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與5a平行。既然信徒的敬虔生活和屬靈美德(5-7節)是生命果子的彰顯(8-9節),所以就[要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10節)。這樣努力的信徒是成熟的,不會像屬靈近視的人(9節)那樣絆跌,而是[永不失腳](10),不會背道(猶24)。第11節與5b-7節平行當中的 [叫epichoregeo]原文與[加上epichoregeo](5節)是同一個字,意思是[供應]。信徒平時殷勤[加上]美德,最終必能蒙神豐豐富富地[供應]進入國度的許可。真認識神的人,人生的目的與神的性情有分,以神為樂,[豐豐富富地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11節)。12-15節組成一個完整的單元,成為一個交錯對稱結構: 1.[提醒]的內容是[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猶3)。即使已經在[現有的真道上堅固](12節)的信徒,恩典也會淡忘,真理也會模糊,[起初的愛心](啟二4)也容易被離棄;一旦在屬靈成長上懶惰懈怠,結果不是[隨流失去](來二1),就是隨從異端。2.[提醒]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也就是喚醒人的意志。神的話不是讓人聽了點頭稱是,而是要人立刻去行。3.[記念]就是反覆回顧,思想。人常常怎麼想,就會怎麼活,;若是被地充滿,天和地都會失去(3:10)。4.我們自我[提醒,激勵,記念]的方法,就是[默想](詩119:15)。默想是一種喚醒思想的活動,是把聖經中關於神的作為,道路,計劃和應許反覆思想,沉思,並且應用到自己身上;是有意識地來到神的面前,在神的眼目之下,靠著神的幫助與祂相交。[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13節),表示使徒彼得已經年老,時日無多。彼得的一生無法忘記主給他的使命:[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因此他在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還在抓住一切機會[提醒,激發]弟兄。[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14節),是用客旅(彼前1:1)拆毀[地上的帳棚](林後5:1)來比喻離開這個世界,回到永恆的天家。[盡心竭力spoudazo](15節)和[殷勤spoudazo](5節)原文相同,使徒的[盡心竭力]和信徒的[殷勤]同樣重要。使徒[離開]世界與信徒[進入eisodos](11節)神國形成對比。1:16-21的主題是[主降臨的見證和先知的預言]彼得,雅各和約翰都親身經歷過主耶穌登山變像(可9:1-8)主在登山變像時大能的降臨,是祂再來審判的預表(徒2:32-33,36;3:16,20-21)。[祂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17節)指主耶穌登山變像的時候。[聖山](18節),指變像山,遇見神的地方稱為[聖地](出三5),遇見神的山稱為[聖山]。19節表示基督再來不但是新約使徒們的見證,而且是舊約先知們的預言。周遭環境越黑暗,我們越要專心留意明燈,一再默想這些預言。黑暗中的[晨星]代表基督(民24:17)。主的晨星不必到夜空中尋找,而會在[心裡升起]。當一個人不再渴望什麼,卻仍然願意按照神的旨意行事的時候;當一個人似乎找不到神,但卻[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五8)的時候,晨星就升起了(詩22:1-2,23-24)。根據上下文,[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20節)並不是指聖經預言的解釋,而是指聖經預言的來源是神,非先知自己。可能當時的假師傅為了拒絕基督再來的真理,不但否定使徒們的見證(18節),也不承認舊約預言的權威性(19節),認為先知們只是發表他們自己的意見。為了駁斥假師傅,彼得重申猶太人和基督徒共同的信念:舊約的預言是出於神,當先知們寫下舊約的預言時,這些[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21節)。末世的信徒最需要被[提醒](13節)和[記念](15節)的,不是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基督的再來。基督再來是為了審判[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祂](啟22:12),所以我們的一切言行都要預備見主。 思想:當基督再來,是信徒在地上生活的動力和盼望(彼前1:7,13)也是信徒得勝或失敗的關鍵:初期教會的至死忠心,是因為他們相信基督再來,也盼望基督再來。或許今天教會的世俗化和自由化,是因為許多人不相信基督再來,不盼望基督再來,或忘了自己隨時會見主。我們有否期待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我們生命的盼望,更是我們心中明亮的晨星,在這個黑暗沒有光明的世代,我們需要你的光照,需要你的盼望,使我們深信你的再來,更願意儆醒等待你的再來。阿們!
