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22的主題是[補滿信心不足]與2:1-16[傳揚神的福音]前後呼應。使徒並沒有被初信者一時的火熱沖昏頭腦,而是冷靜地幫助他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3:12),以致可以在[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3:12-13)。但是,因著撒但的阻擋(2:18)使徒被迫把原本打算當面提醒初信者的話(10節)寫成了《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以便補滿他們[信心的不足](3:10)。就在無意之間,4:1-5:22成為造就初信者最好的門徒訓練手冊,這完全是聖靈的奇妙作為。第1節保羅的態度是[靠著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既像母親一樣[存心溫柔](二7),又像父親一樣[勸勉,安慰,吩咐](2:11)。勸勉的內容不是糾正他們,而是要讓他們的[行事為人]能更努力地[討神的喜悅]。[更努力]不是鞭打快牛,而是因為人性都是懈怠的,屬靈的生命不進則退,許多初信者經過興奮的[信仰蜜月]以後,往往止步不前,很快[隨流失去](來2:1)。(2節)表明以下並非新的道理,而是對初信者的提醒。保羅已經傳給他們完備的福音(2:4),初信者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新鮮道理,而是更加努力地照著去行[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祂榮耀的神](2:12)。保羅對於初信者的[命令],是[憑主耶穌]的權柄傳下的,不是出於人,乃是出於主。這些勸勉包括四個面向:1.成為聖潔(4:3-8);2.更彼此相愛(4:9-12);3.警醒等候主來(4:13–5:11);4.全然成聖(5:12-22)。使徒對初信者的第一個勸勉,是[成為聖潔](3-8節),正如之前所禱告的 (3:13)。(3節)[成為聖潔]是信徒重生得救時,從不合神心意的世界中被分別為聖,歸給神的事實;而[遠避淫行],則是需要信徒一生學習的分別為聖的功課。帖撒羅尼迦是一個希臘城市,希臘的文化是性放縱的文化,羅馬的婚約甚至允許男人有婚外情。保羅了解這些初信者生活在一個不知道[聖潔]為何物的世界裡,婚外性行為,與廟妓行淫是社會的常態,所以特別提醒他們要[遠避淫行]。神的旨意是[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4節)。世人以為自己的身體可以自己做主,人人有權享受自己的身體,只要開心就好。但信徒的身體不屬於自己(林前6:19)[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20),成為[基督的肢體](林前6:15)[聖靈的殿](林前6:19),不可讓淫行[得罪自己的身子](林前6:18)。(5節)表明世人放縱性慾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認識神]故意拒絕神(羅1:21)[所以,神任憑他們逞著心裡的情慾行污穢的事](羅1:24)。相反,初信者勝過性誘惑的關鍵,是因為[認識神],而不是擔心健康問題,社會後果。維持與神的正常關係,是初信者[成為聖潔]的前提。[不要一個人在這些事上越分,欺負他的弟兄](6b)表示在彼此相愛,關係密切的團契生活裡,初信者尤其要注意不可貪戀別人的配偶。這些事在道德淪落的時代,雖然未必會受到律法的懲罰,但[這一類的事,主必報應](6節);所以保羅[切切囑咐](6節),免得他們追悔莫及。第7節表逢只有沒有蒙神呼召的人,才會以為犯了罪可以懺悔,所以大膽地[沾染污穢];只有不認識神的人,才會無視神的性情,把各種[污穢]強解成[聖潔]。[成為聖潔,遠避淫行]並非保羅個人的個人偏好,也不是根據某個時代的文化和歷史處境,而是主的命令(2,3節)和神的呼召(7節),所以,那棄絕的,不是棄絕人,乃是棄絕那賜聖靈給你們的神](8節)。神要求我們[成為聖潔]不是讓我們追求某種[聖潔的經驗],也不是列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規條,而是賜下聖靈,讓我們能[靠聖靈行事](加5:25)[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 思想:無論是過去或現在,信徒若不肯[遠避淫行],或許是自己與神的關係不正常;信徒若與神的關係正常,必然會追求[成為聖潔]。即使是在性文化氾濫,羞恥感稀缺的二十一世紀,也有力量逐漸控制自己的身體[遠避淫行]。 祈禱:親愛主,求你憐憫我們在這邪惡與淫亂的世代,每日在我們身邊都會充斥不少讓我絆倒的事,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每日先聖潔的主親愛,以致我們能夠活出聖潔,遠避淫行。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4:1-8
Related Post
帖撒羅尼迦前書 4:9-18帖撒羅尼迦前書 4:9-18
