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申命記 22:1-11

申命記 22:1-11

22:1-11)【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1-4節的原則是【愛人如己】(利19:18)。因為神【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出34:6)【弟兄】指以色列人,但神百姓憐恤的對像不但是弟兄,也包括仇敵(出23:4-5)。第5節的原則是【分別】(利21:26)。神的百姓當存憐恤的心,但沒有【分別】的憐恤,包容罪惡的愛心,卻不是神的性情,而是人對肉體的縱容。所以神又強調【分別】只要是故意混淆神所分別的,就是【神所憎惡的】(5節)。男人和女人的衣服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樣式,但都應當有所分別。男女在神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創一27)但【平等】【合一】並不是【相同】男人和女人在神的創造中各有不同的功用,所以必須有分別,一切混淆男女性別角色的行為,都是【神所憎惡的】。男女互換服裝的例子在古代中東的一些文獻中出現過,都與偶像崇拜有關。6-7節的原則是要作神忠心的管家,讓恩典可以延續,而不是高舉動物福利或人道主義。神的百姓在應許之地要學習以神管家的心態,而不是掠奪者的心態來管理環境,才能不濫用恩典,維持自己長久地活在恩典之中。【不可連母帶雛一併取去】(6節)可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使百姓在神的恩典中【日子得以長久】(7節)。這些都很難靠人的監督來強迫執行,人裡面有了敬畏神的心,才能謹守遵行。第8節的原則是;人的裡面若有神的憐恤,就一定會在生活裡大大小小的事上為別人著想,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古代以色列人的屋頂是平的,在溫暖的天氣可以用作額外的吃飯,工作,睡覺的場所(撒下11:2;王下4:10)所以應當【在房上的四圍安欄杆】( 8節)免得客人掉下來。9-11節的原則也是【分別】(利21:26)。【不可把兩樣種子種在你的葡萄園裡】(9節)並不是禁止混合兩種作物,而是指將兩樣完全不同的【異類】(利19:19)強行雜交,實質是認為神的創造不夠完美,所以需要人來幫忙創造新的【類】破壞神創造時所定下的【各從其類】(創1:11)。【充公】原文是【被成為聖,被獻】指歸到聖所。【不可並用牛,驢耕地】(10節)並非因為效果不好,而是要顯明神【分別】的心意。【不可穿羊毛,細麻兩樣攙雜料做的衣服】(10節)是因為祭司事奉時的聖衣是用羊毛和細麻做成的(《密西拿Mishnah》 Kilayim 9.1),大祭司的以弗得是羊毛染成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出28:6)和細麻做成的,所以普通人不可穿。
思想:【愛人如己】的律法很難倚靠表面的指標,別人的監督來強迫執行,因此,神並不是只看外面的行為,而是看人裡面敬畏神的心。或許今天世人傾向於把不同的信仰混在一起,互相【包容,諒解】。但真理與謬誤之間若失去了【分別】結果不是彼此共存,而是真理被謬誤所吞滅。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先經歷祢的愛,能教導我們如何去愛,求主教導我們,無論大事小事從愛中都能夠去敬畏祢愛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申命記 12:1-14申命記 12:1-14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第12章至25章,通常被稱為申命記的法典(the Code of Deuteronomy)或申命法典(the Deuteronomic Code)但並不是以正式法典的形式(出20:22-23:19),而是以講道的形式解釋律法的詳細條款和應用原則。摩西在這幾章中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了相同的形式:首先宣告基本的律法原則,然後解釋,最後藉著勸勉,警告和應許,強調律法對聽眾的重要性。神的律法是超越時間的,雖然這些【律例典章】是以色列人在應許之地所【謹守遵行】(1節)的。徹底除滅巴力崇拜的痕跡(2-3節)是一個嚴肅而實際的命令,但後來以色列人卻沒有徹底地執行,以致偶像崇拜在應許之地死灰復燃,百姓把假神和真神混淆在一起,最後全然敗壞,被擄到外邦。神的百姓不但不能敬拜偶像,也不能用敬拜偶像的方法來敬拜【照他們那樣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4節)。拜偶像的法則是【與人方便】所以【無論是在高山,在小山,在各青翠樹下】(2節)都可以敬拜偶像。神也【與人方便】所以給百姓設立了六個逃城,使他們可以快快地逃到最近的逃城避難;但神卻只給百姓一個地方作為【立祂名的居所】(5節),讓人單單只到那裡向神【求問】(5節)獻祭,奉獻和守節(6-7節)。雖然一定會有時間和相交的不便,但人心裡若有神的地位,任何不方便都不成問題;人心裡若沒有神的地位,就是再方便,也一樣會發生問題。(5節)【居所】原文是單數,表明在一個時期內只有一個地點。神後來曾經選擇示劍(書24:1)伯特利(士20:18)示羅(撒上1:3)和耶路撒冷(代下7:16)作為【立祂名的居所】。【十分取一之物】(6節)是以色列人用於守節分享的第二個【十分之一】(14:22-26),但並不包括【牛群羊群中頭生的】 。因為以色列人中【牛羊頭生的】(出22:30)和【地裡首先初熟之物】(出23:19)本來就是屬於神的,必須用來獻祭。百姓在曠野飄流期間,神允許他們在獻祭上有比較多的自由,但這些自由在他們【安然居住】(10)迦南以後,就可能變成放縱情慾的機會。因此,當百姓【過了約旦河】進入了應許之地,神就不允許人再放鬆自己。拜偶像的人,可以自己在【所看中的各處獻燔祭】(13節),不但很方便,而且很容易安慰自己的良心。但神指定人必須在祂選擇的地方敬拜祂.事奉祂。(12節)【住在你們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表明利未人的城並非只有利未人居住。【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12節)指在神面前守住棚節(利23:40)。
思想:今天,神不允許我們照著世界的風氣,方法來事奉祂,敬拜祂。今天,我們真正敬拜神的地方,是心中的那個聖所;不是凡稱為教會的就是可以敬拜神的地方,也不是在家裡看看電視就算敬拜神。只有在讓基督作主為首的地方,才是唯一可以敬拜,事奉神的地方。
祈禱:親愛天父,感謝祢讓我們生命不但能相信祢,更能夠敬拜祢,祢是我們的主是我們的王,唯祢配受敬拜,求天父教導我們每天作我們心中的主心中的王,從內心裡真誠的敬拜祢。阿們!

