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書 5:17-25

提摩太前書 5:17-25

17-25節是[合宜地管理長老]與1-2節[合宜地勸勉會眾]前後呼應,包括:1.長老當受敬奉(17-18節);2.公正地審判長老(19-21節);3.不可急促按立長老(22-25節)。17,19節的[長老presbuteros ]原文與第1節的[老年人],第2節的[老年婦女]都是同一個詞,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四處;22節的[清潔]與第1節的[清清潔潔](1節)意思相同。這些關鍵字使5:17-25與五1-2在4:1-六10的交錯對稱結構中對稱。[管理教會](17節)[傳道教導人](17節)是長老的職責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可能不同的長老有不同的恩賜,也可能同一個長老兼有兩種恩賜。[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17節),可譯為[當以為配受加倍的尊榮]不一定是說雙倍的物質供應。[敬奉]原文意思包括[價值](林前6:20)與[尊貴](1:17)。假師傅在以弗所教會製造了紛爭,長老無論是支持假師傅,反對假師傅,還是已經淪為假師傅,都有可能遭到控告。所以保羅提醒提摩太:[控告長老的呈子,非有兩三個見證就不要收](19節)。這不是長老的特殊待遇,而是每個信徒的基本權利(太18:16)。無論是猶太人或教會,在一個人被公開指控之前,都需要兩個以上的見證人鄭重作證(申19:15)。[犯罪的人](20節)可譯為[繼續犯罪的人]指繼續犯罪的長老(19節)。一方面,教會不能隨便允許人惡意中傷長老(19節),另一方面,如果控告屬實,就應該[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19節),才能及時堵住破口。所以保羅鄭重地[在神和基督耶穌並蒙揀選的天使面前](21節)嚴嚴地囑咐提摩太:[要遵守這些話,不可存成見,行事也不可有偏心](21節)語調僅次於6:13。[不可存成見]指客觀上不能未經查實,先入為主,主觀上不能把印象放在第一,真相放在第二。[行事也不可有偏心]指客觀上不能偏信偏信,雙重標準,主觀上不能只顧自己的關注,忽視神的心意。[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22節)指不要草率地按立新的長老,急於取代受懲戒的教會領袖(20節)。[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22節)指按立不合格的長老的人,對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要承擔責任。[要保守自己清潔](22節)指言行誠實,正直。教會的領袖一旦生活不清潔,就喪失了[無虧的良心](1:19),不但自己不能持守真道,也無法公正地處理別人的罪。保羅不想讓提摩太誤解[保守自己清潔]就要禁酒(3:3,8),所以又提醒他:[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 (23節)。古代的飲用水沒有經過消毒,用酒摻水可以殺菌。保羅行過醫治的神蹟(徒19:12)但卻不能隨心所欲地醫治自己(林後12:7)以巴弗提(腓2:27)和提摩太(23節)證明醫病的恩賜(林前12:9)並不是用來包治百病,而是根據神的旨意,達成祂的目的。因此,信徒不應強求神的醫治,而要[凡事謝恩](帖前5:18),尋求神在疾病中的美意(林後12:7-10);24-25節繼續解釋為什麼[給人行按手的禮,不可急促]。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罪行和善行走向神的審判,但是:[有些人的罪是明顯的,已先受審判了]這些假師傅的觀點突出,罪行明顯,很容易被人看得清清楚楚。[有些人的罪是隨後跟著來](24節),這些假師傅的立場含糊,罪行隱蔽,不能只聽其言,還要近觀其行;不能只看態度口才,也要[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25節可譯為[同樣,善行也有明顯的,就是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當我們近距離觀察的時候,只要不存成見,沒有偏心(21節),一個人的屬靈真相一定會呈現出來,[就是那不明顯的也不能隱藏]。 思想:今日假師傅[說謊之人的假冒](4:2)經不住時間和生活的考驗(3:2-7);面對似是而非的事情,我們必須將人情,面子都要給神的榮耀讓位,因為教會是[神的家],但願我們能以用屬靈的眼光分辨善惡。 祈禱:親愛主,你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是主你的話,我們不能分辨善與惡,更容易落在愚昧的惡當中,求主光照引導我們,使我們每日都活在你話語的真理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提摩太前書 3:1-7提摩太前書 3:1-7

