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13:1-11

申命記 13:1-11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申命記】
從百姓內部引誘人離開神的第一個因素是假先知(1節)。【神蹟奇事】(1節)不一定都是出於神。神自己施行【神蹟奇事】是為了把人帶到祂的面前,讓人認識祂,追求祂;但神也允許假先知所顯的【神蹟奇事】得【應驗】(2節),目的是【試驗你們】(3節),使人知道自己是愛神還是愛【神蹟奇事】也使人的靈命更加成熟。不管神正面地施行神蹟,還是允許假先知的神蹟得應驗,百姓都要謹慎地分辨神蹟所引導的方向,才不會被【神蹟奇事】擾亂百姓【盡心盡性愛耶和華】( 3節)的心思。因為凡出於神的,也必然回到神那裡去。凡出於神的【神蹟奇事】都是為了吸引百姓追求神自己,而不是追求【神蹟奇事】。因為熟悉律法的以色列人認識自己的神,熟悉神所【吩咐】(5節)的話語,也熟悉神的性情和做事法則,所以很容易分辨出哪些【別神】是自己【素來所不認識的】,因此需要特別的【神蹟奇事】才能【勾引】他們(5節)。【順從,敬畏,謹守,聽從,事奉,專靠】(4節)每一樣都是以神為目標,而不是用任何別的來代替神。一切代替神的人,事,物,甚至是神蹟奇事,不管有多麼吸引人,看上去有多麼屬靈,百姓也不能跟從。神吩咐百姓把假先知【治死】(5節)目的是為了【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5節)與【勾引】(5節)百姓離開神的事物徹底分別,否則一定會在他們中間產生破口,使百姓全然敗壞。從百姓內部引誘人離開神的第二個因素是親友(6節)。人若因為【顧惜,憐恤】(8節)屬地的感情【依從,聽從,遮庇】(8節)親友的罪惡,結果只會叫人【離開】(10節)神,最後全家落入永遠的滅亡,這就是從屬地的感情所生出的惡。【用石頭打死】(10節)是以色列人特有的死刑,【見證人要先下手】(17:6-7)【然後眾民也下手】(17:7;21:21;22:21)這樣就沒有人需要為罪犯的死亡在神面前負責。而古代中東其他法典所列的死刑只有淹死、火燒,刺刑,砍頭,並且負責執行的都是官方,而不是社區全體。神重視家庭,重視親情,但卻吩咐【用石頭打死】(10節)【暗中引誘】(7節)人離開神的親友,不是讓人冷酷無情,也不是想要人死,而是為了嚇阻犯罪,使人在應許之地能長久存活。因為眾人若【聽見害怕,就不敢在你們中間再行這樣的惡了】(11節)。
思想:摩西又正面地勉勵聽眾,要他們跟隨上主他們的神,敬畏他,謹守他的誡命,聽從他的聲音,並要緊緊地依靠他。但今天很多假先知卻靠花言巧語就能騙走許多信徒,或許信徒連自己的神都【不認識】既不熟悉神所【吩咐】的話語,也不熟悉神的性情和做事法則,以致我們只體貼人的意思,沒有體貼神的意思,更離棄愛我們神。
祈禱:親愛主,求祢記念我們每日都有很多的人,事,物讓我們受到引誘,受到衝擊,我們需要主祢的話,需要祢的保守,不被世界,更不被情感讓我們離棄愛我們的主。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9:1-29申命記 9:1-2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迦南地確實有更【強大的國民】(1節),但【高得頂天的城邑】(1節)【亞衲族的人,又大又高】(2節),都是舊世代的百姓在恐懼中對迦南人的誇大其辭(1:28)。百姓能得著迦南地,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勇氣和能力,而是因為神【要滅絕他們】(3節)。因此,百姓在勇氣和能力上沒有甚麼資格可以自誇。神先將仇敵【制伏在你面前】(3節),然後百姓憑信心【趕出他們,使他們速速滅亡】(3節),這就是人【與神同工】。神的戰略是【不可把他們速速滅盡】(7:22),但每一次戰役的戰術卻是【使他們速速滅亡】(3節),也就是毫不費力地消滅敵人。百姓能得著迦南地,並不是因為神要獎勵自己的【義】(5節),而是因為神要懲罰迦南人的【惡】(4節),也是因著神的信實(5節)。事實上,以色列人不但不是【心裡正直】(5節),反而【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6節)。因此,百姓在道德和行為上也沒有甚麼資格可以自誇。8-21節的金牛犢事件,人很容易好了傷疤忘了疼,有選擇地回憶過去,以致自以為義。以色列人很容易只記得四十年前在西奈山與神立約,熱心奉獻建造會幕,卻忘了四十年前曾經拜過金牛犢。因此,摩西特別提醒他們金牛犢的事件,讓百姓【記念不忘】自己【時常悖逆耶和華】(7節),證明【耶和華,你神將這美地賜你為業,並不是因你的義】(6節)。22節百姓在【他備拉】發怨言的事(民11:1-3);在【瑪撒】因苦水試探神的事(出17:1-7);在【基博羅·哈他瓦】起貪欲埋怨神的事(民11:4-34);在【加低斯·巴尼亞】(23節)不肯進迦南的事(民14:1-4); 22-24節是摩西在回憶金牛犢事件的時候,插敘一連串的事件,證明金牛犢事件並不是百姓偶然的軟弱,而是因為他們【常常悖逆耶和華】(24節),既【不信服】神的應許,又【不聽從祂的話】(23節),實在不配蒙神恩待。因此,以色列人能進入迦南美地承受應許,完全不是根據他們的所是,所有和所作,而是根據神白白的恩典。因為神要使用以色列作為祂賜福的管道,使【地上的萬族】都能因亞伯拉罕的後裔得福(創12:3)讓更多不配的人得著神的恩典。26-18節是摩西的代求並不是根據百姓的公義,而是根據神的產業(26節)神的應許(27節)和神的榮耀(28節),這證明百姓並沒有配得神赦免和憐憫的資格。如果沒有摩西的代求和神的憐憫忍耐,以色列人早就在西奈山下滅亡了,回顧這段歷史,百姓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不配,承認【你神將這美地賜你為業,並不是因你的義】(6節)。