彼得後書 1:10-21
Related Post
彼得後書 1:3-9彼得後書 1:3-9
神已經在基督裡賜下了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3節) 1.信徒敬虔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是神的大能主動賜給我們的。(3節)其中[生命和虔敬]是重言法(Hendiadys)修辭,意思是[虔敬的生命]。2.神的大能工作的方式,是呼召和引導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3節)。基督藉著自己[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過敬虔的生活;而我們對基督的真實認識,是我們過敬虔生活的動力和根據。3.主先認識我們(約10:14)呼召我們,我們才能認識祂,被祂吸引,渴慕[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主[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4節)。這應許能[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也就是脫離罪惡,[得兒子的名分](弗1:5):1.[神的性情]就是神兒女的形象(加4:5-6)重生的信徒擁有父神的道德性情,將被聖靈改變成越來越像基督(弗4:13)。2.有些假師傅認為,人的身體和物質必會敗壞,只有思想或靈魂才不會朽壞。但彼得卻指出,敗壞並非因為神造的物質世界有缺陷,而是[從情慾來的](4節)。3.有些假師傅認為,人靠著謹守律法或順從本性,思想或靈魂就可以得享永恆。但彼得卻指出,人只有藉著認識基督(2:20)才能[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4.有些假師傅認為,人分享神的本性,就是脫離物質世界的捆綁,變得更像神,或變成神。但彼得卻指[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只是信徒新生命的起點(5節),並不是終點。[正因這緣故](5節)指信徒已經得了福音的恩典[與神的性情有分](4節)而有責任靠著神的恩賜(3節)和應許(4節)[分外地殷勤](5節),努力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像神家的一員。2.[應許]和[信心](5節)都是神白白的恩賜(1節)但卻不能成為懶惰的理由,而是[殷勤]的根據,要求和動力。[加上epichoregeo](5節)原文指富人慷慨資助戲劇節的演出,引申為[供應,支持,裝備]。信徒不需要靠自己在[信心]之外再[加上]點什麼,因為[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誠的事賜給我們](3節)了;也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尋求點什麼,只需用基督生命裡的[榮耀和美德](3節)來供應和支持自己的屬靈生命。5-7節所列舉的七種美德始於信心,臻於愛心,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1.[德行](5節),是因著[信心]而來的。[德行arete]原文是[美德](3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了4次(彼後1:3,5;彼前2:9;腓4:8)但在當時的希臘文獻中十分普遍,意思是[最卓越之處]。2.[知識](5節),就是正確地認識神。[知識gnosis]原文是假師傅喜歡用的字眼,這裡是指對[神和我們主耶穌](2節)的認識,既是頭腦裡的知識,又是靈裡的經歷,既能明辨是非(116 ;2:1-2)又能實踐真理(3:17-18)。3.[節制](6節),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情感和言行,不被肉體轄制。4.[忍耐](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自己,接受神的訓練(來12:11-12)等候神的應許(4節),抵擋外面難處的試探和裡面肉體的引誘。5.[虔敬](6節),就是正確地對待神。原文的意思是尊重神,把神應得的分歸於祂,而不是用敬拜金牛犢的方式來操縱神,利用神。6.[愛弟兄的心](7節),指照顧教會肢體的需要(彼前3:8)。人只有與神的關係正確了,與弟兄的關係才會正確。7.[愛眾人的心](7節)指關心教會以外的人的需要,包括愛鄰居,愛仇敵。第8節與第3節平行,可譯為[你們有了這幾樣,再繼續增長,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懶散和不結果子了](合本修訂版)。第9節表示只關心自己的慾望,就像一個還沒得救的人(林後4:4)故意[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9節),所以無法[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4節)。 思想:信心是屬靈生命成長的開始,愛心是生命成長的頂點;在信仰的生命中,我們越殷勤操練這些美德,就越能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成長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拯救,你的恩典,你要我們不只是得救贖,更要我們生命成長,使我們能結出果子,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樂意繼續殷勤操練屬靈生命。使我們更學像主你。阿們!
