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民數記 29:1-16

民數記 29:1-16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七月初一日】(1 節)就是【吹角節】。吹角節是猶太人的農曆新年。神已經吩咐
進入迦南後要守【吹角節】並且要獻上火祭(利 23:25),但 1-6 節才首次吩咐獻祭
的內容。【吹角節】是【七月初一日】,因此也是【月朔】這一天不但要獻上【常
獻的燔祭】【月朔】的燔祭和贖罪祭,還要額外獻上燔祭和贖罪祭,提醒百姓,在每
一月,每一年新的開始,都要反省,對付自己的罪,尋求神的悅納。在新約時代,吹角
節是猶太人悔改和認罪的時間,他們在這一天向別人認錯,也赦免那些向他們認錯
的人,以消除去年的所有爭論。當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
了人的債】(太 6:12)的時候,祂想到的可能就是吹角節。【七月初十日】(7 節)就是
【贖罪日】這是以色列人一年之中最神聖的特別日子,是百姓與神恢復相交的機
會。神已經吩咐了贖罪日應當獻上的【贖罪祭】(利 16:1-28)。7-11 節所吩咐的是
在贖罪日的【贖罪祭】和【常獻的燔祭】之外額外獻上的燔祭和贖罪祭。【七月
十五日】(12 節)開始【住棚節】神已經吩咐進入迦南後要守【住棚節】(利 23:33-
43),並且要獻上火祭(利 23:36),但 12-38 節才首次吩咐獻祭的內容。在【住棚節】
的八天裡,每天不但要獻上【常獻的燔祭】,還要額外獻上燔祭和贖罪祭。住棚節
中所獻的燔祭數量特別大,因為住棚節是一年中最後的節期,預表神的永遠計劃完
成的日子,那時全地都滿溢著神的恩典,活在這豐滿中的子民,都主動地向神獻上
自己,承認耶和華是主,是王。在住棚節的期間,所有人到耶路撒冷守節,每人都放下
自己的工作,去朝見及敬拜神;是節期的高峰,是慶祝神的帳幕在人間,神與人同住;
他們是記念神在曠野與他們一起住棚,當聖殿被建立,他們就在聖殿慶祝。
思想:神設立節期目的都是要我知道,一切都是預備神住在我們中間;所以獻祭是
預備要讓神住在我們中間,而獻祭是要獻自己的生命祂給人恩典,自己也付上代價,
所以我們要明白得到恩典的同時,是主付上很大的代價。
祈禱:親愛天父,是祢藉主基督拯救我們,使罪得蒙赦免,更我們成了蒙恩的人,感謝
神住在我們中間,導引我進入應許地,一切都是祢背後付出極大的恩典。阿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民數記 33:16-56民數記 33:16-56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從【蘭塞】(5 節)到【哈洗錄】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第一個十四站。在這十四站的
行程中,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在【瑪拉】(8 節)【以琳】(9 節)【汛的曠野】(11
節)【利非訂】(14 節)經歷了神,學到了功課,最後在西奈山與神立約(出 24:8),領受
律法(出24:12)接受管教(出32:35)建造會幕(出40:17,被數點,編組成耶和華的軍隊,
起行準備進入迦南,承受應許。以色列人【從哈洗錄起行,在巴蘭的曠野安營】
(12:16),也就是【巴蘭曠野的加低斯】(13:26)。這裡是迦南地的南端,以色列人已經
來到了應許之地的邊緣,但卻因為懼怕迦南人而不敢進去,打算回埃及(14:1-4)。
【加低斯】是以色列人最惹神怒氣的地方,以色列人從這裡開始了三十八年的飄
流。但神在這四十二站的記錄裡卻不提【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而是用【利提瑪】
來代替失敗的加低斯,用完全的赦免來顯明祂的恩典,不留下任何的陰影在人裡面,
使人可以抬起頭來邁步向前。經過三十八年曠野的飄流,以色列人又回到他們在
從前失敗的【加低斯】。在這三十八年裡,百姓照神所吩咐的,【在西珥山繞行了許
多日子】(申 2:1)。在人看來,百姓經過了三十八年,只是從【加低斯】走到【加低
斯】完全是在原地【繞行】;但在神的帶領裡,他們卻是從【巴蘭曠野的加低斯】
(13:25)走到了【尋的曠野】的【加低斯】從【大而可怕的曠野】(申 1:19)重新回
到了應許之地的邊緣。神在這份行程中,特地提到【祭司亞倫遵著耶和華的吩咐上
何珥山,就死在那裡】(38 節),表明這是神所安排的新老交替。神讓以利亞撒接任
大祭司(20:28 節)用大祭司職位的轉換來標誌著世代的轉換(35:28)。但不管帶領的
人怎樣更替,真正帶領他們的神永遠不變。神特別提到,以利亞撒剛剛接任大祭司),
【迦南人亞拉得王】就來攻擊他們,新世代的百姓剛一開始就遇到了挫折。這是提
醒百姓,在神帶領中的挫折,在人看是失敗,在神卻是得勝。第四十二站是【摩押平
原】此時以色列人即將結束曠野飄流,準備進入應許之地(22:1)下一站就是迦南地
的【耶利哥】(48 節)。從【曷·哈及甲】(32 節)到【摩押平原】是以色列人在曠野
的第三個十四站。在這十四站的行程中,舊世代的百姓全部倒斃曠野;新世代的百
姓雖然也經歷了失敗,但卻因著信在失敗中不斷成長,得勝。現在,百姓已經到了
【約旦河邊、耶利哥對面】(50 節),神也必然負責帶領他們走過行程的最後一段;
【過約旦河進迦南地】(51 節)。百姓將來能【奪那地,住在其中】(53 節),也不是根
據自己和環境,而是根據神對亞伯拉罕的恩典和應許【: 因我把那地賜給你們為業】
(53 節)。百姓如果【容留】(55 節)他們,就會成為百姓【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55
節),不是用【擾害】(55 節)來對付百姓,就是用淫行來誘惑百姓,使百姓和他們一樣
敗壞,最後讓神自己來【照樣】對付自己的百姓。
思想:經文可讓我們反思現在是處於人生中的那一站?所經歷的每一站,有否願意
盛載神的恩典?有否為我們生命的每一站去感恩,若有埋怨的地方有否認罪?我們
要相信嗎哪是天天供應,神的供應是實在的;每一步都要跟隨神。
祈禱:親愛主,感謝有祢拖帶我們的生命,更每日每一步都充滿主祢的應許,祢的同
在,祢的恩典,求主使我們每都懂得每日緊緊跟隨主祢的腳步,不偏離,不放棄。阿們!

