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節是鼓勵提摩太不以福音為恥。在羅馬帝國,十字架是恥辱、愚昧的象徵(林前1:23)為被釘十字架的基督作見證,在羅馬人看來是一種羞恥,不信主的猶太人更是這麼認為。所以保羅勸勉提摩太[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8a)。此時,尼祿正把基督徒當作羅馬大火的替罪羊來殘害,作為基督徒被囚,在世人看來更是一種恥辱,以弗所的假師傅也不會放過這個詆毀保羅,貶低提摩太的機會,所以保羅勸勉提摩太[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8b)。教會傳統認為,保羅一生曾經被囚七次(《革利免一書》5:6-7)。[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8c),這是鼓勵提摩太在艱難的環境之中,為了福音的緣故受苦。如果提摩太此時到羅馬來見保羅,也可能會受辱,甚至被囚。9-10節總結了福音的核心內容:[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9a)既不是按人得救之前的善行,也不是按人得救之後的剛強,[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但如今藉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明出來了](9b-10a)。神不是閉著眼睛揀選我們,祂早就看見了我們將來會面臨的種種難處,試探,也早就看見了我們會如何膽怯,軟弱,所以在永恆裡就預備了夠用的恩典(林後12:9)。(10節)表示基督已經在十字架上[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來2:14)。撒但在人身上最大的權勢,乃是藉著死亡的威脅來奴役人(來二15)。(11節)這是保羅福音管家職分(西1:23)的三重使命(提前二7)。主耶穌呼召他,不是去作政治家,演說家,社會義工,而是作[傳道的,使徒,師傅]這樣才能[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1.[作傳道],指[作了這福音的執事](弗3:7)廣傳福音。2.[作使徒]指作[外邦人的使徒](羅11:13)奠定教會的真理根基(弗2:20)。3.[作師傅],指[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提前二7)。(12節)指保羅在羅馬被囚受苦,是因福音的使命造成的,所以他不以為恥,原因是:保羅認識基督的所是:[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12b)保羅認識基督的所作:[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給祂的,直到那日](12c)。基督既能保全使徒交付祂的生命,也能保全祂交託使徒的福音。13-14節是囑咐提摩太守住善道。使徒的教導是真理的[規範]既不能偏離,也不能批判,既不能與時俱進,也不能多元主義,而[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理解,遵行;這[信心與愛心]是從基督耶穌裡來的豐盛恩典(提前1:14)。只有[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與愛心],才能既憑信心持守使徒的教訓,又用愛心避免無益的爭辯(提前六4)和以真理為名逼迫弟兄。[規模](13節)原文指建築師的草圖、原型或標準,也被翻譯為[榜樣](提前一16)。14節表示信徒並非孤軍作戰,而是[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地守著]真道。既不能倚靠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意志,也不能倚靠教會的權柄,傳統的規條。弱小的初期教會內憂外患,卻奇蹟般地持守真道兩千年,比任何一個帝國的壽命更長,證明完全是聖靈的作為。教會中出現假師傅,不是偶然,暫時的現象,而是撒但(提前4:1)對教會隨時的威脅,所以信徒必須[牢牢地守著]真道,一刻也不能放鬆。[亞細亞](15節)是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羅馬行省,首府是以弗所。保羅曾在以弗所傳道兩年,但現在[凡在亞細亞的人都離棄我](15節),似乎福音大勢已去,眾人都以保羅被囚為恥,還可能跟從了以弗所的假師傅(2:16-18),其中[腓吉路和黑摩其尼](15節)還是提摩太所熟悉的同工。此時正是尼祿逼迫基督徒的時候,保羅第二次被囚時沒有上一次那樣自由(徒28:31)阿尼色弗在羅馬找到保羅並不容易,但他公開表明基督徒的身分,更要冒著生命冒險。[願主憐憫阿尼色弗一家的人](16a),顯示阿尼色弗此時不在以弗所(4:19),所以不屬於[凡在亞細亞的人]。[願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憐憫](18a)呼應[反倒在羅馬的時候,殷勤地找我,並且找了](17節)。 思想:阿尼色弗不以保羅的鎖煉為恥,殷勤地在羅馬找到了保羅,也在主裡找到了憐憫。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是不忠心的典型,表現出[膽怯的心](7節)以為主作見證為恥(8a)阿尼色弗卻是忠心的榜樣,表現出[剛強,仁愛,謹守的心](7節)不以保羅的鎖鏈為恥(8b)。保羅列出了正反兩面的例子,兩次強調[這是你知道的](15,18節),正是為了勉勵提摩太效法忠心的阿尼色弗,即使在內憂外患的時候,也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2:1)我們有否願意作為主忠心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早已告訴我們,在世在苦難,但你卻使我們放心,因你已勝過世界,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不以福音為恥,更願意為你作忠心的僕人。阿們!
