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書 1:12-20

提摩太前書 1:12-20

12-17節是第二段插入的話,保羅談論自己對福音的見證,這福音正是那些假師傅所離棄的(6節)。保羅列出了一份罪惡的清單(9-10節)但他並沒有把自己排除在清單之外,而是承認自己正是罪人中的[罪魁](15節)。因此,當他想到神竟然[交託我榮耀福音](11節)不由得[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12節)。[因祂以我有忠心]表示明明是基督[給我力量]卻也看我為可信任的,所以保羅不得不感謝主。[派我服事祂]表明保羅作基督的僕人,並非出於自己的能力或志願,而是出於基督的揀選和所加給的力量。保羅[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13節)在信主之前竭力逼迫教會(徒9:1-2),但卻在[不信不明白的時候](13節)就[蒙了憐憫](13節),證明救恩完全是神主動的白白恩典,沒有任何人的功德。神憐憫那些[不明白]的人,偶然軟弱的信徒,但卻恨惡那些明知故犯者(來10:26)特別是那些扭曲福音,混淆正道的假師傅(彼後2:1)。教會絕不可用[愛心,合一,不動血氣]的名義包容任何假師傅(20節)免得教會淪為人的團體,不再是[神的家](3:15)。神的恩典不只是[大能][憐憫][而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14節)。人並不是因為自己裡面有[信心],所以能信主;也不是因為自己裡面有[愛],所以能蒙悅納。[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15節)可能引自當時已經流傳的福音書(路19:10)。[十分可佩服的](15節)是當時希臘文的慣用語。耶穌降世,不是為了樹立一個道德榜樣,表達神對世人的關心,而是要將罪人從屬靈破產的困境中拯救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福音。而保羅承認[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15節)[是]原文是現在時,表明保羅不是承認自己在信主前[是個罪魁],而是承認自己現在仍然[是個罪魁禍首]。本信中原文三次使用[憐憫eleos/eleeo](2,13,16節)強調基督顯明在保羅這樣的[罪魁]身上的[憐憫]和[忍耐],同樣也可以顯明在以弗所教會那些被假師傅誤導的弟兄身上。事實上,保羅知道自己之所以[蒙了憐憫],目的[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16節)。連保羅這樣最極端的[罪魁],基督都能把他變成最忠心的[使徒](1節),祂也一定有足夠的[忍耐]來拯救任何人。如此就能為別人作榜樣,讓每個蒙召的人認識真正的福音,也讓每個軟弱的信徒認識[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1節)。保羅默想福音恩典的結果,是由衷地發出充滿敬畏的頌贊:[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17節):當年輕的提摩太面對以弗所教會的種種難處時,也必須越過環境,看見護理教會的乃是那位[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當教會出現問題的時候,同工的責任是用愛心勸勉人,因為我們已經[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5節),而神自己負責拯救那些[蒙了憐憫]的人。18-20節接續3-7節,重申對提摩太的指示。(18節) [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具體內容不得而知。[打那美好的仗]指與以弗所教會的假師傅和他們的謬誤爭戰。 [打strateuomai]原文的意思是[服兵役,打仗],[仗strateia]原文的意思是[戰役],這是把提摩太比喻成[永世的君王](17節)的忠心戰士。我們要[打那美好的仗],首先自己要[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19節)才能生出愛心(5節):[信心]就是準確地接受主的所是和所作,也準確地傳講主的所是和所做。19節表示許多人堅持真理上的錯謬,往往是因為道德上的失敗(弗4:19);許多假師傅之所以執迷不悟,正是因為他們捨不得離開罪惡的生活,所以故意拒絕良心的提醒。[許米乃和亞歷山大](20節)就是例子:[許米乃]在教會傳講復活的事已過(提後2:17)。[亞歷山大]可能是陷害保羅,極力敵擋使徒話語的銅匠亞歷山大(提後4:14-15)。這兩個人可能是領袖,所以保羅親自把他們逐出教會,而不是由教會執行紀律(林前5:5)。教會是[神的家](3:15),離開神家的信徒必然會流離失所,落在撒但的權勢之下(林後4:4)。但保羅的動機不是責罰,而是要使他們歸正[讓他們學會不再褻瀆]。 思想:[信心]和[良心]總是並肩而行的,如果我們的良心控告自己,就表明我們的信心出了問題;如果我們拒絕良心的提醒,在信仰上也無法前行,更無法產生[無偽的愛心]。我們有否願意用信心活出良心無虧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正如保羅所講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不是主你的憐憫,我們生命都沒有盼望,求主將你的恩每日都光照我們,使我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提摩太前書 1:3-11提摩太前書 1:3-11

