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14:1-29

申命記 14:1-29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神的兒女】(1節)和【聖潔的民】(2節)在原文裡都被放在句首,特別強調神百姓的身分是【神的兒女】【聖潔的民】與神有特殊的關係。揀選他們在地上作自己的見證,因此生活必須與【地上的萬民】(2節)有分別,才能彰顯神【聖潔】的性情。弔喪時【用刀劃身,將額上剃光】(1節)都是與外邦人敬拜偶像有關的喪葬習俗(王上18:28)神的百姓若效仿,就和【地上的萬民】沒有分別。【額上剃光】原文是【使你們的兩眼之間光禿】。【可憎的物】(3節)指律法規定屬於【不潔淨的】物(利10:10);【分蹄成為兩瓣又倒嚼的走獸】就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中偶蹄目(Artiodactyla)反芻亞目(Ruminantia)的動物,都是溫順的食草動物,常見的有【牛,綿羊,山羊,鹿,羚羊,狍子,野山羊,麋鹿,黃羊,青羊】(4-5節)。在挪亞洪水之前,動物就有潔淨和不潔淨之分(創7:2-3,8-9),不潔淨的動物不可以拿來獻祭(創8:20)。但只有利11:3-30和申14:3-20才詳細區分,神指示了甚麼動物【可吃】(4節),甚麼動物【不可吃】(7節),但並沒有說明理由。正如在伊甸園中,神也只是說【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3:17),卻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死。人雖然不太明白,但還是甘心樂意地接過神的命令,這就是順服。亞當在【吃】的事情上失落了,神就要祂的百姓在【吃】的事情上重新站立起來,在萬邦中作祂的見證。9-10節【水里無翅無鱗的】大都是底棲,食腐的清道夫,在神創造的生物圈裡的功用是清理環境中的垃圾,或許不適合做【聖潔的國民】的食物。11-20節這裡列出的不可吃的雀鳥都是食肉或食腐的,其中一些現在已經不能確定其種類。位於生物鏈頂端的食肉,食腐動物,在神創造的生物圈裡的功用是清理環境中的垃圾,因此或許不適合做【聖潔的國民】的食物。(21節)【自死的】牲畜,血沒被放乾淨,所以以色列人不可食用。雖然【可以給你城裡寄居的吃,或賣與外人吃】但【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人】。【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出23:19)可能是迦南人豐收獻祭的儀式。在獻祭時仿效迦南人的風俗,是對神的不尊重。22-26節所提的【十分之一】(23節),並不是奉獻給利未人的十一奉獻,而是為了每年和【牛群羊群中頭生的】(23節)一起帶到神【所選擇要立為祂名的居所】(23節,與【僕婢,並住在你們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一起分享,目的是守【耶和華的節期】(利23:2)。神的百姓在神面前【吃喝快樂】(26節),並不是【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出32:6)的狂歡和放縱,而是為了【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神】(23節)。因為百姓把這【十分之一,並牛群羊群中頭生的】(23節)帶到神面前,不是自己一家獨享,而是甘心與眾人一起分享神的恩典,承認自己【手所辦的一切事蒙耶和華,你的神賜福】。27-29節所提的【十分之一】是【每逢三年的末一年】(28節)分給本城中【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寄居的,並孤兒寡婦】(29節),目的是供應有需要的人。思想:吃喝是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小事,但神卻特地要求祂的百姓在每天的吃喝學習與地上的萬民分別,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神,學習感恩,分享。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賜予我們的飲食,或許我們習慣了三餐的溫飽,飲食的豐足,因此容易忘記感恩,甚至忘記了天父祢,求天父藉著經文繼續提醒我們,更願意每天在生活的細節中順服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31:1-30申命記 31:1-30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31章到最後記敘了神的僕人摩西的最後階段。首先是向百姓(1-6節)約書亞(7-8節)和祭司(9-13節)吩咐一系列指示,好維持以色列人立約百姓的地位。對岸就是應許之地,陪伴百姓走了四十年曠野路的摩西,卻【不得過這約旦河】(2節)去承受應許。但摩西單單注意神自己,所以並不再計較這些地上的榮辱得失,而是鼓勵百姓前往承受應許,因為【神必引導你們過去】(3節)。真正【引導】百姓的是神自己,所以摩西在臨終前要叫百姓認定,他們所跟隨的不是人,乃是神:【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6節)。信實的神必定會成就祂的應許,而人所當做的本分,就是【剛強壯膽,不要害怕】(6節),專一跟定神。約書亞已經被當眾任命為摩西的繼承人(民27:18-23),現在摩西又當眾向他重申神【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8節) 不但是為了讓約書亞【剛強壯膽】(7節),也是為幫助百姓【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8節)。