使徒對初信者的第二個勸勉,是[更彼此相愛](9-12節)正如先前所禱告的;所以[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9節)。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人不但[向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固然是這樣行](9節),而且應當更努力。[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指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等地的外邦信徒,後來他們果然樂意捐助遠方猶太地受災的猶太信徒(林後8:1-5) 。11-12節 [立志過安靜的生活]指信徒應該避免公眾的喧囂,生活安靜而不張揚。只有[立志過安靜的生活]的人,才能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神所呼召的事情上,在榮神益人的工作中等候主來。[管自己的事]指信徒應避免無謂的紛爭,不無端干涉他人。這不是說不要顧及別人的利益,因為保羅也教導:[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親手做工]指信徒應自食其力,盡量不成為別人的負擔。當時,有些信徒認為基督很快就要再來,所以[什麼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帖後3:11)。信徒[彼此相愛]不是製造機會讓別人來愛我們;而是一面等候主,一面[親手做工],尋找機會去愛別人。[好使你們的行為能得外人的尊敬]指當時希臘人鄙視體力勞動,視之為奴隸的工作,但信徒卻不能迎合世界的風俗潮流,而要用[親手做工]來向外人顯明什麼是分別為聖,被神看為喜悅的生活。[不依賴任何人]不是指信徒不要互相幫助。信徒之間應當彼此相愛(9-10節)。當時,如果信徒不能[親手做工]一旦逼迫臨到,被社會排斥,就會斷絕來自社會的經濟支持。因此,信徒群體之中有必要實現自給自足,不必依賴任何[外人],也不怕被排擠出拜偶像的行業公會。現代的信徒更需要求那賜聖靈給我們的神(8節),讓我們知道怎樣才能[不依賴任何人]。使徒對初信者的第三個勸勉,是[警醒等候主來](4:13–5:11)。帖撒羅尼迦信徒能[忍耐](1:3)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降臨](1:10),但可能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觀念:有些人認為既然基督即將再來,就應該專心等候主,不願[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11節);有些人認為已過世的信徒見不到基督再來,什麼指望都沒有了,所以心裡[憂傷](13節)。(13節) [沒有期待的人]指不信主的人,他們對死亡是絕望的。[(14節)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指已經過世的信徒。新約常用睡覺來比喻死亡(可5:39)但並非指靈魂睡了,因為信徒離開了身子,便是與主同在(5:10 )。這是指身體[睡著了]直等到復活變成榮耀的身體,再次與靈魂結合(林後5:1-9)。[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14節),就應該相信神也能使去世的信徒在基督再來的時候[死而復活](林前15:12-16);顯示被提的啟示來自於耶穌基督自己。[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15b)並不是指保羅認為自己在主再來時仍還活著,而是保羅把自己置身於寫信的對象之中(羅3:5)。[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15c)指主再來時[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16b)。因此,當主再來的時候,那些已經過世的信徒不會被遺漏,他們將與活著被提的信徒一同見主。或許使徒們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有些信徒已經過世了,他們的親友很想知道基督再來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受到嚴重的虧損。16節是 [神的號聲]就是[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林15:52),這號召是宣告主的再來,召聚神的百姓(太24:31)。[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指已經過世的信徒會先復活。基督再來的時候,活著的信徒身體會改變(林前15:51-53)然後與復活的信徒[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17節)。所有的信徒將同時見主,沒有先後之分,然後[和主永遠同在](17節),不但與主聯合,而且彼此聯合。[被提harpazo],原文的意思是[突然取走],也被譯為[奪去](約10:28,29),[搶出來](徒23:10;猶23)。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信徒將突然被提到天上,從世界的災難中被搶救出來。[相遇apantesis]原文指貴賓來訪時,城中的居民差派正式的代表團出城迎接,然後陪同貴賓一起進城(太25:1)。基督[從天降臨],是先降到[雲裡,空中](太24:30)然後公開降到地上(啟1:7)。那些復活被提的信徒在空中迎接基督以後,也要陪伴基督一起回到地上,審判世界(林前6:2)。 思想:保羅對帖撒羅尼迦初信者的教導,只是停留在[和主永遠同在],並沒有描述細節。因為重要的不是知道將來[被提]的細節,而是現在是否遵行[神的旨意](3節)。他是為了使初信者在面對死亡時可以彼此安慰,鼓勵,而不是引發他們對末日的好奇和猜測。信徒不但不該像世人那樣擔心害怕,反而急切盼望基督快來,與主永遠同在。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賜給我們盼望,使我們不但承受永生,更要與主永遠的同在,我們期待主你的再來,願我們深信你的再來,使我們生命活得有盼望,更充滿喜樂榮耀。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5:23-28帖撒羅尼迦前書 5:23-28
