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節證明基督的祭司職任才能使人得完全。1-10節已經證明了麥基洗德超越了利未祭司,但也有人會認為∶麥基洗德的等次無論如何超越,總是曇花一現,亞倫的等次則歷經千年,還是有價值的。因此,11節繼續指出:神的百姓不能[藉這職任能完全](11節)也就是不能[進到神面前](19節)。[利未人祭司職任](11節)只能叫人[想起罪來](10:3),[斷不能除罪](10:3-4)所以也不能使人得赦免(10:18)良心得潔淨(9:9),因而與神恢復完全的相交(9:14;10:1,14)。因此,需要另外興起一位[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的祭司,才能使人[得完全]。律法是以利未祭司製度為基礎的,所以說[從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職任以下受律法](11節)。既然百姓並不能[藉這職任能得完全],所以律法也就[一無所有](19節)。因此,[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12節)。[這話所指的人本屬別的支派](13節)指[另外興起一位祭司](13節),不是來自利未支派。摩西律法只允許利未支派中亞倫的子孫擔任祭司(出28:1)其他支派[從來沒有一人伺候祭壇](13節)。當時的猶太人都承認彌賽亞基督將出於猶大支派(太2:4-6),甚至用[大衛的子孫](太21:9)來代稱彌賽亞基督,而主耶穌正是出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子孫](太1:1-2),所以說[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14節)。雖然[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14節),但在猶太人所公認的彌賽亞詩篇預言:[你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110:4)不是利未的後裔。先知撒迦利亞也預言,大衛的後裔既是君王,又是祭司:[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祂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祂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亞6:12-13)。死海古卷表明,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當時猶太人認為將有兩位彌賽亞:一位是君王和戰士,是出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後裔;而另一位是祭司,出自利未支派。[等次]只是指一個體系,[樣式]則表明,麥基洗德這個人本身就預表了基督(3,16節)。(15節) [我的話更是顯而易見的了]意思是既然已經[照麥基洗德的樣式,另外興起一位祭司來](15節),就證明[祭司的職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新約將代替舊約。[祂成為祭司](16節)顯示基督的祭司職任與祂的道成肉身是分不開的,祂具備作祂子民大祭司的資格,是因為祂與人同有血肉之軀(2:14,17)。[照屬肉體的條例](16節)指利未祭司依照家譜世襲的製度,是必死的。主耶穌基督[照著無窮之生命的大能](16節),勝過了死亡,以復活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羅1:4)並在這生命中成為永遠的大祭司,[祂祭司的職任就長久不更換](24節)可以拯救我們到底(25節)。17節再次引自了詩110:4(5:6)要我們注意關鍵字[永遠]也就是[無窮之命]。[先前的條例](18節)指規定只有亞倫的子孫才能擔任祭司的[屬肉體的條例](16節)以及建立在利未祭司製度基礎上的獻祭,禮儀條例。[軟弱無益](18節),指[律法原來一無所成](19節)並不能讓人[藉這職任能得完全](11節)[進到神面前](19節)。 [律法原來一無所成]因為它的基礎[利未人祭司職任](11節)就存在局限性。[廢掉](18節)是法律用語,指法律的廢除。新約的祭司不再照[屬肉體的條例]設立,主後70年聖殿被毀,猶太教也不再有祭司,當時擔任祭司的撒都該人很快也從歷史上消失了;[引進了更美的指望](19節)。 思想:經文要讓我們明白藉著主耶穌基督大祭司的職任,信徒得以坦然無懼地親近神,不再受制度,不再受階級,甚至宗教去限制;就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我們的大祭司,你要將我們完全帶到神的面前,你將這美好的指望賜給我們,使我們進到神面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肋。願我們一生都樂意到神的面前。阿們!
