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11:1-32

申命記 11:1-3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本章是開場白的結論,呼籲百姓做出正確的選擇(1節),自己決定是順服還是悖逆。在摩西的聽眾中,很多都親身經歷了神從出埃及以來的恩典與管教(2-7節)享受過順服時神的恩典,也經歷過悖逆時神的管教。神做工的法則,總是讓人先經歷祂,然後才要人跟從祂。【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2節)都是埃及法老用來形容自己的軍事力量和權柄勢力的常用語,但神卻用【向埃及王法老和其全地所行的神蹟奇事】(3節)讓世人看到甚麼才是真正的【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神在埃及所行的十災(3節)(出7:1-12:51);以色列人過紅海(4節)(出14:1-31);直到今日】(4節)【大坍,亞比蘭】的背叛(6節)(民16:1-50)。在呼籲百姓做出選擇之前,神再次提醒百姓,要在應許之地活得長久,並且活得更豐盛,就要活在【一切誡命】(8-9節)的管理之下。【埃及地】(10節)離尼羅河兩岸稍遠一點就是沙漠,雨水很少,農業依賴尼羅河的定期氾濫與河水灌溉。【用腳澆灌】指依靠人力澆灌【像澆灌菜園一樣】(10節)指需要經常照顧。埃及的農田需要人力不斷地灌溉,維持,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以為農業的豐收完全是人辛勤勞動的結果。其實尼羅河的水源來自非洲中部的雪山融水和降雨,正常的降水完全倚靠神的恩典。迦南地有超過3000米的高山,也有低於海平面400多米的約旦河谷,是【有山有谷】之地(11節),並不適合河流灌溉。迦南的尼羅河是在天上,農業倚靠秋雨,春雨,是【雨水滋潤之地】(11節)。在【神所眷顧的】(12節)應許之地,只要按時降下秋雨,春雨,輕輕鬆鬆就有豐收。因為【從歲首到年終】(12節)【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12節),用祂的豐富來作那地的供應。【秋雨】(14節)原文是【早雨】【春雨】(14節)原文是【晚雨】。秋雨之後,地土變得鬆軟,容易耕耘播種,春雨之後就可以輕鬆獲得豐收。因為迦南地農業的收成完全依賴雨水,所以百姓在迦南地更加需要仰望神的恩典。【按時降秋雨春雨】(14節)的是神,但迦南人卻認為是他們所拜的巴力(何2:8)。因此,以色列人若不夠【謹慎】【心中受迷惑】(16節)就很容易效仿迦南人【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16節)。18-20節的內容和6:6-9基本相同;這段話並非簡單地重複六6-9,而是神在這裡特別指明人長久活在應許之中,並且活得更豐盛的秘訣。因為祂願意看見人長久地享用祂的恩典【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樣多】(21節)。【從曠野和黎巴嫩,並幼發拉底大河,直到西海】(24節)分別是應許之地的南,北,東,西界線。百姓【若留意謹守遵行我所吩咐這一切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祂的道,專靠祂】,必能承受應許之地(22-25節)。在結束這段開場白之前,摩西將【祝福與咒詛】(26節)兩種選擇都擺在百姓面前,沒有中間道路,呼召他們選擇【蒙福】(27節)。並且再次向百姓強調:講解律法是為了【過約旦河】(31節)承受應許做準備。人只有【謹守遵行】(32節)神的律例典章,才能長久地活在應許裡,並且活得更加豐盛。
思想:神的眼目也時常鑑察祂的百姓是否活在祂的誡命中。同樣.我們如果盼望神的眼目看顧保守我們,就必須接受神的眼目來鑑察光照我們。我們若堅持用世界的方法去追求成功,財富和健康,神必然知道,出手引導我們;因為,如果我們不肯用一生的時間謹慎學習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也必然會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眼目每天的看顧,鑑察我們,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謹慎學習天父祢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使我們一生信靠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3:1-17申命記 3:1-17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巴珊】(1節)就是現代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西起加利利海,東至浩蘭山(Mt Hauran),南起雅木河(Yarmouk River),北至黑門山。這裡草場肥美,是【可牧放牲畜之地】(民32:1)。【以得來】(1節)建在雅木河畔陡峭的崖壁上,是巴珊地區的交通要道和兩個首都之一(1:4)。【巴珊】並不在進迦南的路上,但神卻特意引導百姓向北與巨人【巴珊王噩】交戰,是為了消除亞衲族巨人在他們心中留下的陰影,對付百姓心中的【怕】(2節)。三十八年前,摩西勸勉百姓【不要懼怕】(1:21,29),但舊世代的百姓卻仍舊害怕。現在,神先賜下對亞摩利王西宏的得勝,讓萬民在以色列人面前都【驚恐,懼怕】(2:25),然後才說【不要怕他】(2節),新世代的百姓就能在信心裡跟上。因為他們已經在得勝的經歷裡清楚地知道,只要神說將仇敵交在自己手中(2:24),祂就負責為百姓爭戰。