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節是[作執事的品格要求]。[執事diakonos](8節)原文又被譯為[用人](太20:26)是幫助人的,治理事的](林前12:28) 在長老的監督下管理教會的具體事務。以弗所教會已經建立十多年了,提摩太的使命並不是設立執事,而是密切觀察執事的行為,對犯罪的執事執行紀律(5:22,24-25)。因此,8-12節並沒有詳述執事的職責,資歷或能力,與其說是執事的資格清單,不如說是對執事[必須端莊](8節)的品格要求;所列出的都是可以觀察的外在行為,而不是內在的屬靈素質。這份清單與假師傅對比鮮明,符合希臘道德中的崇高理想,包括以下六個面向:1.[不一口兩舌](8節)指為人誠實,不虛偽,與善於說謊的假師傅對比鮮明(4:2)。2.[不好喝酒](8節)指不酗酒。3.[不貪不義之財](8)指不利用事奉為個人謀利,與[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6:5)的假師傅對比鮮明。4.[要存潔淨的良心,要守真道的奧祕](9節)指行為與福音的真理一致[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與自欺欺人的假師傅對比鮮明(1:6,9)。5.[只要作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12節)與[禁止嫁娶](4:3)假師傅對比鮮明。6.[這等人也要先受試驗](10節)用時間證明自己在生活和事奉中的品格[若沒有可責之處,然後叫他們作執事](10節)。所以他們也不能是[初入教的](6節)。[女執事](11節)原文是[女人]可能指執事的妻子,女執事或執事的女助理。無論具體指誰,教會的女同工都[必須端莊,不說諫言,有節制,凡事忠心](11節)與那些受假師傅影響的婦女對比鮮明(5:11-15)。13節表示在基督裡的事奉並不能為我們帶來世人所重視的回報,卻可以帶來天上的獎賞,並且試驗我們得著得救的確據。這些正是假師傅所丟棄的(1:6,19)。14-16節的主題是[教會是神的家]這是本信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指出了本信的寫作目的。此時保羅可能正在馬其頓,打算前往尼哥坡裡過冬,並在那裡會見提多(多3:12)然後再去以弗所(4:13)所以[先將這些事](14節)寫給提摩太,指導他處理以弗所教會的假師傅問題。教會傳統認為,後來保羅前往以弗所,途中經過特羅亞,在那裡再次被捕(提後4:6,13),最後死在羅馬獄中,並沒有見到提摩太。但本信卻成了聖靈賜給歷代教會的屬靈祝福。15節宣告了教會的身份:教會是[神的家](15節):1.神家的主人是神,而不是人;應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神家的兒女首先關心的不是人的需要,而是神的滿足;首先考慮的不是人的方便,而是神的心意;首先在意的不是人的感受,而是神的榮耀。神家的家規是神定的,在神的家中不能以恩典之名怠慢行事,以愛心之名為所欲為;若不[按真理而行](約叁4),必然會給神家造成損失。神家的職分只能由神自己呼召,寧缺毋濫,更不能把職分當作送禮的人情。 [神的家]就是[神的殿],[家oikos]和[殿oikos]原文是同一個字。教會的功用是向上敬拜神,向內造就神的兒女,向外見證神的美德(彼前2:9)。神家所有的事奉都是敬拜的果子,而不是敬拜的代替。神家的兒女不會只指責家中的破口,而會主動堵住破口。2.[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15節),不是情感避風港,也不是愛心加油站。以弗所人熟悉[柱石]的比喻,因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弗所的亞底米神殿一共有127根華美的大理石柱石,在柱石頂上安放著著名人物的塑像。教會的使命是作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持守和彰顯真理,讓遠近的人都能看見,引導神所揀選的罪人回家。講台是否[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是真假教會的試金石。16節原文是一首詩,頌讚[敬虔的奧祕](16節),也就是教會所要持守和彰顯的福音真理。這奧秘過去是隱藏的,如今已經顯明出來了(西1:26-27),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神在肉身顯現]是指基督道成肉身的奧秘。 思想: 神家的特徵是神的同在,而不是愛。神家的家人必須先愛神,然後才可能彼此相愛。教會首先要有真理,然後才有真愛;只要持守真理,就必定會彰顯真愛。我們有否真正明白教會就是永生神的家呢?有否願意以真理作為教會柱石與根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讓我們明白,你要的教會不是人的組織,更不是只有愛的機構,而是你要的一個家,滿有你同在,充滿主你真理的家,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看見你要的家。阿們!