申命記 11:1-32申命記 11:1-32

【和合本】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申命記】
本章是開場白的結論,呼籲百姓做出正確的選擇(1節),自己決定是順服還是悖逆。在摩西的聽眾中,很多都親身經歷了神從出埃及以來的恩典與管教(2-7節)享受過順服時神的恩典,也經歷過悖逆時神的管教。神做工的法則,總是讓人先經歷祂,然後才要人跟從祂。【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2節)都是埃及法老用來形容自己的軍事力量和權柄勢力的常用語,但神卻用【向埃及王法老和其全地所行的神蹟奇事】(3節)讓世人看到甚麼才是真正的【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神在埃及所行的十災(3節)(出7:1-12:51);以色列人過紅海(4節)(出14:1-31);直到今日】(4節)【大坍,亞比蘭】的背叛(6節)(民16:1-50)。在呼籲百姓做出選擇之前,神再次提醒百姓,要在應許之地活得長久,並且活得更豐盛,就要活在【一切誡命】(8-9節)的管理之下。【埃及地】(10節)離尼羅河兩岸稍遠一點就是沙漠,雨水很少,農業依賴尼羅河的定期氾濫與河水灌溉。【用腳澆灌】指依靠人力澆灌【像澆灌菜園一樣】(10節)指需要經常照顧。埃及的農田需要人力不斷地灌溉,維持,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以為農業的豐收完全是人辛勤勞動的結果。其實尼羅河的水源來自非洲中部的雪山融水和降雨,正常的降水完全倚靠神的恩典。迦南地有超過3000米的高山,也有低於海平面400多米的約旦河谷,是【有山有谷】之地(11節),並不適合河流灌溉。迦南的尼羅河是在天上,農業倚靠秋雨,春雨,是【雨水滋潤之地】(11節)。在【神所眷顧的】(12節)應許之地,只要按時降下秋雨,春雨,輕輕鬆鬆就有豐收。因為【從歲首到年終】(12節)【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12節),用祂的豐富來作那地的供應。【秋雨】(14節)原文是【早雨】【春雨】(14節)原文是【晚雨】。秋雨之後,地土變得鬆軟,容易耕耘播種,春雨之後就可以輕鬆獲得豐收。因為迦南地農業的收成完全依賴雨水,所以百姓在迦南地更加需要仰望神的恩典。【按時降秋雨春雨】(14節)的是神,但迦南人卻認為是他們所拜的巴力(何2:8)。因此,以色列人若不夠【謹慎】【心中受迷惑】(16節)就很容易效仿迦南人【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16節)。18-20節的內容和6:6-9基本相同;這段話並非簡單地重複六6-9,而是神在這裡特別指明人長久活在應許之中,並且活得更豐盛的秘訣。因為祂願意看見人長久地享用祂的恩典【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樣多】(21節)。【從曠野和黎巴嫩,並幼發拉底大河,直到西海】(24節)分別是應許之地的南,北,東,西界線。百姓【若留意謹守遵行我所吩咐這一切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祂的道,專靠祂】,必能承受應許之地(22-25節)。在結束這段開場白之前,摩西將【祝福與咒詛】(26節)兩種選擇都擺在百姓面前,沒有中間道路,呼召他們選擇【蒙福】(27節)。並且再次向百姓強調:講解律法是為了【過約旦河】(31節)承受應許做準備。人只有【謹守遵行】(32節)神的律例典章,才能長久地活在應許裡,並且活得更加豐盛。
思想:神的眼目也時常鑑察祂的百姓是否活在祂的誡命中。同樣.我們如果盼望神的眼目看顧保守我們,就必須接受神的眼目來鑑察光照我們。我們若堅持用世界的方法去追求成功,財富和健康,神必然知道,出手引導我們;因為,如果我們不肯用一生的時間謹慎學習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也必然會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
祈禱: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眼目每天的看顧,鑑察我們,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謹慎學習天父祢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使我們一生信靠祢。阿們!