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14:1-19

民數記 14:1-1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當百姓沉湎於難處之中,放縱自己【發怨言】(2 節)心裡就會失去光明,眼前就會變
得黑暗,應許之地就會被看作死地。百姓在【惡信】面前方寸大亂,在【埃及】【曠
野】(2 節)和【那地】(3 節)之間來回比較,最後竟然決定【立一個首領回埃及】重
新回去當奴隸。這是對神救贖計劃的徹底拒絕,也是對神的徹底【背叛】。摩西,亞
倫的【俯伏】並不是因為懼怕人,而是因為看到百姓竟然悖逆到要【回埃及】(4 節)
的地步,就知道神嚴厲的審判即將臨到,所以驚駭得【俯伏】在地。在民數記裡,摩
西每次【俯伏】,都發生在神嚴厲的審判之前(16:4,22,45;20:6)。神並沒有立即審判,
而是給百姓最後的機會,讓約書亞和迦勒一同【撕裂衣服】(6 節)作見證,十個探子
的報告完全不提神,而約書亞和迦勒卻三次提到【耶和華】(8-9 節);十個探子自認
為是去看摩西【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13:27),而約書亞和迦勒卻是去看神【所賜
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13:2)。所以在十個探子的眼中,迦南地是【吞吃居民之地】
(13:32)而在約書亞和迦勒的眼中【他們是我們的食物】。因為約書亞和迦勒心裡
始終有神,所以能看清進迦南地實際.不是倚靠人的能力。【全會眾】相信十個探子
的親身經歷,卻不肯相信有同樣親身經歷的約書亞與迦勒,反而要【拿石頭打死他
們二人】。神任憑這一切發生,徹底顯露百姓的【不信】(11 節)以後,祂的榮光才親
自顯現。百姓經歷了【一切神蹟】但他們還是【不信】。因為【不信】不是不相
信有神,不相信神蹟,而是【信不過神】。神常常稱以色列人為【我的百姓】(出 3:7),
但是當以色列人不順服時,神就會用【這百姓】(11 節)來稱呼他們,表明百姓與神
的關係因著【不信】而疏遠了。神【把這百姓領進祂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的計
劃,絕對不會因為人的愚昧而改變,摩西的禱告正是摸著了神的心意。以色列人的
罪是沒有資格被赦免的,所以摩西引用了神自我啟示的性情(18 節;出 34:6-7),求神
憑著祂自己的【大慈愛】再次賜下赦免,挽回的恩典。以色列人的罪是沒有辦法辯
護的,所以摩西用【好像祢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來回應神質問【他們還
不信我要到幾時呢】(11 節)。【赦免】原文是【א ָשָנ 承擔,帶】與神【如鷹將你們
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19:4)的【背】是同一個詞,表明神不但能【施展大能】(13
節)去救贖,也能【大顯能力】(17 節)去赦免。摩西的這句禱告實在是說到了神的
心裡了。救贖是神【施展大能】(13 節),赦免也需要神【大顯能力】(17 節)。只有
神【大顯能力】才能叫人認識:【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詩 130:4);才能
使【赦免】不成為放縱,而成為挽回,既彰顯神的慈愛,又不破壞神的公義。
思想:真理不是在人多的那一邊,也不是在人少的那一邊,而是在神的那—邊。人的
心裡若沒有神,也就看不見真理。人若不能仰望神;就會成為環境的奴隸:環境裡的
好處會吸引人心,使我們偏離主的旨意;環境裡的難處會令人膽寒,讓我們失去安
息。
祈禱: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除去我們對神對人有怨言,更除去怨言的苦毒,使我們
向神認罪。在艱難中教導我們懂得感恩。求主把迦勒的信心賜給我們,讓主祢的真
