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12的主題是[基督再來之前的徵兆]這是本信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表示進入本信的主題。關於[主耶穌基督降臨]的事,保羅在前書中已經有所教導(帖前4:13–5:11)。保羅曾勸勉帖撒羅尼迦信徒[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帖前五20-21)現在進一步勸勉他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2節)。[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是說基督已經再來,而是基督再來之前的一連串預兆事件已開始展開了,可能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患難也被說成是其中之一,所以有人[動心](2節)沉不住氣了;有人[驚慌](2節),擔心即將陷入大災難,或錯過了被提。[人不拘用什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13節)因為雖然[主的日子]不可預測,但在[那日子以前](3節),有三件事情必然會先發生:1.[必有離道反教的事](3節)。[離道反教]原文前面有定冠詞,表示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已經教導過此事(5節),可能指教會內部將出現離棄真道,跟從假師傅的情形(提後3:1 -5);也可能指人類社會將大規模地抵擋神,全面墮落,以致影響教會。2.[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3節)。(8節) [大罪人][沉淪之子][不法的人]特別指某位抵擋主,高抬人,自稱神的人(4節)也就是基督再來之前將要出現的敵基督。 [大罪人]早已存在,但在某個特殊事件以後才[顯露出來]。歷史上對這[大罪人]有種種不同的猜測,事實上,歷史上出現過[好些敵基督的](約壹二18),但並不是所有[敵基督的]都是保羅所說的[大罪人]。末世的特色是以人為偶像,敵基督[高抬自己]目空一切,用自己代替[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這正是一切人本主義思想的共同點。其次,他[甚至坐在神的殿裡,自稱是神](4節)可能比喻在世人心中佔據了本該屬於神的地位(啟13:5-8),還可能指出現在重建的耶路撒冷聖殿裡接受擁戴。3.[那攔阻的被除去](6-12節)。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的時候,就已經教導初信者關於基督再來之前的事情(5節)所以他們才能在患難中[警醒謹守](帖前5:6)。保羅不認為基督再來的真理對初信者太深奧,不重要,或容易誤解,而是認為這是全備福音必不可少的部分,因為只有隨時等候基督再來的信徒,才能[警醒謹守] ,追求成聖。6-12節是[那日子以前](3節)必然會先發生的第三件事。[那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7節)背叛神的勢力在保羅的時代就已經開始運作,但要[等到那攔阻的被除去](7節)以後才會全面發作。保羅並沒有詳述敵基督的活動,因為他的目的並非滿足讀者的好奇,而是強調基督至高無上的主權,安慰和堅固初信者,所以說:[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8節)在[顯露]之後緊接著就是[滅絕],引用賽11:4來顯明基督得勝的權能。不管敵基督有多可怕,也無法在基督面前站立片刻,連主耶穌的一口氣都經受不住(啟19:21)。[這不法的人來,是照撒但的運動](9節)靠撒但的能力公開模仿基督的作為[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9節)。並不是所有的[異能,神蹟,奇事]都是出於神,敵基督所行的[異能,神蹟,奇事]目的是迷惑選民(太24:24)[在那沉淪的人身上行各樣出於不義的詭詐](10節)引誘世人遠離神。敵基督[不義的詭詐]只對那些[沉淪的人](10節)才能發生功效,[因他們不領受愛真理的心,使他們得救](10節)。那些[沉淪的人]所走的路分為三個階段(10-12節):首先,他們拒絕聖靈,選擇[不領受愛真理的心]。接著,神就施行審判[給他們一個生發錯誤的心](11節),任憑他們棄絕真理(羅1:18-32),故意[信從虛謊](11節)。神照顧一切受造之物,撒但和罪並不能在神的主權之外行事,所以神能使人的忿怒成全祂的榮美(詩76:10),也能在撒但或人的罪惡中成就自己的旨意(王上22:23 9)。最後,神要按第二階段所施審判的目的[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12節)以顯明神的公義(1:6)。 思想:人若拒絕真理,就使自己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一方面是撒但藉著不法者所行的詭詐矇騙他們(10節),另一方面是神任憑他們信從虛謊(11節)。如果有人自稱[我不需要信仰]其實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只[信從虛謊];如果有人自稱[我什麼都不信],其實並不是沒有信仰,而是[不信真理,倒喜愛不義]。因為人若拒絕神,就是拒絕真理,公義,良善,結果是以惡為善,自以為追求生命,愛情,自由,其實是追求死亡,情慾,放縱,在審判時無可推諉。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你聖經的話,使我們懂得真理,能走在你旨意中,因主你的真理使我們不走差,求主用真理每日光照我們,引導我們,使我們活在你的光中,一生不走差。阿們!
