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11:1-35

民數記 11:1-3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民數記】以色列人從西奈山出發沒有多久, 就開始 【 發怨言 】 很可能是因為旅程越來越艱
難。 【 直燒到營的邊界 】 表明這只是神的警告 ,讓百姓知道神不喜悅他們 【 發怨言 】 ,因為 【 發怨言 】 就是對神沒有信心。曠野的行走能顯露人的肉體 ,也能顯露摻雜在
神百姓中間的 【 閒雜人 】 (4節 )。 【 閒雜人 】 原文是 【 烏合之眾 ,聚集的民眾 】 可能
是與以色列人通婚的埃及人或其他在埃及為奴的外族人。對於沒有應許的 【 閒雜
人 】 來說 ,眼前的好處是人生唯一的盼望 ,所以他們有選擇地 【 記得 】 (5節 )埃及的
食物 ,卻忽視埃及的愁苦 ,幻想出一個美好的埃及 ,作為自己虛假的盼望 ,並且對此
【 大起貪欲的心 】 (4節 )。百姓在 【 汛的曠野 】 發怨言 ,是因為缺少食物 ;而在 【 基
博羅·哈他瓦 】 發怨言 ,是因為食物缺少變化。他們此時已經吃了將近一年嗎哪 ,雖
然嗎哪有許多烹飪方法 ,但人若 【 厭棄 】 了神 ,必然會厭煩神的預備 ;再多的做法 ,也
不能阻止人對恩典麻木不仁。因此 ,百姓的 【 心血枯竭了 】 (6節 )不是因為肉體的
缺乏 ,而是因為靈裡的缺乏。 【 百姓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 】 (10節 )表明這已經
不是私下的發怨言 ,而是公開 【 厭棄 】 (20節 )神。 摩西看到百姓再次嚴重得罪神 ,心情怎麼能不崩潰呢 ?百姓的 【 哭號 】 是因為 【 厭棄 】 (20節 )神 ,摩西的抱怨是因
為定睛自己 ,定睛難處 ,結果就落在自憐裡 ,看不到神允許百姓的 【 哭號 】 的心意。
自憐使摩西只看到自己 【 獨自擔當 】 (14節 ),卻忽略了他只不過是在與神同工 ;他
照著神的吩咐 【 把他們抱在懷裡 】 (12節 );那些 【 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 】 (16節 )也不足以成為他屬靈的伙伴 ,所以他的事奉才變成了 【 獨自擔當 】 (14節 )的重擔。
神藉著曠野拆毀摩西 ,也要藉著曠野造就摩西 ,所以並沒有責備摩西的小信 ,而是
啟示 【 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 】 ?讓摩西藉著曠野的難處更深地認識神。 24-25節 神把降與摩西身上的聖靈 【 分賜那七十個長老 】 是為了讓他們得著事奉的
能力 ,與摩西同心配搭。事奉要藉著人的配搭來與神同工 ,但屬 靈的權柄卻是來自
神自己。 約書亞所關心的是維護摩西的權威地位 ,但摩西關心的卻不是個人的利
害 ,而是神的計劃。所以他 【 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成為先知 】 盼望所有的百姓都能
和他一樣 ,接受聖靈的能力 ,服事萬國。此時聖靈在人身上還不是長住 ,只是 【 停在
他們身上 】 (25節 ),暫時賜給人事奉的能力。 【 【 【 】 】 和 靈 風 原 一個同字文是 רוּ ח 】 。
這裡用雙關語表明 ,神的應許得著了雙重 【 應驗 】 (23節 )從神那裡來的 【 靈 】 分賜
給七十位長老 (25,29節 )滿足摩西對屬靈支持的懇求 ;而從神那裡來的 【 風 】 刮來
成群的鵪鶉 ,滿足百姓對肉食的貪欲。神的靈使人的心靈飽足 ,更加親近神 ;鵪鶉使
人的肉體飽足 ,卻更加遠離神。 【 賀梅珥 】 (32節 )是一隻驢子所馱的重量 ,【 十賀梅
珥 】 大約有 2200升。以色列人太貪婪了 ,竟然 【 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 】 (32節 ),兩天就捕取了可以吃一個月的鵪鶉 ,生怕鵪鶉很快飛走。 【 尚未嚼爛 】 可能指這些