提摩太前書 3:8-16
Related Post
提摩太前書 5:17-25提摩太前書 5:17-25
17-25節是[合宜地管理長老]與1-2節[合宜地勸勉會眾]前後呼應,包括:1.長老當受敬奉(17-18節);2.公正地審判長老(19-21節);3.不可急促按立長老(22-25節)。17,19節的[長老presbuteros ]原文與第1節的[老年人],第2節的[老年婦女]都是同一個詞,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四處;22節的[清潔]與第1節的[清清潔潔](1節)意思相同。這些關鍵字使5:17-25與五1-2在4:1-六10的交錯對稱結構中對稱。[管理教會](17節)[傳道教導人](17節)是長老的職責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可能不同的長老有不同的恩賜,也可能同一個長老兼有兩種恩賜。[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17節),可譯為[當以為配受加倍的尊榮]不一定是說雙倍的物質供應。[敬奉]原文意思包括[價值](林前6:20)與[尊貴](1:17)。假師傅在以弗所教會製造了紛爭,長老無論是支持假師傅,反對假師傅,還是已經淪為假師傅,都有可能遭到控告。所以保羅提醒提摩太:[控告長老的呈子,非有兩三個見證就不要收](19節)。這不是長老的特殊待遇,而是每個信徒的基本權利(太18:16)。無論是猶太人或教會,在一個人被公開指控之前,都需要兩個以上的見證人鄭重作證(申19:15)。[犯罪的人](20節)可譯為[繼續犯罪的人]指繼續犯罪的長老(19節)。一方面,教會不能隨便允許人惡意中傷長老(19節),另一方面,如果控告屬實,就應該[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19節),才能及時堵住破口。所以保羅鄭重地[在神和基督耶穌並蒙揀選的天使面前](21節)嚴嚴地囑咐提摩太:[要遵守這些話,不可存成見,行事也不可有偏心](21節)語調僅次於6:13。[不可存成見]指客觀上不能未經查實,先入為主,主觀上不能把印象放在第一,真相放在第二。[行事也不可有偏心]指客觀上不能偏信偏信,雙重標準,主觀上不能只顧自己的關注,忽視神的心意。[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22節)指不要草率地按立新的長老,急於取代受懲戒的教會領袖(20節)。[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22節)指按立不合格的長老的人,對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要承擔責任。[要保守自己清潔](22節)指言行誠實,正直。教會的領袖一旦生活不清潔,就喪失了[無虧的良心](1:19),不但自己不能持守真道,也無法公正地處理別人的罪。保羅不想讓提摩太誤解[保守自己清潔]就要禁酒(3:3,8),所以又提醒他:[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 (23節)。古代的飲用水沒有經過消毒,用酒摻水可以殺菌。保羅行過醫治的神蹟(徒19:12)但卻不能隨心所欲地醫治自己(林後12:7)以巴弗提(腓2:27)和提摩太(23節)證明醫病的恩賜(林前12:9)並不是用來包治百病,而是根據神的旨意,達成祂的目的。因此,信徒不應強求神的醫治,而要[凡事謝恩](帖前5:18),尋求神在疾病中的美意(林後12:7-10);24-25節繼續解釋為什麼[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罪行和善行走向神的審判,但是:[有些人的罪是明顯的,已先受審判了]這些假師傅的觀點突出,罪行明顯,很容易被人看得清清楚楚。[有些人的罪是隨後跟著來](24節),這些假師傅的立場含糊,罪行隱蔽,不能只聽其言,還要近觀其行;不能只看態度口才,也要[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25節可譯為[同樣,善行也有明顯的,就是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當我們近距離觀察的時候,只要不存成見,沒有偏心(21節),一個人的屬靈真相一定會呈現出來,[就是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 思想:今日假師傅[說謊之人的假冒](4:2)經不住時間和生活的考驗(3:2-7);面對似是而非的事情,我們必須將人情,面子都要給神的榮耀讓位,因為教會是[神的家],但願我們能以用屬靈的眼光分辨善惡。 祈禱:親愛主,你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是主你的話,我們不能分辨善與惡,更容易落在愚昧的惡當中,求主光照引導我們,使我們每日都活在你話語的真理中。阿們!
