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節是新約聖經中最偉大的[基督論]陳述,列出了基督獨有的八個特質。原文連續用八個同樣的希臘文(pas)來形容基督,分別被譯為[一切](15,19節)[萬有](16,17×2,20節),[一概](16節),[凡事](18節),強調基督在創造和救贖中居首位(18節)。最奇特的是,這段[基督論]根本沒有出現基督的名字。保羅不需要說出基督的名字,因為他心裡的[祂]只有一位(3:2)。基督的至尊地位,首先表現在祂與父神的關係中(15a)。[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15a)與神完全相像,是神的完美代表。並非聖子溫柔良善,聖父嚴苛無情;聖父和聖子一樣施行憐憫,聖子也和聖父一樣公義審判。神是[不能看見]的(提前1:17),但基督卻完美地將神肉眼可見地彰顯出來(約1:18)。基督的至尊地位,其次表現在祂與受造物的關係中(15b)。祂[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5b),表明基督不是[受造的],並非受造物的一部分。[生]比喻生命的關係[父懷裡的獨生子](約1:18)是[生]而不是[造]出來的。[首生的prototokos ]又被譯為[長子](羅8:29)原文意義雙關,不但表示時間[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也表示等級在一切受造物之上。基督的至尊地位,第三表現為祂是創造之主(16節)。沒有一樣不是靠著基督造的,包括整個物質和非物質的受造物。歌羅西的假師傅敬拜天使(2:18)但基督才是靈界的最高統治者(2:10)。基督是創造萬有的目的:萬有[又是為祂造的](16節)。神要讓祂的兒子在萬有中被高舉,叫萬有因祂兒子而把榮耀歸給神。基督的至尊地位,第四表現為祂是護理之主(17節)。任何受造物都無法以任何方式超越或勝過基督。基督在時間,空間,物質,靈界等一切受造物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萬有也靠祂而立](17b),基督是宇宙萬有的維繫,宇宙之所以井然有序地存在基督的至尊地位,第五表現為祂是救贖之主(18a)。基督不但是宇宙的主宰,[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18a),表明基督不但是創造之主,也是救贖之主。在古希臘的思想中[頭kephale]代表源頭,起源,強調位次,而非控制力。基督的至尊地位,第六表現為祂是新造之首(18b),成為一個全新秩序的元首。[元始arche]原文的意義雙關,既可譯為[起頭](可1:1),也可譯為[執政的](16節)。[首先復生的]原文和[首生的]是同一個字。基督的復活,標誌著祂戰勝了死亡(來7:16),開始了一個新創造。祂不但是舊造的[元始],也是新造的[元始],無論舊造或新造,物質界或非物質界,祂都配[在凡事上居首位]。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不是一個理論的陳述,而是信徒生活的指南。無論是我們的家庭,生活,或是學業,事業,事奉,都必須讓祂[在凡事上居首位];每一樣事情都可以是屬靈的,分別為聖的,在基督裡並沒有聖俗之分。基督的至尊地位,第七表現為祂的完全神性(19節)。這是新約聖經關於基督神性最有力的描述之一(來1:8)。豐盛而完全的神性永久地居住在基督裡,祂是真正的神。[豐盛pleroma]是本信的第三個關鍵字(1:19;2:9),意思是[充滿](林前10:26),[滿足](弗1:10),[完全](羅13:10 ),動詞在本信中被譯為[滿心pleroo](1:9),[傳得全備](1:25),[得了豐盛](2:10),[盡](4:17),保羅用這個詞來描述神的本質一切能力和屬性的總和(弗1:23)。基督的至尊地位,第八位表現為祂是和平中保(20節)。20節是神主動安排[使萬有與自己和好],而不是人類主動與神和好。神[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促成了和平],世人就可以支取十字架的[和平]功效,成為神的兒女(弗2:11-19)。與神和好的[萬有],包括[地上的]人和大自然,[天上的]天使,並不包括[地底下的](腓2:10)鬼魔和沈淪者。 思想:15-20節這篇[基督論],目的並非抽像地發表一篇有關基督位格的神學論文,而是為了讓我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10節):既然基督是主,信徒就應當信靠祂對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供應,因為我們可以確信基督照顧的完整。既然基督具有完全神性(19節),信徒就不應該再到別處尋找豐盛。我們每日有否確信基督是主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基督,是榮耀的統治者,是全能的神,因著基督的神性,讓我們每日深信活在你全能的管理中,活在你的豐盛中,使我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你喜悅。阿們!