提摩太後書 1:8-18
Related Post
提摩太後書 1:1-7提摩太後書 1:1-7
1:1-2是問候,與4:22的祝福首尾呼應。本信是保羅寫給提摩太個人的,但卻一開始就非常鄭重地申明自己的使徒權柄:(1節)表示因為保羅有意讓提摩太向以弗所教會公開誦讀本信(4:19-22)。[照著在基督耶穌裡生命的應許]是因為保羅此時預料自己即將為主殉道,正在盼望[在基督耶穌裡生命的應許]。[提摩太](2節)是保羅從路司得帶出來的年輕同工(徒16:1-3)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兒子](2節)原文是[小子](加4:19。當時的門徒關係常以父子相稱,提摩太和提多都被稱為保羅的[真兒子](多一4),顯示保羅希望當地的教會把他們看作自己的代表,並透過這兩位[真兒子]的榜樣,知道怎樣效法他們的[父親](林前4:16-17)。保羅的問安語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2節)和希伯來式的[平安](2節)。[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保羅慣用的問安語是[恩惠]和[平安],只有在提摩太前後書裡特別加插了[憐憫eleos](2節;提前1:2),是因為提摩太在以弗所教會需要執行艱鉅的任務,特別需要神的憐憫。1:3-5的主題是[保羅切切想見提摩太]與4:9-21[保羅要提摩太趕緊來]前後呼應。 3-5節原文是一個整句。[我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神](3節)表明保羅在基督裡的信心,不但沒有與猶太人的祖先決裂,反而是延續了亞伯拉罕的信心。基督徒與猶太人的祖先所服事的都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徒7:32)而那些不信耶穌就是基督的猶太人[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 (羅10:2)。保羅強調[祖先]和[潔淨的良心]是為了與以弗所教會那些[丟棄良心](提前1:19;4:2)的假師傅作對比。[記念你的眼淚](4節)指提摩太最後一次與保羅分離時所流的眼淚。主耶穌親自呼召的使徒保羅雖然過著在地如在天的生活(腓1:20-24),但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在孤獨中照樣需要屬靈夥伴的支持[晝夜切切地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4節)。[無偽之信](5節)就是神所賜的得救信心,而不是從人自己出來的理智,情感或意志。得救的信心只有真假之分,並無程度的區別。保羅強調[無偽之信]是為了與以弗所教會那些偏離[無偽的信心](提前1:5)的假師傅作對比。提摩太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友妮基](5節)是信主的猶太人(徒16:1),他的外祖母[羅以](5節)很可能與母親一起歸信基督。所以提摩太信仰的根也是來自[祖先]。6-7節是提醒提摩太挑旺恩賜。保羅知道提摩太在以弗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所以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6)。只要是神所差遣的工人,神必然賜下服事的恩賜(提前4:14)足以應付一切難處。但正如火需要不斷被[挑旺],[恩賜]也需要不斷操練,運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恩賜若不善加使用,就會被隱藏起來,終至無用,無法向主交帳(太25:25-30)。[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7節)這句話呼應羅8:15[剛強、仁愛、謹守]都是聖靈同在的結果與表現(西1:8)。保羅不是責備提摩太膽怯,而是因為他的任務艱鉅,所以勸勉他靠主[剛強、仁愛、謹守]。此時教會外有逼迫,內有假師傅(2:16-18)保羅的聲譽也受到假師傅質疑和詆毀(8,15節),年輕的提摩太勢單力薄,尤其需要靈裡的鼓勵。 思想:當教會成長時必然都面對各種的挑戰,無論是外在的逼迫,內裡的難處,需要的不只是經驗,技巧,更是要主的恩惠,平安,讓神在我們生命中活出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恩惠與平安每日都隨著我們,讓我們不再膽怯,不再軟弱,更要我們生命中能出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求主使我們每日都注目在你恩惠與平安當中。阿們!