理進入我們的生命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15:1-41民數記 15:1-41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神對新世代的開場白卻是:【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2 節)。這表明本
章所吩咐的,是新世代進入迦南地之後所要遵守的條例。神向新世代的第一個吩
咐,是進入迦南地之後(2 節)所有的【燔祭,平安祭】(3 節)都要一同獻上【素祭】(4
節)和【奠祭】(5 節),才能成為蒙神悅納的【馨香之祭】(3 節)。神詳細地指示了同
獻的【素祭】與【奠祭】所使用的細麵,油和酒的分量。這些要求實際上是神對新
世代的應許,神必然會帶領他們進入【流奶與蜜之地】(13:27),而不是停留在曠野;
進入迦南地之後,無論是以色列人還是寄居的外邦人,只要是獻上【馨香的火祭】,
【都要這樣辦理】(13 節)。表明只有靠著神所供應的生命,在應許之地活出應許的
屬靈實際,燔祭和平安祭才能蒙神悅納。雖然新世代的百姓還在曠野中飄流,但神
卻向他們反復強調進入迦南後要【世世代代】(14;15;21;23;38 節)遵守這些條例,
表明這些事必然會成就。神向新世代的第二個吩咐,是進入迦南地之後(18 節)【初
熟的麥子】必須【當舉祭獻給耶和華】然後由神賜給祭司;物質的富足是神的祝福
和恩典。因此,神的百姓必須不斷藉著【舉祭】來提醒自己,若不是神施恩,人一切
的努力都是徒然;若不是有賜福的神,人暫時的福樂都是虛空。神向新世代的第三
個吩咐,是進入迦南地之後(18 節),全會眾所獻的【贖罪祭】與舊世代不同。對於
舊世代,若全會眾誤犯了罪,就要【獻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利 4:14)。但對於新世
代,若全會眾誤犯了罪,首先要獻【一隻公牛犢作燔祭】並且同獻【素祭和奠祭】,
然後【又獻一隻公山羊作贖罪祭】(24 節)。新世代尋求神悅納的心意,多於尋求赦
免的心意,才能長久地活在應許和恩典裡。神向新世代的第四個吩咐,是進入迦南
地之後,個人所獻的【贖罪祭】與舊世代不同。原本個人所獻的贖罪祭只是使【以
色列中的本地人】得蒙赦免(利 4:35),但在應許之地裡,這贖罪祭卻可以使【以色列
中的本地人和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都【必蒙赦免】(28 節),表明神赦免的恩典
擴大了。32-36 節是贖罪祭不適用故意犯罪的例子。神已經七次要求百姓守安息
日(出 16:29;20: 8;31:13;35:3;利 19:3;23:3;26:2,但這個人竟然還在【藐視耶和華的
言語,違背耶和華的命令】(31 節) 因此,必從民中剪除】(30 節);因為人看的是外面
的行為,神看的是裡面的內心。神向新世代的第五個吩咐,是進入迦南地之後,要
【在衣服邊上做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38 節),隨時提醒自己
活出屬天的生活,不要再故意犯罪。神的百姓在最接近地的衣服底邊【佩帶這繸
子】(39 節),並不是顯示自己虔誠,而是提醒自己的屬天地位,在生活中隨時【遵行
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39 節)。以色列人多次的悖逆,都是【隨
從自己的心意,眼目】的結果; (39 節)【隨從】原文和【窺探】(13:2)是同一個詞,暗
示了隨從自己心意的結局。37-41 節是猶太人的禱文【示馬 The Shema】的一部
分,神對新世代的這些吩咐,是因為祂【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神】,
祂也必將自己的百姓領進應許之地。思想:神是自有永有的【耶和華】祂所定意要
做成的事,不必倚靠任何其他的存在,祂自己必負責做成。人只要憑著信心跟隨神,
順服神的話,就能進入應許之地,也能長久地活在應許和恩典裡。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們知道,我們有軟弱,有不信,但天父一次又一次的給
予我們生命很多很美好重新的機會,一次又一次給予我們盼望,讓我們充滿感恩,
珍惜天父給予我們擁有一切的恩典。阿們!