民數記 20:1-29民數記 20:1-2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民數記】


1 節【正月】意味著新的開始。現在已經到了出埃及的第四十年,舊世代的百姓大
都倒斃曠野,新世代的百姓已經成長起來。米利暗在這年的正月去世,亞倫在這年
的五月去世,而摩西可能這年的十二月去世。在這 38 年裡,百姓走過了 18 站,大約
每兩年只走一站(33:19-36)照神所吩咐的【在西珥山繞行了許多日子】。在人看來,
百姓經過了 38 年,只是從【加低斯】走到【加低斯】完全是在原地【繞行】(申 2:1)。
(3 節)表明這些領頭【爭鬧】的人仍然是舊世代的那批人,他們要等到過了撒烈溪
【才從營中滅盡】(21:12)。這些人雖然經歷過【米利巴】磐石出水的神蹟(出 17:7),
也經過了 38 年曠野飄流中神的保守,但對神還是缺乏信心。年青時固然愚昧,年老
時智慧也沒有增加,連所發的怨言也和從前一樣。因此,神對付他們的方法,既不是
思想教育,也不是進步改良,而是徹底棄絕,讓他們【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
(14:35)在這些百姓當中,大部分是新的一代。所以在這次【爭鬧】(3 節)中,神既沒
有責備,也沒有管教,而是用忍耐和憐恤造就他們,讓新的一代認識祂是一位負責
到底的神。【吩咐】原文是複數,意思是要摩西和亞倫一起【吩咐磐石發出水來】
(8 節)。摩西和亞倫的【不信】(12 節),指他們沒有忠心執行神的指示。四十年前,
神在何烈指示摩西【擊打磐石】出水(出 17:6),但這次,卻是指示摩西和亞倫一同
【吩咐磐石發出水來】(8 節)。因為神的目的不是責備舊世代的百姓,而是造就新
的一代。然而【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詩 106:33),他先是責
備百姓是【背叛的人】(10 節)然後【用杖擊打磐石兩下】(11 節),並沒有嚴格執行
神的指示。(14 節)摩西客氣地向以東王自稱為【弟兄】。【以東】位於死海以南直
到亞喀巴灣的地區。【大道】(19 節)原文指一般的道路,而不是【王道】(17 節)表
明以色列人退讓一步,請求走比較沒有威脅的一般道路。但以東王還是【不肯容以
色列人從他的境界過去】。所以百姓並沒有穿越以東地,只是向以東人買糧買水(申
2:6)。神藉著【米利巴水】(13 節),讓新世代的百姓學習信靠神;現在又藉著以東王
的【不肯】,讓百姓學習順服神。這次百姓沒有憑血氣行事,而是順服神的吩咐,不
與以東爭戰,繞道而行。雖然要多走一些路,但他們相信神的引導沒有錯,只要是神
領他們走的路,神一定負責到底。【何珥】(23 節)原文的意思是【山】所以【何珥
山】不一定是某座特定的山名,也可能指【高山】或【山中之山】。亞倫是在出埃
及後第四十年去世的,享年一百二十三歲(33:38-39)。百姓為亞倫【哀哭了三十天】,
表示亞倫在百姓心中的重要性。以利亞撒穿上【亞倫的聖衣】(28 節),接任大祭司。
亞倫既能【當著會眾的眼前上了何珥山】(27 節),可見身體健康,並不是因為衰老
或疾病而死亡,而是順服神的安排。這三個人一同默默上山,只有兩個人默默下了
山,成為順服,信靠神的美好見證,補足了米利巴的【不信】(12 節)見證的虧損。
思想:屬靈的成長沒有捷徑,經過 38 年的曠野行走,神百姓中間的舊人逐漸倒斃曠
野,新人逐漸成長起來,然後神才把他們領回【加低斯】重新踏上進入應許的道路。
縱使在天路上有不少的灰心失敗,神讓不是逃避而是重新起步!重新面對!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一路引導我們的生命,主祢從來沒有離開我們,更要我們一步

一步的經歷主祢,縱使我們有不少的軟弱,但主祢仍給予我們重新面對的機會。阿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