1-7節是[作監督的品格要求]。(1節)這句話先肯定了[監督的職分]。即使教會中有些領袖出了問題,保羅也沒有否定[監督的職分]本身。[監督episkopos]是教會長老的稱呼之一,長老是其身分,監督是其職責(徒20:28),包括治理教會(提前3:5)教導真理(多1:9)牧養信徒(徒20:28)。 [長老presbyteroi]是教會領袖最常用的稱呼,其他的稱呼包括:[治理者proistamenoi](羅12:8)[引導者hēgoumenois](來13:17)和[牧師poimenas ](弗4:11)。長老在形式上由使徒或他們的同工[設立](多1:5)或[選立](徒14:23),實際上是聖靈所立(徒20:28)。教會的長老不是志願兵,也不是僱傭兵,而是應徵入伍的義務兵,所以人不能按照自己所訂的標準來選舉長老。聖靈會賜下所需的恩賜,並且藉著平時的事奉,生活和彼此相交,顯出自己所呼召的僕人。2-7節並沒有詳述長老的職責,資歷或能力,與其說是長老的資格清單,不如說是對長老[無可指責](2節)的品格要求。所列出的都是可以觀察的外在行為,而不是內在的屬靈素質。這份清單與假師傅的行為對比鮮明,符合當時希臘道德中的崇高理想,最後強調[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7節)。[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責](2節)言行上沒有被人控告的把柄,包括以下十二個面向:1.[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2節),忠於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與[禁止嫁娶](四3)假師傅對比鮮明。當時異教徒中流行一夫多妻制,但保羅並沒有要求一夫多妻的人信主後只能留下一個妻子,而是要求教會的領袖必須有合神心意的婚姻榜樣。當時的長老都是男人,但聖經沒有禁止婦女當長老。2.[有節制](2節),指頭腦清醒。3.[自守](2節)指自我控制。4.[端正](2節)指受人尊敬。5.[樂意接待遠人](2節)指願意付出代價,開放家庭。古時客店不多,而且常常是藏污納垢之所,旅行的信徒需要當地教會幫忙提供住宿。6.[善於教導](2節)指[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多1:9)。[教導]是長老的重要職責(五17),教導的能力是聖靈的恩賜(林前十二28)。7.[不因酒滋事](3節)指不酗酒,能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林前6:13)與[愛宴樂,不愛神](提後3:4)的假大師對比鮮明。8.[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3節)指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非真理的問題上包容別人與[專好問難,爭辯](六4)的假師傅對比鮮明。9.[不貪財](3節)指不利用事奉為個人謀利,與[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六5)的假師傅對比鮮明。10.[好好管理自己的家](4節)。每個信徒的家庭都是一個小教會,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潛在的教會領袖,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其兒女。 [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4節)指在家中合宜地行使權柄[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多1:6)。既然長老是[神的管家](多1:7),職責是管理[神的家](15節7),那麼[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5節)?管理家庭和照顧教會都必須[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5:21)凡事都[奉主耶穌的名](西3:17)。11.[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6節),教會裡的高位本身就是個試探,屬靈不成熟的初信者很容易入了試探,變得[自高自大](6節)和[自高自大] (提後三4)的假師傅一樣。魔鬼之所以成為魔鬼,就是因為[自高自大],一切自高自大的人也會[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6節)。12.[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一個人若是在社會上是道德失敗的,在教會裡的敬虔一定是虛假的。雖然世界不接受福音,但卻會用道德的放大鏡仔細審查信徒,撒但最喜歡引誘教會的領袖犯罪,公開羞辱他們。[被人毀謗](7節)指因為品格而被世人[羞辱],不是因為真理而被世界[毀謗](來10:33) [凌辱](來13:13)。 [在教外有好名聲]並不是靠妥協真理來博取名聲,因為[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路6:26)。 思想: 一個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才能忠心(太25:21);一個人只有全家[事奉耶和華](書24:15)[照管神的教會]才不會留出破口;我們有否願意在最親密的關係中見證活出神的家見證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能事奉你的家,的確教會是你最心愛的家,更是我們要在生活中活出的見證,求主教導我們使們樂意每日都忠心服事你心愛的家。阿們!