彼得後書 4:1-11彼得後書 4:1-11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1節)走通了十字架的得勝之路,我們就當[跟隨祂的腳蹤行](2:21),效法基督順服神[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 (1節)。[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1節)並不是說不再犯罪,而是當人[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受苦的心志是信徒勝過試探的兵器,這兵器不是[受苦]而是[心志]。人若立志受苦,未必會受多大苦;人若逃避受苦,反而越多受苦;人若不願受苦,就越難忍受其苦,因為[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8)。現在,信徒有了受苦的心志,也可以[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2節)。一個沒有預期會受苦,或不打算[為義受苦](3:14)的人,不可能[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裡](猶21)。[隨從外邦人的心意](3節)可分為兩大類罪:一類是放縱私慾,另一類是拜偶像。這兩類罪息息相關,彼此助長,[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3:5)。[邪淫](3節)就是不受道德約束的生活,特別是放蕩的性生活。[惡欲](3節)指控制人的情慾。[荒宴](3節)指充滿淫亂的酒席宴會。[群飲](3節)指無節制的酒會。[可惡拜偶像的事](3節)指可憎的偶像崇拜。[時候已經夠了](3節)意思是這樣的生活也該停了,否則沒有辦法[在那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帳](5節)。4-5節的主題是[新約時代信者和不信者的結局]。過去,聖靈曾藉挪亞的口向當時的人傳講悔改的信息,但大部分都是貪戀世界,不願受苦,結果被洪水除滅,成了[在監獄裡的靈](3:19) 只有少數人得救。現在,外邦人不肯因信徒的見證悔改,反而毀謗他們,也[必在那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帳](5節)只有少數人得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4節)。信徒的好品行只能感化神所揀選的人(3:1)沒有被神揀選的不信者不但不會被感化,反而會[毀謗]有好品行的信徒,好壓制良心不安,為罪自圓其說。所有的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向神交賬,那時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世界有三招:1.肉體的私慾(3a)2.偶像的誘惑(3b)3.毀謗的壓力(4節)目的是拉人下水。但這三招對於有受苦心志的人卻不靈:1.基督的受苦,使祂勝過仇敵,得了權柄,使萬有都服從了祂。因此,受苦的心志是與基督一同作王,通往寶座的十字架之路(3:22)。2.受苦的心志,是啟動聖靈權能的鑰匙,可以製服肉體,得著自由,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2節)。3.人越有受苦的心志,誘惑就越暗淡;越沒有受苦的心志,難處就越大(3節)。6a[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 [為此]指傳福音是為了讓人能面對最後的審判。[死人]指彼得寫信時已經過世的信徒,他們生前[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6b [肉體按著人受審判]指信徒也和基督一樣,要經過肉身的死亡。[他們的靈卻靠神活著]表明那些信從福音的人,就像基督一樣活在神面前。7-11節的主題是[信徒在神面前的生活]:過去[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3:18a)。現在,末世的信徒要活在神面前,為此[謹慎自守,警醒禱告](7b);因為[萬物的結局近了](7節),正在等候基督的再來。[謹慎自守]的意思是[頭腦清醒,冷靜],使我們的禱告[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2節)。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求神阻止世人犯罪,讓世界平安無事,就不是警醒的代禱,而是自以為比神更公義、更有愛心。信徒每天應當禱告的兩個重點,是愛與忠心。其次,我們每天要為自己的忠心警醒禱告:每個信徒都有聖靈所賜的恩賜,目的是讓我們[彼此服事]。因此,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10節)。[彼此服事]的工作分為兩大類:[講道的](11節)和[服事人的](11節)。 思想:魔鬼願意用世上的萬國作代價,給主耶穌提供十字架的代替品;只需要向他下拜,就可以毫無風險地完成神託付的使命,好像很忠心;個人放下面子,卻能讓世人少受兩千年的苦,多幾百億靈魂得救,好像是大愛(太4:8-10)。但是,捷徑並不能解決罪和生命的問題;一個沒有十字架的國度,即使全民自稱基督徒,還是在罪惡的轄制之下,仍然是魔鬼的國度。我們有否明白十字架的愛心,就是因著經歷基督的捨己;放下自己,甘願捨己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不只是愛我們,更為我們受苦受死,明白受苦的意義,你是我們生命最美好的榜樣,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明白十字架的愛,不堅持自己,不求自己的益處,活出你捨已的大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