3-7節是保羅對提摩太的囑咐托。(3-4節)這句話道出了本信的主要目的:本信的所有內容,都是保羅對以弗所教會內部出現假師傅的回應。提摩太不是去以弗所牧養教會,而是被保羅派到那裡扭轉局面;他可能離開以弗所以後,在馬其頓境內給留在以弗所的提摩太寫了本信。3節[囑咐paraggello]表明提摩太是帶著使徒的權柄教導,命令人。[異教]可譯為[別的教義]指不正確的,引起分歧的教導(6:3),並非不同的宗教信仰(弗4:14)。[荒謬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4節)與某些猶太教的遺傳有關(多1:14),具體不得而知。無論內容如何,都毫無屬靈價值,只會引發猜測和辯論。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3:15)在教會引發紛爭的從來都不是真理,而是謬誤和罪惡。[並未發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4節)也可譯為[無助於神所定基於信心的計劃] [章程]原文是[管家]。神的計劃不能倚靠猜測來領會和實行,只能憑藉信心。憑空的猜測只會把人引入謬誤的沼澤,混亂神的真理,無助於作神的忠心管家。[但命令的總歸是愛](5a)可譯為[但命令的目的是愛];[命令paraggelia]原文與[囑咐paraggello]是同一個字的不同詞性,指提摩太[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的目的,不只是消極地糾正神學的錯誤,更是積極地建立愛的團契,用愛來代替假師傅所挑起的紛爭(4節)。[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5b),既不是出於自我肉體的情感,也不是[說謊之人的假冒](4:2)。真教師和假師傅的差別不在於有沒有談論愛,而在於怎樣教導愛: (6節) [虛浮的話]只能把暫時的情緒,虛假的感覺當作愛,惟有真理的教導才能生出[潔淨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從而結出愛的果子:[潔淨的心]就是不向虛妄,不懷詭詐(詩24:4)。[無虧的良心]就是已被基督潔淨,能正常辨別是非的良心(羅2:15)。[無偽的信心]就是誠實倚靠神(賽10:20)沒有程度區別,只有真假之分。以弗所教會的假師傅很可能是教會的領袖(7節)他們偏離了[潔淨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取而代之的是[虛浮的話]目的是高抬自己[想要作教法師](7節)。他們想和猶太拉比一樣受人尊敬,卻不像法利賽人那樣鑽研聖經,所以[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7節):既不明白自己所講論的經文,又不知道自己所主張的道理。但他們並沒有自知之明,反而為憑空臆測的事喋喋不休,強裝權威。8-11節是第一段插入的話,保羅談論自己對律法的認識,這律法正是那些假師傅所誤用的(7節)。以弗所的假師傅[要作教法師](7節),所以誤用律法,高抬自己。保羅譴責假師傅,但並沒有貶低律法,所以強調:[我們知道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8節)。[合宜]原文是[合法];意思是符合設立律法的目的。人若要把律法用得[合宜]教得[合宜],就必須了解律法的作用。[律法不是為義人設立的](9節)因為聖靈的果子[沒有律法禁止](加5:23)。[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是為了約束人的罪((加3:23)既不是讓人稱義的資格,也不能給人行義的能力,更不是叫人[去講虛浮的話](6節)。[正道](10節)可譯為[健全教義]與假師傅的[病態渴望](6:4[專好])形成對比。[道didaskalia]原文在本信中一同使用了八次(1:10;4:1,6,13,16;5:17;6:1,3)又被譯為[教導](4:13;5:17)[教訓](4:16)[道理](6:3)。保羅對律法的功用,以及健全的教義的理解,都不是個人的主張,而是[照著可稱頌之神交託我榮耀福音說的](11節)。 思想:今天,或許聖經也常被信徒誤用,不是[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提後3:16),而是[替天行道]的武器;不是[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7),而是只關注我的擋箭牌。我們有否同樣經常都不誠實使用聖經?還是用愛活出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主你用神的愛去愛我們,這不是暫時的情緒,虛假的感覺,而是由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的愛,求主用你語詞使我們真正明白你的愛。阿們!