5:23-28是[禱告與問安]與1:1-10的[問候與讚美]首尾呼應。23-24節是[全然成聖]的禱告,與3:11-13[成為聖潔]的禱告呼應。使徒所看重的不是初信者一時的火熱,而是盼望他們在基督再來的時候能[成為聖潔,無可責備](3:13)。第一個禱告,是[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23a)。首先,成聖百分之百是三一神主動的工作;信徒不可能靠自己肉體的力量成聖,使徒對於初信者所有關於成聖的勸勉(4:1-5:22)人都無法靠著自己做到,只有[賜平安的神]才能使我們最終全然成聖](23節),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分別出來歸給神。其次,成聖百分之百是蒙召信徒的責任(4:3,7)。成聖既沒有捷徑,也不是某種神秘經驗,而是藉著神的話語,正如主耶穌所禱告的:[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祢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 )。第二個禱告:是[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23b)。成聖並不能在今生達到完全,[全然成聖]不是指全然無罪,[無可指摘]也不是指完美無缺,而是指信徒與神的關係正確,即使犯了罪,也會靠著基督的寶血潔淨(約1:8-10)。成聖的第一個階段是開始。當我們重生的那一刻,靈裡接受了[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3:5),使我們的生命從罪中得著釋放,方向完全改變(羅6:17-18)。新的生命不會再習慣性地犯罪(羅6:11)也無法忍受長期活在罪中(約壹3:9)。這是一次完成的生命成聖,所以[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林前6:11)。成聖的第二個階段是成長;這是信徒持續一生的過程。雖然信徒心中仍有肉體的私慾(約壹1:8;雅3:2),但[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羅6:14),所以信徒有責任[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在成聖增長的過程中,我們將越來越像基督,漸漸[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成聖的第三個階段是完成。信徒的成聖在今生永不停止,永無止境。一個成熟的信徒,雖然言行舉止可能無可指摘,足以[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主耶穌教導門徒:[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是指出信徒追求成聖的標準,催促我們永不停止[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7:1),並不是指我們今生能達到完全。信徒靈魂的[全然成聖]只有在我們的身體死亡,加入[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 (來12:23)的總會時才能完成;身體的[全然成聖],只有到主再來的時候才能完成(約壹3:2)。保羅的禱告是根據神的應許,是因為[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24節)。人是軟弱善變的,沒有人能永遠保持[全然成聖]。但神[本是信實]所以並不指望我們的努力,祂自己[必成就這事],完成祂在信徒心裡已經開始的工作(腓1:6)。當主再來的時候[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那時,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9)。25-28節是問安,包括三個囑咐和一個祝福。第一個吩咐,是[請弟兄為我們禱告](25節)。患難中的初信者最容易陷於自憐之中,這時就更應該多為別的肢體代禱,當別人的重擔脫落的時候,我們自己的重擔也在主面前脫落了。保羅照著神的旨意,把自己和同工們擺進基督的身體裡,盼望所有的肢體都藉著同心禱告,活在基督的身體裡,在靈裡合一爭戰,[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第二個囑咐,是[與眾弟兄親嘴問安,務要聖潔](26節)。保羅鼓勵初信者把真實的愛心以當時的文化所能接納的方式表達出來,但[務要聖潔]不能是出於激情或情慾。第三個囑咐是[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27節)語調非常強烈。這是保羅個人特別要求收信者在主面前起誓,保證將這封信讀給全教會聽,以達到堅固初信者的目的(23-24節)。27-28節可能是保羅親筆書寫,其他部分由西拉代筆。最後一個是祝福: (28節)。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總是常與信徒同在,但保羅所關心的是,每個初信者都應當親身體會,並且親自享受這浩大的恩典。 思想: 成聖是我們一生都要經歷的功課,不是與眾不同,更不是避世修行,而是活在神正常的親密的關係中,因此一個自信今生能勝過所有試探的人,只是因為真正的試煉尚未來臨;而一個自信今生已經[全然成聖]的人,可能仍未完全進到神親密的關係中。 祈禱:親愛主,求你使我們知道我們不能靠自我成聖,因你已告訴我們唯有真理使我們成聖;祢的道就是真理;使我們每日好好重視你的話,你的真理,使我們生命能全然成聖。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