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1:1-4

希伯來書1:1-4

【希伯來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稱為[致希伯來人](Epistle to the Hebrews)。【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壹,貳,叁書】【猶大書】被稱為[一般書信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書信Catholic Epistles ]因為這些書信都沒有指明特定的收信人,而且作者並非保羅。1-4節原文是由多個子句組成的一句話,堪稱古典希臘文中最高雅的傑作之一[古時πάλαι][眾先知προφήταις][多次πολυμερῶς]、[多方πολυτρόπως] [列祖πατράσιν]原文都是用希臘字母[π]開頭。作者先用22節經文闡明了神兒子的所是和所做(1:1-2:8),然後才指出:神的兒子就是耶穌基督(2:9)。(1節)循序漸進地透過舊約時代的先知,以不同的方式向猶太人的祖先啟示祂的旨意。神若不主動向人說話,人就不可能認識神;神在古時所說的話,在每個世代都有現實意義。(2節)指神兒子的道成肉身開啟了[末世]。舊約的歷史是有價值的,因為神透過歷史說話;但舊約的歷史也是不完全的,因為只有神的兒子才是啟示的頂峰。神自我啟示的頂點,就是[藉著祂兒子]來發表祂自己。神[藉著眾先知]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為[祂兒子]預備。 [眾先知]說出了神的[道],而神的兒子自己就是神的[道](約1:1)。聖子在地上的所是和所做(2-3節)向世人顯明了聖父的所是和所作所是。1-4節宣告了神的兒子超越萬有的所是和所作:1.祂是所有者:神[早已立祂為承受萬有的](2節)神的兒子擁有世界(林前10:26)就是神榮耀計畫的目的,永遠旨意的中心(弗1:10)。正因為如此,宇宙的存在才有了根據和意義。2.祂是創造者:神的兒子是神的道(約1:1)包括物質與非物質的世界(創1:1)也為人類的命運訂定了美好的旨意。歷史的目的就是要神國臨到地上,神的兒子作王(林前15:25)。[諸世界]原文是[諸世代],是猶太人的慣用語,指宇宙的時間和空間。3.祂與神合一:神的兒子[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3節)與神的本性完全相同。神的本性是合一的,並沒有某種屬性凌駕於別的屬性之上或之先。[本體]原文指本性,本質。 [真像charakter]原文是印模在錢幣上壓出的印記,後來演變成英文的[性格character]。4.祂是照顧者:[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3節)話語裡帶著權柄和能力。 [托住萬有],指維持宇宙井然有序地穩定運行,把宇宙和歷史帶向神所既定的目標(林前15:24-25)。5.祂是救贖者:[洗淨了人的罪](3節)讓人[得與神和好](羅5:10),把萬有恢復到神起初的旨意裡去。神的兒子一面[托住萬有],令人高不可攀;一面又[洗淨了人的罪],讓人可近可親。6.祂是得勝者:現在[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3節)等候神使祂的仇敵作祂的腳凳(13節)。[右邊]在古代中東代表尊榮的地位(王上2:19)猶太人都知道坐在神寶座右邊的就是彌賽亞(詩110:1)。7.祂超越天使:神的兒子道成肉身後[比天使微小一點](2:7)降卑於天使之下,但卻藉著死而復活。在聖經裡,名字代表一個人的特性(撒上25:25)。只有神的兒子才配作神完全的發表(約14:11)[祂所承受的名](4節)乃是[兒子](5節)的名,所以[比天使的名更尊貴] (4節),[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因此,神[藉著祂兒子]向人類說話,也[遠超過天使](4節),比藉著天使所傳的律法更有權威(2:2)。 思想:神的能力與神性從宇宙如此之大,人類如此渺小,我們都能夠感受與經歷;但人的罪卻需要宇宙的創造者和照顧者親自施行救贖,可見罪已經嚴重危害了神的創造。我們有否看到上主的神性,讓我們敬畏祂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是神,充滿神的能力與神性,你真的是超越一切;求主讓你的神性光照我們,使我們進到你的榮耀與權能當中,使我們有敬畏的心,遠離罪惡。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3:1-6希伯來書 3:1-6

