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後書 提摩太後書 2:1-7

提摩太後書 2:1-7

2:1-13的主題是[在基督的恩典上剛強]與3:10-17[在聖經的真理上站穩]前後呼應。第1節[所以]表示這句話是從1:15-18得出的結果;[你應當在基督耶穌的恩典裡剛強起來]這是對1:6-14的總結。此時保羅外有仇敵逼迫,內有弟兄離棄,但神卻差派阿尼色弗來安慰他(1:15-18)使他感受到極大的恩典和安慰,所以也吩咐提摩太[應當在基督耶穌的恩典裡剛強]。此時的提摩太非常需要鼓勵,因為保羅所面臨的處境,同樣也可能臨到提摩太身上。 (2節)這是提摩太剛強硬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重申保羅之前的吩咐(1:13-14)。保羅要提摩太趕緊離開以弗所,到羅馬與他會面(4:9,13)但假師傅的影響還在,許多人還離棄了保羅(1:15)所以提摩太在離開之前,必須把使徒的教訓[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本節提到了教會中四代傳承真理的人:1.第一代是[我]也就是保羅;2.第二代是[你]也就是提摩太;3.第三代是[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也就是有教導恩賜的人;4.第四代是[別人]也就是其他的信徒。每一個傳福音的信徒,都應當把福音[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傳道者若不注意訓練信徒把福音[交託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就不是忠心的福音僕人。[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3節)這是提摩太剛強行所當做的第二件事情,也是重申保羅之前的吩咐(1:8)。苦難是福音見證的一部分,因為主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使徒約翰也說:[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約壹3:13)。因此,保羅並沒有為提摩太描繪一條花香爛漫的道路,而是鼓勵他與自己[同受苦難],並且使用了三個當時常見的例子作隱喻(3-6節),強調信徒應當[同受苦難],將來必得賞賜:1.羅馬士兵:[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4節),每個蒙召的信徒也要像羅馬士兵那樣全然委身,同受苦難]目的是專心討主喜悅。[不將世事纏身]指全然委身的態度,並非要求信徒不顧家庭,工作;因為管理自己的家(提前3:4-5)事奉肉身的主人(西3:22-24),親手做工(帖前4:11)也是信徒事奉和見證的一部分。2.希臘運動員:[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5節),每個奔跑天路的信徒也像運動員那樣自律,遵守規則。 [同受苦難]是天路比賽規則的一部分,[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3)。 [冠冕]原文指運動會中頒給得勝者的花冠,表示歡喜快樂。3.農夫:[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6節)每個盼望賞賜的信徒也要像盼望[先得糧食]的農夫那樣甘心付出[同受苦難]的代價,因為[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8:17)。[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7a)這是讓提摩太自己去思考這三個隱喻的重點[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7b)。神既然已經賜下恩典(1:6)使提摩太能[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1節),祂也必會讓提摩太理解[同受苦難]的必要。 思想:神的旨意計劃從來沒有停止,縱使歷代教會充滿不少的挑戰,逼迫,困難;都全因主的大能,恩典及願意為主承傳大使命的歷代信徒,我們有否願意成為主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呼召我們,使我們能夠在你榮耀的大使命中,能為主你作見證,作你門徒,更能讓萬民認識主你,求主使我們因你剛強,使我們作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提摩太後書 2:8-19提摩太後書 2:8-19

