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4:1-33

民數記 4:1-3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

【民數記】
神兩次數點利未人,第三章的數點是為了安排生命的服事 ,揀選利未人在神面前
【 代替以色列人一切頭生的 】 (3:12),所以 【 凡一個月以外的男子都要數點 】 (3:15);第四章的數點是為了安排工作上的服事 ,所以隻數點 【 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 】 的男子。神規定以色列人 【 出去打仗 】 的最小年齡是 【 二十歲 】 (1:3),沒有上限 ,但卻規
定 【 在會幕里辦事 】 的年齡是 【 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 】 ,這表明 【 在會幕 裡 辦事 】
比 【 出去打仗 】 的要求更高 ,因為 【 從三十歲直到五十歲 】 是人 強盛壯 年 的時期 。
(5節 )【 遮掩櫃的幔子 】 就是把至聖所與聖所分開的幔子 ,會幕內的各樣聖物都要
蓋上 【 海狗皮 】 只有約櫃要在 【 海狗皮 】 之外再加一層 【 純藍色的毯子 】 成為曠
野行走時最 耀眼 的聖物 ,在百姓的前頭 【 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 】 (10:33)。 【 陳設
餅的桌子 】 及相關器具不但要包上 【 藍色毯子 】 (7節 ),還要蒙上 【 朱紅色的毯子 】
(8節 )再蒙上 【 海狗皮 】 (8節 )。 【 朱紅色 】 代表生命和保護。即使是在搬運的時候 ,【 桌子上也必有常設的餅 】 (7節 )表明會幕在搬運的時候也是移動的會幕 ,神始終
在恩典中與祂的百姓同在。 9-12節 金燈檯、金香壇和相關器具都要用 【 藍色毯子 】
和 【 海狗皮 】 兩層包裹。燔祭壇和相關器具要用 【 紫色毯子 】 和 【 海狗皮 】 兩層
包裹。 【 紫色 】 代表尊貴 。 一切聖物的包裹都必須由大祭司亞倫和他的兒子來做 ,哥轄的子孫只管抬著上路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高舉祂的見證。 【 以利亞撒 】 負責看
守 【 點燈的油與香料 ,並當獻的素祭和膏油 】 並監督哥轄子孫搬運 【 聖所的器具 】 。
哥轄人很容易自高自大 ,隨意觸摸、觀看聖物。所以神特別提醒祭司要用好自己的
權柄 :【 不可將哥轄人的支派從利未人中剪除 】 (18節 )不要疏於監督 ,或者沒有包
好聖物 ,以致讓哥轄人因 【 觀看聖所 】 或 【 摸聖物 】 (15節 )而死亡。 【 革順子孫 】
負責會幕裡軟的物件 ,這些物件把會幕有形有體地顯明出來 ,由 【 以他瑪 】 管理監
督。 25-26節所列出 【 革順子孫 】 所負責的物件與 3:25-26相同 ,但第三章所強調
的職責是 【 看守 】 (3:25),本章所強調的職責是 【 抬 】 (25節 )。 【 米拉利子孫 】 負責
會幕裡硬的物件 ,這些物件是會幕的根基 ,也是由 【 以他瑪 】 管理監督。 31-32節所
列出 【 米拉利子孫 】 所負責的物件與 3:36-37相同 ,但第三章所強調的職責是 【 看
守 】 (3:36),本章所強調的職責是 【 抬 】 (31節 )。 【 米拉利子孫 】 所負責的物件都很
繁瑣 ,尤其是 【 橛子、繩子 】 (32節 ),看起來很不起眼 ,數量卻非常大 ,是一個吃力不
討好的事奉。但神卻偏偏要求祭司 【 按名指定 】 他們的事奉 ,把任務具體地分給每
一個人 ,因為只要了少一個 【 橛子 】 會幕就會出現缺口。
思想
:人常常喜歡為神做大事 ,負責 【 搬運至聖之物 】 ;但神卻常常用繁瑣的小事來
訓練我們 【 按名指定 】 我們去負責一個小小的 【 橛子 】 。一個負責 【 橛子 】 的人 ,如果能二十年如一日 ,認認真真地拆、認認真真地搬 ,認認真真地裝 ,緊緊跟隨而不
掉隊 ,低調事奉而不攀比 ,這 正是 不求 【 人的榮耀 】 只討 【 神的喜悅 】 。
祈禱
:親愛 主 ,感謝祢愛我們 是 無微不至 ,為著要與我們同住 ,各事安排 都是 細緻無
遺。求 主 幫助我們 同樣 謹慎面對與祢的關係 ,忠心做好自己當做的 , 不求【人的榮
耀】只討【神的喜悅】。 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29:17-40民數記 29:17-4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住棚節的前七日總共要獻上 70 隻公牛,14 隻公綿羊和 98 隻羊羔,總數是 182 只。
神的名字【耶和華יהוה【的希伯來字母數值(Gematria Value)是 10+5+6+5=26。182
是 7 個 26,相當於 7 次稱頌神的名。猶太人傳統認為,這 70 隻公牛代表全世界 70
個邦國(《他勒目 Talmud》Sukkah 55b)公牛的數目每天逐漸減少,像征世上的邦國
最終將在神面前毀壞(《密西拿 Mishnah》Rashi on Numbers 29:18)。雅各全家下
埃及時【凡從雅各而生的,共有七十人】(出 1:5),因此 70 被稱為【以色列人的數
目】。【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
(申 32:8);挪亞的後裔在地上所建立的,正好是 70 個邦國(創 10:1-32)。神的百姓為
萬邦獻祭,正是【作祭司的國度】(出 19:6)猶太人傳統認為,每天獻上的 14 隻羊羔
代表【以色列是打散的羊】(耶 50:17),雖被打散,但數目卻每天始終不變。羊羔的
總數是 98 只,像徵藉著奉獻來避免申 28:15-68 所記載的 98 個咒詛(《密西拿
Mishnah》Rashi on Numbers 29:18)。神的百姓將自己分別為聖獻上,正是【為聖潔
的國民】(出 19:6)。迦南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神所眷顧
的】(申 11:11-12)那裡的農業不像埃及倚靠尼羅河灌溉,而是倚靠雨水。農業是否
能夠豐收,完全仰望神按時降下足夠的秋雨春雨。【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
目時常看顧那地】(申 11:12),不但藉著【按時降秋雨春雨】來賜福順服的百姓(申
11:14),也藉著【使天閉塞不下雨】來管教背道的百姓(申 11:17)。所以一年之中每
個節期獻祭的重點都是【燔祭】配搭著【素祭】【奠祭】和【贖罪祭】不住地尋
求神的悅納和【眷顧】(申 11:12)。以色列人的農曆七月是現代陽曆的九至十月,
此時百姓【收藏了地的出產】(利 23:39),是享用富足,恩典的季節,也是人最容易忘
記神的時候。七月又是即將開始新一年耕種的月份,此時如果不能及時降下秋雨,
明年就會遭遇歉收,樂極生悲。因此,神在七月密集地安排了【七月初一日】(1 節)、
【七月初十日】(7 節)、【七月十五日】(12 節)三個節期,讓百姓在這個最容易墮落、
也最需要仰望神的季節警醒思想,潔淨自己一年的罪,感謝神在過去一年的眷顧,
仰望神供應下一年的恩典。
思想:神的百姓經過了艱苦的曠野,卻很可能跌倒在豐收的【七月】。今天,我們每
天所面臨的常常不是曠野的挑戰,而是【七月】的挑戰。因此人在成功順利,平安
富足的【七月】最容易得意忘形,結果因為富有的時候,不歡心樂意地事奉耶和華
你的神,更將神忘記(申 28:47-48)。因此,神讓我們學習在【七月】特別提醒自己遵
行神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盡心盡性事奉祂,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
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申 11:13-14)。
祈禱: 親愛天父,祢揀選了以色列與他們同在,祢也揀選我們,永遠與祢同在,求天
父使我們我們在艱難的時候要信靠祢,在順意的日子更加要敬畏祢,不可忘記祢。
阿們!