提摩太前書 5:17-25提摩太前書 5:17-25

17-25節是[合宜地管理長老]與1-2節[合宜地勸勉會眾]前後呼應,包括:1.長老當受敬奉(17-18節);2.公正地審判長老(19-21節);3.不可急促按立長老(22-25節)。17,19節的[長老presbuteros ]原文與第1節的[老年人],第2節的[老年婦女]都是同一個詞,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四處;22節的[清潔]與第1節的[清清潔潔](1節)意思相同。這些關鍵字使5:17-25與五1-2在4:1-六10的交錯對稱結構中對稱。[管理教會](17節)[傳道教導人](17節)是長老的職責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可能不同的長老有不同的恩賜,也可能同一個長老兼有兩種恩賜。[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17節),可譯為[當以為配受加倍的尊榮]不一定是說雙倍的物質供應。[敬奉]原文意思包括[價值](林前6:20)與[尊貴](1:17)。假師傅在以弗所教會製造了紛爭,長老無論是支持假師傅,反對假師傅,還是已經淪為假師傅,都有可能遭到控告。所以保羅提醒提摩太:[控告長老的呈子,非有兩三個見證就不要收](19節)。這不是長老的特殊待遇,而是每個信徒的基本權利(太18:16)。無論是猶太人或教會,在一個人被公開指控之前,都需要兩個以上的見證人鄭重作證(申19:15)。[犯罪的人](20節)可譯為[繼續犯罪的人]指繼續犯罪的長老(19節)。一方面,教會不能隨便允許人惡意中傷長老(19節),另一方面,如果控告屬實,就應該[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19節),才能及時堵住破口。所以保羅鄭重地[在神和基督耶穌並蒙揀選的天使面前](21節)嚴嚴地囑咐提摩太:[要遵守這些話,不可存成見,行事也不可有偏心](21節)語調僅次於6:13。[不可存成見]指客觀上不能未經查實,先入為主,主觀上不能把印象放在第一,真相放在第二。[行事也不可有偏心]指客觀上不能偏信偏信,雙重標準,主觀上不能只顧自己的關注,忽視神的心意。[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22節)指不要草率地按立新的長老,急於取代受懲戒的教會領袖(20節)。[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22節)指按立不合格的長老的人,對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要承擔責任。[要保守自己清潔](22節)指言行誠實,正直。教會的領袖一旦生活不清潔,就喪失了[無虧的良心](1:19),不但自己不能持守真道,也無法公正地處理別人的罪。保羅不想讓提摩太誤解[保守自己清潔]就要禁酒(3:3,8),所以又提醒他:[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 (23節)。古代的飲用水沒有經過消毒,用酒摻水可以殺菌。保羅行過醫治的神蹟(徒19:12)但卻不能隨心所欲地醫治自己(林後12:7)以巴弗提(腓2:27)和提摩太(23節)證明醫病的恩賜(林前12:9)並不是用來包治百病,而是根據神的旨意,達成祂的目的。因此,信徒不應強求神的醫治,而要[凡事謝恩](帖前5:18),尋求神在疾病中的美意(林後12:7-10);24-25節繼續解釋為什麼[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罪行和善行走向神的審判,但是:[有些人的罪是明顯的,已先受審判了]這些假師傅的觀點突出,罪行明顯,很容易被人看得清清楚楚。[有些人的罪是隨後跟著來](24節),這些假師傅的立場含糊,罪行隱蔽,不能只聽其言,還要近觀其行;不能只看態度口才,也要[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25節可譯為[同樣,善行也有明顯的,就是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當我們近距離觀察的時候,只要不存成見,沒有偏心(21節),一個人的屬靈真相一定會呈現出來,[就是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 思想:今日假師傅[說謊之人的假冒](4:2)經不住時間和生活的考驗(3:2-7);面對似是而非的事情,我們必須將人情,面子都要給神的榮耀讓位,因為教會是[神的家],但願我們能以用屬靈的眼光分辨善惡。 祈禱:親愛主,你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是主你的話,我們不能分辨善與惡,更容易落在愚昧的惡當中,求主光照引導我們,使我們每日都活在你話語的真理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