提摩太後書 2:20-26提摩太後書 2:20-26
20-21節用家庭裡的器皿,進一步隱喻[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19節)。[貴重,卑賤](20節)指器皿的用途。[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21節)指分別為聖,脫離假師傅及其錯謬的教訓(16節)因為[他們的話語如同毒瘡,越爛越大](17節)。不管是什麼器皿,只要接觸了不潔淨的物,就[必算污穢](該2:13)不合主用。提摩太本來就是神所揀選的器皿(提前1:18)只要他保守自己,遠離假師傅,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21節)。人若要[離開不義](19節)[脫離卑賤的事](21節),就要注意兩個面向:1.[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22節)與提前6:11的吩咐類似。信徒應該活在身體的原則裡,孤獨的信徒很容易陷入自義,焦慮和偏激中。[清心禱告主的人]指神的選民(10節)與不誠實的假師傅作對比(提前4:2)。[少年的私慾]指年輕人常有的激情和衝動,容易導致[公義,信德,仁愛,和平]的反面。2.[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23節)妨礙信徒追求和平,所以應當[遠避世俗的虛談](16節)。[愚拙無學問的辯論]指那些假師傅並不明白真道(25節)[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提前1:7)只會談論[世俗的虛談和那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學問](提前6:20)。[合乎主用](21節)的[主的僕人](24)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但卻[不可為言語爭辯](14節);要[打那美好的仗](提前1:18),但卻[不可爭競](24節)。[不可爭競]是避免陷入血氣,落進假師傅的圈套,並不是對謬誤坐視不管。 [主的僕人]不可挑起爭競,但也不能迴避問題,應當:1.[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24節),也就是[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四2)。2.[溫溫和和]指說話者的存心,而不是給人的感覺。因為[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的話很難讓人覺得溫和。各人對態度的看法可能不同(林後10:10)但存心卻無法向神假冒。[眾人]不包括假師傅,因為他們已經被逐出教會(提前1:20),但影響還在。[用溫柔勸戒抵擋的人](25節)也就是追求和平,但不以犧牲真理,任憑弟兄沉淪為代價,應當用天國的得勝之道[溫柔](太5:5)來糾正被假師傅迷惑的人。 [勸戒]的意思是[糾正] ;[溫柔]指說話者的存心(林前4:21)而不是給人的感覺,因為[勸戒]很難使人感覺溫柔。各人對態度的感受不盡相同(林後10:10)但存心卻無法向神隱瞞。[抵擋的人]指被假師傅迷惑的人。假師傅是[作惡的,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3:13)[這等人你要躲開](3:5)而不是去[勸戒]。[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6節)指我們並不能確定那些受假師傅影響的人是被迷惑的弟兄,還是未蒙揀選的選民,所以應當[用溫柔勸戒]。若是神的選民(10節)神必然會挽回他們。相反,我們若憑血氣[爭競]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罪中;靠肉體[爭競],就上了仇敵的圈套。26節表示假師傅的背後都是[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提前4:1)被假師傅迷惑的人都是[被魔鬼擄去順從牠詭計的]。神若允許魔鬼將選民的心思暫時擄去[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而神自己會負責叫他們[醒悟過來,脫離牠的網羅]。 思想: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因每都有讓我們身心情緒的激動或是衝動,我們需要選擇的就是和清心禱告主的人返到主的面前,因主的應許有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主必同在。 祈禱:親愛主,你最明白了解我們生命的軟弱,難處,甚至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限制-無論是身心的狀態,我們的情緒,求主都保守我們,使我們懂得逃避,懂得揀選。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