鵪鶉 【 被消耗用盡之前 】 。這些鵪鶉並不能在炎熱的曠野 裡 長久保存 ,毫無節制的
捕殺不但浪費了恩典 ,還帶來了 【 最重的災殃 】 。 【 基博羅·哈他瓦 】 的意思是 【 情
慾之墓 】 。藉著百姓的 【 哭號 】 (4節 )顯露了他們的 【 貪欲之心 】 ,使 【 他們在那裡
葬埋那起貪欲之心的人 】 (34節 ),但 【 貪欲之心 】 卻還沒有被完全埋葬。

思想 :在 事奉的過程中 ,卻總是不知不覺地把全然交託變成了倚靠自己。直到有一
天 ,神藉著曠野的難處拆毀我們 ,更要建立我們 ;但當 我們如果像以色列人一樣為
自己的 【 貪欲的心 】 在神面前 【 哭號 】或許 有時 看似 神也會應允 ,但帶領的結果卻
讓我們失落信靠主的生命 ,走進那 【情慾 墳 墓】。
祈禱 :親愛的天父 ,感謝祢 讓我們知道 怨言的可怕 ,求祢賜我們一顆清潔正直的心 ,求祢 使 我們常常 活在 信靠 生命中 ,使我們能夠進入應許之地。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18:21-32民數記 18:21-3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神吩咐祭司的事是直接向亞倫說的(1,8 節),但吩咐利未人的事卻是透過摩西轉達
的(25-26 節)。這是特意向利未人顯明,只有神所揀選的大祭司才能與神直接相交,
利未人不可再像可拉那樣狂妄地越過界線。神此時才宣布,利未人要【從那十分之
一中取十分之一作為舉祭獻給耶和華】(26 節)【將所獻給耶和華的舉祭歸給祭司
亞倫】(28 節)。因為利未人經過了可拉的背叛,已經清楚地領會到:亞倫的大祭司
職分並非摩西私相授受(16:3),而是神親自揀選的 17:8)。神說:【你們從以色列人
中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我給你們為業的】(26 節)是提醒利未人,這並不是神給利
未人額外的負擔,而是神先賞賜給他們,然後才要他們獻上其中的一部分。利未人
所奉獻的十分之一要【算為你們場上的谷,又如滿酒醡的酒】(27,30 節)表示他們
雖然沒有產業,但這些同樣是勞力所得。利未人所接受的十分之一不是【至聖之
物】(9 節),所以【隨處可以吃】(31 節)。神在本章所說的話,在西奈山早已說過了,
並不是頒布新的條例。百姓從紅海到西奈山,一路經歷了瑪拉(出 15:23),以琳(出
15:27)汛的曠野(出 16:1)和利非訂(出 17:1)的功課,又經歷了金牛犢的嚴重失敗(出
32:1),百姓在這些教訓的基礎上領受了神的律法,體會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們在
西奈山下熱心奉獻,謹慎建造會幕,遵照神的命令獻祭,安營,行軍,已經很努力地遵
行了律法。但一離開西奈山,進入曠野,卻立刻出現了基博羅·哈他瓦(11:35)哈洗錄
(12:36)和加低斯(13:26)一連串的失敗,最終在可拉的背叛中達到了頂點:【除了因
可拉事情死的以外,遭瘟疫死的,共有一萬四千七百人】(16:49)。然而,當百姓自我
的頑梗和靈性的愚昧被顯露之後,神卻沒有棄絕他們,反而滿有憐憫地再次重申祂
的話語,讓人在失敗中有更深的領會。因為神的救贖計劃,正是要救拔這些【背叛
之子】(17:10)【硬著頸項的百姓】(出 32:9)。
思想:沒有一個人可以不向神奉獻,因為奉獻的基礎是享用恩典,凡是活在恩典中
的人,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利未人,都必須奉獻。或許我們也和以色列人一樣,從
【紅海】一路到了【西奈山】覺得自己已經被拆毀,很得造就了。然而,一經過曠
野的行走,才發現自己裡面的自我仍然很強大,才發現自己其實還不領會神的話。
但是,滿有憐憫的神比我們更有耐心,祂願意陪著我們在曠野行走,領著我們,讓我
們不斷地提醒自己,能用一生的時間來得著主;永遠不可以認為自己已經得著了。
祈禱:親愛主,求主光照我們,光照我們的自我,光照我們裡面的驕傲,求主神幫助我
們都能看見甚麼是神要我們做的,讓我們行在主祢的裡面;讓我們有這心意來服事
神。阿們!