1-6節的主題是[大祭司,神兒子耶穌是安息的盼望]與4:14-16[大祭司,神兒子耶穌是安息的保障]首尾呼應;第1節原文以[所以]開始。因為作者已經宣告基督[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2:17)所以現在要求讀者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1節)。這些信徒面對逼迫和試探,之所以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是因為他們過於專注自己和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專心[思想]基督。第1節從四個角度描述了重生信徒的身份:1.他們都是[弟兄](1節),既是作者的弟兄,也是基督的弟兄(2:11)。因為他們都是聖靈重生的,所以[都是出於一](2:11)。2.他們都是[聖潔](1節)的也就是被基督分別為聖,屬於神的聖徒(2:11)。他們都是[同蒙天召的](1節)並非根據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而相信,而是出於神的[天召]。他們都是回應呼召,宣認相同信仰的。(1節) [所認]可譯為[所宣認]耶穌是他們所共同承認的信仰核心。第1節宣告了耶穌基督的雙重職分:1.祂是神的[使者](1節):原文就是[使徒]。每個信主的人都要承認主耶穌有完全的神性,祂奉父神差遣,道成肉身彰顯父(約1:18)。而祂所差遣的使徒,正是祂自己[使者]職分的延伸(約17:18)。2.祂是人的[大祭司](1節):每個信主的人都要承認主耶穌有完全的人性,祂是人在神面前的代表和中保(提前2:5),施行救贖之工(約3:17)。(2節)引自神對摩西的評價:[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祂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12:7)。摩西是奉神差遣頒布律法的使者,也在亞倫承接聖職之前兼任大祭司(利8:14-24)。耶穌基督也兼任[使者](1節)和[大祭司](1節),但卻超越了摩西(3-6節)。雖然基督和摩西都是向神[盡忠]但卻有兩個根本的不同:1.基督是房屋的建造者,摩西是房屋(3-4節):[房屋οἶκος](3,4節)原文與[家](2,5,6節),[殿](太12:4)是同一個詞,是雙關語。摩西只是神家的一員,被用來建造神家的[活石](彼前2:4-5),基督卻是神的家(提前三15),教會(太十六18)和聖殿(約二19)的真正建造者;因此,[祂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3節)。2.基督是房主的兒子,摩西是房主的僕人(5-6節):摩西是在[僕人]的地位上[向神的全家盡忠],而基督是在[兒子]的地位上[治理神的家]。[僕人]的事奉是[為將來要談論的事作證],預備和見證[兒子]的工作(路24:44-45)。5-6節[膽量parrhesia]原文與[坦然無懼](4:16)指信徒可以靠著神的兒子坦然無懼地來到父神面前。[誇耀kauchema]原文與[歡樂](腓1:26)是同一個字,指蒙赦免的罪人[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腓1:26)。人不能靠著[堅持]進入神家,但只有[堅持]才能證明自己屬於神家,接受神兒子的治理,所以說:[我們若堅持因盼望而有的膽量和誇耀,我們就是祂的家了]。因為能使[同蒙天召]的人得救的信心,是始於基督,並且在[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12:2)裡持續,所以才能[堅持到底](6,14節)。正如主耶穌對那些承認信祂的猶太人所說的:[你們若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1)。 思想:我們是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因此,我們若對自己賴以得救的福音不清不楚(林前15:1-2),不能[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西1:23),或許表示起初就沒有真實的信心(林後13:5)。我們就必須仰望那忠心為這家的使者,為大祭司的耶穌,讓我們活出堅定不移信仰忠心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是那忠心為這家的使者,為大祭司,你為我們完成神的救贖,更為我們為神的家忠心,求主使我們仰望你,使我們因你得著信心與盼望。阿們!