歌羅西書 1:15-20
Related Post
歌羅西書 4:10-18歌羅西書 4:10-18
[亞裡達古](10節)是來自帖撒羅尼迦的馬其頓人,他曾在保羅第三次宣教旅程中與保羅一同在以弗所事奉。保羅剛說完[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亞裡達古就出現了:他出現在以弗所騷亂的戲園(徒19:29),出現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徒20:4),出現在地中海的風浪中(徒27:2),出現在羅馬的監牢裡(西4:10)。主不但自己安排天使與保羅同行(徒19:23),也安排弟兄一路陪伴。使命需要同工之間的彼此配搭,彼此激勵;在患難中同行的弟兄,乃是主的恩典和安慰。[巴拿巴的表哥馬可](10)可能是《馬可福音》的作者,他參與了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徒13:5) ,但中途退出(徒13:13);在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出發之前,保羅因他的緣故和巴拿巴爭論,導致二人分開(徒15:36-39)。經過多年,馬可早已重得保羅的接納與賞識,成為保羅的得力助手(提後4:11)。[耶數](11節)原文是[耶穌],中文聖經改譯此名,以便與主耶穌有所區分。 [猶士都](11節)是他的羅馬名字。[奉割禮的人](11節)指猶太信徒,保羅的同工大都是外邦信徒,被囚期間只有亞裡達古,馬可,耶數等三位猶太同工。[以巴弗](12節)是原先在歌羅西傳道(1:7-8)的人。[你們那裡的人](12節)指他來自歌羅西。他為歌羅西教會的禱告,是[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12節),暗示以巴弗擔心歌羅西人可能被假師傅迷惑。[老底嘉並希拉坡里](13節)是兩個距離歌羅西十多公里的城市,比歌羅西更繁榮。[醫生路加](14節)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底馬](14節)是保羅的同工(門24)後來因貪愛世界而離棄了保羅(提後4:10)。[寧法](15節)是一位姊妹,老底嘉的教會可能在她家聚會。初期教會沒有幾百,上千人的大聚會,通常是二,三十人擠在某位信徒的家中一起用飯,彼此親密相交,沒有角落可以隱藏。一個地方教會可能分為好幾個家庭教會(羅16:5,14,15)。新約時代的家庭成員也包括屬於主人的奴僕,僱工,親友(徒10:24),全家歸主的現象(徒11:14)與初期教會在家中聚會的方式有直接關係。能夠開放家庭作為教會聚會場所的信徒,在經濟基礎,人生經驗和信仰程度上相對較成熟,所以往往成為教會天然的領袖。家庭教會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也存在容易分門結黨(林前1:10-17),難以執行紀律(林前5:1-8)信仰參差不齊的缺陷。在保羅的宣教旅程中,無論是在會堂(徒18:4),在家裡(徒18:7),或在推喇奴的學房(徒19:9)聚會,都是因時,因地制宜。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實際。[從老底嘉來的書信](16節)可能就是《以弗所書》。初期教會還沒有成文的新約聖經,使徒們的書信在眾教會之間傳閱,抄錄,為教會建立根基(林前3:10-11)。[亞基布](17節)是腓利門的兒子(門2)。在以巴弗滯留羅馬期間,可能把牧養歌羅西教會的責任交給了他,所以保羅特別囑咐他[務要謹慎,盡你從主所受的職分](17節)注意防備異端。保羅的書信大部分是自己口述,由別人代筆(羅16:22),結尾由保羅親筆問安(林前16:21;帖後3:17;門19)。保羅請歌羅西人記念他的捆鎖,也提醒他們:傳道者的鎖鏈並不能捆綁神的道(3節)。本信以恩惠開始(1:2),又以恩惠結束(4:18)。當教會面臨異端威脅的時候,最好的做法不是辯論,紛爭,靠肉體糾正肉體(2:23),而是仰望神的恩典持續運行在我們中間,使我們能[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2:5)。 思想:從保羅的書信中,無論是在監獄中,在宣教的旅程中,他都不是獨自面對,他明白神榮耀的工作是教會的群體,強如保羅的屬靈人都需要同工,需要代禱,需要支持,我們又有否意在這天路中成為別人的同行者,更願意別人與你同行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永遠在我們生命中,陪伴我們,支持我們,更藉著身邊的人,成為我們生命的天使,求主讓我們明白天路中,不單需要主你,也需要身體的弟兄姊妹,同行者。阿們!