提摩太前書 2:1-8提摩太前書 2:1-8
2:1-3:13的主題是[神家當有的秩序]與4:1-6:10[恢復神家的秩序]前後呼應,1-8節的主題是[要為萬人禱告]第1節顯示下文的內容是上文的結果,以下指示是為了回應假師傅在教會中所造成的紛爭(8節)好讓提摩太在保羅到達之前[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3:15)。[首先]不是說首先為誰禱告,而是2:1-3:13所有指示中最重要的一項。[勸parakaleo]和1:3的[勸parakaleo]原文是同一個字,表示接下來的所有指示,都與[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1:3 )有關。[懇求,禱告,代求,祝謝]這四個字原文的意思並無精確的定義和區分(腓4:6)表示包括禱告的每一方面。以弗所教會的假師傅可能有某種排外,孤立的傾向(1:4,7)所以保羅強調要[為萬人]禱告,因為福音是[為萬人]預備的(4, 6節),宣教使命是普世性的(7節)。第2節這句話是對[為萬人]禱告的補充,並非重點:[君王和一切在位的]原文是複數,包括各個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掌權者。每一個政權的存在都仰賴神的允許,地上的權柄不過是表明神的權柄。保羅勸勉信徒為掌權者代禱,並非因為當時的政權善待教會。實際上,正是猶太公會和羅馬帝國的掌權者合作將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目的不是為了國泰民安,沒有逼迫(提後1:8)而是[使我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自由地在教會之外活出福音的見證(3:7)完成普世宣教。3-4節證明[為萬人]禱告是合神心意的:[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3節),因為神是[我們救主](1:1;2:3),所以信徒[為萬人]的得救禱告。[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4節)表示救恩是普世性的,並不局限於某些特定的民族或人群,所以信徒應該[為萬人]禱告。5節是神[願意萬人得救]的證據,這是1-7節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因為只有一位神](5a)祂不但是以色列人的神,也是萬人的神(林前8:4)。[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5b),[中保]就是立約雙方之間的中間人,擔保人(來7:22),這位中保一面要代表神,另一面要代表人,所以必須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只有[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才能承擔這個職分,祂不但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也是外邦人的基督(7節)。6-7節與[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前後呼應:基督[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6a),證明神[願意萬人得救]。但神不是[定意萬人得救更不是[萬人自動得救],而是接受基督作中保的人才能得救(5節)。[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6b)耶穌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為萬人而死,履行了唯一中保的職分。第7節是保羅鄭重宣告自己外邦人使徒的職分,證明神願意萬人[明白真道],所以信徒要[為萬人]禱告。8節是與1-2節[為萬人]禱告首尾呼應。早期教會和猶太人一樣舉手禱告,表示雙手在禱告前已經潔淨(出30:19-21;詩26:6。 [舉起聖潔的手,無忿怒,無爭論]指禱告的人不應該被[忿怒,爭論]玷污。[隨處禱告]指在每一個聚會的地方。當時的教會分散在信徒家庭裡聚會。保羅不是指示由男人帶領禱告,在哪裡禱告,禱告時要舉手,而是說:[當大家聚集禱告的時候,要確保自己是在禱告,而不是帶著忿怒,爭論禱告。]假師父在教會所引起的紛爭(1:4),必須在禱告前全部清除(弗4:26-32),才不會妨礙與神相交(太5:23-24)。 思想:,儘管各類的信仰,世上的宗教都有祈求,禱告;但祈禱不是我們心願達成的方法,更不是我們對神的苦勸;而是神給予我們信徒的恩典;是讓我們經歷神同在的時光,更是能明白神心意的途徑。我們有否明白祈禱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活著的神,是主你賜予我們禱告的恩典,藉禱告我們能夠經歷你的同在,經歷你的恩典,求主教導我們禱告你,更藉著祈禱使我們明白主你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