希伯來書 13:9-25希伯來書 13:9-25

[那諸般怪異的教訓](9節)都是從前的傳道者沒有教導過的,而是來自猶太教。屬靈的生命只能[靠恩得堅固](9節),讓[施恩的聖靈](10:29)來堅固,剛強。(9節) [靠飲食]就是倚靠人的獻祭和行為。[飲食]可能是指先被獻上為祭,然後由獻祭者享用的平安祭(利19:5-6)。新約的信徒[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9節),因為我們另外有一個祭壇和祭物(10-12節):1.新約的祭壇比喻十字架,[上面的祭物](10節)比喻基督。2.這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12節)。因為基督是[一次永遠的贖罪祭](10:12)[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11節)。舊約贖罪祭分兩種:若祭祀的血沒被帶進聖所,祭司應當吃掉祭物(利6:26);若是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利4:5)祭司就不可吃(利6:30),祭物必須[被燒在營外](11節)。3.舊約大祭司[一年一次](9:7)在贖罪日帶著血進入至聖所,為自己和百姓贖罪(利16:27),使他們[在耶和華面前得潔淨,使盡一切的罪愆](利16:30)。同樣,[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 [也就在城門外受苦](12節),被釘在耶路撒冷城外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太27:33),就像贖罪日的祭品[被燒在營外]。13節比喻猶太信徒脫離棄絕主的猶太教,甘心被猶太社群驅逐。14節這是信徒應當跟隨基督[出到營外]的原因和目的。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地上[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12:27)。當年輝煌的羅馬城、亞歷山大城,耶路撒冷城,如今早已成為廢墟。在新約的祭壇上,信徒的屬靈獻祭[要靠耶穌](15節),因為祂是我們的大祭司。15-16節列舉兩種[神所喜悅的](16節)祭物,都是屬靈的平安祭,是刻意與第9節物質的平安祭作對比:1.[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15節),這是[與神相交](約壹1:6),動機是因為愛神。神喜悅祂的百姓[以感謝為祭獻與神](詩50:14)這是[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15節)。感謝祭是一種平安祭(利7:12)人越認識神,越充滿感恩。2.[行善與捐輸](16節)這是與弟兄[彼此相交](約壹一7),動機是因為愛神而愛弟兄(約壹4:20-21)。[行善與捐輸]的對象雖然是人,但實際上是向神獻上的平安祭(利3:1-17)。17節的主題是[順服現在的教會領袖]信徒不能因為同為弟兄而輕看教會領袖,必須[遵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並且要順服](17節),這實際上是順服神。而教會領袖的首要責任,是為信徒的靈魂警醒,若只是關心教會人數的增長,各種工作的開展,卻不能照看,造就群羊的屬靈生命,將來就無法向主[交帳]。18-19節是作者請收信者代禱,顯示作者與收信者的關係密切,也顯示作者非常注重代禱的功效。雖然代禱並不能搖動神的手,但卻能使代禱者的信心更長進,與神更親近。18節代禱的原因不明,可能因為作者改變了行程(19節)。20-21節是作者為收信者祝禱。這段禱告意味深長,蘊含豐富的真理:1.[願賜平安的神](20)使人[從死裡復活的神](20節)[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20節),這三個稱呼對於面臨逼迫的信徒是極大的安慰和鼓勵。2.主耶穌是獻上[永約之血](20節)的[大祭司](9:11),也是[群羊的大牧人](約10:11-18)。父神[憑永約之血](20節)使主耶穌從死裡復活,表明祂的獻祭已經蒙神悅納,也證明以祂的獻祭為基礎的新約已經確立了。3.神[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21節),目的要叫我們適合[遵行祂的旨意](21節)。沒有人能靠著自己的努力[遵行祂的旨意],只有神的工作才能使人的工作成為可能:祂先用各樣美善的屬靈恩賜裝備我們(21節),藉著耶穌基督的靈在我們心裡[行祂所喜悅的事](21節)。只有神自己的工作,才能使[榮耀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21節)。22-25節是書信的結尾。[略略寫信](22節)指與本信所涉及主題的重要性和難度相比,本信的篇幅並不太長,省略了一些事而未詳細說明(9:5) 比《羅馬書》和《哥林多前書》都短。[勸勉的話](22節),原文為複數,指分佈在本信中的勸勉。提摩太是本信惟一提到名字的人,作者是提摩太的同工,很可能也是保羅的同工。提摩太很可能是保羅殉道後被囚(提後四6),主後68年尼祿死後被釋放的。[引導你們的各位](24節)指收信教會的長老和同工。[從義大利來的人](24節),可能是定居海外的義大利人。本信可能是寫給羅馬教會的,所以他們也一起向羅馬教會問安。 思想:主 [出到營外,就了祂去]是要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與基督一同受苦。特別指當時的猶太信徒脫離猶太教,放棄羅馬帝國對合法宗教的保護,預備面對各種逼迫,甚至殉道。我們有否看到主的捨己使我們願意作捨己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我們的罪,出到營外,為我們受苦受受死,願我們看看捨己的你,使我們作你真的門徒,使我們更明白十字架,願意為主作捨己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