歌羅西書 1:1-8歌羅西書 1:1-8
1:1-2是問候,與4:7-18的問安首尾呼應。[歌羅西]位於羅馬帝國亞細亞行省弗呂家地區的呂加斯谷(Lycus Valley)離老底嘉4:13)只有十五公里。雖然歌羅西教會有假師傅引誘的危險,但保羅卻強調他們都是[在基督裡有忠心的弟兄](2節),還沒有誤入歧途。這也是提醒他們[在基督裡]繼續忠於已經領受的福音(5-7節)。保羅的問安語[恩惠,平安](2節),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1:3-12的主題是[感謝和禱告],與4:2-6[禱告與勸勉]前後呼應。3-12節是一個完整的交錯對稱結構,原文用以下關鍵字前後呼應:3-8節是禱告的背景,既是保羅向未曾謀面的歌羅西人介紹自己寫信的原因,也是針對假師傅的謬誤作出提醒。(4-5節),這句話是針對假師傅:[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是信徒得救的根據[向眾聖徒的愛心]是信徒得救的記號。假師傅卻認為,雖然基督已經成就了救恩,但卻不足以供應他們所有的屬靈需要(2:3-4)。所以保羅強調,信心和愛心的基礎,是[存在天上的盼望]也就是基督已經為他們成就的榮耀未來,這種盼望影響著信徒的生活行為(3:1)。這盼望是他們[從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聽見的]歌羅西人已經聽到了全備的福音,不需要再增加什麼新的神學。這盼望是[存在天上的]不會因著地上的環境而改變。第6節是針對假師傅:面對歌羅西當地假師傅的攪擾,保羅提醒歌羅西人兩點:1,[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也傳到全世界];2,[這福音就在你們中間不斷地結果和成長,在全世界也是一樣]。普世信徒的經驗表明[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羅1:16)不需要再到福音之外尋求屬靈的豐盛。福音是真理和恩典,聽信福音,就是[因著真理確實認識了神的恩典],並非恩典加上行為,或恩典加上神秘的知識。福音是生命和能力,信徒接受福音以後[這福音就在你們中間不斷地結果和增長]一面使還沒得救的人悔改信主,一面使已經得救的生命增長。(6節) [知道epiginosko]是本信的第一個關鍵字,原文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了13次(epignosis:1:9,10;2:2;3:10。gnosis:2:3;ginosko:4:8 。7-8節這句仍然針對假師傅:保羅親自肯定以巴弗作為他的同工,代表他向歌羅西人傳福音;也肯定了以巴弗的忠心事奉,所傳的福音是可靠的(5-6節)。因此,歌羅西人並不需要一個新的福音,一套新的規則。[以巴弗]是[以巴弗提](腓2:25;4:18)的縮寫形式,但兩者不一定是同一個人,因為這兩個名字當時都很常見。[僕人],[僕役]都是指奴隸。在當時的羅馬帝國,人們崇尚自由,奴隸的地位低下,但保羅卻把以巴弗和推基古(4:7)稱為[一同作僕人的],[忠心僕役]。這在歌羅西不信主的外邦人聽來非常刺耳,但在信徒的耳中卻是極大的榮耀(啟6:11)。[聖靈賜給你們的愛]也就是他們[向眾聖徒的愛心],證明歌羅西人已經有聖靈內住,不需要在基督之外再尋求什麼。本信把焦點放在基督身上,這裡是唯一直接提到聖靈的地方。雖然歌羅西人已經接受福音,重生得救,但在假師傅的誘惑之下,仍然可能[被引誘失去福音的盼望](23節)。神允許初期教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異端,正是為了讓我們[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23節)。雖然保羅此時身陷囹圄(4:10)但卻首先表明自己的身分是[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1節)。因為他清楚知道,使徒的職分並非自己選擇的職業,而是照神的旨意做了[福音的執事](1:23)和[教會的執事](1:25),連坐牢也是在神的權柄管理之下。 思想:在世人看來,保羅是個值得同情的階下囚,需要幫助的失敗者,但神在獄中與他同在,讓他給眾人帶來祝福;神也在獄中與保羅同在,讓他為面臨假師傅攪擾的歌羅西教會帶來[恩惠,平安]。每一個有神同在的人,在各種環境中都能得到這樣的真自由。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恩惠與平安,使我們能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經歷你的同在與愛,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渴望進到主你恩惠與平安的生命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