8-13節是[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1節)的根據。[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7a)首先要把思想的注意力轉移到基督身上:[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祂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8節)。這是福音的核心內容(林前15:12-14)也是假師傅的重點攻擊對象(18節)更是保羅和提摩太為福音[同受苦難](3節)的信心與得力之源。因為[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彰顯了神的信實;既然[祂從死裡復活],也能使[同受苦難]的信徒得著賞賜。此時,保羅正[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9節),戴著鎖鏈撰寫本信。但基督不但允許使徒為福音受苦,也讓他在捆綁中看到[神的道卻不被捆綁](9節)。這證明是基督自己在[保全](1:12)祂的道,保羅因此得著了安慰,能[為選民凡事忍耐](10節)。[選民]指那些早已被神揀選的百姓,包括此時尚未接受福音的非信徒和暫時被假師傅迷惑的信徒。神既然預定了[選民],就會[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10節)所以與神同工的人要[凡事忍耐],不急,不放棄,一面盡本分教導勸戒(24-25a),一面等候神的時候到來(25b)。11-13節原文是押韻的詩歌,用來解釋[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1.[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11節),這是信徒與基督在生與死上的聯合(羅6:2-23)包括救恩次序中的[有效的呼召,重生,歸正,稱義,得名分]。2.[我們若能忍耐,也必與祂一同作王](12a)這是信徒與基督在受苦和榮耀上的聯合(羅8:17)包括救恩次序中的[成聖,得榮耀]。3.[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12b)這是警告那些背道者(太10:33)他們只是暫時相信,並未蒙神揀選,與基督同死同活。4.[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13節),這是鼓勵那些陷入軟弱的選民,他們可能經歷管教,但卻不會失去救恩(來12:6 )。基督對教會的信實,不是根據信徒是否忠心,是否出現假師傅,而是根據神的揀選。神旨意的成就不是根據不可靠的人,而是根據祂自己的大能。因此,神的選民即使暫時軟弱,跌倒,失敗,被假師傅迷惑,基督也必會引導他們迴轉,[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14節)表明8-13節的教導不只是對提摩太說的,也是對那些正在與假師傅爭戰的忠心信徒說的。因為保羅希望提摩太趕緊到羅馬與自己見面(4:9,13),以免謬誤像壞疽一樣在身體裡擴散(17節)。 [在主面前吩咐他們]既是嚴肅地提醒提摩太權柄的來源,也是嚴肅地提醒信徒在主面前的責任。本信並未指出[為言語爭辯]的具體內容,但卻清楚地指出不是什麼:既不是[那純正話語的規模](1:13),也不是聖經(3:14-17);相反[有人偏離這些,反去講虛浮的話,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說的所論定的](提前1:6-7)。忠心的信徒卻應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15節)而不是先考慮人的感受;應當在主面前[作無愧的工人](15)而不是介意人前的榮辱(1:8,12)。忠心的信徒向神交帳時能為自己的工作成果[無愧]的原因,是因為:從正面,[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5節),專注於正確,直接地解釋和教導真理,而不是沉溺於[世俗的虛談](16節),[偏離了真道]( 18節)。[真理的道]就是使徒所傳的福音(弗1:13)。從反面,[遠避世俗的虛談](16節)。 [世俗的虛談]是以弗所假師傅的特徵(提前6:20)最好的對策就是[遠避],[躲避](提前6:20),否則自己[恐怕也被引誘](加6:1),陷入試探。[遠避]不是放任,對謬誤若不制止,就是鼓勵[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16-17節),正在教會裡擴散[敗壞好些人的信心](18節),已經不能再以[愛心,合一]之名包容,接納他們。而製止他們的最好辦法,並不是[為言語爭辯],而是從正面[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許米乃和腓理徒](17節)都是外邦人的名字,他們可能是以弗所教會假師傅的領袖。許米乃已經被保羅交給撒但,逐出教會(提前一20),但這兩個人在教會裡影響力還在。復活是福音的核心內容(8-13節),但[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18節),成了不可接受的異端。 (19節)[神堅固的根基]可能隱喻教會(提前3:15)[印記]指建築師或業主刻在根基上的碑文,用來表明建築的所有權或目的。神在祂所建造的教會上刻了兩句碑文:[主認識誰是祂的人],引自民16:5可拉的背叛。神建築的根基,不是信徒對神搖擺不定的認識,而是神對信徒的認識(林前8:1-3),這是我們信心的基礎。 思想:神允許假師傅在教會內部造成道德的敗壞,但屬主的人有責任[離開不義],徹底脫離假師傅和他們的錯謬教訓,我們可以藉此辨認出[真理的道]的教會。 祈禱:親愛主,我們縱然失信,但主你仍是可信的;我們知道我們是軟弱的,會面對很多的挑戰與試驗,求主每日引導我們到你面前辨認出[真理的道],以致我們不走差。阿們!