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8節)是他們真正的元帥,神的應許與同在才是百姓【承受那地為業】(7節)的根據和把握。古代律法書由祭司保存【祭司利未子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9節)是律法書的守護者。一般人學習律法,是倚靠祭司【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11節)並在家中背誦,口傳。【每逢七年的末一年】(10節)是地的【安息年】(25:4-6)也是人的【豁免年】(15:1-2)。在這一年的住棚節重讀律法,是讓人在享用安息和豁免的時候,再一次學習,認識律法,神的百姓每七年要宣讀一次神的律法,凡是活在應許之地裡的人,包括【男,女,孩子,並城裡寄居的】(12節),都要聆聽,學習。不管他們經過了多少個七年,神都要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聆聽律法,才能保持【敬畏】的心(12節)這是神最後一次在地上面對面與摩西說話,由神親自主持摩西與約書亞的交接,親自【囑咐】(14節)約書亞。【你的死期臨近了】(14節),也可以理解為【你向神交帳的時間臨近了】。【雲柱停在會幕門以上】(15節)是向百姓表明神自己在作安排,好讓他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在跟從神,而不是跟從人。在神管教悖逆的百姓、【掩面不顧他們】(17節)之前,先為他們存留了憐憫。神吩咐摩西預先【寫一篇歌,教導以色列人】(19節)目的是作為【見證】(19節),挽回將來墮落的百姓,給失敗中的百姓存留復興的盼望。百姓只要世世代代流傳這篇歌,當他們遇到【禍患災難】(17,21節)的時候,就能意識到【我們的神不在我們中間】(17節),因此回轉到神的話語面前。(19節)【你要寫一篇歌】原文是【你們要為自己寫下這篇歌】,表明這首歌的作者是神自己,摩西和約書亞是執筆者。古人不可能人人都擁有律法書,但人人都可以【念誦不忘】(22節)這首【流行歌曲】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神親自向約書亞應許【我必與你同在】(23節)讓他能【剛強壯膽】(23節)不讓他心存疑慮。【約櫃】(25節)的里面放著刻有十誡的兩塊石版(十5),旁邊放著律法書作為十誡的註釋(5節),裡外都有神的【見證】 (26節),向將來那些【硬著頸項的】(27節)百姓【見證以色列人的不是】(26節),宣告順服的結果是蒙福,悖逆的結果是【禍患】(29節) 。在文字資料並不普遍的古代,有韻律的【歌】(30節)可以幫助人【念誦不忘】(21節)、代代相傳。
思想: 神的救贖正是要拯救這樣頑梗的罪人,所以不管百姓今後如何,神依然會照祂的應許去成就。今天,我們並不比當年的以色列人更屬靈,但神的救贖也不是看我們的行為,而是看我們有沒有接受主的話語。凡接受主的話語的人,神該管教的時候就管教,該施恩的時候就施恩,但主必然拯救到底。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留下祢的話語給我們,求主使我們每天來到神的話語面前,讓神的話語來見證我們的【不是】,光照我們走在祢同在中。阿們!

申命記 13:12-18申命記 13:12-18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從百姓內部引誘人離開神的第三個因素是群眾(12節)。【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羅12:17)因為並不是【眾人以為美的事】都是神所喜悅的。即使全城的人都主張【不如去事奉你們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13節)神也絕不會【法不責眾】而是讓全城的人一起滅亡。【匪類】(13節)原文是【彼列之子】,意思是【無價值的人,邪惡的人】【荒堆/תֵּל】原文的意思是【土堆】(16節),指在舊城遺址上反復重建,摧毀、夷平,逐漸堆高而成的土堆,是中東常見的考古遺跡。【那城裡的居民】(15節)如果沒有照9-11節的吩咐除掉本城的【匪類】,反而允許他們出去大膽地【勾引】(12節)別城的人離開神,表明全城的人很可能已經與這些匪類同夥。因此,需要【探聽,查究,細細地訪問】(14節),慎重,詳細地把真相調查清楚之後,然後執行公義的刑罰。如果百姓照著神的吩咐【把城裡所有的,連牲畜,都用刀殺盡】(15節)神不但不會讓百姓的數目減少,反而會【照祂向你列祖所起的誓使你人數增多】(18節)。神是要把執行者的焦點放在維護信仰之上。若殺人卻能分財物,大家的動機可能會因此而變質,甚至成為殺人擄掠的藉口,由此看出這處理也是出於神的智慧。神要求百姓要彼此憐恤,幫補(十五7-11)但卻吩咐使悖逆神的城【永為荒堆,不可再建造】(16節)(16節),就像對待瘟疫一樣,目的是不讓【這可憎惡的事行在你們中間】(14節),使罪惡像瘟疫一樣迅速蔓延開來,把神的百姓都帶進死亡裡。憐恤【可憎惡的事】就是謀殺神的百姓。
思想:神反覆勸誡以色列人不要被假先知,親友和眾人引誘,去跟從,事奉【素來所不認識的別神】(2,6,13節),但今天我們信徒更大的危機卻不是被人引誘,而是自己根本就【不認識】自己的神。或許是我們不肯下工夫系統地認真讀經,只是這裡讀一點,那裡聽一點,只看自己愛看的,只聽自己愛聽的,所以與自己的神【不熟】更沒有能力分辨出【別神】和真神的區別,因此就離開了愛我們的神。
祈禱: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們每日都看重神的話,更持守真道;求主賜我們信心,幫助我們用真理用聖經來認識神,每日願意認真的安靜等候,不致被勾引而偏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