民數記 16:1-50民數記 16:1-5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可拉】是哥轄族的利未人,與摩西、亞倫的輩分相同,但不是神所揀選的族長
(3:30)。他可能認為哥轄族既然能負責聖物,就都有資格做祭司(10 節),摩西膏立哥
哥亞倫做祭司是出於私心。【大坍,亞比蘭,安】(1 節)屬於流便支派,也不是神所揀
選的族長。他們是【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更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
(2 節)但成為神計劃裡的難處。摩西【俯伏在地】可能是尋問神的指示。神立即
應允了摩西的祈禱,用祂的靈引導他。【一黨的人】(5,6 節)原文是【全會眾】暗示
可拉要另立一個【以色列全會眾】。摩西用可拉自己說的【擅自專權】(3 節)來駁
斥他【你們這利未的子孫太過分了】。利未人【辦耶和華帳幕的事】(9 節)是恩典,
亞倫承接【祭司的職任】(10 節)也是恩典。可拉既不認識事奉是出於恩典,也不認
識事奉是服事人【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9 節),反而把事奉當作自己出頭做
主,爭名奪利的機會。摩西再一次引導可拉去認識恩典,但他裡面的黑暗卻使他完
全聽不進去。摩西對可拉說:【這豈為小事】(10 節),大坍和亞比蘭也用【這豈為
小事】(13 節)來反唇相譏,表明當時的爭辯非常激烈。大坍和亞比蘭聲稱埃及才是
【流奶與蜜之地】(13 節)諷刺摩西沒有把他們領進【流奶與蜜之地】(14 節),並把
神在曠野管教百姓的計劃說成摩西【要在曠野殺我們】,把摩西的動機說成要【自
立為王】(13 節)。所以摩西讓可拉一黨的人和亞倫一起【站在耶和華面前】(16 節)
讓神自己來顯明祂的揀選。神宣告要滅絕的【全會眾】(22 節),並不是【以色列全
會眾】(41 節)而是可拉【一黨的人】。摩西和亞倫的代禱救了他們(22 節)。神的榮
光顯現,顯明摩西和亞倫是對的。神要殺背叛的人,因為他們這樣悖逆祂。摩西就
為他們求,但是神沒有答應,讓眾人離開他們。第 25-35 節是審判:摩西剛說完了這
一切話,他們腳下的地就開了口,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並一切屬可拉的人丁,財物,
都吞下去。【一切屬可拉的人丁】不包括【可拉的眾子】(26:11)他們沒有跟隨父親
背叛神,所以並不是【屬可拉的】。(38 節) 【記號】原文也被譯為【神蹟】(出 4:8)。
神讓大家看清楚,祭司利未人的職事都是神的揀選,其他人是不能拿香爐的,只有
祭司可以。更提醒百姓不可隨私意事奉,敬拜,免得百姓【遭可拉和他一黨所遭的】
(40 節)。【以色列全會眾】並沒有參與可拉的背叛,也未必目睹可拉之死,但他們卻
出於個人的同情,指責摩西,亞倫用詭計【殺了耶和華的百姓】(41 節),把可拉一黨
的死亡看作是權力鬥爭的結果,不承認是【耶和華必指示誰是屬祂的】。這個時候
雲彩突然出來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顯現了,跟著瘟疫就發生了。摩西和亞倫
不是憑自己的虔誠去【平息】神的忿怒,而是用神所印證過的香爐盛上祭壇裡的
火,再加上香,按著神救贖的法則去挽回愚昧的百姓(利16:12-13)。摩西受聖靈感動,
指示亞倫用這種特別的方法平息神的怒氣。而亞倫則完全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快
快】(46 節)地【跑到會中】(47 節),盡量減輕百姓的愚昧所帶來的虧損。雖然摩西
為百姓求情(45 節),但只有大祭司亞倫的【贖罪】才能使瘟疫止住。可拉燒的香觸
動了神的怒氣,亞倫燒的香卻平息了神的怒氣,亞倫被揀選的地位再一次在反對他
的百姓面前得到確認。大祭司【不可挨近死屍】(利 21:11)但亞倫卻冒著被死人沾

染的危險,【站在死人和活人中間】(48 節)。大祭司亞倫不計較眾人的反對,也不
關心個人的生死,只是忠心地去成全他的職分。
思想:可拉的叛變不是一日就發生的,是有歷史,有原因的,最大原因是對神的刑罰
也不服, 我們是否看名望多過看權柄?我們是否願意跟隨神所選立的權柄?我們
是靠力量還是靠神的權柄?讓我們知道跟從神設立的權柄,而不是跟從名望,並且
也要成為有信心的人。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們知道不要作怨言和叛逆的人。求天父幫助我們謙
卑順服,更尊重祢安排賜下的權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