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對初信者的第二個勸勉,是[更彼此相愛](9-12節)正如先前所禱告的;所以[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9節)。保羅勸勉帖撒羅尼迦人不但[向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固然是這樣行](9節),而且應當更努力。[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指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等地的外邦信徒,後來他們果然樂意捐助遠方猶太地受災的猶太信徒(林後8:1-5) 。11-12節 [立志過安靜的生活]指信徒應該避免公眾的喧囂,生活安靜而不張揚。只有[立志過安靜的生活]的人,才能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神所呼召的事情上,在榮神益人的工作中等候主來。[管自己的事]指信徒應避免無謂的紛爭,不無端干涉他人。這不是說不要顧及別人的利益,因為保羅也教導:[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親手做工]指信徒應自食其力,盡量不成為別人的負擔。當時,有些信徒認為基督很快就要再來,所以[什麼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帖後3:11)。信徒[彼此相愛]不是製造機會讓別人來愛我們;而是一面等候主,一面[親手做工],尋找機會去愛別人。[好使你們的行為能得外人的尊敬]指當時希臘人鄙視體力勞動,視之為奴隸的工作,但信徒卻不能迎合世界的風俗潮流,而要用[親手做工]來向外人顯明什麼是分別為聖,被神看為喜悅的生活。[不依賴任何人]不是指信徒不要互相幫助。信徒之間應當彼此相愛(9-10節)。當時,如果信徒不能[親手做工]一旦逼迫臨到,被社會排斥,就會斷絕來自社會的經濟支持。因此,信徒群體之中有必要實現自給自足,不必依賴任何[外人],也不怕被排擠出拜偶像的行業公會。現代的信徒更需要求那賜聖靈給我們的神(8節),讓我們知道怎樣才能[不依賴任何人]。使徒對初信者的第三個勸勉,是[警醒等候主來](4:13–5:11)。帖撒羅尼迦信徒能[忍耐](1:3)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降臨](1:10),但可能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觀念:有些人認為既然基督即將再來,就應該專心等候主,不願[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11節);有些人認為已過世的信徒見不到基督再來,什麼指望都沒有了,所以心裡[憂傷](13節)。(13節) [沒有期待的人]指不信主的人,他們對死亡是絕望的。[(14節)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指已經過世的信徒。新約常用睡覺來比喻死亡(可5:39)但並非指靈魂睡了,因為信徒離開了身子,便是與主同在(5:10 )。這是指身體[睡著了]直等到復活變成榮耀的身體,再次與靈魂結合(林後5:1-9)。[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14節),就應該相信神也能使去世的信徒在基督再來的時候[死而復活](林前15:12-16);顯示被提的啟示來自於耶穌基督自己。[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15b)並不是指保羅認為自己在主再來時仍還活著,而是保羅把自己置身於寫信的對象之中(羅3:5)。[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15c)指主再來時[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16b)。因此,當主再來的時候,那些已經過世的信徒不會被遺漏,他們將與活著被提的信徒一同見主。或許使徒們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有些信徒已經過世了,他們的親友很想知道基督再來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受到嚴重的虧損。16節是 [神的號聲]就是[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林15:52),這號召是宣告主的再來,召聚神的百姓(太24:31)。[那些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指已經過世的信徒會先復活。基督再來的時候,活著的信徒身體會改變(林前15:51-53)然後與復活的信徒[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17節)。所有的信徒將同時見主,沒有先後之分,然後[和主永遠同在](17節),不但與主聯合,而且彼此聯合。[被提harpazo],原文的意思是[突然取走],也被譯為[奪去](約10:28,29),[搶出來](徒23:10;猶23)。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信徒將突然被提到天上,從世界的災難中被搶救出來。[相遇apantesis]原文指貴賓來訪時,城中的居民差派正式的代表團出城迎接,然後陪同貴賓一起進城(太25:1)。基督[從天降臨],是先降到[雲裡,空中](太24:30)然後公開降到地上(啟1:7)。那些復活被提的信徒在空中迎接基督以後,也要陪伴基督一起回到地上,審判世界(林前6:2)。 思想:保羅對帖撒羅尼迦初信者的教導,只是停留在[和主永遠同在],並沒有描述細節。因為重要的不是知道將來[被提]的細節,而是現在是否遵行[神的旨意](3節)。他是為了使初信者在面對死亡時可以彼此安慰,鼓勵,而不是引發他們對末日的好奇和猜測。信徒不但不該像世人那樣擔心害怕,反而急切盼望基督快來,與主永遠同在。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賜給我們盼望,使我們不但承受永生,更要與主永遠的同在,我們期待主你的再來,願我們深信你的再來,使我們生命活得有盼望,更充滿喜樂榮耀。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4:9-18