思想:人蒙恩得救,有機會事奉,並不是因為自己配,也不是因為自己有聰明的選擇,堅定的心志,完全是神的恩典。人只有認識自己的無有和不配,才會不敢自以為義,在恩典中不忘記賜恩典的神。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讓我們生命經歷祢的恩典,從我們每日的生活,從我們的生命所得,所失的,完全都是祢的恩典,求天父讓我們每日都緊記祢的恩典,更使我們不作忘恩的人。阿們!

申命記 8:1-10申命記 8:1-1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百姓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將遇到的最大仇敵是【偶像】(7:5)而第二大的仇敵卻是【自己】。人自己在【吃得飽足】的時候(12節)自以為義的時候(9:4),都會讓自己在恩典中忘記賜恩典的神。因此,當人從【飢餓】(3節)變為【吃得飽足】(12節)的時候,也就是人面臨屬靈危機的時候,所以摩西在本章特別提醒百姓在【吃得飽足】的時候要【稱頌耶和華】(10節),而不是【忘記耶和華】(14節)。【一切誡命】原文是【整個誡命,全部誡命】是單數。(2節)【苦煉】原文的意思是【苦待,壓迫,降卑】目的是使人學會謙卑。【試驗】原文的意思是【測試,證明】目的是通過實際的經歷來顯明人的自我本相,讓人認識自己真實的屬靈光景,知道自己【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2節)。(2節)【知道】原文的意思是【認識,辨別,經歷】。神是全知的,不需要【試驗】就能知道人【心內如何】(2節)。但人卻要經歷曠野行走的【試驗】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屬靈的光景(2節),也才能真正【知道】神的話語對生命的意義(3節)。(3節)【嗎哪】是神在曠野供應以色列人的超自然食物【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人只有在曠野裡經歷了【飢餓】,並在【飢餓】中經歷到神【嗎哪】的供應,才能體會【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3節)。(4節)【腳也沒有腫】可能指以色列人【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29:5),所以腳沒腫脹。曠野的環境非常惡劣,衣服,鞋子幾年就會損壞。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四十年中【身上的衣服並沒有穿破,腳上的鞋也沒有穿壞】。這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事,百姓可能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摩西卻提醒他們,這是神超自然的保守。(5節)【管教】原文的意思是【指導,糾正,懲罰】。神【管教】自己百姓的方法【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形式是【管教】內容卻是恩典,目的是為了【撫養兒子】造就兒子。神在曠野引導百姓四十年,目的是要在【苦煉】中使人學會謙卑(2節);在【試驗】中讓人認識自己,認識神(2節);在【飢餓】中供應百姓一切的所需,讓百姓認識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物質,而是神的話語(3-4節)。神引導百姓在曠野行走四十年(2節)【苦煉你,任你飢餓】(3節)的目的,並不是要讓跟隨祂的人做苦行僧,而是為了【領你進入美地】(7節)【叫你終久享福】(16節)。迦南地【有河,有泉,有源】(7節)【泉】【源】(即地下水)很多,足以保證農業豐收;死海南面的亞拉巴還有鐵礦和銅礦(9節)。因此,百姓在那地必然【一無所缺】(9節)【吃得飽足】(10節)享用神豐盛美善的恩典。
思想:我們也經常在神的恩典中習以為常,把健康的身體,日用的飲食當作理所當然的,以致忘記了神。人若是不懂得如何在警醒中【吃得飽足】就會在享用恩典的時候忘記賜恩典的神,結果就在恩典中墮落,沒有辦法長久地活在應許裡。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生命保守,更感謝賜予我們每日的恩典,求主使我們每日充滿感恩的心,更使我們明白主祢每日生命的應許與保守。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