希伯來書7:11-19
Related Post
希伯來書 5:7-14希伯來書 5:7-14
基督屢次預言自己將在耶路撒冷受死,並且一路定意向耶路撒冷而去,但祂並非不懼怕死亡。基督既然有完全的人性,就要接受肉體的一切限制,所以[在肉體的時候](7節)也會經歷疲倦,悲傷,失望和痛苦的掙扎,也會和人類一樣懼怕死亡(2:15) 所以[大聲哀哭,流淚禱告](7節)在客西馬尼園向神禱告:[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可14:35)。基督道成肉身,成為罪人的弟兄,應驗了詩22:22。同樣,神回應基督站在人子地位上的[大聲哀哭,流淚禱告]也應驗了詩22:24。神果然是[那能救祂免死的主](7節)不但使基督有能力順服父神的旨意(約18:11)而且最終得以復活者的身份[在會中](2:12)頌揚神。基督雖然像人一樣[大聲哀哭,流淚禱告]但卻沒有像世人那樣堅持自己的意思,而是禱告:[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因此,基督從父神那裡清楚知道,十字架是成就救恩的惟一道路,順服父神的旨意(太26:39 ,42,44)最終藉著復活,脫離並勝過了死亡。並不是難處被挪去才是[蒙了應允]得著勝過難處的力量更是[蒙了應允]。基督在神性裡不需要學習,但在道成肉身的人性中卻需要學習,所以[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8節)。基督從起頭就存心順從(10:7)但祂也必須用一生學習順從所帶來的後果,[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祂既得以完全](9節)指基督透過道成肉身的順服經歷,不但完成了父神的託付(約17:4)也完成了人類的救恩,有資格成為人類的救主( 9b)和大祭司(10節)。 [並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祂為大祭司](10節)顯示十字架就是基督舉行就職典禮的地方。5:11-6章的主題是[預備心理解麥基洗德的等次]。 (10節)這事到底美在哪裡,本信最初的讀者可能[聽不見](11節),因為他們在屬靈上還不夠成熟。因此,在開始解釋[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7:1)之前;5:11-6章首先從四個面向來預備讀者的心,然後才繼續談論[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6:20):1.要追求屬靈的成熟(5:11-14);2.正確的長進之路(6:1-3);3.警告退後的危險(6:4-8);4.勉勵信徒殷勤路(6:9-12);5.神的應許是可靠的(6:13-20)。11節是信徒屬靈生命的成熟程度,不是根據信主時間的長短,而是根據他們對神話語的接受能力,分辨能力和操練經驗。幼稚信徒的三個標記是:1.聽不進去:[因為你們聽不進去](11節)他們並非因為生來愚鈍,所以[聽不進去];而是因為不求上進,所以屬靈的理解力變得越來越遲鈍。2.走下坡路:12節是他們已經信主很久(10:32)早就應當對真理掌握到可以造就別人的地步,但現在卻還需要對福音的基礎(1:1;2:3)重新補課,退化[成了那需要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奶]比喻最基本的真理,[乾糧]比喻更深厚的真理。缺乏操練:[不熟練仁義的道理](13節),缺乏實踐真理的經驗(14節),就像一個初信主的屬靈[嬰孩](13節)。成熟信徒的三個標記是:1.有領悟力:他們就像[能吃乾糧](14節)的成年人,可以理解更進深的真理,例如背架,順服,得勝,成聖,不會總是停留在淺顯的恩典,慈愛和安慰上。2.勤於操練:[他們的心竅得通達](14節)也就是經常[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提前四7)。3.有分辨力:[就能分辨好歹了](14節)是他們因為平常常常操練,所以漸漸具備了正常的屬靈洞察力(林前2:14-15),從此[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晃,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 思想:既然基督站在人子的地位上,[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服]每個跟隨祂的門徒也可以效法,也必須經歷。一個能用真理使人得自由的人,自己首先要在苦難中學習順從真理。我[順服]乃是信心的表現(約5:24)但[順服]這個動作,也顯示人要為拒絕救恩承擔責任。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順服主的旨意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願意為我們死,我們難忘你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明白到你的感受,明白到你的掙扎,但要讓我們要學習你的順服父神,求主將你的生命充滿我們,使我明白你,更願意學像主你。阿們!