提摩太前書 2:1-8提摩太前書 2:1-8

2:1-3:13的主題是[神家當有的秩序]與4:1-6:10[恢復神家的秩序]前後呼應,1-8節的主題是[要為萬人禱告]第1節顯示下文的內容是上文的結果,以下指示是為了回應假師傅在教會中所造成的紛爭(8節)好讓提摩太在保羅到達之前[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3:15)。[首先]不是說首先為誰禱告,而是2:1-3:13所有指示中最重要的一項。[勸parakaleo]和1:3的[勸parakaleo]原文是同一個字,表示接下來的所有指示,都與[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1:3 )有關。[懇求,禱告,代求,祝謝]這四個字原文的意思並無精確的定義和區分(腓4:6)表示包括禱告的每一方面。以弗所教會的假師傅可能有某種排外,孤立的傾向(1:4,7)所以保羅強調要[為萬人]禱告,因為福音是[為萬人]預備的(4, 6節),宣教使命是普世性的(7節)。第2節這句話是對[為萬人]禱告的補充,並非重點:[君王和一切在位的]原文是複數,包括各個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掌權者。每一個政權的存在都仰賴神的允許,地上的權柄不過是表明神的權柄。保羅勸勉信徒為掌權者代禱,並非因為當時的政權善待教會。實際上,正是猶太公會和羅馬帝國的掌權者合作將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目的不是為了國泰民安,沒有逼迫(提後1:8)而是[使我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自由地在教會之外活出福音的見證(3:7)完成普世宣教。3-4節證明[為萬人]禱告是合神心意的:[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3節),因為神是[我們救主](1:1;2:3),所以信徒[為萬人]的得救禱告。[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4節)表示救恩是普世性的,並不局限於某些特定的民族或人群,所以信徒應該[為萬人]禱告。5節是神[願意萬人得救]的證據,這是1-7節交錯對稱結構的中心:[因為只有一位神](5a)祂不但是以色列人的神,也是萬人的神(林前8:4)。[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5b),[中保]就是立約雙方之間的中間人,擔保人(來7:22),這位中保一面要代表神,另一面要代表人,所以必須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只有[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才能承擔這個職分,祂不但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也是外邦人的基督(7節)。6-7節與[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前後呼應:基督[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6a),證明神[願意萬人得救]。但神不是[定意萬人得救更不是[萬人自動得救],而是接受基督作中保的人才能得救(5節)。[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6b)耶穌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為萬人而死,履行了唯一中保的職分。第7節是保羅鄭重宣告自己外邦人使徒的職分,證明神願意萬人[明白真道],所以信徒要[為萬人]禱告。8節是與1-2節[為萬人]禱告首尾呼應。早期教會和猶太人一樣舉手禱告,表示雙手在禱告前已經潔淨(出30:19-21;詩26:6。 [舉起聖潔的手,無忿怒,無爭論]指禱告的人不應該被[忿怒,爭論]玷污。[隨處禱告]指在每一個聚會的地方。當時的教會分散在信徒家庭裡聚會。保羅不是指示由男人帶領禱告,在哪裡禱告,禱告時要舉手,而是說:[當大家聚集禱告的時候,要確保自己是在禱告,而不是帶著忿怒,爭論禱告。]假師父在教會所引起的紛爭(1:4),必須在禱告前全部清除(弗4:26-32),才不會妨礙與神相交(太5:23-24)。 思想:,儘管各類的信仰,世上的宗教都有祈求,禱告;但祈禱不是我們心願達成的方法,更不是我們對神的苦勸;而是神給予我們信徒的恩典;是讓我們經歷神同在的時光,更是能明白神心意的途徑。我們有否明白祈禱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活著的神,是主你賜予我們禱告的恩典,藉禱告我們能夠經歷你的同在,經歷你的恩典,求主教導我們禱告你,更藉著祈禱使我們明白主你的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