六十座城【都有堅固的高牆,有門有閂】(5節),是擺在缺乏攻城經驗的以色列人面前的難題。但既然是神把仇敵交在百姓手中(3節)就沒有甚麼不能攻克的。百姓再一次學到了信心的功課,從此徹底不會把迦南人【又廣大又堅固】的城邑看得【高得頂天】(28節)了。以色列人【把有人煙的各城,連女人帶孩子,盡都毀滅】(6節)意思是完全獻給神。【黑門山】(8節)又稱為【西連】(詩29:6)【示尼珥】(歌4:8)和【西雲山】(4:48),位於今天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敘利亞交界的地方,2814米,是以色列的最高峰。冬天山頂有積雪,是約旦河的發源地。【撒迦】(10節)位於巴珊地的最東面【直到撒迦】代表整個巴珊都被以色列人佔領了。【拉巴】(11節)是亞捫人的首都(撒下11:1)。【巴珊王噩】的鐵床可能只是包鐵或鑲鐵。床大約長4米,寬1.8米,表明【利乏音人】的後代巴珊王噩身材十分高大。這樣的巨人在神面前的不堪一擊,除去了百姓心中對亞衲族巨人的畏懼,徹底對付了百姓心中的【怕】(2節)。(16節)【以穀中為界】指以亞嫩谷的谷底為界,南面是摩押。亞嫩河常年有水,河谷很深,許多支流將約旦高原割裂,成為天然的分界線。【亞捫人交界的雅博河】(16節)指雅博河上游由南向北流的一段,東面是亞捫。這兩條天然界線非常清楚,有利於按著神的吩咐,不越過界線去碰摩押人和亞捫人的地。【基尼烈】的意思是【豎琴】指加利利海,因為湖面的形狀像豎琴。【亞拉巴海】【鹽海】就是死海。【毗斯迦山根】指毗斯迦山的山坡,從約旦高原向西下降到約旦河谷。迦得和流便支派要求留在約旦河東的事,摩西在回顧這事時,並沒有提到迦得和流便支派主動來【要】地(民32:5),而是一再強調是他把地【給了】(12,13,15,16,17節)他們。
思想: 經文讓我們明白要珍惜新的開始。過去經歷了許多艱難,神都會給予我們每天新的機會,雖然有新的挑戰與新的艱難,但神讓我們不要懼怕,因為神一直為我們爭戰。
祈禱:親愛主,求祢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每日勇敢面對生命中的【巨人】,使我們倚靠神誇勝;更賜給我們順服的心,幫助我們明白神所賜的權柄和產業,讓一切都交在神的手中。阿們!

申命記 5:1-33申命記 5:1-33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對於神的話語,摩西對百姓的吩咐是:【聽】【學習】【謹守】【遵行】(1節)。【立約】原文是【切約】(to cut a covenant)。古代中東人立約時,會把動物切為兩半,然後立約的雙方在中間走過(創15:9,10,17),表示立約雙方如果背棄盟約,就會變得像這劈為兩半的動物一樣。(4節)【面對面】並不是說以色列人看見了神,而是表示神直接向百姓說話(出33:11)百姓聽到了神說話的聲音(22節)。摩西首先重申十誡,因為十誡是神所有【律例典章】的源頭與核心。第6節是十誡的序言,神在立約之前首先宣告自己的稱呼和資格,神並不是宣告自己審判的大能和公義,而是宣告祂救贖的恩典和慈愛。神並不是把遵守十誡作為百姓得拯救的前提,而是先成為【你的神】將百姓【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然後才頒布十誡。7-15節是重申十誡的前四誡,是關於人與神的關係,中心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關於第四誡【守安息日為聖日】(12節)的理由,神在西奈山的啟示是為了記念神六日創造世界,在第七日休息(出20:11);而在摩押平原進一步啟示是為了記念神拯救百姓出埃及(15節)。16-21節是重申十誡的後六誡,是關於人與人的關係,中心是【愛人如己】。關於第五誡【孝敬父母】神在西奈山的應許是【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而在摩押平原進一步指出這應許的結果是【使你得福】(16節):不但能長久活在應許裡,而且是滿有福氣地活。第十誡【不可貪戀】增加了不可貪圖別人的【田地】(21節),這是特別對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百姓說的。神在西奈山所舉的例子是把【房屋】(可能代表【家庭】)放在前面(出20:17),而在摩押平原所舉的例子特別把【妻子】放在前面(21節),這可能是針對以色列人剛剛在什亭與摩押女子行淫的事說的(民25:1)。十誡是神直接向全會眾發表的,但其他的律例典章,卻是經過中保摩西而來的。【此外並沒有添別的話】表明十誡是完備的,已經完全表達了立約的要求。其他一切的律例典章,都只是這些原則的具體應用。雖然【凡屬血氣的】(26節)不能見神,但既然百姓已經【得見神與人說話,人還存活】(24節),就表明神樂意向他們施恩。這些以色列的【首領和長老】(23節)還不認識恩典,所以把直接聽神說話的恩典推給了摩西。他們滿口答應說要【聽從遵行】(27節)其實不是出於信心,而是出於畏懼。(28節)指百姓要求摩西作中保的事。雖然百姓不敢直接聽神說話是因為還不認識恩典,但神總是按著人的程度來帶領他們,所以並不勉強人。神也知道人並沒有能力【聽從遵行】但只要人開始敬畏神,就有希望一步一步學習常遵守神的誡命,所以神【惟願他們存這樣的心敬畏我】(29節)好永遠活在應許裡。
思想:人若不認識神的恩典,不是把律法當作捆綁人的字句規條,就是把守律法當作賺取恩典的根據;但人若認識神的恩典,就知道恩典都是神白白賜下的,律法是為了讓人長久地活在應許和恩典裡,並且活得更加豐盛。人正確地認識了律法和恩典,才會從心裡甘心樂意地【謹守遵行】(32節)律法。
祈禱:親愛主,求主幫助我們每天都近前來,領受主祢的話語;求主充滿我們,幫助我們更深跟從主祢,常在祂的話語中,一生也不偏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