帖撒羅尼迦後書 2:1-12
Related Post
帖撒羅尼迦後書 2:13-17帖撒羅尼迦後書 2:13-17
2:13–3:15的主題是[感恩與勸勉]與1:3-12[感恩與讚美]前後呼應。保羅一面糾正初信者的誤解(2:1-12),一面堅固他們的信心(2:13-3:5),並且勸勉他們一邊等候主來,一邊為主而活(3:6-15)。帖撒羅尼迦的初信者雖然被世人逼迫,但卻是[主所愛的弟兄們](13節)。13節指出,唯一真神的三位格(帖後2:13)在救恩計畫裡一同工作:1.聖父計畫救恩:[祂從起初揀選了你們]。2.聖子完成救恩:被揀選者是[主所愛的弟兄]。3.聖靈施行救恩:[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成為聖潔]既是神白白的恩典,也是神呼召我們的旨意和命令(帖前4:3,7)包括兩層意義:首先,在生命上[成為聖潔](帖後2:13),也就是生命一次[藉著聖靈得成聖潔](彼前1:2)分別為聖歸給神。其次,在生活上[成為聖潔](帖前3:13)也就是一生持續效法基督(林後3:18)脫離罪(羅6:19)。神揀選人,藉著福音呼召人,不只是為了讓人[能以得救]更是為了讓人[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14節)[因為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他們得榮耀](羅8:28-30)。因此[我們所傳的福音](14節)一開始就要清楚地講明成聖的真理,而不是用[廉價的福音]迎合人,讓人陶醉在自我中心的幻想裡。既然神已經揀選信徒[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任何仇敵都無法阻擋這計劃。所以使徒勸勉初信者[要站立得穩](15節)不但要在[一切逼迫患難](1:4)中忍耐,而且不要因傳言和誘惑而動心,驚慌(2-3節)。信徒賴以[站立得穩]的唯一根據是神的話語,也就是[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15節)現在這些都已成文在新約聖經中。初期教會尚無成文的新約聖經,使徒口傳或書信的教訓是教會生活的根據(徒2:42),所以說教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當時是在眾教會之間傳閱使徒們的書信,並把這些書信抄保存下來,就是所謂的[古卷]。各地教會收集了使徒們的書信,以及根據使徒們所寫或口述轉錄的福音書,主後397年的迦太基會議歸納了眾教會的共識,正式確認27卷新約正典。聖經是區分真理與謬誤的唯一標準,大規模的[離道反教](3節)總是從攻擊聖經開始。16-17節是保羅的第二次禱告(1:11-12)宣告神將因著愛和恩典賜給信徒[永遠的安慰並美好的盼望](16節)。[安慰](17節)和[堅固](17節)兩個動詞都是單數,表示保羅視[主耶穌基督](16節)和[父神](16節)為一。當帖撒羅尼迦的初信者們在種種患難,誘惑中的時候,主耶穌基督和父神一直與他們同在,賜給他們[永遠的安慰並美好的盼望]用愛和恩典[安慰],[堅固]他們,讓他們能[站立得穩](15節)保守[祂從起初揀選](13節)他們所要成就的旨意得以成就(13-14節)。信徒一生的[心,善行,善言](17節),都是倚靠神的[安慰]和[堅固],而不是倚靠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意志。 思想: 一旦信徒們不再正確地傳講真理,教會不再堅持聖經的真理,信徒就不再能[站立得穩]。當我們面對生命的衝擊,生活的困苦,內心的試探時,聖經神的話有否成為我們的真理,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呢,願我們一生都緊守聖經-神的話。 祈禱:親愛主,感謝主你留下聖經給我們,你的話是我們人生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失去你的話我們生命就失去生命的方向;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渴望主你的話,一生都謹記主你的話,阿們!