希伯來書7:1-7希伯來書7:1-7
第七章的主題是[基督的麥基洗德等次],與五1-10[基督是照麥基洗德等次作大祭司]前後呼應。本章就是那些[只能吃奶的]屬靈[嬰孩](5:13)[難以解明](5:11)的話,現在作者分成三個部分詳細解釋:1.麥基洗德的位分高過亞伯拉罕和利未(1-10節);用[迎接](1,10節)首尾呼應。2.基督的祭司職任才能使人得完全(11-19節);用相同字根的[完全teleiosis ](11節),[所成teleioo](19節)首尾呼應。3.基督的祭司職任是永遠的(20-28節);用[起誓](20,28節)首尾呼應。1-10節證明麥基洗德的位分高過亞伯拉罕和利未,其中1-3節指出麥基洗德迎接亞伯拉罕(1a),給他祝福(1b),收納十分之一(2節),4-10節依相反的次序詳細分析這三件事(4,6,10節),體現了猶太拉比的[米大示Midrash]釋經法的五個特徵:1.以一段舊約經文為起點-創14:18-20;2.目的是講道,證明基督獨特的大祭司身分;3.仔細分析經文-解釋麥基洗德的名字,祝福和十分之一;4.將舊約經文適當地應用在一個現在的處境上-基督的祭司職分;5.用猶太人哈加達(Haggadah)的方式來看歷史-目的是解釋[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110:4)這句話的意思,而不是關心麥基洗德這個歷史人物。麥基洗德在舊約聖經中只出現過兩次(創14:17-2)但猶太人很早就認定詩110:是彌賽亞詩篇,認為麥基洗德預表彌賽亞。麥基洗德在三個方面預表了基督:1.麥基洗德是公義和平安之王:他[第一個名](2節)是[麥基洗德],意思是[公義之王]。 [又稱撒冷王](2節),意思是[平安王]。這個順序正如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賽32:17)。基督是公義和平安之王:祂是[和平的君](賽9:6)[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賽9:7);[祂是公義的](亞9:9) [必向列國講和平](亞9:10)。2.麥基洗德[無族譜](3節)不屬於利未譜系(6節):基督也與利未祭司的譜系無關(6,13-14,16節),而家譜對於利未祭司非常重要(拉2:62)。3.麥基洗德是[長遠為祭司的](1節):基督也長遠活著,永遠作大祭司(8,16,23-25,28節)。麥基洗德在聖經中突然出現,突然消失,沒有記載來歷,所以說[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3節),就像[神的兒子耶穌](4:14)。猶太拉比的釋經原則認為,在某些狀況下,聖經沒有提到的事情,就可以認為沒有發生。猶太教徒與基督徒都承認亞伯拉罕的尊貴地位,但蒙神應許的亞伯拉罕(6:13)卻向一位神秘的君王兼祭司麥基洗德獻上[十分之一](4節),證明麥基洗德的位分比亞伯拉罕更大(7節)。根據律法,利未人[在以色列人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分](民8:20),所以可以[領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5節) 。因此,利未祭司所收取的[十分之一]只是律法賦予的權利(民18:21-24);但麥基洗德收取的[十分之一],卻是因為他個人的尊貴(4節)。[自己的弟兄](5節)指以色列十二個支派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亞伯拉罕身中生的](5節)。麥基洗德有資格[收納亞伯拉罕的十分之一,為那蒙應許的亞伯拉罕祝福](6節),顯示亞伯拉罕所領受的應許和從麥基洗德領受的祝福來自同一個源頭。麥基洗德是[至高神的祭司](1節),傳遞的是至高神的祝福。[這是駁不倒的理](7節),顯示這是當時普遍接受的觀點:[從來位分大的給位分小的祝福](7節)。[必死的人](8節),指利未支派的祭司,他們一代一代都死了。[他是活的](8節),指聖經並沒有記載麥基洗德的死亡(3節),所以他的祭司職任沒有,也不需要繼承人,他[本是長遠為祭司的]( 1節),預表永生的耶穌基督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110:4)。利未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10節)所以有分於亞伯拉罕所做的(羅5:12),[藉著亞伯拉罕納了十分之一](9節)。在頒布律法之前四百多年,麥基洗德就成了利未人的祭司,證明麥基洗德的祭司等次超越亞倫的等次,他是祭司的祭司。 思想:主耶穌按照等次麥基洗德為祭司,目的是要我們明白主耶穌的救恩目的是要我們到神的面前,更要強調的是,祂好像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不再受死亡,時間所限制。正是我們今日能夠每日不再受時間,空間限制我們到神的面前。 祈禱:親愛主耶穌,你所作的救恩真的很完美,你成為我們永遠的大祭司,不再受時間,死亡,空限我們到神的面前,我們真的沒有藉口不到神面前,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樂意到你面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