民數記 13:17-33民數記 13:17-3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17-20 節)是窺探迦南地的指示;【南地】(17 節)是從別是巴到加低斯·巴尼亞之間
的曠野。探子們的路線是從【南地】開始,向北穿越希伯倫和加利利之間的【山
地】。【葡萄初熟的時候】大約是陽曆七月底。【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
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申 1:2)但以色列人全營從西奈山走到這裡,大約經過了兩
個月。摩西不是不知道那地的民強悍,也不是不明白迦南人以逸待勞的優勢,但是
從出埃及到如今所經歷的,他更知道神比一切更大更強。他深信神所賜的一定是
最好的,所以勸他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好讓百姓都認識並渴慕
神的應許,增強百姓的信心。【是營盤是堅城】意思是觀察這地方是如【營盤】沒
有特別的防衛工程,還是有堅固的城牆。(21-25 節)是四十天的行動旅程;探子們從
這裡開始,向北走遍了迦南地,一直到北界【哈馬口】(21 節)。【希伯崙】(22 節)是
猶大山地南端最大的城市。【鎖安城】(22 節)可能就是尼羅河三角洲東北部的泰
尼斯(Tanis),後來成為下埃及的首都(賽 19:11,13)用來代稱埃及(詩 78:12,43)。這裡
提到【希伯崙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可能是提醒百姓:神的應許永不
改變。【以實各】的意思就是【一串】可能位於希伯崙附近。【一掛葡萄】竟然需
要【兩個人用槓抬著】(23 節)可見迦南地的土產之豐富。(26-33 節)是探子的回報
和建議【巴蘭曠野】北方的【加低斯】(25 節)就是【加低斯·巴尼亞】(32:8)。【流
奶與蜜之地】(27 節)指適合畜牧和耕種之地。迦南地的南方適合畜牧,北方適合耕
種。【蜜】可能指蜂蜜,也可能指從葡萄或椰棗而來的糖漿、蜜汁。探子們帶來好
消息,就是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27 節);但也帶來壞消息,就是【住那地的
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28 節)。不同的看見產生了不同的行動,信心裡的看見
使人能承受祝福,不信裡的看見使人從祝福中失落。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事實,卻
有不同的感受。迦勒的結論是:【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30 節)
因為巨人在神的大能面前無關重要;而十個探子的結論卻是:【我們不能上去攻擊
那民】(31 節),在他們看來,那些巨人不但比他們更【強壯】(31 節),甚至比領他們
出埃及的神還要【強壯】。【吞吃居民之地】(32 節)指因為這裡是【流奶與蜜之地】,
所以容易引起戰爭。【流奶與蜜之地】這樣的好消息也會成為探子口中的【惡信】
(32 節);十個探子卻沒有把迦南人的存在看作是神預示應驗的徵兆,反而突出【我
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32 節),並且兩次強調【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
衲族的人】(28,33 節),暗示神之前並沒有提到迦南地有這些身材高大的民族,否定
了神的應許和信實。(33 節)幾乎把亞衲族誇張成神了。這些探子看到了人,但在不
信裡卻看不到神,所以完全不提神的應許和能力,不但把自己、也把全會眾帶到灰
心喪膽和絕望之中。思想: 當我們憑信心去面對,如迦勒以信心安撫百姓,我們足
能得勝!故此,我們要有神的眼光看自己,因為我們是創造天地萬物天父的兒女,能
使我們勝過眼前的困難。
祈禱: 親愛天父,感謝祢祢的信實而使我有信,教我不單相信祢,更以天父的眼光看
事物,甚至以祢的眼光看透我自己。因著天父,我們足能得勝!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