民數記 24:14-25民數記 24:14-25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巴蘭將要離開,他不但祝福以色列,還預言將來以色列要怎樣對待摩押和列國。雖
然巴蘭的心並沒有向著神,但他的口卻被神所管制。神不但藉著巴蘭的口祝福了
以色列,也預言了在毗珥山上能看到的七個民族的前途,向外邦人宣告了將來更大
的事。【我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他卻不在近日】(17 節)意思是【一段比較長的時
間】。【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17 節)是宣告國度的王要從以色列中
興起,管理全地。這個預言首先應驗在大衛身上,最終實現在彌賽亞身上。【星】在
古代中東經常代表君王(賽 14:12;結 32:7;啟 2:16),【杖】代表君王的權柄(詩 45:6;
摩 1:5,8)。【他必得以東為基業】(18 節)首先應驗在大衛的時代(撒下 8:14),最終實
現在彌賽亞的國度(賽 63:1-4)。【西珥】(18 節)是以東的另一個名字。【除滅城中
的餘民】【城】原文是單數,是指以東的佩特拉(Petra)城。【亞瑪力原為諸國之首】
是指他們最先抵擋以色列人(出 17:8-16)。亞瑪力人最後被希西家王消滅(代上
4:43)。【基尼人】(20 節)與米甸同族(出 2:16)在這裡是代表米甸人(22:4-7)。【亞述】
可能不是指亞述帝國,而是迦南地的一個民族【亞書利】(創 25:3;撒下 2:9)。【神行
這事,誰能得活】(23 節)是宣告人類的歷史是神掌管的,不管一個國家或民族是否
認識神,都無法抵擋神的計劃和旨意。從本章看見,神定意要祝福以色列人,神也定
意要祝福祂的百姓。若故事停在第 25 節是多美好的結局。
思想:表面上,我們看不出巴蘭有甚麼問題,他雖然想得到【尊榮】和【金銀】,但彷
彿不敢【越過耶和華的命】。事實上,巴蘭一直明白神的心意,卻一直在試探神。神
是不改變,是堅定的。巴蘭明明知道神的心意,卻扮作順服,喜歡一次又一次地求問
神。我們又有否如此的【錯謬】呢?!
祈禱:親愛主,求祢光照我們,使我們不單知道主祢的旨意,更願意遵行主祢的旨意,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按照主祢的意思,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阿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