Related Post
帖撒羅尼迦前書 3:5-13帖撒羅尼迦前書 3:5-13
(5節)指保羅擔心這些初信者的信心會被撒但攻擊。撒但攻擊的重點不是人的身體,乃是人的[信心](5節),從起初[誘惑人]的方法,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削弱人對神的信心(創3:1)。保羅不擔心蒙揀選的人會失去救恩(1:4),但他們很可能會在難處中信心動搖,在環境中離開神的旨意,使傳道人的勞苦歸於徒然,而不是他們的信心歸於徒然。[但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裡回來](6節),指回到哥林多(徒18:5)。[報好消息euaggelizo]的原文就是[傳福音euaggelizo](路4:18)對保羅而言[信心與愛心的好消息](6節)就是真實的[基督福音](2節)。此時,保羅正在哥林多遭遇猶太人的[抗拒,毀謗](徒18:6)進入歐洲以後,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和哥林多連續遭遇的[一切困苦患難](7節)如此之大,以致[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需要主親自在異像中鼓勵他[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徒18:9)。但是,承受了[一切困苦患難]的保羅和同工們不但用真道[堅固、勸勉](2節)了初信者,也[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7節)因著初信者的信心[得了安慰](7節)。第8節 [靠主站立得穩],是靠著信徒和基督之間的正確關係,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站立。[我們就活了]指帖撒羅尼迦信徒在患難之中的[信心與愛心](6節),,所以使保羅心裡重擔脫落(1,5節)靈裡重新得力。(9節)這句話洋溢著喜樂和感恩。感恩的喜樂並不是驕傲,因為這喜樂並沒有使他們沾沾自喜,也沒有讓他們居功自傲,而是欣喜地向成就這一切的神獻上感恩。這是保羅在本信中第三次為帖撒羅尼迦教會感謝神(1:2;2:13;3:9)。(10節)這句話充滿了冷靜和忠心。11節的禱告後來蒙神應允,保羅和他的同工也多次訪問帖撒羅尼迦(徒19:22)。帖撒羅尼迦人在愛心上已經有了美好的見證(6節)但使徒卻禱告:[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12節)。這禱告,對受患難的初信者來說非常重要。患難中的人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就是容易自愛卻不愛人,苛求被愛卻吝於施愛,以致因受苦而自私,因逼迫而自憐。所以,雖然帖撒羅尼迦人的愛心已經十分顯著,但保羅仍然求神叫這些初信者的愛心不斷[增長,充足],不但肢體之間要[彼此相愛],而且也要愛周圍那些還沒信主,甚至逼迫自己的[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能保護信徒,使我們在[我們主耶穌同祂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13節)。[無可責備]不是指全然無罪,完美無缺,而是指與神的關係正確,靠著基督的寶血認罪得潔淨(約壹1:8-10),所以沒有任何人能在神面前指控自己(羅8:33)。[聖潔hagiosune]意思是分離,隔開。首先[聖潔]表示神和人是分別的與罪惡是隔絕的(利11:44-45);其次[聖潔]表示人從世界被分別出來歸給神(羅12:1) 。[成為聖潔]既是神白白的恩典,也是神呼召我們的旨意和命令(4:3、7)包括兩層意義:在生命上[成為聖潔](帖後2:13),也就是生命一次[藉著聖靈得成聖潔](彼前1:21)分別為聖歸給神。生命的成聖是每個信徒在重生得救時已經完成的事實,成聖的根據是基督的寶血(來10:29)所有的信徒都是[成聖的人](徒26:18)。在生活上[成為聖潔](3:13)也就是一生持續效法基督(林後3:18),脫離罪(羅6:19);生活的成聖要到基督再來的時候才能達到完全,成聖的根據是真理。保羅並沒有禱告帖撒羅尼迦人的愛[如同基督愛你們一樣],而是[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因為傳福音的人首先應該效法基督的捨己之愛,不能只說[你們要看神,不要看人];只有讓人從自己身上看到基督,才能[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1:5)。 思想:今天,我們傳揚神的道是帶著愛心,還是帶著虛假?當我們要求信徒的愛心;我們願意帶著神的愛,更願意用愛心幫助信徒[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呢? 祈禱:親愛主,你帶給我們的福音是神大愛的福音,因你的大愛改變我們的生命,因你大愛的福音,使我們在生命中能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全因主你愛的福音,願我們生命都帶出你愛而不虛假的福音。阿們!