帖撒羅尼迦後書 1:5-10帖撒羅尼迦後書 1:5-10
[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5節),這句話的意思是:1.保羅早就告訴初信者[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帖前3:3)信徒遭遇[逼迫患難](4節)既不是意外,也不是神的懲罰,而是我們脫離世界,跟隨神的必然結果(彼前4:12-13)。因為[神的國]就是神掌權的領域,信徒若要順從神,就要預備在悖逆神的世界[為這國受苦]。2.信徒遭遇患難,並不是因為神沒有[公義判斷]這個世界;相反,[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因為信徒[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4節),證明神已經做出了[公義判斷],因為信徒若[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這是證明他們沉淪,你們得救都是出於神](腓1:28)順服者的得救和悖逆者的沉淪都已經被神預定了。3.[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指信徒的[忍耐和信心],證明他們已經被神接納,得著了神的[公義判斷]。[忍耐與信心]並不能為人賺取進入神國的資格,卻能證明他們已經獲得了進入神國的資格。6-10節解釋[神公義判斷]最終將如何實現,包括兩個面向:一面是消極的,要報應那加患難給信徒的人;另一面是積極的,要使受患難的信徒得著安息。1.[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6-7a)。公義之神必然會報應仇敵,伸張正義,為百姓伸冤(申32:40-41,43)。[報應]不是報復,而是讓各人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7節[平安anesis]原文是[安寧](林後7:5)[輕省](林後8:13)意思是從患難的壓力下得著釋放,得享安息。2.[那時,主耶穌同祂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7b-8節)。負責[報應]的主耶穌,就是那位負責[報應]的神(6節)。[報應]的對象是[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逼迫信徒並非出於私人恩怨,而是因為與神為敵;所以信徒不必倚靠自己報仇伸冤,而要盼望主耶穌再來[報應]他們。[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原文各有一個定冠詞,表示是兩類人,前者包括沒有聽過福音,但拒絕認識那位顯明於人心和萬有中的真神的人(羅1:19-21)後者包括聽見福音卻拒絕接受的人。他們都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3.[神公義判斷]的第一面是消極的:[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祂權能的榮光](9節)。既然這兩類人選擇拒絕神的救恩(約3:18)所以最公義和公平的審判,就是讓他們按照自己所選擇的,持續地經歷[永遠沉淪],這就是永遠的刑罰。永刑和永生在時間上同樣永久,在內容上卻完全相反(太25:46)。[永遠沉淪]的定義,就是永遠[離開主的面和祂權能的榮光];這表示受罰者在死後繼續存在,仍有知覺,並非[人死如燈滅]。 [沉淪olethros]原文的意思是[毀壞]又被譯為[敗壞](提前6:9),並非消失,而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若永遠離開了公義,慈愛,智慧,良善,光明,只剩下邪惡,仇恨,愚昧,自私,黑暗,就不再有任何值得活下去的東西,但卻又永遠存在,這就是最嚴厲的刑罰。地獄的實質,就是[與神隔絕](賽59:2)永無安息;而天堂的實質,就是與主永遠同在,永享安息(帖前4:17 )。4.[神公義判斷]的另一面是正面的:[這正是主降臨,要在祂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那日子](10a)。這不是在信徒被提的時候(帖前4:13-18)而是基督再來審判猶太人(太24:31)和外邦人(太25:31-46)建立地上國度的時候(啟19:11-20:4)。對信徒來說,那將是一個榮耀和奇妙的日子,基督[要在祂聖徒的身上得榮耀],祂的榮光將在每個信徒身上彰顯出來,[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0-21;約壹三2),使我們與祂一同分享榮耀。因此,[一切信的人]都會因那榮耀而覺得希奇,包括那些因為信了使徒的見證(10b),所以正在患難中忍耐的帖撒羅尼迦初信者,也包括歷世歷代每個[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的信徒。 思想:在信仰的路途中,聖經一直真誠告訴我們必然面對困苦,患難,因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這不信徒的命苦,更不是信徒的不幸,而是要我們能與愛我們的主過同甘同苦的生命,而且要讓我們經歷只是至暫至輕的苦楚,為要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我們有否願意與主過同甘同苦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最愛我們,你願意我們在地上面對困苦,患難,但主你一直與我們同在,一更與我們一同面對,是你使我們生命不孤單。願我們每日都緊靠你,信任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