除罪]與1-4節[律法的獻祭不能除罪]前後呼應。祭司的[站著](11節)與基督的[坐下](12節)成對比,[站著]表示還沒完成工作。祭司的[屢次](11節)與基督的[一次](12節)成對比,[屢次]表示舊約的祭物[永遠不能除罪](11節)。12-13節引自詩110:1宣告基督已經成就了救贖,等候最終的得勝:12節顯示基督一次獻祭的除罪果效是永遠的。 [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14節),使那些被基督分別為聖的人與神的關係得以完全(15-18節),也就是罪得赦免( 18節),良心得潔淨(2-3節),毫無阻擋地親近神(7:19),事奉神(9:14)。[從此,等候祂仇敵成了祂的腳凳](13節)這也是提醒讀者,不要置身於已被打敗的仇敵之列(2:14),而要站在得勝的基督一邊。 思想:因為主耶穌基督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主的救贖帶來的不只是讓我們罪得赦免,更要我們成為聖潔,完成屬於神,完全進到與神美善的關係中,這才是主所作成救恩的功效,也是我們生命最重要處理的事情。 祈禱:親愛主,你為我們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你的救恩是完美的,你所作成的是要我們永遠屬於神,更能永遠完全地到神的面前。願我們每日都享受在你成就的美善的救恩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