帖撒羅尼迦前書 3:1-4帖撒羅尼迦前書 3:1-4
1-2節是延續2:17-20的思路。帖撒羅尼迦信徒向地方官出具的保狀只包括保羅和西拉(徒17:5-9)不包括提摩太,所以他們決定讓西拉留在庇哩亞,提摩太前到帖撒羅尼迦[堅固,勸勉]初信者,而保羅獨自前往雅典(徒17:14)。保羅非常清楚,人的得救取決於神的憐憫和揀選(1:4);但也正因為他相信神的預定,所以才對神所交託的使命懷有強烈的責任感。保羅不會隨口說:[如果他們真的是被預定的,神自己會負責保守他們堅忍到底。]因為真正的預定論者,不會躺倒聽天由命,而是更有信心,更加火熱地承擔起神所預定的責任(徒18:9-11)甚至[不能再忍耐](1,5節)。真正具有父母心腸的傳道者(2:7,11)必然是負責任的傳道者。他們不但會把人帶信主,也會繼續[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8);不但會在禱告中把人交託給神,也會積極地[堅固,勸勉]人;不但會盡責任去[堅固,勸勉]也要知道[堅固,勸勉]的果效完全在於神的道在人心中的運行(2:13)。[基督福音]也就是[神的福音](2:2,8,9)[主耶穌的福音](帖後1:8) [我們的福音]1:5)。使徒們派提摩太堅固帖撒羅尼迦人的目的,是[免得有人被諸般患難搖動](3a)。雖然這些初信者心裡早有準備(4節)但實際面臨患難的時候,又是另一件事。雖然真理是簡單的,但人心是詭詐的,生活是複雜的,仇敵是狡猾的,從知道到行道,從頭腦到心靈,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3節) [因為你們自己知道,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表明保羅在帶他們信主的時候,已經對[受患難]的問題有過清楚的教導(4節),現在只是提醒他們。信徒[受患難原是命定的]並非偶然的意外,而是生命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不必奇怪驚慌(提後3:12)。信徒為義受患難,並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也不是因為失去了神的恩典,而是證明他們是被揀選蒙恩的人,[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信徒重生得救之後,不但不會從此生活輕鬆,一帆風順,而且往往發現自己成了世人毀謗和排斥的對象(彼前4:4),這正是我們站在神一邊、配得神國度的記號(帖後1:4-5)。當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撒但是為了把我們吹走,神卻是為了讓我們站得更穩固;撒但是為了得著我們(路22:31),神卻是為了拆毀和重建我們,讓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與祂一同得榮耀(羅8:17)。第4節表示是一種負責任的傳福音態度。保羅總是在宣告福音好消息的時候,也預告必有的患難(腓1:29)把真理講得清楚,全備,讓[神的道]自己運行在[信主的人心中](2:13)。他從來不會只說[積極,正面]的話,也不會把信徒的挫折患難歸咎於缺乏信心,被神管教,而是勸勉信徒為[受患難]做準備。帖撒羅尼迦人預先得知將有患難,也知道神不會每次都立刻救我們脫離苦難,但卻會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這樣,當患難來臨的時候,正好說明他們所領受的實在是神的道2:13),所以也能安下心來,在一切患難中仰望神、在各種難處中[靠主站立得穩] (8節)。思想:今天,或許當我們傳福音對[必受患難]的事實難以啟齒,擔心[消極、負面]的話會把初信者嚇跑,或許只是想[討人喜歡](2:4)。但這樣的傳道只會吸引追求福氣,健康,財富,成功的拜偶像者,失去了福音的能力(羅1:16)。我們有否明白信仰就是與主同甘共苦的生命,而不是趨吉避凶的信仰呢? 祈禱:親愛主,你帶給我們的是大能的福音,使我們生命能改變,更使我們生命與你結連,與你一共面對人生,是主你樂意與我們過著同甘共苦的經歷。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