提摩太後書 4:9-22提摩太後書 4:9-22

保羅兩次(9,21節)催促提摩太趕快到他這裡來,表明保羅預感到自己的時候不多了,也表明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底馬](10節)原來是保羅的同工(西4:14;門24)他此時頂不住來自[現今的世界](10節)的壓力,可能回家鄉去了,但不一定離棄了信仰。[革勒士](10節)是保羅的同工之一,被保羅打發到加拉太。[提多](10節)是保羅所器重的同工,被保羅打發到亞得里亞海東岸,巴爾幹半島的[撻馬太](10節)。[路加](11節)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是一位醫生(西四14)他可能在羅馬陪伴保羅到最後一刻。[馬可](11節)是《馬可福音》的作者,又名約翰,是巴拿巴的表弟,曾在保羅第一次傳道旅程途中脫隊(徒13:13)後來保羅和巴拿巴因此發生爭論而分開(徒15:37-39)。經過多年的磨練,馬可已經重得保羅的認可和器重。[推基古](12節)是保羅所信賴的助手(徒20:4)他是《以弗所書》(弗6:21)《歌羅西書》(西4:7),《腓利門書》的送信人。推基古可能去以弗所接替提摩太,本信可能是他送去的。[我在特羅亞留給加布的那件外衣](13節),是一種厚重的圓形斗篷,用山羊毛,獸皮或粗的綿羊毛做成,大多數人只有一件。可能保羅春天或夏天在特羅亞被捕,沒來得及帶上外衣,現在冬天將至(21節),年老的保羅需要外衣禦寒。[書](13節)指蒲草紙書卷。 [皮卷](13節)可能是一些重要的文件或舊約經卷,因為羊皮卷很昂貴,不會作一般的用途。有人主張除了聖經之外,不必閱讀任何書籍,但即使像保羅這樣的屬靈偉人,尚且臨死仍不忘讀書。保羅可能在提到外衣和書卷時,想到了那個當時出賣他的[銅匠亞歷山大](14節)。這位[銅匠亞歷山大]的身份不明,但卻是提摩太所熟知的。亞歷山大抵擋保羅所傳的福音,可能在特羅亞保羅被捕時做了偽證。提摩太搭船從以弗所到羅馬,途中也會經過特羅亞,所以他也可能同樣陷害提摩太,所以保羅提醒[你也要防備他](15節)。[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14節)引自詩62:12與[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8節)形成對比。16-18節是保羅最後的自述,大量引用了《七十士譯本》的詩篇22:篇,來詮釋他效法基督,為福音受苦。[我初次申訴,沒有人來幫助,竟都離棄我](16a)引自詩22:1,11,這也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感受(可15:34)。此時正是尼祿大肆殘害基督徒的時候,可能保羅在特羅亞被捕時首次申訴,周圍的信徒因怕被牽連,不敢出面幫助。[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16b),引自詩32:2這禱告與主耶穌和司提反臨死前的禱告相似(路23:34;徒7:60)。因為保羅此時提及此事,並不是想責備弟兄,而是要強調當時[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17a)。屬靈的同伴可能軟弱,遠離,但主卻永遠不會。只要我們與主站在一邊,主必與我們同在,在一切事上加給我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17b)引自詩22:23-27可能指保羅把辯護詞變成了福音信息,也是保羅對自己外邦人使徒職分的總結。[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17c)引自詩22:21比喻脫離極度的危險。雖然保羅預料自己即將殉道(6節),但只要神的時候未到,主絕不允許祂的僕人陷入[獅子口]。[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18a)引自詩22:4-5,20。[也必救我進祂的天國](18b)引自詩22:28。雖然保羅即將殉道,但卻知道自己即將[進祂的天國],這是最好的拯救,也是保羅一生的頂峰,一想到那美好的一刻,他在捆綁之中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永遠的頌贊(18c)!19-21節是保羅最後的問安。亞居拉和百基拉曾離開以弗所(徒18:24-26)到羅馬去(羅16:3)後來又回到以弗所。[阿尼色弗](19)是到羅馬來探訪保羅的同工(1:16-17)。[以拉都](20)可能是提摩太的助手(徒19:22)也可能是哥林多城內管銀庫的(羅16:24)。[特羅非摩](20)是保羅第三次傳道旅程中的同工(徒20:4)。[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裡來](21節),因為地中海在冬天會停止所有航運,若是錯過時間,旅行就要等到第二年春天了。從以弗所到羅馬的旅行時間大約需要一個半月,這封信可能是在保羅第二次被捕的夏天寫的。[友布羅,布田,利奴,革老底亞](21節)可能是保羅[初次申訴](16節)以後趕來幫助保羅的羅馬教會同工。 [與你們同在](22節)在此不單指提摩太,也指以弗所教會的眾弟兄姊妹。這是使徒保羅流傳下來的最後一句話,也是聖靈給末世教會的祝福。 思想:這封信是寫給提摩太的,但也屬於整個教會。信中的命令,警告,應許和祝福,都是末世每一個忠心的信徒所迫切需要的。我們有否願意被保羅信中的話作為引導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生命都有不同的經歷,無論是保羅或是歷代的信徒,但我們都能共同經歷你的同在;你的愛,你的同在沒有改變,使我們安穩走你預備美好的道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